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鄂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三四单元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0:10: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鄂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家乡的故事》

教学内容

1、唱:《竹乡娃娃爱竹林》、《小城故事》

2、做:听音填空 创编旋律

3、听:《 弯弯的月亮》、《 念故乡》

4、玩、《我的花园》、《到我美丽的地方来》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在春天田野上放歌的欢快的情绪,学习用明亮跳跃的声音和舒展优美的声音进行对比,细腻地表现歌曲的感情。二部合唱做到音准、和谐。

2、通过听音填空练习,训练学生听辨和声音程的能力。

3、通过旋律创编,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培养,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4、通过欣赏,进一步熟悉西洋打击乐器的音色及其表现力,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绪和形象。

教学重点:唱好二部合唱,做到音准、和谐。

教学难点:熟悉西洋打击乐器的音色及其表现力,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绪和形象。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课时安排:四课时。

安全小常识:

1、在马路上要靠边走,走在中间会妨碍车辆的通行,还有被车撞的危险。

2、走路时,不要边走边玩,也不要边走边看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竹乡娃娃爱竹林》、《小城故事》 教材分析:《竹乡娃娃爱竹林》是一首二段体的儿童歌曲,有主题和副歌两个部分,4/4拍,大调式,第一乐段由四个方整的乐句构成,基本节奏为“ ”,具有欢快的舞蹈性,旋律中多次出现53 3 53 3、5 56 等六度、八度大跳音程的进行,使曲调更加显得欢快活泼、跳跃,表现了少年儿童吹草哨儿时的欢乐情绪。副歌部分为二部合唱,以1—6六度上行大跳开始,节奏较为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由于二部和声的出现增加了歌声的厚度,使情绪更加饱满充实,满怀激情地唱出了春回大地的田野景象,也唱出了少年儿童的美好生活情趣。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感受歌曲的民歌风味,理解歌词内容,体验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2、了解竹子的精神、寓意。

3、学习用明亮、跳跃的声音和舒展优美的声音进行对比,细腻的表现歌曲的感情,二声部合唱要做到音准、和谐。

教学重难点:装饰音:前倚音、降记号;歌曲快乐的情趣。 教学准备:

1、课件、笛子

2、学生课前收集与竹子有关的饰品、照片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冬天过去了,来说一说冬天里的印象吧。(学生交流“忆冬”)而现在,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在春天里,什么是最能打动你的?可以描述一幅春景,也可以叙述一件事情。(学生交流“迎春”)

二、导入:

1、同学们,大家一看课题,肯定就知道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与竹子有关的内容了。你见过竹林吗?

2、那么,你对竹子或竹林有什么印象呢?

3、展示同学们带来的照片、饰品等。

4、从同学们以上的介绍中,老师感受到大家对竹子是充满了喜爱之情的。我们把那些盛产竹子的地方称为“竹乡”。那些地方的孩子们经常会唱一首快乐的歌,叫《竹乡娃娃爱竹林》。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三、新授:

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

1、范唱录音。 (课件“范唱”)

2、跟琴学唱第一段歌词。

3、逐句释疑:

前倚音——轻、短、快(模唱)

降音记号——本音基础上降低半音,韵味独特(听辨不同,重点练唱“依呀,依呀”)

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知了”,轻快地(手势)

变拍子——不同拍号在同一曲中运用(拍号2/

2、4/4的含义;一组学生唱歌词,另一组按拍号拍节奏)

4、第二段歌词学唱。(尾声延长音记号)

5、完整聆听范唱并轻声跟唱。(课件“范唱”)

6、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课件“伴奏”)

四、知识拓展

中国是竹子的故乡。成片的竹林给竹乡的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所以向歌曲中唱的那样:竹乡的孩子们爱竹乡。那,大家想知道我国哪些地方盛产竹子吗?(课件“竹乡”)

1、中国是竹的故乡,最有名的竹乡有:云南的西双版纳、浙江的安吉、四川的长宁等处。

2、和竹子有关的成语有:胸有成竹、竹报平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竹子的精神是积极向上的、它是象征吉祥的、

3、竹子有哪些用途呢?生活用品、工艺品、乐器„„(课件“用途”)

五、巩固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

1、出示“竹笛”。

2、教师吹笛伴奏,学生完整演唱。(课件“伴奏”)

六、小结(课件“用途”)

1、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会了一首歌叫《竹乡娃娃爱竹林》,大家在这节课上还了解了哪些知识?

