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7:45: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学内容: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探究过程和方法:

•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不能随意压缩做占据的空间。 教学课时:一课时 执教班级:四(2)班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橘子皮、橡皮、橡胶塞、自行车气门心、气筒、塑料袋、塑料管、白、餐巾纸、天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先请大家猜个谜语,“摸不着,看不到,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这是什么东西呢?

2、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主题就是空气。首先大家先想一想:空气占据空间吗?

二、自主学习

拿出一个纸团,我如果把纸团放进水里,纸团会湿吗?

1、初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现在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纸团并没有湿,怎么回事呢?

②如果有的同学想试,可以让学生多试几次。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会吹气球?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2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 演示实验,让学生猜测。

由学生来验证实验,提高学生兴趣。 提醒:杯子要竖直放入水槽中。 前后对比,让学生产生疑问。

引导学生发现“为什么气球放在瓶子里就吹不大?”的问题。

小组讨论,作记录。

选出或提出“空气有重量吗?”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从身边入手,由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重点是要他们自己说。

知道一定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在前一个试验的基础上,学生应该能够说出原因。

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况 。

2、空气有质量。 (1)空气有重量吗?

① 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空气有没有重量?

② 演示空气在水中的跑动实验,说明了什么?比水轻的物体浮上来。

③ 你能不能用气球、竹签、塑料绳想个方法验证我们的实验结果?把你设计的方案记录在P70上。

(2)我们可以为空气的性质这一栏上添个新的性质了:有质量 把讨论的方案记录在小组讨论板上。 请学生演示 。

通过实验了解空气是有重量的,空气的质量比水轻,所以能在水中浮上来,就是看到的气泡。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我们今天已经知道了空气的两个重要的性质,我们还要通过试验再掌握空气的另一个重要的性质。 (1) 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① 我们的猜测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② 把观察的结果记在活动记录P71上。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有压力,不能随意缩小。 (4) 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空气的“不能随意缩小”的性质?

4、理论运用实际

大家玩过手枪吗?手枪就是利用了空气的这个性质,今天我们也可以来做一把简单的空气枪。 (1) 制作空气枪。 ①讲解制作方法。

②小组动手制作,比一比谁的“子弹”射的远。 ③你能说说制作原理吗? (2) 制作压缩空气水“火箭”。 ① 讲解制作方法及原理。

②室外实验 (提醒学生不要对着人“开枪”)

三、课外拓展 观察生活中利用空气性质的地方

四、作业布置

1、科学练习册第一课《空气的性质》。

五、板书设计

1、颗题:空气的性质

2、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的气体。

3、空气的性质有:要占据空间、有重量、会流动、能被压缩等性质。

六、教学反思

第2课

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学内容: 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学目标: 探究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 。 •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的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了风 执教课时: 一课时 执教班级:四(2)班

教学准备: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这节课我们研究什么呢?

2、看到这个问题,说说你看到这个课题是怎么想的呢?

3、那你们的想法对不对呢?我们做个小试验吧。

回顾所学内容,先进行假设。

二、自主学习

1、风的形成。

(1) 如果请一个同学来吹个气球,并且对着脸放掉气球中的气,会有什么感觉?

(2)这样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3)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会流动的,而且流动的空气就是风。那课题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啊。 分组试验,小组讨论体验。 板书 :流动的空气 ——风

你们想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空气会流动吗?

2、空气的流动。

自然界中的空气又是怎么流动的呢?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 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② 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③ 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④ 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

⑤ 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 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

② 生活中,你看到过冷空气的流动吗?打开冰箱冷藏室

③ 冷空气是下沉的。

演示P6实验二

小组先实验再讨论,记录观察结果。

适当点拨知道热空气的流动方向是上升,知道冷空气的流动方向是下沉。

从生活入手,由经验建立新概念更容易。

3、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2)演示P7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提示:怎么将看不见的空气显示出来呢?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用实物投影展示。

知道冷热空气的对流形成风,了解冷热空气对流图。 (4)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

4、热空气的用途。

(1) 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风是怎么形成的吗?

