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三非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09:20: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65.(2012年1月潍坊市期末28题)(13分)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直至近代,孔子及其思想仍被不断解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迁说:“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 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李贽说:“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1)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与李贽对孔子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产生的政治背景。 (4分)

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日孔子‘圣之时者’也。”

伏尔泰曾称颂孔子:他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 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他自己的国土一样。

(2)据材料二,康有为与伏尔泰是怎样评价孔子的?其根本目的各是什么?(4分)

(3)有人说“对孔夫子的误读,有的是不懂;有的是故意。”请结合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认识,谈谈如何解读历史人物?(5分) 【答案】

(1)司马迁:认为孔予是圣人。孔子的主张在经董仲舒改造后适应了当时中央集权的需要。(2分)

李贽:认为孔子是凡人口明代中后期强化皇权,加强文化专制。(2分)

(2)康有为:肯定了孔子的仁以及改革。根本目的:托古改铡。(2分)

伏尔泰:肯定了孑L子的理性、人性。根本目的:反专制,反神学。(2分)

(3)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其思想带有典型的时代性。所以,注意历史人物的时代性。(2分)

孔子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学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影响了东亚文化以及欧洲的启蒙思想;孔子维护等级制度.成为历代君主维护统治的工具,具有一定的保守性。所以,全匿、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3分)

66.(2012年1月福州市质检26题)(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1)秦汉时期,何人使“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2分)他对儒学发展做出怎样的贡献?(4分)

材料二

“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迄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

(2)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孔教”的基本态度及其目的。(6分)

材料三

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现在应科学地研究孔子、评价孔子。

——张岱年·老专家谈儒藏

(3)依据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如何看待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4分) 【答案】

(1)人物:董仲舒。(2分)

贡献:吸收融合了先秦诸家学说,形成新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接受,儒学思想逐渐成为封建正统思想。(4分)

(2)态度:否定儒学(孔教),主张以西方民主思想取代之。(2分)

目的:反击尊孔复古逆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4分)

(3)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其片面性;应取其精华,辩证、全面地对待孔子及孔教。(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67.(2012年1月泰安市期末33题)(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钱穆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总结过:‚故康氏之尊孔,并不以孔子之真相,乃自以为所震惊于西俗者尊之,特日西俗者所有,孔子也有之而已。‛所以,在他的设计中,立孔教也好,托古改制也罢,会给政治变法带来更多的合理性依据,甚至可以赢得保守知识分子的赞同。

材料二 ‚共和的观念是平等、自由、博爱。‛ ‚共和国是平等之国,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共和国是自由之国,自由是人民的天赋人权。‛ ‚我设计的这件服装,有人就用我的名字来称呼它,叫‘中山装’。这里,我设计了三个扣子,这是让人们记住,永远不要忘记人民,就是我们的‘民族、民权、民生’——就是三民主义。‛

——选自《孙中山演讲录》

材料三 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材料四 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请回答:

(1)西方启蒙思想成为近代中国传播西学的武器。据材料

一、二提供的历史信息,概括康有为和孙中山理论宣传的特点分别是什么?(4分)其实践结果有何不同?(2分)

(2)你是否认同材料三的观点?请说明理由。(2分)

(3)材料四中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有哪些?(4分)谈谈你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2分) 【答案】

(1)特点: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披着儒教外衣宣扬维 新思想;孙中山则以启蒙思想为武器,系统地阐明了三民主义纲领。(4分) 不同: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但最终失败;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确立了民 主共和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并没有实现。(2分)

(2)认同: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极力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理念,但因历次资产阶级运动 脱离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所以先进的思想对广大农村影响很小。(2分) 不认同: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宣传活动持久、深入,随着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 的发生,先进思想观念已经传播到农村并逐渐深入人心。(2分)

(3)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4分。”三民主义“占1分,其他任意答出三点即得3分。)

理解:都注重把世界先进的理论成果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都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为宗旨。(2分)

68.(2012年1月中山市期末26题)(12分)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 “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

——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

材料三 大思想家伏尔泰从18世纪后期起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做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同时代人“矮化”孔子的原因。(2分) (2)依据材料二中的两则材料,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对儒学看法的异同。(6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4分) 【答案】