2、一首竹乡娃娃爱竹林,让我们感受了明媚的春天,在你们的歌声中,也让我感受到你们的欢乐。当然,演唱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中。真是高兴!希望大家有更好的表现。

七、作业:复习《竹乡娃娃爱竹林》 安全小常识:

1、在马路上要靠边走,走在中间会妨碍车辆的通行,还有被车撞的危险。

2、走路时,不要边走边玩,也不要边走边看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做听音填空

2、创编旋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听音填空,初步学习听辨和声音程的能力,并感受和声魅力。

2、旋律的创编,让学生体验创作的愉悦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对音乐感受力。

教学重点、难点:听记旋律音与创编旋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复习歌曲,师生评议。

2、指导学生用明亮、跳跃的声音和舒展优美的声音进行对比,细腻地表现歌曲的感情。

3、二部合唱能够做到音准、和谐。

4、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如:领唱合唱、对唱合唱、小组唱等,用丰富的手段表现歌曲所表达的一派生机的景象。

5、最后一句旋律中有一个延长记号,要求学生看着老师的指挥动作整齐地延长、整齐地结束。

6、完整地演唱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

二、创编旋律 导言:(出示儿童创作的乐曲,师范唱)大家觉得这首歌曲怎样?那这是和你们一般大的同学创作的,但我同样相信大家也可以创作出来,你们有信心吗?

1、节奏

那我们就从基本的节奏着手吧!你能拍一拍这样的节奏吗? 出示:2/4 X X | X X X | X X X X | X — || 那你再来听一听在下面的几条旋律中,哪一条才是这样的节奏呢?(用DO RE MI FA SOL五个音创编的旋律)大家的耳朵真好,那你们也来用DO RE MI FA SOL来创编旋律吧!

2、创编交流

比一比谁的旋律更好听。真是各有千秋哦!(师生互动)

3、自主创编

怎样,创编旋律很有意思吧!还有一个3/4拍的,大家也来玩玩吧!

三、听音填空

要想创作旋律,还得有些基本功的,比如耳朵要特灵,为了训练自己的耳朵,最常见的练习是听音了!那我们现在就来练练自己的耳朵吧! (出示旋律谱)

完整的旋律是这样的,仔细听——那我们跟着琴声来哼一哼,当括号中的音,你不肯定时,可以就用些母音唱一唱。呵呵,其实老师在括号处弹奏了个双音,但我发现同学们不是能听出上方的音,就能听出个下方的音。恩,还不错!(唱旋律)分乐句来听!(单旋律音)那现在我们在完整的听一听!呵呵,一个提议,唱一唱吧!

四、总结下课

有兴趣的同学到是可以也来创作一些简单的歌曲哦,当然别忘了可以合作完成,更别忘了与我分享哦!如果学生有课堂乐器的话,就可以更方便了哦。 安全小常识:走路时,不要边走边玩,也不要边走边看书。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听《 弯弯的月亮》、《 念故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弯弯的月亮》,熟悉木琴的音色以及其表现力,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绪。

2、通过听《念故乡》,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作用。 教学难点:木琴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 教学准备: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欣赏重点: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

欣赏过程:

(1)出示两首乐曲的名字,让学生根据乐曲的名字想象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声音或使用以前学过的打击乐器来模仿大自然的声响,从而使学生在欣赏乐曲时有所对比。

(2)欣赏两首乐曲。两首乐曲均有打击乐器参与演奏,音乐旋律明显,情绪热烈。

(3)注意加强对音乐情绪的感受和想象,再从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结构以及乐器的音色等方面加以总结。

(4)注意感受音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采用多种方式如:挂图、板书、讲解、听辨、讨论想结合的手段,理解音乐,了解管弦乐知识。

