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流行词

发布时间:2020-03-01 20:10: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随着春晚,小沈阳的“纯爷们儿”台词开始风行。

随着“不差钱”“纯爷们儿”“拥抱更有力量”等词语的风行,不少人已经开始四处搜集属于2009年的流行词语。如今,年度流行词语的评选似乎已经成为一件令人们乐此不疲的“事业”。人们开始习惯用流行词语诉说和记录自己的生活,同时也通过它们感受社会的变迁。其实,变化的又岂止是社会,就连流传于人们口中的词语也早已面目全非了。时代在变,诞生于各个时代的流行词语也在变,它们就像是一颗颗经过时间洗礼、岁月打磨的珠子,形状变得越来越柔和,色彩变得越来越艳丽,也许大家都没有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参与到这场进化的历史之中。

流行词语的制造者?从官方到民间

从当年文学青年口中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到如今人人都在重复着的“这是为什么呢”,流行词语始终在不断更新,随着它们一起改变的还有那些流行词语的制造者。从最初的报刊书本、广播电视到如今的网络高手、草根明星,流行词语的制造者正在变得越来越大众化、草根化、民间化。其实,那些词语在街头巷尾的流行原本就是一场民间的娱乐盛宴。

报刊书本就是“生产重地”

典型制造者:广播、书籍、报刊、电视等主流大众媒体

所谓流行,语言学家杨建国给出了自己的定义:“某一事物(或现象)在某个时点上产生,并在很短的时段内广泛传播或蔓延。这一事物(或现象)在某一时段内的出现率显著高于该事物(或现象)平时出现率的均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流行词语,应该是指在某个时期广泛流行,过了一段时间又为新流行的词语所代替的词语,也就是说,流行词语是有其生命周期的。

流行词语生命周期的变化自然离不开其产生的环境。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人们还不知道互联网、手机为何物时,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传播媒体就是半导体、报刊和书籍,而它们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那个年代流行词语的制造者。

回想当年的流行词语,再对比当下的人气词语,不难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当时在社会中流行的词语大多都与政治相关,或者说,它们几乎不带有任何幽默特质。譬如“共产主义道德”“又红又专”等词语甚至本身就是政治术语。而那些表面看起来似乎与政治并无关联的流行词语,在分析之后就会发现,其实它们也始终在围绕着同一个轴心旋转。比如“机械化”“拖拉机”等词之所以成为流行语,是因为当时正在大力提倡国家的“工业化”和农村的“合作化”,而“食堂”一词的广泛流行则是奔向共产主义的需要。所有这些当年的流行词语,几乎都无一例外地是那时广播里的头条新闻、报刊上的头版文章。在1981年2月,《人民日报》上发表社论,号召青年们把“五讲四美”和“三热爱”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美好。此后,“五讲四美三热爱”就迅速传遍大江南北,“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每一个当年的在校学生就像对待“饭前洗手、饭后漱口”这样的生活常识一样将这些语句烂熟于心。

如今,那些当年的报纸已经泛黄或不知去向,再也没有哪个家庭会在每个清晨七点准时打开半导体,收听《新闻摘要》,而那些当年的流行词语也同它们的制造者一起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成为一种对逝去时光的纪念。 标本1 三转一响

流行年份:上世纪七十年代

这是当时极少见的表现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流行用语,同时还带有着诙谐幽默的成分。那时有首很流行的《择婿歌》,里面唱到:“一表人才,二老归天,三转一响,四十平方,五十工资,六亲不认,七尺男儿,八面玲珑,九(酒)烟不沾,十分听话。”虽然今天看起来有点不可理喻,但在当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都是结婚必备的物件,少了哪样都不行。如今微不足道的小商品,在当年都是高档货。新娘子出嫁那天,亲朋好友们会用平板车浩浩荡荡地押送这几大件物品,有时为了显摆,还专门挑人多的地方走。“土木结构盖新房,松木椽子柳木梁,石灰抹墙砖墁地,新人喜坐拖拉机。”这就是当时结婚的景象,而“三转一响”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几样道具,会为婚礼添得满堂彩。

标本2 女排精神

流行年份:上世纪八十年代 毫无疑问,如此精准的提炼自然出自新闻媒体之手。在当时的中国体育界,人们口口相传的“女排精神”曾被运动员们视为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鼓舞着他们的士气和热情。这种精神之所以备受国人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种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强敌、奋力拼搏的精神,这甚至远远比“五连冠”本身更能鼓舞国人。 同类项:零的突破、皮包公司 时代造就流行