(1)当时百家争鸣,各学派之间相互攻击;孔子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2分) (2)同:都认为儒学强调“贵贱有序”的统治秩序;(2分) 异:康有为认为儒学具备平等、进化的思想(2分);梁启超认为儒学是维护专制的思想根源,是民主的障碍。(2分) (3)儒家的某些观点是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的有力武器;儒家思想注重道德的说教。(4分) 69.(2012年1月莱芜市期末29题)(12分)礼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申国乃至于世界思想文化有着深远影响。但对于孔子的评价却是众说纷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做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1)根据材料一,说明伏尔泰推祟儒家思想的原因。(2分) 材料二 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康有为把孔子塑造成一个改革者的原因。康有为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近代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4分) 材料三 陈独秀曾评价“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并号召青年:“似彻底之觉悟,孟勇之决心,塞决与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 (3)第一个将“孔子提倡之道德”系统改造为“封建时代的道德”的儒学家是谁?请写出他的一条主张。陈独秀又是如何“塞决”“孔教”的?(4分) 材料四 2010年6月19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出席了中国厦门大学和维多利亚大学共同成立孔子学院揭牌仪式。习近平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加强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增进彼此了解和友谊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建立孔子学院,对于增进各国人民同中国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深化同中国的文化交流,增进彼此间的心灵沟通,都是必要的。

(4)依据材料四,说明新的历史时期下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建立的原因。(2分) 【答案】

(1)伏尔泰认为儒家的某些观点是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的有力武器;儒家思想注重道德的力量。(2分) (2)原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减少变法阻力。(2分)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分) (3)董仲舒。大一统(或独尊儒术;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2分)发动新文化运动。 (2分) (4)原因:中国综合国力日益提高;中国传统文化仍具有重要价值;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2分,答出两条即可) 70.(2012年1月西安市一模40题)(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的变化,对此有人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机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主要历史条件。试举一例说明“士”的崛起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要求包括人物、主张及影响三个方面内容。)(9分)

(2)19世纪中期至1 9世纪末,“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过去”到“开眼看世界”,请归纳这一时期中国人“看世界”的角度或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别涌现出哪些重要的政治派别,其主要主张分别是什么?(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时期起到的作用。(6分) 【答案】

(1)历史条件: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崩溃;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封建经济发展);私学的兴起和发展等。(答出任意三点得6分)

举例:孔子“仁”和“礼”的思想,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本体系和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答出其他诸子百家的主张及影响并符合题意也可给分)(3分)

(2)变化: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2分)

派别及主张:①技术:地主阶级抵抗派(或地主阶级改革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或中体两用)(4分)

②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丰立宪制;革命派:民主共和制(4分)

(3)宣传新思想,促进人们思想解放(思想启蒙);加速了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转型。(6分)

71.(2012年1月宜昌市一模40题)(25分)阅读以下关于“海权”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欧罗巴内自明嘉靖年间,舟楫无所不至,初寻出亚默利加大地,次到五印度国,后驶至中国,„„红夷东驶之舶,遇岸争岸,遇洲据洲,立城埠,设兵防,凡南洋之要津已尽为西洋之都会。”

“夫制驭外夷者,必先洞夷情。„„西夷之海艘,坚驶巧习,以其恃贸易为生计,即恃海舶为性命也。中圆之师船,苟无海贼之警,即终年停泊,其船窳(粗劣)漏,断不可以涉大洋。„„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圆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战舰已就,则内地出洋之商,愿禀请各艘扩货者听。”

“东西海权之争实在南洋,西夷之本土距中因甚为遥远,其窥吾圆必以南洋为基地。倘因诸华人流寓岛上者,举其雄桀,任以干城,沈思密谋,因以漳泉惠潮嘉人为流官,雄长其上,破除陈例,归于简要,自辟僚属,略等藩镇,庶足为南服锁钥与!”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凡一国之盛衰,在乎海权之得失,能主管海上叔者,必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者,必能主管世界之富源;处此弱肉强食之秋,立国之要素为军备,军备之要在海权。19世纪以来,海权之争渐趋注于太平洋,我国与太平洋上适当列强海权竞争之冲。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须重戎备而固海防。盖无舰船,海防无从谈起,有舰船而无训练有素之才,无以用之,有舰械人才而无良港,则海军无驻足之所,—切皆备而无民生之政府,则必导甲午之覆则。海事既备,当以中国人工用船荒之时建船舶、兴商务,勾连世界,亦可得鱼盐之利,可围海造田、潮汐发电。