(5)再次听赏。师生讨论。 导入:(播放《小步舞曲》、《北京的金山上》、《念故乡》)让我们随着音乐动起来吧。(感受风格的不同)

一、听《弯弯的月亮》

1、初步聆听,感受

《念故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大胆的说出自己所听到的。

2、比较:

(播放小提琴《念故乡》、木琴《弯弯的月亮》)你能听辨出其中的不同吗? 用不同的乐器表现同一作品,给人的感受也发生了变化。交流一下,这两种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在表现乐曲中有何作用?你所喜欢的乐器音色怎样? 学生喜欢小提琴的,可让学生自己对乐器了解;学生喜欢木琴,给学生介绍木琴。

3、介绍《弯弯的月亮》 《弯弯的月亮》由罗马尼亚小提琴家。霍拉是流行于罗马尼亚和前苏联库尔达维亚地方的一种民间歌曲体裁,产生于牧民地区,通常分为两部分,一为悠长的歌词,二为活泼的轮舞,常用二四拍,多用装饰音和颤音。我们所听的就是具有轮舞体裁的——独奏曲。

4、总结

通过《弯弯的月亮》,我们感受了不同的乐器在表现同一作品时的不同,了解了木琴这样的打击乐器。接下来,我们还要认识一些打击乐器,你们好奇吗?

二、欣赏《念故乡》

(一)导语: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宝贝(出示箱子)谁来猜猜,里面会装些什么宝贝呢?(生猜3—4个)

(1)看来让大家猜,是有些困难,还是让老师取出来给大家看看吧!(出示玻璃瓶、报纸、装有沙子、豆的杯子)现在大家知道老师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了吧! (2)哇!你真厉害哦,真有件这样的东西。 他们能发出声音吗?(能)

在老师看来,能发出声音的这些东西都是宝贝。不信,大家仔细听:

(二)欣赏《弯弯的月亮》

1、整体感知

这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草地上,一群欢乐的人们正在庆祝丰收,载歌载舞。听,天气好象发生了变化——雨是越下越大,可人们的兴致却是越来越高,他们仍然继续欢歌,继续舞蹈。

2、认识打击乐器

乐曲中的“雷鸣电闪”的地方还真多,那作曲家是用什么打击乐器来表现的呢? 介绍定音鼓和钹

3、片段欣赏

那我们再来欣赏其中两个片段,感受定音鼓和钹在其中的作用。 在片段一中你好象看到了一幅什么画面?(生说)

4、小结

安全小常识:过马路、远离汽车不猛跑,迅速安全通行好。

第四课时

一、教学安排 :复习八孔竖笛曲《弯弯的月亮》《念故乡》。

二、常规练习

1、师生礼仪。

2、发声练习。

三、八孔竖笛

1、复习《弯弯的月亮》《念故乡》。师生评议。

2、学习《无锡景》。

(1)教材分析:《无锡景》是一首歌唱无锡风景名胜和风土人情的传统 小调。音乐富有江南特色,曲折婉转的旋律以五声音阶的级进为主。

(2)出示旋律: 1=C 2/4 江苏民歌《无锡景》

(3)练习重点:

A、此曲以连音为主,要演奏得圆润、连贯。

B、第十八小结中演奏2535时,在指法的连线上对高音孔的开闭要 较高,左手拇指要迅速、准确到位。

(4)练习吹奏。教师指导。

四、作业

安全小常识:不准穿越、倚坐道口护拦。以免有危险。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歌》 教学内容

1、唱:《中华民族歌》

2、做:选择恰当的音填空创编旋律

3、听:《我爱你,中华》

4、玩:《蒙古人》 教学目的

1、学会用轻巧、圆润的歌声表达少年儿童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的幸福、快乐之情。

2、通过选择恰当的音填空练习,培养学生的主音感、调式感;继续进行旋律的创编练习,开拓思路,激发兴趣,培养创造力。

3、通过欣赏,进一步了解旋律的表现力,感受音乐形象,培养音乐联想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圆润、轻巧的声音唱好歌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联想力和想象力。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八孔竖笛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中华民族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激发学生热爱中华的激情。 2.会唱《中华民族歌》,了解不同民族特点。

教学器材:录音机、磁带、电子琴、多种打击乐器(木鱼、三角铁等) 教学过程:

一、在音阶练习音乐中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能说出多少个民族的名称呢?

