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工业集聚引领遵义新型工业化发展[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3 00:33: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工业集聚引领遵义新型工业化发展

来源: 遵义市政府门户网站作者: 李培松发布日期: 2010-11-2

2今年7月30日,遵义县招商引资签约仪式上传来喜迅:遵义县与8家企业签约9个项目,签约资金超过9亿元。据了解,遵义县此次招商项目有汽车改装和销售、建材加工、农产品加工等,9个项目中共有7个项目入驻工业园区,投资方有劳克斯公司、遵义利升公司、贵州山珍宝公司等国内著名企业。

如今,遵义县就像一块磁场吸引着外地客商纷纷抢滩登陆,一大批重点项目在遵义县的土地上落地生根。这些项目带来的人力、物力、资金流和信息流等生产要素迅速聚集,已梯次展开的各种建设项目在工业聚集带里快速成长,使该县的人气和财气吸附能力空前跃进。

“我们坚持走工业园区——企业引进——产业发展——要素集聚——城镇成长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按照目前招商引资资源和规模,5年之内,将有上百企业集聚遵义县,工业年产值将新增300个亿,带动15万产业工人实现就地就业,辐射带动40余万人涌向城镇,城镇化人口将达到6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将超过50%。”遵义县相关负责人如此说道。

把视野延伸开来,由县及市,在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上,一个个工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一个个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园区,一座座载满希望和憧憬的城市新区掀起新一轮城市开发建设的高潮„„以新型工业化引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以工业园区建设为主战场,全力以赴打好增比进位突破的攻坚战,努力实现遵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已成为黔北大地上同心共振的响亮声音。

新型工业化号角嘹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立足于“大农村、小城市”的基本市情,进一步加快推动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这些工作思路和战略部署,是遵义工作的重心和落脚点,既符合遵义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全市750万人民想发展、盼发展的根本实际,也完全符合新一届省委、省政府的新要求。

翻开历史的扉页,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气壮山河,激励人心;打开今日的蓝图,蓄势待发的新遵义,昂首阔步,走向春天。无论是立体交通网络的逐步形成,还是城乡面貌的明显改善;无论是生态环境的更加优美,还是经济指标的稳步增长;无论是工业经济发展总量和效益的统一,还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合理,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都呈现出遵义无穷的发展动力和活力,也向世人展示着悄然崛起的新遵义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这种变化不可或缺地包括“工业强市”的嘹亮号角中取得的成就。

置身如火如荼的生产建设第一线,追寻遵义工业发展进程的历史脚步,与黔北大地现代大工业节律同呼吸,共脉动,我们欣喜地看到:“工业已成为遵义经济的‘引擎’。‘ 十一五’时期,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历史上增长快速、效益显著,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工业的总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工业经济的科学发展水平得到提升。遵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步履坚实、进程加快,以工业助推经济发展硕果累累。”

“十一五”以来,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实施后,我市抢抓发展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迅速掀起了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新高潮。工业战线坚持解放思想抓创新,瞄准一流抓发展,求真务实抓落实,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经济总量实现突破,效益进一步提升。2009年,我市的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302.4亿元,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254.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同时,我市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业的带动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在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力带动下,我市的一二三产比重由2005年的26.0:37.9:36.1调整为2009年的16.9:47.2:35.9,工业增加值增量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量的一半以上,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工业园区建设“应运而生”

好风凭借力,登高声自远。工业经济骄人的发展成就不是凭空而来的,每一个发展的足印里都充满智慧和艰辛。在我市工业发展扬帆加速起航时,工业园区建设“应运而生”,成为助推工业全面提速发展的强大后劲和广阔平台。

回顾历史,不容讳言,遵义的工业园区建设,启动并不晚。其实早在2001年,红花岗区就开始规划建设平桥工业园区,并获国家科技部批准成为新材料基地。但由于种种原因,园区并未做大,贡献有限。

随着国家在产业政策和环保、用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2007年中共遵义市委三届二次全会专题研究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提出建设“十大工业集聚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发,对我市经济特别是工业发展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保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成为摆在全市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强力推进“八大建设”、破解“四大发展难题”。

2009年,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全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市委、政府组织课题组对我市园区建设实践进行了调研总结,并到重庆、山东、天津、贵阳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提出了加快建设工业园区的对策建议。以此为基础,经过广泛深入全面的学习讨论,全市上下解放思想,深化认识,开拓创新,形成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破在项目,首要建园区”的工业发展思路和理念,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全市工业园区建设的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和对策措施,明确了我市重点建设的7+10工业园区。其中市级主抓红花岗区湘江工业园区、遵义和平工业园区、汇川机电制造工业园区、新蒲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仁怀名酒工业园区、湄潭绿色食品工业园区、桐梓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等7个工业园区,县级主抓绥阳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赤水竹业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务正道煤电铝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习赤石油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绥

阳风华工业园区、红花岗区药业工业园区、遵义县苟江冶金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凤冈有机生态工业园区、习水煤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余庆熬溪工业园区等10个工业园区。

今年初,我市又进一步将园区建设列入市的“十件实事”之一,力求实现大的突破。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到我市调研指导,对遵义的园区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今年4月,全省工业园区建设座谈会在湄潭县召开。

当前,全市上下以工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超常规的手段,整合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聚集,逐步发展和构筑了布局合理、梯度有序、特色明显、功能互补、结构优化、资源共享的工业园区体系,并把工业集中区建成经济跨越发展的主要承载区、优势特色产业的培育区、城市化发展的带动区,园区也因此成为招商引资的主阵地、项目投资的集中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地带。在工业园区建设的助推下,我市工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张,速度进一步加快,比重进一步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部分指标居全省前列,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明显