典型功能:反映社会变革中流行过的人、事、物

从“电视机”、“住房”、“明星”、“卡拉OK”到“旅游”、“电脑”、“名牌”、“时装”,这些社会发展变革中所产生的流行语都曾经是家喻户晓的时尚语言。随后,“WTO”、“IT”、“CBD”等流行语索性干脆由纯英文字母组成。当然,很多在社会变革中所产生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流行词语也会随着一个时代的完结而消失。

“个体户”的概念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在人们脑海里扎根的。当它最初出现之时,还为很多人所不齿。直到后来,许多小打小闹的个体户成了款爷,很多人的观念才随之转变过来,由开始的满心鄙夷变为满脸的羡慕。和“个体户”一样随着改革开放而产生的流行词语还有“下海”。“下”字本身就有屈就之意,可见这个流行词最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并不比“个体户”强。

如今,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变迁,这些改革开放之初所诞生的词语几乎都已经“作古”。其实,流行词语的本来面目本就该是各领风骚几多年。

标本 “万元户”

流行年份:上世纪80年代

“万元户”既是80年代初的时髦词汇,也是指先富裕起来的第一批人。当时,很多乡镇、工商行业以出现了多少个万元户为光荣指标,这个流行名词的出现让更多的百姓感到了致富所带来的喜悦。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最流行的说法则是——十万元户刚起步,百万元户马马虎虎,千万元户才算富。万元户,听起来就跟穷人似的。 同类项:专业户、傻帽儿经理、走穴、倒爷、面的

“无厘头”的新兴流行词语

典型功能:可以跟随语境发生词义变化

在没有互联网、不许联想的年代里,流行词语大多都像“个体户”“大锅饭”一样,有着自身的社会属性和局限性,大多都只适用于固定的语境之中,或者有着明确的含义。

但是,如今的流行词语却已经越来越模糊掉了这些条条框框,有些词语的语义可以随着语境的变化而随时更改,还有不少流行用语都可以在保留其句式的基础上任意变换主题内容,完全可以称为流行词语中的“百变金刚”。

例如,《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的走红就成了“谁动了我的××”这个句式的助推器。有网友甚至为诸如此类的词语嫁接编了一段话:“词语都是姑娘娃,一女N嫁浑不怕。接头暗号对准了,嫁谁都是笑哈哈。”去年非常流行的短语很黄很暴力、很好很强大、好傻好天真等类似句式恰好成为这段话的最好例证。

如果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的流行词语造句,可以成就这样一句话。我是一名“宅男”,样子长得有点“囧”,所以看起来有点“槑”,偶尔出来“打酱油”,没事也会做“俯卧撑”练练“叉腰肌”,平时只用“山寨”货,是不是被我“雷”到了呢?不过,不用担心,除了“范跑跑”“周老虎”和“猪坚强”,我就是2008年的“潮人”首选。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在这些去年频繁出现的流行词语中,很多词语的意思并不带有明确的含义和肯定与否定,而这也正是新兴流行用语的又一个特征,它们的功能和作用很容易被放大,它们的生存空间也更为广泛。

在如今这个讲究自由发展和个性化生存的社会里,流行词语也开始紧跟形势做出了相应的改变,仅从这个角度上讲,这些在人们口中流传着的词语也确实不愧为时代的写照。

标本 “山寨”

流行年份:2008年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如今,不断延伸的词义已经使各个人或物都可能拥有翻版于自身的山寨版本了。“山寨文化”在全中国的兴起,自然也离不开其身上的草根创新与民间特性。 同类项:骚瑞、被自杀、脑残、引咎分手 “名气”成为流行保障

典型制造者:名人所说的名言、知名电视剧或歌曲里的台词或歌词等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进入到了中国人的生活当中。不过,当不计其数的新鲜词汇蜂拥而至时,究竟哪些词语才能真正停留在人们嘴边却也成了不小的问题。

名人、名流,甚至是播出率甚广的知名广告或销售率极高的知名图书,只要是被广泛认知的人、事、物一时间都成了流行词语的制造者。“该出手时就出手”,刘欢所唱的一句热播电视剧中的歌词成了人们在调侃、鼓励朋友时最常用的话语。在图书《中国可以说不》的热销下,“XX可以说不”成为1996年最掷地有声的一句流行用语,此后这样的句式比比皆是。此后,随着冯小刚贺岁电影的日渐火爆,从葛优口中说出的台词也成为时代流行语。

