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习苏和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发布时间:2020-03-03 22:19: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学习苏和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校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了苏和同志先进事迹。通过观看阿拉善电视台、焦点访谈,了解苏和本人先进事迹材料,使我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憾。

苏和1947年出生,先后担任额济纳旗人民政府旗长、阿拉善盟副盟长、政协主席。2004年退休后,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在花甲之年,带着老伴返回故乡额济纳旗,在荒无人烟的黑城脚下,十年如一日在大漠戈壁中播散绿色、防沙治沙。

爱民为民,无私奉献是苏和努力践行的准则, 通过学习,我为苏和同志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公朴情怀,敢于担当、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和勤俭朴素、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深深感动。

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以苏和同志为榜样,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学会用新的理念、新方法、新手段推进工作的创新和发展。牢固树立“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的理念,认真学习,艰苦奋斗、爱岗敬业,为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要勤奋敬业,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干好每一项工作,尽最大努力教好每一位学生。

《廉政中国》观后感

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全力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历史抉择。通过支部组织观看完中国纪委监察部录制的《廉政中国》后,我为腐败者的沉沦感到痛心疾首,也为国家打击腐败的决心和一系列措施感到振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任何时期都不能忘记,应时刻铭刻在心中。只有认真学习,执行中央反腐倡廉和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时刻牢记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一心为党、一心为公,廉洁自律,克己奉公,永葆党员干部的纯洁公仆本色,拒腐蚀永不沾,才能保证党的事业不断前进,不断取得新胜利。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保持廉洁自律,就要不断学习,提高认识,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从《廉政中国》中腐败者违法犯罪的轨迹中,不难看出,他们的不义之财来自权力的“魔棒”,他们用权力演绎了一场场淋漓尽致的权钱、权色交易之戏。他们无视党纪国法,目无组织纪律,不顾群众利益,弄虚作假,独断专行,横行霸道,腐化堕落,不仅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而且使人民群众利益遭受了严重损失。通过这次组织观看《廉政中国》宣传教育活动,使我看到少数党员干部由于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抵御不住诱惑,走向了犯罪的深渊,以致身陷囹圄,结果令人痛心、扼腕疾首。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无利而不往,做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清醒的认识到身上担负的历史使命,深刻领会党中央在工程建设领域中的廉政建设中的深谋远虑,全面增强对拒腐防变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不断增强政治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思想改造,树立牢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时刻清醒的认识到权力是谁赋予的,应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谁谋利益,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自重、自律、自警,常怀律己之心,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作为一名教师,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那么,反腐倡廉的春天,保持培育时代英才的“一方净土”才能实现。

2013年11月6日

《廉政中国》

观后感

廉政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要一课,有利于保持和发扬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于推动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促进职能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观看了《廉政中国》后,我最大的体会是,对于人和事中的“人”、“事”,一定要先做人,后做事。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正人先正己,做好工作固然重要,但为人之道才是根本。

学做人,就是要学做好人,怎样的人才是好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对不同的人又有不同要求。我认为要学做人,应该要有四知,即要知深浅、知是非、知廉耻、知轻重。

一是知深浅。所谓知深浅,是要扪心自问一下:“我是谁?我有什么?我能为社会做什么?”有些人违纪违法,就是从对自己不了解开始的,不知深浅,以为手中的权力是自己的努力所得,忘了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让人民赋予的权力成了私有财产;由于不知深浅,忘记了自己是谁,自以为是,目空一切,少了对自己的约束;由于不知深浅,忘了自己有学习,放松了学习,大权在握,一劳永逸,躺在功劳簿上睡觉。我认为,做人,要从知深浅开始,只有知道深浅,才会知道自身的不足,才会谦虚,才会放下架子好学上进,才会看低自己尊重别人,才会看得起人民群众,才会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二是知是非。所谓知是非,就是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就是一个人要有是非观念。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要分得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二是要在具体行动中做对的、做得对。有些人搞得清事情的是非,做起来就犯错误,是行动中的低能,或者不做好事专做坏事,是天生的坏人。我认为,我们要知是非,就要分得清事情的对错,要知道哪些事可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其实这并不难,我们每个人只要做到遵幻纪守法,遵循道德,事情的是非问题也就解决了99%,重要的是如何做对的?观看了《警示录》,我发现,大多数领导干部都懂法知法,都知道制度的存在,有的甚至是制度的制订人,所以不能说他们不知道事情的对错,但是却为何偏偏做了错事而沦为阶下囚呢?在《苟警录》中不少当事人都谈到了这个问题:“第一次很重要,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这说明,一是不要恶小而为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二是不能心存侥幸,偶然带来必然。所以说,知是非的关键在于对“非”的防范。

三是知廉耻。所谓知廉耻,是指一个人在道德意识中要有因自己的言行的过失而引起羞辱惭愧之情,要对自己违背道德的意识和行为产生不体面、不光彩的心理,要有因周围人的责备产生自责心理。不知廉耻,就是无耻,就是俗话说的厚脸皮。人一旦丧失了廉耻,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无耻则无道,廉耻历来被视为“立人之大节”,耻感迷失,“做人无以治已,做事无治事”。所以,人如果不知廉耻,连自己都管不住自己了,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呢?一个人只要知廉耻,才会做应该做的,不该做的坚决不做。朱自清在《论气节》中说:“气是敢作敢为,节是有所不为”,要“守节”,不要“失节”。而《警示录》中的深刻教训告诉我们,一切“失节”都是从不知廉耻开始的。

四是知轻重。所谓知轻重,就是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观中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价值取向,孰轻孰重,要有选择。胡-锦-涛总书记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就是把群众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要以群众利益为重,个人得失为轻。但有些人往往把自己看得最重,自己的得失,自己的利益考虑的最多,而把群众放得很轻。这种人,指导思想出了问题,不犯错误才怪呢。如有的人把努力工作看得重,有的人把名和利看得重,有的人把自己的散漫自由看得重,轻重观念不同,生活方式也就截然不同。所以,正确处理好孰轻孰重的关系,知道轻重的人,才会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才不容易在人生道路上走上岐途。

知深浅,知是非,知廉耻,知轻重,其实是做人最起码的标准,还远远达不到伟人、圣人的标准。如果做到了这四知,充其量也不过是君子,或者说是远离了“小人”的人,做到恐怕并不难。做事先做人,做人知四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清清白白的人,这是我观看了《廉政中国》后的一点体会,也算是一点收获吧。

2013年11月6日

学习苏和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苏和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张伟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学习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学习陈明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苏芳同志先进事迹 档

王苏生同志先进事迹

学习吴波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学习王瑛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学习沈浩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学习苏和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学习苏和同志先进事迹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