——引自孙中山相关论述

材料三

在整个历史上,控制海洋是决定一个国家的领导地位和繁荣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常常是决定一个国家存亡的主要因素。美国„„要做到这点,两件事不可缺少:第一,凭借筑垒和建立海岸防御舰队来保护主要的港口。第二,壮大海军力量。这会使进攻性力量如虎添翼,单是它自己就使一个国家能够向外扩展影响。

一一马汉(美国)《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890年)

(1)依据材料—概括魏源的观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0分)

(2)依据材料说明孙中山的海权观相对于魏源来说有哪些发展?原因何在?指出近代中国人与马汉在海权观念上的不同。(15分) 【答案】

(1) 观点:①创设一支强大的近代海军;

②保护国内外贸易的发展; ③经营南洋以为屏藩。(6分)

原因:列强扩张加深中国的危机;工业文明冲击之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积极了解西方。(4分)

(2)发展:①海权对民族独立与富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②强化海权的关键在“民生之政府”(民主政府); ③开发海洋资源,发展中国海洋实业。(6分)

原因: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学习西方进一步深入;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逐步形成。(5分)

不同点:中国的海权观着眼于抵抗外来侵略;马汉的海权观着眼于对外扩张(4分) 72.(2012年1月无锡市期末23题)(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 禁庙宇寺观。既成者还其俗,焚其书,改其室为礼拜堂,籍其资为医院等院。此为拯民出於迷昧之途,入於尤明之国也。

二 禁演戏修台建醮。先化其心之惑,使伊所签助者,转助医院、四民院、学馆等,乃有益於民生实事。 ——《资政新篇》

材料二

同文馆旧址 万木草堂

材料三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派与厌世派,常樊然并屿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蔡元培《发刊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洪仁玕的主张。(2分)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同文馆与万木草堂在办学目的上有何不同之处?(4分) (3)据材料三概括蔡元培的办学理念,并分析该办学理念在当时的积极作用。(5分) (4)就上述教育思想或办学理念,任选一例,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角度分析这一教育思想或办学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2分) 【答案】

(1)主张:改庙宇为礼拜堂;开设新式学校、医院。(每点1分,2分)

(2)同文馆的办学目的是培养洋务运动所需人才;万木草堂的办学目的是宣传维新思想,培养维新人才。(每点2分,共4分)

(3)理念:主张学术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2分)

积极作用:有助于新思想的传播;推动学术的发展(开创一代学术自由的新风);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每点1分,共3分)

(4)洪仁玕:为重振国威、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同文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内忧外患;洋务运动对实用人才的需求。

万木草堂: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蔡元培:辛亥革命爆发;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上述四例,学生任选一例作答,2分)

73.(2012年1月厦门市期末25题)(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荀子·王制》

材料二

明清之际的民本思想家不是站在君的立场上调和君民关系,而是站在民的立场 上批判君民关系的颠倒,„„这种民本思想,虽然还没有走到否定君权存在的必要,提不出 一个建设民主国家的方案,因而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但他们已提出了民权的问 题,并以此批判君权。

——张祥浩《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材料三

康有为“托古改制”,把作为变法理论依据的进化论,与古老的公羊三世说揉合在一起,把改制的核心内容——君主立宪,与传统的民本主义食二为一。他从传统的民本思想,引伸民权思想的“大义”。

——刘向平《传统民本思想的历史演化及对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思想主张。(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怎样发展民本思想的,且具有什么意义及局限性?(4分) (3)依据材料三,归纳康有为思想的内容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对近代中国政治和思想产生的影响。(5分)

(4)综合材料分析,上述思想发展进程中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答案】

(1)民本(或君舟民水);君主要施“仁爱”。(2分) (2)提出民权;批判君权。(1分)

意义: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产生影响。(1分)

局限性:未提出新制度的建设方案;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仍属于传统儒家思想范畴)。(2分)

(3)内容: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1分)

