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武安市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清洁长效机制的调查

发布时间:2020-03-02 01:10: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武安市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清洁长效机制的调查

来源:河北日报网-河北日报

编者按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省经济发展较快,实力较强的县级市,武安从农村最需要解决、农民最期盼解决、政府眼下又能够做到的治理农村环境“脏乱差”抓起,用管理城市的理念整治农民居住环境,探索建立了“财政资金保障+城市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卫生清洁新机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办好一件事关农民健康的实事

--武安市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清洁长效机制的调查

“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这曾经是武安市,也是目前我省大多数农村的环境写照。由于没有建设排污管网,没有垃圾存放池、填埋场,农村日益增多的垃圾无法处理。

农村环境问题事关农民身体健康。今年以来,武安市按每村平均1万元的标准,每年为全市502个村安排资金502万元,建立专业卫生清洁队,建设垃圾集中堆放池和垃圾填埋场,农村环境卫生清洁的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完善起来。

财政埋单 村村设专职清洁员

12月4日下午,记者来到武安市午汲镇格村,刚走进村口,就看到身穿橘色环卫服装的清洁员正在清扫街道。宽敞整洁的道路和城市的小街巷毫无两样。村党支部书记李刘用告诉记者,这些清洁员就是本村村民,服装是村里专门为这些清洁员配备的。

格村是武安市城郊较大的一个村落,全村3100多人。今年,他们利用武安市财政提供的农村环境卫生专项资金,又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一部分,建起了卫生清洁队、清运队,每天两次清扫街道垃圾,定时将垃圾拉到填埋场。村民高兴地说:“以前过年的时候才集中打扫一回街道,还扫不彻底,现在每天都是干干净净的,比过年还好哩。”

同行的武安市农工委书记王来斌告诉记者,从今年开始,市财政按平均每个村1万元的标准设立的农村环境卫生专项资金,按季度拨给乡镇。各乡镇根据辖区各村的人口数量、面积大小、村集体经济实力等情况,统筹分配到村,主要用于支付农村环境卫生劳务费用。

整治农村环境由财政“埋单”,这一政策对武安农民来说,还是头一次。而对于如何保证专项资金专款专用、“阳光操作”,武安市建立了一整套监督机制。

“一方面,我们要求各乡(镇)、村把资金使用情况作为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按季度公开明细,接受群众监督;另一方面,市纪检监察、财政、审计部门,每季度都会对全市1/3以上的乡村进行一次专项审计监督。”王来斌说。

在格村村委会外墙上,记者看到,今年第三季度村委会各项开支明细情况已经上了公开栏。李刘用还给记者拿出他们和清洁员签订的“卫生清扫协议”,工资发放标准、职责义务、奖惩措施等情况一目了然。“这些都是日后接受审计监督而必须要留存的材料。”

王来斌表示,各村经济实力不同,规模大小不一样,因此,专项资金发放不搞一刀切。午汲镇、石洞乡经过征求农村干部群众意见,按照“大村多给、小村少给,穷村多给、富村少给”的原则,对专项资金进行了分配,并和各村签订了责任状;贺进镇按一般村每150人、居住较集中的村每200人配备1名清洁员的标准,组建了专职清洁队伍,专项资金按清洁员的数量分配到村。从各乡镇对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情况看,基本做到了科学合理。

创新思路 耕牛住进集体宿舍\"

从某种意义上说,把文明的生活方式、管理方式移植到农村,比给钱给物更重要。武安市参照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方式,按照定人、定点、定时的\"三定\"原则,指导每个村组建一支卫生清洁队,建设一批垃圾堆放池,自建或与邻村联合建设一个垃圾填埋场,做到垃圾定时清扫、定点倾倒、集中填埋、日产日清。

在武安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各乡镇基层积极应对,摸索出一系列切合农村实际的解决办法。

武安农村的一些农户养着耕牛,夏天牛比较怕热,拴在空气流通不好的棚里容易生病,一些农户便习惯将牛拴在街上的阴凉处。养牛的农户方便了自己,却让牛粪污染了街道环境。

为此,格村创新思路,为养牛的农户专门设置了牲畜集中圈养棚。在格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出口,记者看到有村委会为农户设置的牲畜集中圈养棚,养牛户白天把牛牵过来,晚上再牵回去,很方便。该村还制定了家禽、牲畜的圈养制度,安排人员定期清理牲畜集中拴养点的粪便用于积肥,有效解决了禽畜粪便污染街道问题。