1、唱一唱——猜一猜

(A)师唱乐谱,请生想一想是哪个民族的歌曲。(课件:唱一唱——猜一猜) (B)请生跟着师一起轻声哼唱。

(C)请生回答,根据不同意见师生讨论,得出正确答案,引导热爱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

2、师总结引出《中华民族歌》的学习。

(A)请生出示自己搜集的各民族相关资料。

(B)师补充,展示相关图片,请生说说对图中民族的了解。此过程中以《中华民族歌》的乐曲做背景音乐。(课件:看一看——说一说)

三、新课的学习

1、师弹琴范唱新歌《中华民族歌》。

2、请生说说都听到了哪些民族?

3、再次欣赏《中华民族歌》的音乐,欣赏前请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笔记录下来,比一比哪个小组记得更多?以及对各个民族的了解。(课件:听一听——谈一谈)

4、欣赏完毕,请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整理,发言。

5、师生共同讨论,师引导生热爱我们的大中华。

四、节奏的学习

1、以《中华民族歌》的歌词和节奏为基础,进行节奏的学习。(课件:读一读——拍一拍)

2、放《中华民族歌》的音乐,师生以快板的形式齐声朗诵歌词,拍手打节奏。

3、请生使用手边的小打击乐器,再次跟着《中华民族歌》的音乐演奏。

4、分小组练习,请个别小组上台表演。

五、聆听新歌,哼唱。

1、请生闭上眼睛欣赏《中华民族歌》。

2、请生跟着录音机轻声哼唱。

3、师弹琴,请生翻开课本跟着琴音开口唱。

六、边唱新歌边用小乐器打节奏。

1、请生分组练习把唱和打节奏结合起来。

2、师弹奏,生边跟唱边打节奏。

七、创编表演

1、师播放一段民族舞蹈,请生跟着做做动作。(儿童节学生自己的舞蹈)

2、师引导生抓住各民族舞蹈的特点,使生从舞蹈中感受我国丰富多姿的民族舞蹈,激发生的民族自豪感。

3、请一些生以《中华民族歌》为根据创编表演,师弹奏,其余的生跟着《中华民族歌》音乐边演唱边打节奏。

八、引伸

请课后生搜集、思考各民族音乐特点。

九、全体师生《中华民族歌》的音乐中,师生再见。

安全小常识:乘车时要坐稳扶好,没有座位时,要双脚自然分开,侧向站立,手应握紧扶手,以免车辆紧急刹车时摔倒受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选择恰当的音填空

2、创编旋律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恰当的音填空练习,培养学生主音感,调式感。

2、通过创编的练习,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兴趣,培养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创编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中华民族歌》。

1、复习歌曲,师生评议。

2、歌曲的副歌部分,两个连音线的出现使歌曲情绪变得舒展,但短暂的三拍后旋律又恢复了跳跃的节奏,这一情绪的变化非常细腻生动,刻画了少年儿童活泼可爱的形象和幸福甜蜜的情感,学唱是要让学生仔细体会,乐句的处理可在前两小节稍作渐强,随后渐弱,唱好跳音,演唱回显得更加生动,

3、采用领唱、齐唱等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4、唱好歌曲。

二、创设情境 师:(看《樱桃小丸子》片段)大家喜欢小丸子吗?今天小丸子也来到我们的课堂上了哦!小丸子,你来做什么的呀?

三、选择恰当的音填入括号中

师:小丸子,别急。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大家会帮助你的是吗?

小丸子:音乐老师让我在音乐课之前,在黑板上抄写一条旋律,可现在变成这样了哦(出示)有两小姐看不见了,这可要怎么办那,要被骂了哦。(别急、别急。)

好象是DO ;好象是LA ;好象是RE ;又好象是SOL 。

师:不要着急,我们一起来帮助小丸子,好吗?

