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1 17:34: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以河南省个别地区为例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为了生计,他们的父母离开年幼的孩子,远去他乡打工挣钱。一边父母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着贡献,另一边年幼的孩子却被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团聚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日渐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进城市,做着各种各样能够挣钱的工作。脏乱的工地上、整洁的街道旁、热闹的工厂里,处处可见他们身影。父母在繁华大都市里奔波,留守儿童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这是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极易产生学习、生活、心理等一系列的问题。

中国14亿左右的人口,其中就有50.32%是农村人。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超过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高达79.7%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13%的孩子会被托付给亲戚或者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河南省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河南省现有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300余万。因人口流动,儿童不能与

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比例高达56.17%,这俨然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一、监护问题

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此外,留守儿童在学校上学,学校也有一定的监护责任。

首先,就祖辈监护人来说,他们年事已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在孙辈的监护上只注重其身体健康,而在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老人们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没人辅导与督促,长此以往,留守儿童的学习势必有变差趋势。

其次,就亲友监护来说,因为留守儿童不是自己的孩子,可能会出于各种原因放任自流,导致对留守儿童的监管不力甚至根本不管。毕竟是别人的孩子,不敢打,不敢骂,更不敢多管。在教育方面更是能管则管,管不了则罢。

河南省信阳市的李店村,有一位姓郭的女士,夫妇俩都在外地,丈夫打工挣钱,郭女士给人做饭,一年也可以存几万块钱。他们的儿子小卓,本来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平桥二高,在他高二那年,一切都变了。上高中后,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自己又被寄养在二姨家,没人约束的他渐渐放纵自己,经常出去上网,还跟人打架,父母知道后当然是对他严厉地训斥。让他好好学习并不是一件难事,小卓只提了一个要求:“只要妈妈回来,我保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父母以为是孩子任性的玩笑话,并未答应,以至孩子最后因跟人打架而被学校开除。一个天生聪慧的孩子,就这样荒废了。我们不能说这究竟该怪谁,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只把孩子寄养在亲戚家,并不能说是真的对孩子好。

再次,就学校的监护来说,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若针对留守儿童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不免有些力不从心。而学校与家庭之间又缺乏沟通,家长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了就该老师来管,势必会导致监护责任无法落实。

祖辈、亲友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心理和逃学、辍学现象。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的在校率大幅度下降,年满14周岁的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在如今义务教育普及的条件下,88%的在校率怎不让人叹息。

由于监护责任不落实,加上农村的知识普及率低,一方面监护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年纪小,防护能力弱,所以农村留守儿童很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留守儿童排第二位。在广大的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极为普遍,若女孩受到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安全无小事,万事需谨慎。

二、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校教育必不可少,心理教育也尤为重要。

(一)缺乏关爱。

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

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学习生活的压力得不到排解,遇到心理问题更难以得到及时的疏导。不仅极大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而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心理问题危害大、发现难,已成为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在5800万的留守儿童中,有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别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另外,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怎不叫人震惊,可见,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应及时发现,努力规劝和给予慰藉。

留守儿童的自卑感和渴望被关注、被爱护的心态,说到底,是他们缺少关怀,缺少爱。周口市郸城县的才源中学,有一个七年级的学生,名叫段敬业。小段的父母都在北京打工,常年不在家,他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小小年纪的他,脾气倔强,对人充满敌意,很聪明,却从不学习,唯一的爱好是爱接话,以引人关注。这无非是他觉得自己缺乏爱、缺乏关注的表现。不听话的孩子向来不招老师喜欢,他竟因此起了辍学的念头,原因很简单,他觉得班主任不管他,不关心他了。在学校跟人打了架,小段爸爸的电话里对他除了谩骂就是批评,所以,他有事只和妈妈说。

小段的经历,不免让人想要重新审视这些孩子。长时间亲情的缺失使这些留守儿童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被抛弃的感觉,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不仅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还

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这些留守儿童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会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比如:跟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无论是言语表达还是肢体表达,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都与老一辈的诸方面有相似之处。这些孩子想问题比较传统,说话方式甚至行为姿态都与祖辈极其相似。

河南省信阳市的刘女士,两个儿子都跟奶奶一起生活,大儿子上五年级,小儿子才三岁。邻居跟我说,平常要下地干活的时候,胡奶奶就把小孙子锁在房间里,所以,相比同龄人,小家伙儿总显得迟钝些,不像其他小朋友总是嚷着出去玩,只要奶奶不同意,他就可以安静地坐在家里。这么小的孩子,说话、行为、举止,都很像胡奶奶。在村子里像这样的孩子很多,乡亲们都称他们“小大人”。

在这些“小大人”身上,不免让人看到些许心酸。三岁的孩子,本是天真烂漫,无忧无忧的年纪,该活泼聪明才对。但父母外出打工挣钱,本是为了孩子,到头来,挣够了钱,却丢了教育孩子的黄金时间。村里的人们常说,城里的孩子生下来就聪明些,真的是这样吗?对于孩子的未来,朴实的农村人总是这种思想:孩子聪明就继续上学,不聪明就出去打工。而孩子的这种聪明,在家长眼中就只是以分数来衡量,并不重视对孩子的心理教育。是啊,城乡的贫富差距大,城乡的孩子也有差距,教育的差距,环境的差距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等等都有差距。虽说时代进步了,但在农村,知识的普及还需要更长久的努力。

祖辈们虽然见识多,生活经验足,但他们的思想较为保守,并不

利于留守儿童的智力开发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这样的孩子相比其他同龄孩子的敏捷思维、创新意识等都稍逊一筹,他们往往反应稍迟钝,做事喜欢不紧不慢。这种环境和耳濡目染的教育势必会束缚留守儿童的思维,不利于他们创新意识和智力的发展。

(二)性格内向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调查报告

案例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1

留守儿童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