以往,农村环境缺乏整治,塑料垃圾满天飞,有的还挂在树梢上,取下来颇费功夫。午汲镇南白石村党支部书记李为刚说:\"调动起农民美化家园的积极性,必要时也要用些\"物质刺激\"。\"为此,由村集体出资回收塑料袋,每公斤兑换两袋洗衣粉,塑料垃圾很快就被村民\"扫荡\"一空。

平均每村1万元的专项资金,如果分配到每个清洁员身上,是每年1500元至3600元不等的一笔收入。这笔收入不多,但对于某些特殊的人群来说,却能够起到雪中送炭的效果。武安市各村在清洁员的选用上,坚持优先招用有劳动能力的困难户,优先选择责任心强、身体健康的老党员。

在武安西土山乡西马庄村有一对贫困夫妇,上有年迈的母亲卧病在床,常年吃药打针,下有刚满5岁的儿子,而且丈夫又患病在身,不能干重活,生活十分困难。今年,村里安排夫妻俩当上了清洁员,每月增加收入近400元,还不耽误做农活和简单务工。夫妻俩现在干劲特别大,每天早晨,他们早早地就把卫生区打扫得干干净净,被当地村民称为\"夫妻清洁员\"。

据统计,在全市2600多名专职卫生清洁员中,近60%是家庭较为困难的村民,一半以上是老人和妇女,他们通过自己每天3至4小时的辛勤劳动,缓解了生活困难,同时也赢得了村民的尊重。

综合整治 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我们发现,农村最主要的垃圾源是生活煤渣,占到农村垃圾总量的70%至80%。\"王来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人口1500人的中等村,春、夏、秋三季每天产生的废煤球就有2000多块,每天清运一次需要两辆三马车,而冬季几乎是其它季节的两倍。如果这一问题能够解决,将大大降低农村垃圾清扫、清运成本。

为此,武安市将农村环境卫生工作与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相结合,推广沼气、秸秆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发展循环农业,通过财政补贴、技术服务等方式,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沼气建设。

\"我已经3年没有买过煤球了。\"谈到沼气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武安市贺进镇水沟村的王海山一脸笑容。自从2005年他家建了沼气池以来,做饭就没有烧过煤,算下来,王海山家一冬天至少能省300多元的买煤费用。\"最重要的是生活垃圾也减少多了。\"一旁的水沟村村党支部书记王增书插话说,他们全村30%的农户都用上了沼气。

据统计,目前,武安市已建成庭院沼气池2万多个,大型沼气池、秸秆气化站11个,2.8万农户用上了清洁能源,垃圾\"产量\"随之大大减少。

武安市委书记王俊祥认为,有\"堵\"更要有\"疏\",整治农村环境不仅要靠各种制度约束农民保持环境卫生,更要靠政府部门创新工作思路,为农村提供保持环境卫生的配套服务,引导农民尽快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

\"接下来,我们不仅要加快沼气等清洁能源的推广,还要把农村环境卫生工作与加强农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农村街道硬化\"户户通\"工程。\"王俊祥说。

从武安整治农村环境的实践看,农村已硬化街道一般都比较整洁,容易清扫,而没有硬化的街道比较脏、乱,即使每天清扫也是在刮地皮,一层层扫土。为此,武安市决定每年安排3000万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建设。

王俊祥表示,目前,武安市已经实现了道路硬化\"村村通\",80多个村的村内街巷全部实现硬化,但还没有完全实现硬化道路\"户户通\"。接下来,该市将加快硬化道路\"户户通\"建设,与排水设施建设配套实施,有效解决农村污水乱流问题。

关于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建立“清洁家园”长效机制经验交流材料

久长中学建立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农村稳定

建立社区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议

淄河中心小学建立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

环境卫生工作长效机制

农村如何建立农牧民增收长效机制

武安市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清洁长效机制的调查
《武安市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清洁长效机制的调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