1、视唱旋律:怎么你们一唱到最后都唱DO呀?!

2、选择恰当的音

师:小丸子,瞧,还差一小节了,大家加油哦!这里是个什么音呢?那就把这些音都填进去唱唱,看看哪个音最合适?

3、小结:

师:小丸子,看,这不就完整了嘛!快去上音乐课了,不然真的要被骂了。 小丸子:我真是太谢谢大家了,大家和我一起去上音乐课吧。 四、创编旋律

小丸子老师:谢谢小丸子同学。我们把这一旋律来唱一唱。(小丸子笑) 下面呢,请同学们按下面的节奏创编旋律。

1、出示节奏

师:这样的创编旋律我们也做过,我们也来创作吧。看谁作的好听。

2、自由创作,师巡视。

3、先来听听小丸子她创作的旋律吧。(评价)

4、我们中有没有同学比小丸子创作好的旋律呢。(学生作业)

五、总结下课

小丸子:大家真棒,我要向大家学习,谢谢大家。 师:还有什么要跟小丸子说的,快抓紧说哦。(交流)

安全小常识:不要轻信陌生人,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不能跟陌生人走,更不要带陌生人回家,以免受骗上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听《我爱你,中华》、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我爱你,中华》,感受乐曲中的音乐形象,能该手但段曲式的表现方式,通过图形、动作等感受音乐段落的变化,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音乐形象,段落变化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请看,这有两幅画,画中表现的是什么?(交流)

那么,根据展示厅的要求,要为这两幅画选择音乐,就请我们来设计下,找一找用什么样的音乐。

二、欣赏分析:(略)

1、听《我爱你,中华》

师:听到乐曲后,你是怎样想的?(初步感受乐曲情绪)

2、听《我爱你,中华》 师:再来听一听《我爱你,中华》,感受水草轻盈的舞蹈。

1) 唱,师弹奏听老师的琴声哼唱。一边唱一边用手划出旋律。这一旋律是向我们刻画了什么形象?那么你觉得老师的弹奏到位吗?(交流评价) 2)听A段(多听) 仔细听听,还有哪里也是描绘水草摇曳的形象?当你听到之后,立刻举手示意老师。

3)听B段

那么听到的这一段,让你感受到什么?与刚刚听到的,表现的有何不同。 4)听全曲

三、总结

第四课时

一、教学安排

综合复习八孔竖笛曲。

二、常规练习

1、师生礼仪。

2、发声练习。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我爱你,中华》。

2、复习《中华民族歌》。

3、请个别同学进行演奏。

4、玩《蒙古人》

四、作业 :全面复习八孔竖笛。

安全小常识:时时刻刻做到无论什么地方都不做危险游戏。

第五单元《神奇的西部》

一、教学内容

1、唱 《春风吹到了草原上》

2、做用打击乐器伴奏 唱一唱 创编旋律

3、听 《母女夜话》、《放马山歌》

4、八孔竖笛 《秦腔牌子曲》

二、教学目的

1、了解安徽民歌《春风吹到了草原上》的产生背景,能背唱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情绪选择适当的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唱一唱练习,熟悉另一首叙事性的《春风吹到了草原上》的不同情绪及风格。

3、通过旋律创编练习,巩固学生对拍号的理解,继续培养创造的欲望。

4、通过欣赏,感受民歌的地方特色,熟悉民歌的旋律特点及其音调。在逐步积累民歌音调的同时,增长民族的感情。

5、孔竖笛:学会吹奏《秦腔牌子曲》,初步做到节拍分明,起伏明显,连音与断音对比鲜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感受民歌的地方特色,增强热爱民歌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培养创编节奏的能力。

四、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八孔竖笛

五、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春风吹到了草原上》

教学目标:通过安徽民歌《春风吹到了草原上》,了解其产生背景,能背唱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情绪选择适当的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背唱歌曲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春风吹到了草原上》(唱一唱的练习),快来欣赏我的精彩表演吧。从我的演唱中你感受到什么?

