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爱心教育德育永恒的主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13:50: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爱心教育德育永恒的主题

韩城市陈家巷小学

耿风英

内容提要:

面对当前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娇惯、溺爱中长大,总以自我为中心,极少为他人着想,处事表现为自私、狭隘、封闭等特点,为了让我们的下一代阳光、健康的成长,特撰写此文。

关键词:德育、爱心、培养、示范、品质

正文:

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写道:"一个人只有在他去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具有“爱心”是“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爱心”是人类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可学生却恰恰缺少爱心, 因此,培养学生的爱心,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是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加强孩子的爱心教育呢?下面结合我从事教育的多年实践经验,谈谈个人的一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关心别人的品质。

“爱心”意味着“关注、关怀、给予”,关心别人,是一种社会公德,也是人们的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然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独生子女的普及,孩子已经成为每个家庭的中心和重心。父母长辈集万千宠爱于孩子一身,让他们在一个被爱的环境下成长,却忽略了教会孩子如何去爱别人,使孩子养成了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个性品质。他们只会索取,不懂得分享,不懂得对别人付出一点点爱。因此,爱心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关心别人的品质。可以通过渗透认识,晓之以理,提高学生的关爱理念;通过讨论交流,启迪思考,内化学生的爱心情感;通过设置情景,营造氛围,增强学生的爱心体验;通过榜样示范,正面激励,引导学生的的爱心实践;通过专题活动、亲身体验,提升学生的爱心境界。比如,通过采取辩论、对话、故事、小品、检查对照以及通过分班交流、大会演讲、知识

1 竞赛等形式,使学生提高认识,共鸣体验;通过开展“爱心小天使”、“ 文明之星”、“ 互助之星”评比活动以及“手拉手”活动、“爱心型班集体”创建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实践。培养学生关心别人的品质要抓住时机,从细处做起,从小处做起,潜移默化,持之以恒。

二、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品质。

“尊重别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重别人,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的一种品德。只有尊重别人的孩子,才可能正视别人的意见,才有可能接受别人的教育。不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甚至不可能信任他。这样,在人际交往之中就会有许多摩擦,生活中心情不愉快,就会失去许多的朋友;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失去他人的帮助与扶持。因此,教师就要从小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品质。尊重别人,包括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别人的感情,尊重别人的人格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要取笑残疾人;对长辈要有礼貌,要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尊重别人的私人习惯和隐私等等。同时,要教育学生要努力地去发现他人身上独具魁力的特点和优点,用欣赏的态度关注他人。帮助学生欣赏他人,乐意在心情愉悦中接近他人,这也正是使学生学会尊重别人的开端。

三、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

互助、合作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条件。一个具有爱心的人起码要有帮助他人的精神和行动,这也是做人的基础和我们的社会与人类得到完美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给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资料,通过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等,帮助学生建立起乐于助人的观念。并且要这种观念转化成为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实际行动,要告诉学生,当看到老人上下楼梯不便时,主动让步携扶老人;当乘公交车见有抱婴者或老人不便时,应主动让座位给别人;当同学有困难时主动给予帮助。同时,做为教师更应主动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传身教,给予学生潜

2 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成为学生助人为乐的榜样。

四、培养学生宽容别人的品质。

宽容是人和人之间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宽容别人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一种接受、更是一种爱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我们的口禅,然而我们常常听到、看到学生之间因为某种小事而发生矛盾。那些小事无非是在走廊上被人撞了;在教室里被人把学习用品弄到了地上;有人在背后说了自己的坏话;因为长相等原因被人起了绰号;有人弄脏了自己的书桌„„这些实属鸡毛蒜皮的事,却被某些学生看成了天大的大事,非要讨个说法或惩罚一下对方不可。于是轻则口出脏话,重则施以拳脚。更有甚者发展到聚众报复。作为教师要教育学生宽容不是懦弱,更不是无奈,而是海纳百川的胸襟;要从小培养学生们非凡的气度,博大的胸怀,要让学生明白如果自己能宽容地对待别人无意的伤害,将得到最诚挚的祝福;如果能宽容地对待同伴的失误,将赢来百倍的尊敬;要教会学生用一颗宽容之心去面对生活、面对别人,这一点对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处理好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五、培养学生与他人分享的品质。

分享行为是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一种。学生是否具有分享行为,反映出他是否有关心他人的情感,是否有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爱心。作为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分享行为的培养,提高学生“情感智商”的素质。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解与他人分享的意义,创造与他人分享的机会、氛围,让学生感受与他人分享的快乐。例如:课堂上讲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交流。组织学生秋游或春游时可以把自己带的食品与同学一起分享。有好看的读物可以与同学交换看等等。通过种种形式让学生明体验与他人分享行为的乐趣。

“有了爱便有了一切”这是冰心老人在92岁诞辰赠送给朋友的名片背面的亲笔签字,“爱心”是人类的永恒需要, 爱心教育是德育永恒的主题。那么,就让我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崇高的使命感,从小处着手,从细处着手,

3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在学生心中播下爱的种子,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使我们的下一代拥有一个更加光明、辉煌的未来!

_《爱心永恒》主题婚礼

爱心永恒

爱心永恒

小品:爱心永恒

小品:爱心永恒

读书笔记爱心永恒

爱心无限 教育永恒(师德演讲稿)

爱——教育永恒的主题

爱心教育主题班会

爱心教育主题班会

爱心教育德育永恒的主题
《爱心教育德育永恒的主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