(2) 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

(3)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 了解人类对热空气上升原理的运用。

三、课外拓展

制作热气球、孔明灯 。

四、作业布置

1、科学练习册第二课《热空气和冷空气》

五、板书设计

空气变热,体积膨胀上升;空气变冷,体积缩小下降。 热空气和冷空气对流形成了风。

六、教学反思 第3课

空气中有什么

教学内容:

空气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探究过程和方法:

•会对小车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

•会对比不同情况下小车运动的不同,总结出空气对它们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

•知道有的飞行器要借助空气运动,例如飞机、帆船等。

•空气也可以对运动的物体形成阻力。

•了解喷气式飞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生活中体验科学的无处不在。

•激发学生对飞行器升空原理的探索兴趣,产生对人类发明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影响物体的运动(阻力、借助空气运动)。 难点: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力作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长型气球2个、胶带、剪刀、小车模型、卡纸、塑料绳、塑料纸、白纸,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还是来研究空气,前几节课我们研究了空气的一些重要性质,知道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有质量,但很轻。那空气对物体的运动有影响吗?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力作用。

(1)如果我要大家跑步的时候,拿一把打开的伞跑,会怎么样呢? (2)为什么跑不快,而且觉得很累呢? (3)是什么有这么大的力气挡住我们呢? 请一位同学在教室外跑,对比计时。 说出自己的感受。

如果把伞收起来再跑,会怎么样呢?

接触空气越大的物体跑的越慢 。

(4)为什么不拿撑开的伞跑起来就快点?你想到了什么?

2、空气对不同形状物体运动的阻力作用。

(1)小组讨论你们的想法,看看能不能商量个办法验证你们的猜想。 (2)研究P9实验中的第一个问题:哪些条件应该相同?唯一不同的条件是什么?

(3)小组实验分析比较实验记录。 你能验证你的猜想吗?你还有什么发现?

(4)描述不同外形的小车运动时,空气对它们的影响是怎样的。 对比实验中的条件。

小组讨论分析数据,共同研究出结论。

注意:不同点只能有一个。 知道空气对不同形状的物体有影响。

会对比不同情况下小车运动的不同,总结出空气对它们的影响 。

3、喷气式飞机的工作原理。

(1)所以飞机是什么样子的?飞机有很大的翅膀,但从飞机前面看是什么样子的?

空气有时候也能推动物体运动。

(2)你知道现在最快的飞机是什么飞机吗?它是怎么飞上天的?

(3)模拟实验,先讲解实验方法,提实验要求: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充气多少与跑的速度和距离有什么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飞机正侧面的图片 ,了解喷气式飞机的工作原理,知道有的物体是要借助空气运动的 。

4、具体运用。

(1) 观察P11图片,哪些设计是借助空气或是为了减小空气阻力? (2)你还知道哪些?

出示相关图片,了解在生活中对空气的运用 。

三、课外拓展

制作竹蜻蜓、小降落伞

四、教学反思 第4课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教学内容: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教学目标: 探究过程和方法:

•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

•学会小组调查、访问的方法,及总结调查数据的分析。

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和水一样,也是生命之源,要防治空气污染。 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

•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

•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我们有责任保护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盆栽植物两盆,塑料袋,空气污染的图片,让学生准备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

2、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今年的口号是什么?(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

3、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人常说:三天不吃饭还能活,三天不喝水就活不了,如果没有空气,那三分钟都不行。

加深世界环境日的保护意识。 意识空气的重要性 。

二、自主学习

1、空气和生命的关系。

(1) 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 (2)观察P12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空气是生命的关键 , 意识到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 。

2、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空气中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介绍你找到的资料?

(2)人类一直不断的在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空气的污染我们看不到,怎么知道空气受污染了呢?

(3)讨论研究P13的车辆尾气实验。

讨论 :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

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 。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教育。

3、我们能做什么。

(1)空气被污染了,而且还在不断污染着。我们能做什么呢? (2)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宣传计划。 (3)有价值的提议,可以向有关部门建议 。

让学生从小学生的角度讨论我们能做的, 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 。

4、调查反馈。 (1)展示收集的资料。

(2)空气污染还会造成哪些危害?

收集了解车辆尾气的“毒害”性 ,会收集资料 。

三、课外拓展

1、调查了解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治空气污染

2、出一份保护、防治空气污染的小报。

延伸到课外,学生合作的完成 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

四、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天气》教案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一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科学二年级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