大家都来学一学吧,和我一起表演。那你们快说说“草原”这个地方?

二、感受不同的《春风吹到了草原上》

1、听乐器演奏版本

师:(资料),就如老师刚演唱的《春风吹到了草原上》一样心情,那你来听听这段旋律与《春风吹 》有什么不同?

2、师:这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春风吹到了草原上》,想不想唱?

三、学唱《春风吹到了草原上》

1、发声练习

师:不急不急,来,先唱唱这句旋律。(出示:歌曲最后小节)这句旋律中,感觉如什么?(儿童版本)

师:听听其他同学怎么演唱的,要挑战吗?

3、跟磁带学唱

4、解决难点

(1)向学生介绍这首民歌产生的历史背景。

(2)衬词中“得儿”应连在一起发音,不要唱成两个字。

(3)注意切分音节奏。

(4)我们学唱这首歌曲可将它作为民间喜庆节日演唱的小调来处理,因此可以唱的欢快、活泼些。

(5)用多种形式演唱。如:领唱齐唱、男女声演唱等。

师:你想怎么来更好的表现歌曲呢?可以用哪些演唱形式?

四、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可现在没有打击乐器,你能用身边的东西代替吗?来为歌曲伴奏。

五、总结下课:学了这首歌你的感受如何?

六、作业:背唱《春风吹到了草原上》

安全小常识:夏天到来有闪电出现,请同学们注意放雷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做用打击乐器伴奏 。唱一唱《春风吹到了草原上》 创编旋律

教学目标:通过旋律的创编练习,巩固学生对拍号的理解,培养创造的欲望,感受旋律的节奏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拍号,创编节奏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师生礼仪。

2、发声练习。

二、用打击乐器为《春风吹到了草原上》伴奏。

1、演唱歌曲,师生评议。

2、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情绪演唱歌曲。 (欢快、活泼)

3、出示节奏旋律,用打击乐器伴奏。

4、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进行创作练习。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根据歌曲情绪及表演需要设计不同的节奏型和伴奏乐器,全班共同表演,倾听产生的效果,选出最佳方案。

5、在表演时,要提示学生注意演唱演奏音量的协和和互相配合,不可喧宾夺主。

三、唱一唱下面这首《春风吹到了草原上》,说说它表达的情绪与本课学唱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1、分析: (略)

2、出示旋律: 1=C 4/4 先视唱旋律,再配上歌词唱一唱。

3、引导学生体会这首《春风吹到了草原上》的情绪与速度。

四、创编旋律

要求:本课的创编旋律,既是对3/4拍知识的复习巩固,也是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良好训练。需要创编的旋律为两个乐句,有拍号要求和旋律音,创编只需加入节奏即可。

(一)鸡毛信

师:大家知道“鸡毛信”的故事吧。今天,我们得送份鸡毛信,当然也有暗号了。(师拍打3/4的节奏)只有对方的暗号正确,我们才能将鸡毛信交给他。

(师生互动,熟悉3/4)

(二)创编旋律

师:大家一定都很好奇这鸡毛信里是什么内容吧。那现在请这四位小勇士给大家来看看。

1、出示

1)5 5 6 1 1 6

2)5 6 5 3 5-

2、任务

师:其实我这也有一封鸡毛信,上级要求当看到这四封鸡毛信后,才能打开。

信的内容:请大家按照1)、2)、3)、4)各音的顺序创编一个3/4的旋律。

也就是这些音就是这样排列的,但是可以把这个四分音符的5改成八分音符,二分音符等等。大家能完成任务吗?

3、小组合作完成

(1)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3/4拍含义和学过的3/4拍节奏型。

(2)根据节奏型把练习中的节奏音进行组合,产生旋律。

(3)在视唱的基础上加入节奏型的旋律创编。

师:还有其他的方案吗?

