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全面小康村”建设情况的汇报

发布时间:2020-03-02 09:42: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全面小康村”建设情况的汇报

袁中飞

(2006年10月26日)

各位主任: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就“全面小康村”建设情况作一汇报,请予审议。

今年以来,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围绕“全面小康村”建设目标,全市上下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精心组织,强势推进。目前,30个创建村正按照既定的目标任务,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发动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全面小康村”创建、推进新农村建设,市里在去年建立“全面小康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整合力量,充实人员,专门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政策制定、督查考核等项工作。各镇党委、政府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班子,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为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建设新农村、创建小康村的积极性,市委、市政府组织400多人赴江阴市华西村等地参观学习,并专题召开新农村建设千人大会, 1 动员部署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同时,组织30个创建村支部书记参加扬州市全面小康村培训以及赴苏南、浙江等地学习考察活动,分阶段召开30个创建村支部书记交流会,学习借鉴,总结经验,排查问题,研究对策。并通过开辟专栏、进村宣讲、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村”创建的目的意义和任务要求,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至目前,全市共开辟专栏35个,制作专题节目55档,组织宣讲团27个,宣讲近180场次,印发宣传资料近2万份,为新农村建设和小康村创建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二、认真调查研究,坚持科学规划

年初,按照全市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全面小康村”创建活动,市委、市政府组织以农口部门为主的百名机关干部,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环境综合整治、劳动力转移、帮扶创业等方面,利用十天时间赴镇到村入户开展调研。特别是根据“全面小康村”建设19项指标要求,对30个创建村开展调查摸底,逐一对照,逐一分析。19项指标中,人均集体可支配收入、劳动力就业率、低保农户应保率、计划生育率、义务教育入学率等11项指标已基本达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农民人均纯收入等8项指标还存在一定差距,30个创建村村级实情基本摸清,为“全面小康村”创建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在此基础上,按照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着眼长远、统筹发展的原则, 2 制订了符合不同层次要求的小康村建设规划。内容包括:村级近期3-5年、远期10-20年的经济发展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力求做到“五个高”,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整治、高效率完成、高水平管理。目前30个创建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

三、完善基础设施,狠抓实施到位

建设“全面小康村”,重点在村强民富,难点在村容村貌,关键在发展经济。通过调查分析, 30个创建村今年要达标,所存在的问题重点集中在经济发展、生活质量和资源环境三个方面,其中又以农户自来水普及、农户拥有卫生厕所、农户室外道路硬质化、垃圾集中堆放处理和河道疏浚治理等硬性指标差距尤为明显。创建工作中,各镇村按照“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序时作战、分期达标”的要求,加快重点项目实施。截止9月底,30创建村自来水安装率达96.6%、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5.9%、村组硬质化道路普及率达88.1%、垃圾集中处理率达62.7%。改厕方面,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方法,卫生厕所改造步伐不断加快。吴桥镇将9月份作为改厕突击月,全镇共新建三格式无害化标准卫生厕所368座。大桥镇童兴村借鉴去年三丰村的成功经验,开展“茅缸革命”,投资8万余元,以每只茅缸补偿农户50-80元的标准,共取缔露天茅缸1800个,同时按照统一设计的样式,组织人员帮助农户改建标准化卫生厕所300余座。道路建设方面,对已达到道路硬质化的村,做到抓 3 补课、抓完善、抓提高;对没有达标的村,加大建设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快速组织实施。仙女镇新民村,投入65万元新铺硬质化道路15000平方米,目前全村硬质化道路实现组组相连,户户相通。垃圾处理方面,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基本确定每村设立1个垃圾集中填埋场(中转站),每10至15户建立1个垃圾池(箱),每千人设1个垃圾清洁员的建设标准。截至目前,全市已建垃圾池(箱)1074个、垃圾堆放场24个,落实垃圾清运员199人。自来水安装入户方面,各村采取政策、资金扶持等办法,加快推进自来水安装入户工作。大桥镇嘶马村想方设法挤出资金,以每户200元的标准补贴新装自来水用户,一次性就落实安装户110户。仙女镇新民村投入7万元用于改水,新装自来水户275户。