在新世纪之初,《中国青年研究》曾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9·11”、本·拉登、申奥成功、入世、WTO、翠花上酸菜、出线、QQ、反恐、Flash是当时最为流行的词语。而在1993年,由《大学生》评选出来的“十大流行语”所体现的则又完全是另外一个语境,那时大家最常挂在嘴边的是:下海、申办奥运、发、大哥大、第二职业、电脑、没商量、说法、发烧友、学雷锋。如果再以此对照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特色、倒爷、万元户、迪斯科、平反、一号文件等,我们会察觉到,流行词语的制造者也正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从最初的领导指示到后来的名人名句。

标本1 “四大俗”

流行年份:上世纪90年代 1999年,曾经红极一时的作家王朔总结了上个世纪末的“四大俗”为四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和金庸小说。此后,这个标准便迅速成为了挖苦别人的有效工具。而金庸本人对此只是回应说“不称之为‘四大寇’和‘四大毒’,王朔先生已是笔下留情”。在“四大俗”之后,还相应诞生了“四大傻”“四大笨”等多个评判标准。

标本2 “四大俗”

流行年份:上世纪90年代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在1997年拍摄的《大话西游》中的这段真情告白,随着周星驰及其无厘头风格的走红迅速成为了众多年轻人表露心声时的标准开场白。

同类项:过把瘾就死、看上去很美、有话好好说、许我一个未来吧、忽悠

民间高手成主力

典型制造者:网友、普通大众等草根人物

“这是为什么呢?”这句话的走红还要先于它的原创作者小沈阳。一句简单的“这是为什么呢?”换种腔调和神情说出竟能达到奇佳的戏剧效果,这自然与小沈阳的功力密不可分。与他一样有化腐朽为神奇功力的自然还有相声界的郭德纲。其实,无论郭德纲还是小沈阳,都曾经是为了生存苦苦挣扎的草根艺人,甚至即使在成名之后,他们也依然需要仰仗师傅的保护。然而,正是这些曾名不见经传的人,为人们制造着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质量的流行词语和快乐。

简单分析一下2008年的流行词语就不难发现,那些词语大多是由民间高手或网络高人自行创造的,即使是那些有着新闻或故事背景的词语,也是在网友的慧眼识珠下才被发扬光大。这不仅让人想起互联网刚刚风行时,论坛里,网友制造的“跪求”一词红得发紫,甚至每次上网,都好像听到噗通噗通声像鞭炮一样此起彼伏。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流行一时的小商品广告用语中,也曾出现“跪求”的近义词“诚征”一词,不过,相比之下,网友创造的“跪求”一词显然更为形象、生动,此后,甚至还有网友发明了“跪求”的升级版“膝行”,更是不得不令人叫绝。

忘了是谁曾经说过,广大民众的创造力才是真正不可限量的,看看那些民间高手所制造出来的流行词语,足以证明这确实是句真理。 标本1 囧

流行年份:2008年

“囧”字并非“火星体”,这个本义“光明”的汉字在被赋予了郁闷、悲伤、无奈等诸多糟糕透顶的涵义之后,不仅成为了互联网上使用频率最为频繁的流行汉字,还被形容为“二十一世纪最为风行的一个汉字”,它甚至还成为了2008年最为流行的一种年度表情。想来也是,合个影,艳照了;炒股票,崩盘了;坐火车,出轨了;乘飞机,罢航了;连喝个牛奶,还查出结石了。

标本2 “霹雳” 流行年份:2008年

当“雷”字在2008年广泛流行后,才有网友慧眼识珠,发现了比“雷”更有创意、更传神的词语“霹雳”。这个词的灵感来自于几年前由琼瑶编剧的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其中有句台词为“怎么会有这么霹雳的消息嘛!”虽然电视剧已播出很久,但由于网友以此展开联想,甚至追溯到电影《霹雳贝贝》,“霹雳”也就拥有了更多更丰富的注解,才得以成为“雷”的加强版。 同类项:什锦八宝饭、以商养情、结石宝宝、娇身冠养、不法奶牛 流行词语的功能性? 从实用到有趣