在清澈透明的湘江河畔,在森林环抱的绿意盎然中,一座和谐发展、生机盎然的新型工业城市——遵义,以园区建设为重要载体,全力以赴加速工业化进程,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稳步前行。

一年多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破在项目,首要建园区”的工业发展思路,迅速掀起工业园区建设高潮,全市主攻园区建设氛围较好形成,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规划建设的17个重点工业园区,13个园区启动了基础设施建设。

新思路引领新发展,园区建设成了助推遵义工业发展的加速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着力机制建设,抽派精兵强将集中办公,形成上下联动机制,合力推动工业园区建设。着力夯实基础,按照高位领导、强势推进的要求,重点园区组建副县级的园区管委会,直接承担园区规划编制、开发建设与管理服务、招商引资等工作。市级主抓的7个工业园区中,湘江、和平、仁怀名酒、桐梓煤电化循环经济、湄潭绿色食品等园区已组建副县级园区管委会。其他市县重点园区也分别组建机构,抽派得力干部集中抓,初步形成有机构主抓、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格局。着力规划编制,坚持高起点建设园区。各园区建设规划总体立足实际,各具特色,按照一区一园、一园多点布局,并注重与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结合,为长远发展打下了较好基础。着力招商引资,加快园区产业集聚。初步统计,各园区已达成投资意向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项目有40多个,园区聚集能力明显增强。着力抓干部培训,为园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多次组织园区干部集中培训、外出考察等,学习园区建设相关知识和外地园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同时,市政府千方百计筹集2亿多元资金,直接注入市重点园区建设。决定将中心城区土地“五统一”筹集的资金,投入贯穿湘江、和平、苟江工业园的东南大道建设,项目总投资约26亿元左右。目前,9.3公里的和平段已完成3.1公里的路基工程和2公里的路面工程;6.3公里的湘江段已如期开工建设;苟江段正在开展设计等工作。在市场融资方面,采取BT等方式,引入公司参与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招商方式,引入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建设标准厂房等。通过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园区基础

设施建设有效推进。

正确思路引领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在全市上下的努力下,今年1-8月,各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9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16.33亿元,项目投资3.65亿元),提前完成了市政府“十件实事”中园区建设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的年度目标任务。目前,按照“建一个园区,兴一批产业,带一片新城,促一方发展”的要求,市级主抓的17个重点园区中,有8个园区已完成规划编制,其它园区的规划正在编制和完善之中。

奋斗成绩总是伴随喜悦和艰辛,存在差距也不容忽视。虽然我市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园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开发速度、投资强度、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机构建设、机制完善、管理服务等方面,与大规模、高起点建设园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针对此,我市将按照“增比、进位、突破”和“创业、创新、创优”新要求,紧紧抓住工业园区建设大建设、大提速、大发展的黄金期,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协调各方,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力争到2015年,基本完成工业园区第一期工程建设,园区开发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以上,工业园区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100亿元以上,直接就业和带动城乡就业达到10万人以上,努力把工业园区建成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改革开放的前沿试验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示范区和城市建设发展的新区,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大产业支撑。

园区建设绘就工业明天

翻开历史的扉页,回首遵义工业发展的历程,每一步的艰辛与奋斗,都是智慧与汗水的结晶。2006—2009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37.8亿元,年均增长18%,全市工业发展后劲增强;工业园区建设强势推进。截至目前,已有8个园区完成规划,13个园区启动了基础设施建设,40多个项目达成入园意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98亿元,工业经济发展的崭新平台正在逐步形成。

一个个如火如荼建设的工业园区孕育着遵义工业的明天,承载着遵义工业经济腾飞的希望和梦想。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已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并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按照省领导提出的“增比、进位、突破”新要求,市委、政府明确提出“抓好六大重点,实现六个率先突破”,把“加快推进‘7+10’工业园区建设,率先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突破”摆在首要位置。

今年10月9日,市委书记慕德贵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决定,在已经组建的6个园区管委会的基础上,新设立遵义市红花岗药业工业园区、凤冈有机生态型工业园区、绥阳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赤水竹业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余庆龙溪工业园区、习水煤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习赤石油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管委会,为同级政府管理的副县级事业单位;遵义市绥阳风华工业园区、遵义市苟江冶金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遵义市务正道煤电铝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管委会调整为遵义市人民政府管理的副县级事业单位。调整后,市县17个工业园区管理模式由“7+10”调整为“10+7”。

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交通等条件日益改善,各级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全市工业

园区建设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机遇、大建设、大发展黄金期。我市将大力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协调各方,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力争到2015年,基本完成工业园区第一期工程建设,园区开发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以上,工业园区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100亿元以上,直接就业和带动城乡就业达到10万人以上,努力把工业园区建成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改革开放的前沿试验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示范区和城市建设发展的新区,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大产业支撑。

展望未来,“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结构转型期,挑战和机遇并存,我市将进一步抢抓国家应对金融危机实施投资拉动启动内需等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破在项目、首要建园区”的发展思路,依托优势资源、骨干企业和特色产业,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大项目的实施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调整产业结构,做大经济总量,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全市工业经济的历史性再跨越。

期待明天,遵义工业发展等待又一个美丽的春天,必将加快发展、再创佳绩,在结构优化、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为遵义经济腾飞插上坚实有力的翅膀。

湖南新型工业化引领发展成效显著

政府新型工业化发展工作意见

“新型工业化发展”材料[1]

黑龙江省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新型工业化发展大会县长讲话

新型工业化工作总结

在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

新型工业化道路

进新型工业化

工业集聚引领遵义新型工业化发展[推荐]
《工业集聚引领遵义新型工业化发展[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