四、开展环境整治,落实长效管理

坚持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小康村创建的突破口,大力开展“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活动,重点实施农村“三改二清一绿”工程,不断改善农村面貌。一是河塘整治工程。按照“一次规划、分年实施、先易后难、长效管理”和“思想认识、任务分解、标准明确、资金筹措、组织领导”五到位的要求,开展河塘整治工作。目前,30个创建村共清障清杂村庄河塘400多条,疏浚整治河塘近300条、土方约60多万方,基本完成了农村河塘阶段性整治任务。二是村庄环境治理工程。对农村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建池,专人负责, 4 集中收集,及时处理,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象。三是农村改水改厕工程。大力实施农村“一池三改”,在农村改厕问题上下功夫,通过典型示范,推动“厕所革命”,逐步消灭农村露天粪缸。同时,抓好农村“二次改水”,逐步实行区域供水。目前全市新增无害化卫生户厕2800座,新增自来水用户7.8万户。四是田园清洁工程。以秸秆气化工程和清洁灌溉工程为重点,实施农村清洁生产,新建农户沼气池110个。五是农村绿化造林工程。在农村道路、河道两旁和农田四周进行植树绿化、构建林网,在农户庭院、住宅之间种花植草,栽培果木,绿化、美化农村环境。在推进上述五项环境整治工程的同时,落实管护措施,积极推广仙女镇横沟村“四员”(河道保洁员、垃圾清运员、道路维护员、村庄管护员)管理经验,组建专业管护队伍、落实环境管护责任,实行定任务、定责任、定报酬的长期保洁和长效管理责任制的经验做法,巩固创建成果。目前,全市30个创建村已落实“四员”队伍95人。

五、创新投入机制,保障创建成效

建设新农村、创建“全面小康村”,投入是基础,是个关键。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村”创建资金严重不足的实际,市里制订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专项用于创建活动。各镇村不等不靠,想方设法,拓展投资渠道,采取“六个一点”的办法(即村组创收资金提取一点、以资代劳筹集一点、个体工 5 商户出资一点、私营企业主赞助一点、村外能人捐献一点、有关部门支持一点),全力推进创建工作,切实保障创建成效。丁伙镇为加大激励力度,对今年创建的丁伙村、丁南村,承诺验收合格后分别给予5万元的奖励。

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面小康村”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对照目标要求,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结构不合理,结构调整步伐不快,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强,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平衡性;二是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保持持续较快增收难度较大;三是农村改水改厕难度很大,通组道路硬质化比重较低,普遍缺乏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四是农村建房缺乏规划,村庄布局凌乱、管理薄弱,卫生环境较差,绿化覆盖率还不高等。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一、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一是抓好河道清洁。迅速组织人员打捞水面漂浮物,清理河道两侧垃圾、杂物以及扒翻种植等,确保水质变净变清。二是抓好道路建设。对已建好的道路做好维护工作,对在建道路抓紧实施,同时按照“四化”要求(即道路硬质化、沟系标准化、路边林带化、管护规范化),对所有通村通组的道路及庄内巷道抓好完善提高。三是抓好改水改厕、垃圾池(箱)建设。抢序时,抓进度,力争11月底前结束改水改厕、垃圾池(箱)建设的扫尾工作。四是抓好环 6 境整治。对村庄内猪圈、禽舍及其它附属用房、草堆等乱搭乱建乱放现象进行综合整治,达到“八无”目标,即无杂物堆放、无违章搭建、无露天粪坑、无杂乱禽舍、无杂草丛生、无暴露性垃圾、无臭水沟塘、无环境污染。