一般说来,“词语”是否流行要取决于反映问题的关注程度和解决程度。如果说历史长河是一串珍贵的钻石项链,那么,这颗项链上的每颗钻石都会随着每一年的重要事件、显著变化、时尚流变而显现出不同的色彩。而语言恰好是种种变化的符号,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年度的流行词语都是每一年度不同色彩的描绘。而随着时代的变化,流行词语自身的功能作用也在发生着悄然的改变,从早年间广泛适用于宣传推广的标语性短句,到后来改革开放后所诞生的固有新兴名词,再到如今复杂多变的句式,可以随意解读的词义,流行词语在功能作用上的变化也应和着越来越宽容、自由的社会环境,正所谓一枝一叶映世界。

从红色变彩色

典型功能:宣传思想、指导实践

标语,这个如今几乎已经被人们淡忘了的词语曾经在中国各地的墙壁上、黑板上广泛“开花”,它记录着一代人的青春,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标语的意思是指“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尤陈俊先生说:“一定时期流行的标语口号,往往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着上至庙堂、下至田野的某些声音。”在他看来,虽然用今天的眼光来衡量,“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为人民币服务”等流行标语的出现有其偏颇之处,但它的一度流行,却真实地记录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一部分群众对于某些社会现象的困惑。

其实,标语并没有从人们的生活之中消失,它只是换了存在的地点以及形式。不仅如此,如今的标语从当年号召大家振臂高呼的宣传口号换成了更委婉动人的提示与警醒,诸如“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小草正在休息 请勿打扰”之类更加人性化,也更温馨、更和谐的标语口号。

从硬性的宣传到感性的感化,全世界的标语都在遵循着这个规律,这就好像人们并不难看到一个英国人在议会大厦前的草坪上扯着横幅,上面写着“求求你,让我们的孩子从伊拉克回来吧”,但是,人们却很难想象落款为“白宫宣”的大幅标语上书:“当兵不打萨达姆,不如回家卖红薯。”

标本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流行年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当时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他说:“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后,这句话不仅被刷在了无数面墙壁上,刊登在无数媒体的头版头条,印在了各式各样的横幅上,同时,它也真正植入了中国人的心中和生活里。即使在今天看来,这句话依旧有着与时俱进的魅力,甚至当国人对男足表示无可奈何之情的时候,也会痛心疾首地告知:“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同类项: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冲出亚洲,走向世流行语词这十年

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从1998年开始,黄集伟便开始收集散落在各个网站中、手机里,流传于各种饭局酒桌之上的流行语词。从一年一本的“语词笔记”到如今七日一期的“一周语文”,黄集伟坚持这项既有趣又艰苦的工作已达十年之久。所有那些琐碎、细微的搜集与整理工作自然令他对这十年间流行语词的变化有着最为深切的感受。

说到流行语词近十年来的变化,我最为深切的感受之一就是其数量上的增长。近三五年来,新语词的生成与传播开始呈现井喷之势。面对这个面貌,此前个体记录、整理、年底成书出版的方式已无法对应那种井喷局面。那种方式已跟不上语词变化的速度了。而且,由于新鲜语词太多,“年终总结”,我甚至会忘记一些流行语词的背景,更容易忘记当时的语境乃至自己的感怀触点到底是什么。这也是我近两三年开始在博客推出“一周语文”的原因。

如今的互联网已经相当于一个盛大的流水席。有段时间,我在一家网站有个博客,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就叫“语词饭局”。有很多新闻事件也是通过互联网传播才落实到纸媒之上,而早年的情况却并非如此。我所出版的前四本“语词笔记”中的大部分内容就都来自电视或平面媒体,直到2002年,互联网的力量开始显现。

民间语文的兴盛自然也为流行语词带来了更多新鲜的素材。我觉得2008年流行语词的最鲜明特色就是大多语词都颇具含蓄暧昧特点,好或坏、是或非、褒或贬、黑或白的边界并不清晰,大为弱化。

当然,除了数量和语词功能上的变化,最令人欣喜的变化就是流行语词的生态正变得越来越包容,有更多的百姓大众开始自觉性地开发、创造、传播流行语词。 十多年前,我觉得好玩,开始业余做点搜集整理。那时,流行语词的生态环境不像今天宽松。我出语词笔记第一卷的时候是在1998年。当我兴冲冲地与出版社的朋友说到我的这项“事业”时,人家还不大理解你到底要做的是什么。 1998年初,我试着把写好的一则语词笔记给一位编辑发表在一家报纸上。那则笔记出自当年克林顿轰动一时的“桃色新闻”,标题就是当年美国最流行的一句话:“你少跟我克林顿!”这个句子不是我发明的,是我记录的。它几乎能算作是开了名词作形容词这种潮流用法的先河,意指大家明明都知道就是你干的,你就不要再装傻装委屈了。那条语词笔记发表后,大家都说好看。十年后,中国也有了一句流行语:你少跟我陈凯歌。在所有讥讽陈凯歌的流行语里,这句已是最含蓄的了。今天,流行语在传播中仍存在“尺度问题”,但已相对宽松。

