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金融业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3-03 18:52: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金融业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摘要:城镇化对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未来一段时期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城镇化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公共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所以中国城镇化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发展。

关键字:城镇化

发展

金融业

一、城镇化的相关理念

城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人口、地域、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由传统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型社会转化的多方面内容综合统一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反映和重要标志。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城镇化,其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

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三个方面互为制约,相互促进,紧密联系。其中,人口城镇化是核心,经济城镇化是基础,社会城镇化是表现。城镇化对我国当前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城镇化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但仅靠政府财力难以满足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因此,应充分发挥金融业的资金融通功能和优势。通过分析金融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以及当前金融体系和金融体制在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镇化进程中金融体系和金融体制的创新方式。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农业银行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党和国家赋予了农业银行“面向‘三农’、商业运作”的重要使命。

城镇化建设是一个具有综合性的概念和范畴,不仅仅涉及到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也涉及到城镇人口的生活水平和环境改善,既关系到城镇土地等国有资源的充分利用,也关系到政府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既涉及到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涉及到城镇户籍制度的改革,这种特点带来了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经济具有显著的综合性特征:即不仅关系到第三产业,也关系到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城镇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关系到城镇规划、投资、建设管理和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不仅是加快工业化的必经之路,而且有利于调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一)城镇化是扩大国内需求的战略重点

我国城镇化蕴含着巨大内需空间,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城镇化能使大批农民进入城市,使其从较低水平的农民消费转变为较高水平的市民消费,从而有效扩大城市消费群体、增加城市消费需求;也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增加,进一步提高农村消费水平。城镇化带来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多方面投资需求,带来城市产业升级、就业创业的需求,为扩大投资需求提供强大持久的动力。

(二)城镇化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途径

城镇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大大减少农村人口数量,增加城市和城镇人口,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格局。城镇化通过人口转移提高了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经济的落后面貌。

(三)城镇化是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起来,处于内陆的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通过加快城镇化建设,在中西部一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区域培育发展新的城市群,有利于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梯次拓展,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发展

金融部门在农村的服务如果弱化,将使得小城镇和乡镇的发展缺乏资金支持主体,也会增加城镇化发展的难度。

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应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商业化,进一步探索灵活多样的投融资途径,努力形成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我们银行应该以中间业务的形式为城镇建设项目融资, 如开发城建信贷理财产品。另外, 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和商品的混合体,具有特殊性,具有较强的保值特性,是优质的抵押资产。银行开展土地储备贷款可以有效地为城市建设融集资金,我行还可以开发区别于城市的金融产品。根据生产周期、贷款用途、还款来源等,更加灵活地设定农村贷款放款期限和额度,确定合理的利率。结合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中出现的土地流转、林权改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新问题,力争在信贷额度、抵押担保方式、贷款期限等政策上有新突破。

在金融服务方面,可根据城乡结合圈、农村发展圈不同的客户特征和业务结构,培育一支本乡本土的金融服务队伍,推行支农客户经理制,实行“包村、包片、包户”服务。在农村大集镇开办支农金融超市,推行“一站式”服务,为农户提供存贷款、结算、中间业务、理财等系列金融产品。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应采取“程序化”准入授信的原则,把审查的重点放在“三农”授信产品运作 程序和要件上, 实行产品综合动态评估,尽量简化对单笔信贷的手续审批程序。

金融业在支持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中起着政策导向的作用。政府应当明确农村城镇化的战略方向,以吸引金融资金流入农村城镇化地区和领域。金融监管机构通过窗口指导和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采用差别化的政策手段,引导金融机构将农村城镇化作为新业务的拓展领域并明确地将其列为信贷投放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城镇开发方面;二是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的涉农企业融资方面;三是地方政府合理规划的工业园区与商业园区开发方面。

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首先,金融机构应努力优化自身服务,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并针对创新型企业研究制定新的风险控制办法;其次,政府应通过政策扶持,降低创新型企业的经营风险,引导资金向创新型企业倾斜;最后,应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利用社会资金推动企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并减少银行业的风险。创新银行业参与城镇化的融资模式。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整个金融系统中居于重要地位,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融资渠道。现有融资模式隐藏着较大的风险。如资金使用的长期性和资金来源的短期性可能造成商业银行的资产错配;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长期贷款将面临着较大的利率风险。因此,银行应根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企业融资或项目融资方式发放贷款,或者购买流动性较强的融资债券,从而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

适当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城镇化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对资金的需求十分巨大,除了政府的财政支持,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也必不可少。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民间资本等各类资金支持城镇化发展。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筹集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利用债市、股市等金融市场募集资金,加快城镇化进程。

建立健全支持提升城镇化质量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城镇化涉及基础设施、土地、规划、住房等多个方面。银行应制定与城镇化发展相匹配、发挥自身优势的特色发展战略,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通过提供综合的金融服务实现业务和收益的平稳增长。同时,在商业银行授信及相关产品中充分考虑低碳和环保因素,促进资金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转移到低碳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使得整个经济良性发展。

加大对城乡一体化中产业融合的金融支持。城镇化意味着农村生产方式的 转变。一方面,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将进一步推进“以工促农”战略,工业企业转型发展需要金融体系的大力支持;另一方 面,在“以工促农”的带动下,农业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又将促进对机械设备等资产投资的增加。农业现代化需要大量前期资本投入,且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这需要金融机构在提供贷款等资金支持的同时,还要加强咨询服务。

四、结论

金融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动力。第一,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与消费水平。经济的发展促使农民收入的增长,开始谋求更好地生活水平,为城镇化的产生提供必要条件。第二,金融发展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城镇化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没有足够的资金保证,城镇化将失去发展的活力。而通过存款、贷款、证券等资金融通渠道,可将社会资金转化为投资基金,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中国金融业发展概况

浅谈金融业营业税对银行改革发展的影响

营改增对金融业影响

金融国际化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和对策

浅谈开放式基金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中国金融业环境管理体系的发展

电子商务对城镇化影响的研究

中国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台湾问题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

城镇化进程对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的影响(张安东)

金融业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金融业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