4、选取其中板书演唱

(多唱并按照3/4强若规律拍手演唱) 安全小常识:课间不在教室里疯狂打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母女夜话》、《放马山歌》

教学目标:通过听《母女夜话》和《放马山歌》,感受民歌的地方特色,熟悉民歌的旋律特点及其音调,逐步积累民歌,培养民族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杨柳青》

师:(唱《杨柳青》),这是什么歌的?是哪里的民歌?

二、欣赏《母女夜话》《放马山歌》

1、《母女夜话》

1) 初听,感受

2) 再听 师:那么,我们想:这些美丽的姑娘们梳者各式各样的漂亮的头饰,心情怎样?我们要是看到了,你会想些什么?

3) 哼唱

师:这首《母女夜话》,旋律朗朗上口,充满着愉悦之感。我们也来跟着唱一唱。

4) 拓展

师:关于《母女夜话》,对于出处有些争议,有兴趣的同学可上网搜索《黄杨扁担》。

2、《放马山歌》

1)听 :师:这一活泼的《放马山歌》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这样的一幅荡漾着无限生机的春天,使我们心中充满欢欣喜悦。

2)再听,并哼一哼其中几句。

1、衬词

师:在这两首民歌中有哪些衬词?这些衬词给了你什么感受?

2、思考:两首民歌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3、选择其中的主题段落或乐句让学生击拍视唱一下,以体验迂曲的韵律。学生两个地方的方言,试着念出几句唱词,体会方言的特点,体会歌曲的情绪。

三、总结下课

师:那么,书上的表格就能完成了吧。来填一填(交流)

中华民族留给我们有许多许多,就音乐中的民歌这一方面就足以大家不断的去挖掘。希望大家在不断的积累中发扬。

第四课时

一、教学安排 :八孔竖笛 《秦腔牌子曲》

二、常规练习

1、师生礼仪。

2、发声练习。

三、八孔竖笛《秦腔牌子曲》。

1、教材分析:

《秦腔牌子曲》是一首三拍子的波兰民歌,该曲具有鲜明的节奏特征。

2、出示旋律:视唱旋律,体会乐曲的节奏特征和气氛。

3、演奏要求:

(1) 这是一首三拍子圆舞曲,演奏时应注意其鲜明的节拍与节奏特征。

(2) 第一乐段采用非连音奏法,要求学生演奏的得连贯、流畅。由于第一乐段中的乐句较长,所以演奏时速度不能太慢。

(3) 第二乐段则以断音奏法为主,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情绪更欢快、热烈。

(4) 记号起是乐曲的第二个乐段。

4、练习吹奏。

四、作业:练习吹奏《秦腔牌子曲》。

安全小常识:公共场所不翻越围墙,大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一唱《我愿是一条小溪》 教材分析:

全曲为4/4拍,E大调,单二部曲式结构。这是一首情绪欢快、洒脱,旋律舒展、活泼的少年儿童歌曲。歌曲通过对小溪的描写,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渴求知识的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和长大报效国家的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我愿是一条小溪》,在进入二声部合唱时,注意抓住各声部的第一个音的音高。 教学重难点:二声部合唱要和谐。 教学准备:歌谱 电子琴 节奏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清澈的小溪一路欢歌,从巍巍群山中奔来,我从小溪停一停脚步,因为我还有一个小小的心愿请你带走??

二、教学新课

1、揭题

唱一唱 《我愿是一条小溪》

2、教师边弹琴边范唱。

3、熟悉曲调

1)说明调号、拍子及情绪; 2)听琴模唱第一乐段; 3)提炼节奏,进行练习:

4/4 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 ︳

4)随音乐分组哼唱第二乐段。

4、学唱歌词

1)朗诵歌词,体会内涵。 2)分乐段学唱歌词。 3)合唱教学,分组合唱。

三、拓展

1、自编简单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唱。

四、教师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唱一唱《蓝地球 红太阳》 教材分析:

张黎词、徐沛东曲。这首歌曲的调式较为常见,但在旋律写作上却透出一股异样的新鲜感,让人强烈地领悟到少年的脚步声随着时代的发展咚咚作响。 《蓝地球 红太阳》全曲为2/4拍,大调式,单二部曲式结构。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蓝地球、红太阳》,体验富有时代气息的少儿歌曲的情感。