特点:“托古改制”,将传统儒家民本思想与西方思想相结合。(2分)

影响: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民主进程(推动了戊戌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2分) (4)贯穿民本思想;不断继承发展。(2分)

74.(2012年1月扬州市期末21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魏源最终皈依佛门,郁郁而终。

——朝川济世《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对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

材料二 顽固派骂:‚李鸿章﹑丁汝昌直用以夷变夏不止。‛丁日昌还被送一个‚丁鬼奴‛的绰号。……李鸿章感叹到;‚天下事无一不误于互相掣肘,遂致一事办不成。‛

--刘大椿、吴向红《科学〃社会〃文化》

材料三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在其自身内在规律的驱使下,伴随着殖民扩张,积极的向外扩展。而中国文化作为小农经济和专制主义的产物,主要是在中华文化圈中循环与发展。于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被动地向现代文化转变。……经过痛苦的选择与艰难的取舍,我们终于逐渐融入现代化浪潮……

——互联网

材料四 与西方相比,中国启蒙不仅匮缺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而且没有西方式的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资利用。这样,当启蒙运动移植西方现代性价值并以其批判本土传统时,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都是西方内源性启蒙所未曾遭遇过的。

——《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材料五 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魏源和《海国图志》的主张在中国没有付诸实践的社会原因是什么?(2分)据材料二说明李鸿章“无奈”的原因又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三,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分) (3)据材料四说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为什么会遭遇“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2分)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主要是因为什么而“偏离了”“方向”?(2分) 【答案】

(1)多数中国人仍然守旧落后、缺乏反省,无法接受新思想。(2分)

保守顽固势力的强大和阻挠。(2分) (2)它是中西文明碰撞的必然趋势与选择。(2分)

(3)缺乏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没有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利用。(2分) (4)近代以来中国屡遭西方国家侵略,救亡图存压倒了启蒙。(2分) 75.(2012年1月杭州市一模27题)(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意大利在欧罗巴洲南境„„元以前未通中国。明万历九年(1581年)。有利玛窦者始泛海抵广州。„„崇祯初历法疏舛,礼部尚书徐光启请以其国新法相参校,开局纂修,报可。书成未用。会本朝建元,始采取其说,先后命西洋人汤若望、南怀仁等为钦天监官。„„ 并许其自行其教。

——引自清朝《文献通考》

材料二:(近代中国)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观或宗教的优势,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海国图志》

《民报》、孙中山题词

《新青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

一、概括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较之以前有什么新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在18世纪末叶以来,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的原因并概括近代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的撞击给中国带来的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分析其态度变化的趋势。(7分) 【答案】

(1)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开始传到中国(或答中西文化交融)。(2分)

(2)原因:西方工业文明,尤其是技术文明的迅速发展;殖民扩张。(2分)中国闭关锁国,日趋落后。(2分)

影响:给中国带来了灾难,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客观上带来资本主义文明,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分)

(3)共同点:均作为救国救民的武器,力求实现中国的独立与民主、富强。(2分)都主张向西方学习。(1分)

趋势: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2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过程。(2分)

76.(2012年1月郑州市一模32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34年,他正式发表了《哲学通信》。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他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1)材料中的他是谁?他为什么会认为英国的制度是最理想的?又为什么会盛赞中国的“孔子时代”?(6分) 材料二

下图为新发现的梁启超为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起草的手稿局部

1905年以端方为代表的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活动曾轰动一时

材料三 梁启超为清廷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捉刀代笔,草拟奏折,大概是清末立宪史上最有趣的故事了。梁启超以通缉犯身份,流亡海外,却直接介入最高层的政治决策,不能不令人咄咄称奇。

——摘自《南方周末》第1292期

(2)材料中的五大臣与“枪手”梁启超要求的立宪是否一致,为什么会出现令人咄咄称奇的怪事?(4分) 【答案】

(1)伏尔泰。(1分)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政治制度(1分);作为启蒙运动领袖的伏尔泰非常痛恨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1分)

盛赞:①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宣扬的“民贵君轻”符合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

②儒家思想中的人性主张与启蒙思想家追求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一致; ③孔子强调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 ④孔子及儒家思想是建立在对人类和社会理性思考的基础之上,与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理性主义切合;

