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及对策分析初探

发布时间:2020-03-03 19:37: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及对策分析初探

摘要:自主创业是毕业生流向社会的一种全新的就业方式,极大的缓解了就业压力。但是目前还存在着创业意识不强,实践创业者少,成功率不高等情况。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该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培养、完善高校创业教育以及提升创业环境三个方面来促进自主创业的发展和实施。 关键词:自主创业就业现状对策

0前言

一方面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另外一方面,由于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各政府机关和企业单位纷纷“减员增效”,共同导致大学生谋求稳定带薪工作越来越难。世界劳工组织曾经有一个预测,在21世纪,将有50%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有工资的工作。而正当众多毕业生为谋求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四处奔波时, 有些同学却另辟蹊径, 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自主创业, 成为毕业生流向社会的一种全新的就业方式。

1、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内涵

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改变就业观念,利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技术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的就业岗位,即毕业生不做现有就业岗位的竞争者,而是为自己、为社会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机会[1]。大学生自主创业对个人和社会都会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另外,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三峰叠加”现象居高不下,造成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在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失衡、高校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的情况下,大学生自主创业行为是必须的。同时,随着知识经济在中国逐渐萌芽,经济增长对人才的需求逐渐转型,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可能。由此,笔者认为,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和人才科学流向、合理分布的原则,对这一新生现象,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关注。

2、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2.1自主创业意识缺乏,实际创业者少

尽管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这样或那样的优惠条件,但是大学生参与自主创业的热情仍不是很高。山东大学日前对该校法学院2007届研究生进行了职业意向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的

人选择自主创业,而八成以上的研究生仍把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作为就业首选,而对于本科生这一比例更低[2]。有记者从郑州市工商局了解到,1999年郑州市有应届大学毕业生5万多人,但只有一两家大学生注册的公司。过了6年,毕业学生将近30万人,但注册的才只有50多家[3]。纵观全国,整体比例低下,在毕业后能够进行实践创业的人数还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

2.2从事行业有限,成功率低

在我国,大学生创办公司源于1998年5月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创业计划大赛。在这次创业计划大赛上,诞生了我国大学生第一个创业公司——“视美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4]。随后,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也相继举办了各自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活动,而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于 1999年秋天在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从此创业计划大赛被扩大为全国性赛事[5][6]。伴随着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高校纷纷兴起了许多学生创业公司。但是,一方面,学生创业公司虽然是伴随着“挑战杯”等创业计划大赛产生的,但是由于大学生毕业脱离学校后,要凭个人之力创办高科技企业,往往显得势单力薄。因为一些风险投资公司不愿意投资到学生创业的规模小、风险大的企业。所以,大多数毕业生在创业时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了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操作简单的传统行业,如餐厅、咨询、零售等小而技术含量低、同业竞争广的行业。另外一方面,开业容易守业难。纵观我国大学生创办的公司,多数是“出师未捷身先死”,而真正“独善其身”的却寥寥无几。据统计,上海大学生自主创业自 1999年兴起至2000年,已有 100多名学生创办了各类公司,但能正常运营的占三分之一。全国97家学生企业,盈利的只有17家[7]。

3、自主创业问题分析

3.1主观原因——创业意识薄弱

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普遍不强,这不仅仅是创业热情不高,更重要的是对创业深入认识不到位,这主要包括创业中的艰苦意识、风险意识、开拓意识以及合作意识的欠缺。

首先,艰苦意识。8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较好,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一方面追求舒适稳定,不愿承担创业的艰辛和风险。另外一方面表现浮躁, 在现代媒体广为传播下,希望通过诸如“超级女生”等形式快速成名获利,不愿意脚踏实地的为创业付出。在重庆曾经有报道,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拒绝城市独生子女,虽然这有片面性,但也多少反映出独生子女们依赖性强、自主性差、缺乏艰苦奋斗意识。

其次,风险意识。在现实压力前面,虽然有学生开始主动或被动的开始自主创业,但是对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心理、社会等各方面风险估计不足。在国外,“企业家” 通常被认为是“有冒险精神的一群人”,冒险是他们区别于其他人群的显著特征。创业者要承担多种风险,选择了创办企业就可能丢掉有保障的工作、升职、晋级的机会风险;创办企业要投人金钱,就有赔赚的财务风险;创办和经营企业,投人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带来家庭的风险;企业随时面临倒闭,还要经常承受精神风险;以及选择技术、强占市场等每时每刻都要遇到的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风险等等,可以说创业与风险密不可分。笔者曾经接触过部分意愿创业的大学生,但了解下来,他们对风险承担的能力以及认知依然停留较为朦胧甚至幼稚状态,对所要从事的行业的专业知识、行业前景以及管理、具体运营没有深入的认识。

第三,开拓意识。虽然开拓创新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还占有绝对优势。正如杨振宁教授在比较中美教育时确指出的,中国的教育比较重视灌输式,这种灌输式教学虽然较好地开发了人的记忆力,但它却忽视和阻碍了人的观察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导致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不强。而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并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创业的两个核心的概念是“新颖”和“价值”。创业的前提就是要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就是要开拓创新,创新可以表现在技术、体制或知识等不同层面,捕获商机。创业不等于科技创新,大量的新创企业也并不属于高技术领域。最主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据报道,有农民郭新源从河北农村到北京打工,靠拣废弃被随手抛弃的广告宣传单,重新以低于印刷成本的价格,反售给宣传企业,而不是以废纸、垃圾论斤出售,月赚1万以上,正是因为他另辟蹊径,赢在了点子上。这样的事例告诉我们,商机处处都在,关键你能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在实干中体现创新。

