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课文《散步》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3 02:16: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5课文《散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

二、教学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是一篇自读课文。文章在散步这一平常之事中,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是语文与自我的一个展现层面,以自我为核心,紧扣亲情这一单元主题,与本单元其他文章反映了同一主题,引领学生进入中外名家的亲情世界。同时与第四单元人与自然(科学精神)、第六单元人与社会(想象世界)相衔接,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三大板块诠注了全新的育人观念,《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用丰富的人文内涵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教学中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亲情,品味哲理,初步思考家庭亲情中的责任、谦让、互敬互爱等问题。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为初中的起始阶段,学生处于初中学习的适应期,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积累,注重理解、审美、创新等各项能力的积极培养。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独立思维的重要发展阶段,不喜欢被动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的能力,通过前四个单元的学习,已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但是,对于我校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缺少生活阅历和对生活的体验,部分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感情较为淡漠。在语文知识方面,学生对散文这一文体知识的了解不多。 (三)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课文《散步》以人与自我为主线,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突出人文性教育,让学生在感受浓浓亲情的同时,体悟生命与责任。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自主参与合作、主动发现探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鼓励他们独特的思路和想法,以自身的学习体验自主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学习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中愉快地获得知识。

《散步》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故事美、情感美。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的审美阅读进行训练,让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进入文本的探究,紧扣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找美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之美的体验。

当然,语言的学习、情感的体验远远不是一篇课文所能完成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能让学生的聚焦课堂,关注生活,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通过适时的点拨,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作为起始年级,注重学生课前字词预习习惯的培养,积累散文优美的语言。 关注文中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情感,学会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生活中的浓浓亲情,让学生在家庭里、生活中学会尊老爱幼,理解他人、关爱他人。

2、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同时教会学生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析文中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情感。 (二)难点

感悟中年人的深沉情感和家庭责任,对于人生阅历尚浅七年级的同学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从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明确自己现阶段责任并力争做有责任意识的人做起。

五、教法、学法 (一)教法

点拨引导、多媒体辅助篇2:课文教案《散步》 >【作者】

【课文】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2.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4.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5.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6.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7.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8.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教案:

导入语:1.早上好,同学们!今天天气真不错。同学们平常有散步的习惯吗?在散步的时候,你们会做些什么?是很轻松的漫步走,还是边走边想些事。在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有哪位同学想讲述经历,与大家分享一下。2.同学一般写文章主要是什么样的题材? (其实,写文章不一定非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关键在于你开掘的角度,你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如何以及你赋予文章怎样的情感。在一位成功作家的笔下,小事也能写出大意境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怀戚的一篇著名散文──《散步》看看这样一件平常我们很少重视的小事,它包含了怎样的意境?) a.教学目标

(一)朗读文章,并解释一下下列生词的意思。1.知识目标:(生词)

依偎 妩媚 粗犷 小心翼翼 潇洒 涟漪

(二)能力目标:(朗读,解析人物内心变化)找出相关的词组,场景 1.学习《散步》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感情。 2.正确、清楚、连贯地朗读课文,要读出感情来。

三、情感目标:(谈谈感想)在中体会《散步》这篇表现的亲情和温暖。问:平常有和家人散步(朋友),你觉得学了这篇文章,给了你一个什么样的感想,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等一下请2位同学上来谈谈一下自己的亲身感受。 b.过程:1.检查阅读效果: a、散步的人有哪些? (会和谁去散步) b、散步的季节呢? 散步的地点? c、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如何?(2-8)

(接1)(②)交代母亲对这次散步的态度的转变。

第二层(③ ~⑤)写田野的春色以及一家人散步的乐趣。

第三层(⑥~⑧)写产生散步路线的分歧以及解决办法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 田野去散步。母亲身体不好,要走大路,儿子觉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母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

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我感觉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2.文章在描写一家人散步前还有一段对初春景物的描写。找出来体会作用。

提示:第4段是对初春的描写。心率、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同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是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

3、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4、那么究竟听谁的呢?——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5、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c.朗读课文,加深体会: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借鉴,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

轻. d、朗读课文,加深体会: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语言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朗读一下?(在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1、引导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我”是个中年男子(年龄)(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角色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表现)(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e.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

命!f.课后作业: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g.课后阅读:与《送小龟回家》进行比较.分析所蕴含的道理有什么不同,哪些方面是相同的.写一篇为数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

小学课文《散步》教学设计

课文《散步》的教学设计

课文《散步》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散步

课文《散步》教学反思

课文《散步》读后感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课文《散步》教学设计
《课文《散步》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