⑤孔子对宗教和超自然力的态度与启蒙思想家反对宗教迷信一致;

⑥儒家思想提倡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为西方反对天主教会的蒙昧主义愚民政策提供利器;(任答三点给3分)

(2)不一致。(1分)

原因:①《辛丑条约》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清政府的反动面目暴露无遗;

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起云涌,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③维新失败康梁流亡海外,此时企图借尸还魂实现宪政理想;

④两者都想以立宪作为对抗民主革命的手段,只是一个要立宪之名,一个要立宪之实。(3分,任答三点即可)

77.(2012年1月台州市期末25题)(12分)自国家出现后,便逐渐产生了关于国家的理论和学说。随着人类对国家认识的逐步深入,国家学说也逐步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而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天亲阳而疏阴,任德不任刑。……故刑者德之辅,阴者阳之辅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

——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

材料三 近来有一部分思想高远的人,或是相信个人主义,或是相信世界主义,不但窥破国家是人为的不是自然的,并且眼见耳闻许多对内对外的黑暗罪恶,都是在国家名义之下做出来的。……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我们便大声答道: 我们爱的是人民拿出爱国心抵抗被人压迫的国家,不是政府利用人民爱国心压迫别人的国家。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

——1919年6月8日 陈独秀《每周评论》第二十五号 (1)据材料

一、二,概括董仲舒与梁启超关于国家学说观点的不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关于国家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国家观产生的时代背景。(6分)

【答案】

(1)国家产生问题上:董主张君权神授;梁主张社会契约产生国家;在权力主体上:董主张主权在君;梁主张人民主权;在治国方式上:董主张德主刑辅(或德阳刑阴,德治为主、法治为辅);梁主张以法治国。(6分)

(2)观点:国家应该平等、和平相处;国家应该为人民谋幸福;(2分)背景:帝国主义以爱国为号召,发动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北洋军阀政府反动卖国;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4分)

78.(2012年1月南京、盐城一模23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光启(1562—1633)积极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公元1607年,他与利玛窦(意大利传教士)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还建议开展分科研究,假设每个学科都设置相应的机构,那将形成一个相当可观的“科学院”。

——根据中央电视台电视片《徐光启》整理

材料二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材料三

夫蛮狄羌夷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民,„„非谓本国而外,凡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诚知乎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串古今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内之良朋,尚可称之日“夷狄”乎?„„呜呼,八荒以外,存而不论,乌知宇宙之大哉?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四

湖南一位知识分子看到《时务报》后说:“昨日俞恪士送到报百份,阅之令人狂喜。„„此报名贵已极,读书人无不喜阅”。连湖广总督张之洞都写信给年仅24岁的梁启超:“甚盼卓老(对梁启超的敬称)中秋前后来鄂一游,有要事要奉商,并捐助银元五百元。”1898年瓜分狂湖日甚,保国会也在全国各地展开活动,遍及北京、上海及各省会城市,“一举而十八行省人心皆兴起矣”,北京保国会举行了多次集会,每次到会人数都有几千人,而且以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对社会舆论往往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分析以顾炎武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有什么人生追求?而顾炎武以后的二百年间,大多数读书人埋首经书,其原因是什么?(3分) (3)材料三中魏源提出了怎样的“蛮夷观”?其意图何在?(3分)

(4)材料四表明当时中国出现了哪些社会现象?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明清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或士大夫)的心态。(5分) 【答案】

(1)现象: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学习西方近代自然科学(西学东渐)(1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殖民势力东侵,传教士来华;徐光启等知识分子的主动学习。(2

分) (2)追求:瞩目现实,关注国家民族命运。(1分)

原因: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八股取士、文字狱)。(2分) (3)蛮夷观:对西方文明之国不能再称为蛮夷。(1分)

意图:“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西方的长处,抵抗西方侵略)。(2分) (4)现象:民族危机加剧;维新思想传播;社会各阶层纷纷加入救亡行列。(3分)

心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追求功名利禄到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站在时代前

列,引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从学习西方科技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2分)

三非工作总结

三非承诺书

开展三非

三非四不

学习“三非”

三非工作总结

骨科试题及答案三

三基考题及答案

模拟试题三及答案

保险学试卷三及答案

三非及答案
《三非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