第四,合作意识。创业过程中,需要组织管理、行业风险预测等综合能力,个人难以支撑整个企业的运行,需要合作和团队精神。但是,以选拔为主的应试教育的导向片面强化竞争倾向,以及家庭教育中的娇纵等行为致使合作精神被淡化。

创业意识的薄弱,直接导致了创业参与的热情不高,即使参与实践创业,加之经验不足、法律以及管理等综合素质的不高,而使成功机率大大降低。

3.2客观原因

大学生的创业之路异常艰辛,除了创业者本身的条件限制外,更多的还有外界条件的限制。

首先, 创业教育滞后

学校教育,对学生创业的影响极其巨大。针对就业压力和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的加强创业教育。从1997年清华大学的“创业计划大赛”开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有步骤、有层次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活动,总体上,我国的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根据清华大学创业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创业教育方面,我国的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创业观察(GEM)统计出的全球平均水平,说明我国的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和系统的创业教育模式,高校创业教育活动还存在诸多不足。比如目前,我国各高校中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和创业指导等机构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由于创业指导涉及到教育、心理、经营管理、法律法规、工商税务等多项专业领域,知识复合程度较高,因此,一般高校都不开设创业类课程。大学毕业生虽然有自主创业的愿望,但对于自己是否适合创业、如何创业、创业前该做好哪些准备等问题却一无所知,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和创业实践。

其次,创业环境不成熟

一方面虽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条件,来吸引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比如简化登记程序和减免相关费用,优惠金融贷款等,但是实际操作上难度较大。比如资金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一大拦路虎,但是在筹集资金过程中,因银行风险担保等限制性政策,导致实际使用金融贷款的非常少,优惠政策大打折扣。另外一方面,传统社会观念也阻碍了创业环境的成熟与发展。我国传统的社会观念

认为,毕业后应该进入企业或单位,力求稳定高薪的工作,寻求“铁饭碗”。而毕业后自己开办小公司,是“自己能力有问题”、“没有人要”的表现,这一观念也极大阻碍了创业的进行。

4、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分析

4.1加强素质培养

自主创业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是对创业者自身智慧、能力、气魄、胆识等全方位的考验,它对创业者个人能力和素质有特定的要求。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困难、挫折甚至失败都是在所难免的,需要大到社会,小到自己,对成功和失败,对得和失合理价值判断,始终调整和保持好良好的心态。其次,要求创业者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商务、税务、投资、法律知识、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等。另外,还必须培养一些独特的创业素质,包括自立、自强、进取、意志、创新等,在思想上的独立思考;在行动上独立展示自我、主宰自己的事途。再者,还需有合理的能力结构,包括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组织领导、协调协作和沟通能力、创业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等。

4.2完善高校创业教育

高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高校教育的目的也就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随着社会需求的改变,高校教育也要相应的做出调整。针对自主创业的出现和需求,高校应该积极的加强、完善创业教育。可以针对创业基础、实务知识和创业选择的教育和培训,通过第二课堂的开展、合理的课程设置、专门创业指导机构的设置等措施,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4.3提升创业环境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良好的创业环境是大学生顺利实施自主创业的前提条件。目前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配套措施、规章制度还没有健全或者落实,这就要求对现有的政策进行调整,形成合理、有力度的大学生优惠政策。在制定、落实政策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创业的特点,在资金上进行扶持,在目标上进行政策引导,合理的减少限制性条件等。另外,大学生创业是开拓性的工作,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在社会舆论上应该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不要因冠以“大学生”,而眼光苛刻。同时,打破传统的就业

观念,父母、亲属对大学生创业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在各方的努力下,共同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大学生自主创业符合时代发展规律和要求,虽然,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还存在着种种困难,成功率不高,但它必将成为毕业生流向社会的一种重要方式,为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安定,增殖社会财富、推动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备注

[a]:杨亚洲,女,1977年6月出生于江苏淮安,现于江苏科技大学任团委书记及学工办副主任等职务。联系地址:江苏镇江,江苏科技大学西校区182#。

参考文献

1、黄世扬,许 力.论大学生自主创业,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7),74~77

2、宋国庆,研究生职业意向调查:五成想考公务员,齐鲁晚报,2006-12-20

3、肖丽、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困境与对策[J],山西教育半月刊,2004,(13)

4、龚晓会,刘志军,付斌。医学生的逆商及培养[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

(2)

5、吴剑平.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概观[J],江苏高教,2000,(4)

6、黄挚雄,罗安,杨勇。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实验教学与仪器,2003,(7-8)

7、徐敏.上海研讨大学生创业教育和管理,解放日报,2001-7-25

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分析

大学生自主创业分析

大学生创业现状及调查分析

大学生自主创业可行性分析

大学生自主创业可行性分析

大学生自主创业可行性分析

大学生自主创业可行性分析

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历史、现状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自主创业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及对策分析初探
《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及对策分析初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