近几年来,民间语文另一大变化,是他的态势正在由消极变得更为积极,民间语文更加具有现实力量。以前很多流行语词的出现和使用大多不过自嘲自讽自我消遣,而当它汇聚了足够多的目光时,自然就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力量,“周老虎”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这一事件的流程也印证了其时最为流行的那个流行语:“谁说网友都是业余的?”

从2006年起,每年年底,我都会在博客上用最简便的方式,对年度语文做一个个人发布。这事就我个人而言,基本的考量是,入选这个个人年度语文的,一定是广泛存在于民间的那些字词句篇。比如,在2006年,很多媒体总结的关键词中都忽略了“视频”一词,但那一年由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风行,视频已经开始被广泛关注并应用,所以我把它选为那一年度最“疯狂”的词组,其后的事实证明,“视频”这种全新的传播文本正对我们的生活发生很大影响。

民间语文的事情我还会继续做下去。虽说通过解析语词可以探究时代变迁,把握时代脉搏,但这些终究都是有待时间考验的事情。我只希望我的“语词笔记”可以做到有趣、好玩,传递给朋友们更多快乐。那些发生在流行语词背后的新闻事件和故事总会有人记录,而大家当时说起这些语词时的情绪或心态却很容易被忘记。情绪或心态之类是最容易被磨损,被蒸发的东西。五年前那一丝会心微笑为何而来?五小时前那一点神伤无比的触动因何而起?但愿我的记录可以成为很多朋友共有的时光机。 OK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卡拉OK”,到后来《不见不散》中傅彪的那句经典台词“OK!OK!OK”,它恐怕已经成了中国人最为熟悉、最常念叨的一个英文单词了。 Cool 这个英文单词曾与它的中文翻译“酷”一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甚为流行,当时,它几乎成了对一个男子的最高评价。 Q 在二十一世纪初,“Q版漫画”、“Q版人物造型”的说法曾一度流行。它是英语单词“cute”的谐音,《现代英汉综合大词典》对形容词“cute”的解释为:逗人喜爱的,聪明的,伶俐的,漂亮的;故作风雅的。因此后来在很多场合,当说到某件东西或某个人比较可爱时,都会将其形容为“Q”。 I 英文字母也能像中文汉字一样,因其包含的多种含义而成为人们关注的流行热点。2006年,大写字母“I”就是一个证明。无论是以色列(Israel),还是伊朗(Iran),或者是让美国人悔不当初的伊拉克(Iraq),还有在当年的表现越来越引起全球瞩目的印度(India),这些国家的开头第一个大写字母统统为“I”,所以,“I”也因此成为了关系全世界局势的一个重要流行字母。 You 当其成为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You”使每个网民的心中都充满了难以言说的自豪之感,它自然也就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一个世界流行语。 w00t 在以出版词典闻名的美国梅里厄姆·韦伯斯特公司发布的“2007年度英语单词”中,位列榜首的正是这个在网络游戏人群中流行度极高的词语。不过,即使不熟悉网游的人对“w00t”一词也不会陌生。在1990年的影片《风月俏佳人》中,女主角朱莉娅·罗伯茨在观看马球比赛时,就曾大喊“w00t、w00t、w00t”,令其周围的朋友惊诧不已。在如今的网络游戏中,人们在战胜对手时,也通常会用这个由字母和数字混搭组成的感叹词来表达高兴、胜利。 Change 在2008年的冬天,奥巴马时常挂在嘴边的这两句话成了全世界最为知名的流行语。印有这个单词的手绘T恤成了最为时尚的时装;在被称为“奥巴马鞋”的运动鞋上,“Change”一词也被画在了鞋头侧面;甚至世界各地还掀起了一股探讨“Change”究竟为何意的热潮,有人觉得改变不够确切,有人觉得变化太过平庸,还有人提出变革最为恰当。这样的争论足以证明这两句话究竟是怎样地深入人心。(王璟) 界

流行词

春晚流行词

流行词英译

网络流行词

当今社会流行词

春晚流行词

春晚流行词

央视春晚十大流行词

华为十大管理流行词

十大网络流行词英文版

流行词
《流行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十大流行词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