二、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坚持以制度管理人,以责任约束人,以实绩考核人。建立和完善道路管护、河道保洁、垃圾清运、环境整治等长效管理制度,切实做到任务分解到位,压力传递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充分发动群众,让群众在创建中都能出一份力,尽一份责,努力形成“干部带头创、群众自愿创”的生动局面,使“全面小康村”建设出成效、显实效。同时,继续开展“小康示范户”创建活动,巩固创建成果。

三、进一步强化督查考核。组织动员30个创建村对照指标,逐一过堂,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引导各镇、各有关部门集中精力,全力支持,并按照各自的职责对“全面小康村”创建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踪督查,及时排找不足,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建立健全交流通报制度,实行定期交流、定期通报。进一步严肃目标考核责任制,年终将逐镇、逐村考核,严格奖惩,不打和牌,确保30个创建村顺利通过扬州市考核验收。

一、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坚持因势利导,发挥优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为“全面小康村”建设打牢经济基础。一是抓农业结构调整。围绕实现“3331”目标(即新扩花木3万亩、蔬菜3万亩、造林3万亩、其他经济作物1万亩),抢抓秋播机遇,放大特色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突出抓好花木“两区两带”建设和吴武蔬菜产业带建设,力争3年内花木、蔬菜均

8 突破20万亩。二是抓村组集体创收。全方位、多渠道地排找集体创收新的增长点,加快盘活土地、厂房等现有集体存量资产,大力开发村级“绿色银行”,努力促进集体创收。创新农村经营机制,积极推进农村“三大合作”,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三是抓全民创业。继续实施“双业联动”和“四百”工程,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自主创业。大力实施“百千万”农民培训工程,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积极开展“技能型、职业型、创业型”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二、进一步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抢抓有利时机,以河道、河塘整治为突破口,全面打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一是抓试点。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在全市选择仙女、丁伙两镇的小涵河、友谊河、团结河、灰粪港等6条河,各镇选择1-2个重点区域作为示范点,集中整治,总结经验,示范推广,整体推进。二是攻难点。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要求,集中收集、处理村庄垃圾;大力实施卫生户厕改造,逐步消灭农村露天粪缸。同时,针对当前农村草堆乱堆的现状,一方面积极清理村庄草堆,另一方面规范村庄草堆堆放,做到定点划线,井然有序,切实改变村庄面貌。三是保目标。根据“全面小康村”建设指标要求,对照各创建村进展速度,积极排找差距,加工补课,组织冲刺,确保30个创建村通过扬州市考核验收。

三、进一步破解创建资金难题。坚持以村集体和农民自建

9 为主、政府和社会资助为辅的原则,创新思路,广辟渠道,多元投入。一是加大扶持投。按照《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市镇两级财政继续加大对小康村创建的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二是依靠自身投。充分依靠群众,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鼓励农民筹资筹劳,主动配合村集体经济组织搞好硬环境的设施配套。三是市场运作投。挖掘市场资源,通过资产置换、村企共建、镇村共建、名人帮建等途径,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创建,形成“全面小康村”建设的良性投入机制。四是上争资金投。紧紧抓住今年省政府启动实施农村新五件实事的契机,把创建活动与实事工程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包装项目等途径争取资金,帮助创建。

四、进一步强化督查考核。组织动员30个创建村对照指标,逐一过堂,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引导各镇、各有关部门集中精力,全力支持,并按照各自的职责对“全面小康村”创建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踪督查,及时排找不足,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建立健全交流通报制度,实行定期交流、定期通报。进一步严肃目标考核责任制,年终将逐镇、逐村考核,以严格的考核奖惩来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10

加快全面小康村建设步伐

加快全面小康村建设步伐

白龙洞关于“全面小康村”建设达标验收申请[1]

某社区小康村创建汇报材料

小康村工作总结

“中国梦”演讲稿——建设幸福美好小康村

对六盘水市小康村建设的调查

小康村创建工作总结

小康村创建工作总结

小康村创建工作总结

关于“全面小康村”建设情况的汇报
《关于“全面小康村”建设情况的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