2、学习用连续的、逐渐积累的情绪来表现歌曲的艺术形象。 教学重点:

和谐演唱二声部歌曲,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 教学准备:

电子琴 录音机 音乐音像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听赏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

1、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歌曲A、B段的艺术形象。

2、引导学生归纳出两段音乐的情绪。

教师板书:A段的音乐主题自豪而活泼;B段旋律将歌曲逐渐推向高潮。结束在辉煌的音乐里,从而展现了现代少年儿童的远大理想和抱负。

三、学唱歌曲A段

1、听教师弹奏歌曲A段旋律并视唱歌曲旋律。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A段中代表性的节奏,练习演唱。

四、学唱歌曲B段

1、分声部跟琴视唱歌曲合唱部分,教师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在演唱B段第

一、二乐句时学习如何换气,再训练学生在充分吸气的歌唱状态下,有表情的歌唱,并应用相应的歌唱技巧来表现歌曲。

3、合唱两个声部,提示学生关注歌曲中的休止符。

五、完整练唱歌曲旋律(跟琴练唱、跟伴奏演唱)

六、拓展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歌曲合唱部分第一乐句两个声部的规律。(三度结构音程)

2、完成课后练习。(小组练习)

3、展示练习成果,师生评价。

七、小结

1、引导学生思考歌名《蓝地球,红太阳》的寓意。

2、引导学生在歌曲学习中关注歌曲表现的每一个要素。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听一听《在希望的田野上》 教材分析:

晓光词,施光南曲。这首歌曲原是一首合唱曲,后来作为一首女声独唱曲被广泛传唱。该曲作于1981年,是反映我国自1979年开始的“新时期”的重要歌曲之一。它吸收了广东、山东、皖北民歌、苗族民歌及梆子等音调,以民族民间调式中常用的徽调式为基础,交融了欧洲大小调调式的特点,创造出了一个极为生动朴实的音乐主题,富有浓厚的乡土色彩,生动地描绘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实行新的经济政策后所带来的兴旺景象以及广大农民对农业实行现代化前景充满希望的心情。

歌曲选用领唱、合唱相结合的形式,使其别具一格,而传统的紧打慢唱的形式,使音乐增加了动力感,更加热情奔放,此歌经歌唱家彭丽媛演唱后,成为音乐舞台上的保留曲目,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欣赏,了解音乐是如何描绘秋景及表现与之相关的人类会生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愉悦学生的心灵和培养学生的审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歌曲欣赏和感受音乐。 教学难点:音乐欣赏的再创造。 教学准备:

1、课前了解作曲家施光南的生平。

2、音乐音响材料、录音机、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最喜欢四季中的哪一个季节,为什么? 教师通过展示课件把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要求学生说出每一幅画面所表示的季节名称。 二 欣赏歌曲

1、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季节,猜猜看,老师最喜欢的季节是哪一个?

2、教师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老师最喜欢的季节就在这首歌曲中。

3、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提出问题 (1)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能说说我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吗? (2)你能说出多少描绘秋景、对秋的感受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活动? (3)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4、随琴哼唱歌曲的主题部分。

5、要求学生把自己欣赏到的秋天的景象,用文学、美术等形式描绘下来。

6、教师提议:举行班级朗诵会,以小组为单位选聘名朗诵能手,参加班级的朗诵比赛。师生互评(选出优秀小组和个人)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秋一定有了新的认识,能把你的认识说说吗?同学们说的很好,一首热烈蓬勃的歌曲,引出了同学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美景的向往,我们不但要善于体会美景,更应该在生活中体会这一切美好的来之不易,担当起主人的责任,改造生活、保护环境。

【教学反思】 本首歌曲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学生很喜欢听,通过欣赏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期末音乐测评:

1、平时歌曲学习的识谱练习。

2、平时歌曲学习中的课后练习。

3、期末歌曲演唱。

鄂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一二单元教案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备课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三四单元作文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鄂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鄂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三四单元教案
《鄂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三四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