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大讨论活动学习资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06:16: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集中学习计划

李鸿忠在湖北第十次党代会上的报告(全文)

奋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为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实现富民强省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李鸿忠 (2012年6月9日)

李鸿忠代表中共湖北省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全省上下奋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

要的会议。现在,我代表中共湖北省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砥砺奋进、蓄势勃发的五年

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目标,在抢抓机遇中阔步前行,在迎接挑战中砥砺奋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明显加快,重要战略支点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省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这五年,我们继续深化省情认识、逐步完善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湖北的战略支点功能稳步提升。注重从湖北实际出发,准确把握省情的新变化,不断探索和完善发展战略。坚持以构建重要战略支点为统领,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四基地一枢纽”产业发展战略和“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积极打造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别山革命老区和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等一系列重要载体,适时把各市州关系全局的发展战略纳入省级战略体系,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省、统筹集成的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战略支点建设迈出新步伐,支点构架不断完善、实力不断增强、功能有效发挥、作用更加彰显。

这五年,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湖北在区域发展中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全省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生产总值继2008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后,2011年接近2万亿关口,达到19594亿元;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由2007年的3.51%提高到2011年的4.16%,在全国的排序由12位上升至第10位,跨入全国第一方阵。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实现四年翻番。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千亿元产业由3个增加到9个,现代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深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壮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节能减排任务超额完成。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建设突飞猛进,在全国率先进入“高铁时代”。武汉市经济规模和效益成倍增长,城市建设强力推进,龙头作用更加突出,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这五年,我们不失时机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湖北的发展动力和活力持续

提升。注重改革的系统设计和总体谋划,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扎实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进展顺利,国企改制任务如期完成,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鄂州城乡一体化试点成效显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省份之一。坚定不移地推进开放先导战略,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承接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硕果累累,进出口总额、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数量均居中部首位。

这五年,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坚持每年为全省人民办10件实事,财政对民生的投入大幅增加,一大批富民惠民工程扎实推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饮水难、行路难、看病难、住房难等问题有较大缓解。城乡就业稳步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等教育继续保持全国领先,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安置工作如期完成,扶贫开发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湖北群星现象”享誉全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现零的突破,城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

这五年,我们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政治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进一步提高。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壮大,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和对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基层民主稳步推进、活力增强。《法治湖北建设纲要》颁布实施,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迈出新步伐。社会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网格化管理经验在全国推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得到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局面更加巩固。

这五年,我们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党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思想理论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各级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明显提高。市县乡三级换届圆满完成,“年轻干部成长工程”顺利实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成效明显,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显著增强。“三

万”活动、治庸问责和“三抓一促”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党群干群关系显著改善。坚持反腐倡廉与改革发展“力度统一论”,积极构建具有湖北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成效。

回顾五年的历程,我们感慨万千、豪情满怀。这五年,是湖北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是我省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改革开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受益最多、民主团结氛围最浓、对内凝聚力和对外影响力显著提升的时期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首先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历届省委、省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归功于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顽强拼搏。同时,也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团结奋斗的结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鄂部队和武警官兵鼎力相助的结果,是中央各部委、各兄弟省区市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热情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第九届湖北省委,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湖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有效地继承历届省委关于湖北发展的一系列战略思路和有效举措,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央精神、切合湖北实际、具有湖北特点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之路,积累了一些弥足珍贵的经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

——必须坚持把解放思想与改革创新结合起来。围绕破解发展难题、解决实际问题,深入解放思想,用好发展机遇。既善于抢抓机遇、创造机遇,又善于危中寻机、化危为机,不失机遇的历史性惠顾。坚持不懈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体制机制,在改革创新中凝聚发展动力、集聚发展资源、开拓发展空间。

——必须坚持把保增长与转方式结合起来。牢牢把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自觉坚持科学发展的标准“一步到位”,努力实现好中求快。既重视抓当前又积极谋长远,既重视发展速度又注重发展质量,既重视改善硬环境又大力提升软环境,努力在加快发展中转变发展方式,在壮大规模中调整优化结构,在科学发展中实现富民强省。

——必须坚持把抓发展与惠民生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民生为纲统筹各项工作。自觉坚持经济发展与改善人民生活同步共进、发展成果与人民共建共享,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省人民的根本利益。

——必须坚持把做好群众工作与改进干部作风结合起来。坚持“人民至上”,牢记“六民要旨”,把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作为党的“生命工程”,通过“三万”活动等行之有效的载体,推动各级干部切实转变作风,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不断夯实党的群众基础。

——必须坚持把凝聚内在力量与争取外力支持结合起来。有效发挥省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协调好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工作,着力营造团结一心、和谐共事、各司其职、各尽其力的良好政治生态和工作氛围。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排忧解难、分类指导,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各市州县的积极性。千方百计加强部省合作、主动对接央企、广泛争取兄弟省区市支持、加强海内外交流合作,形成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湖北的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国际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国内区域竞争更趋激烈,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们自身改革发展和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差距与不足,总体上表现为“四个不相适应”:一是经济实力与富民强省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发展不够仍然是湖北最大的实际、最突出的矛盾。体制机制活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壮规模、调结构、转方式任重道远。二是社会管理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发展黄金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较多,社会管理的基础还不够牢固,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较大。三是民生改善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部分群众的生活还存在诸多困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精神文化生活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尚有较大差距。四是一些党员干部能力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面对经济国际化、现代化、市场化的新形势,干部能力严重不足。干部队伍中精神懈怠、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和官僚主义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从严治党的任务仍然艰巨繁重。

面对这些矛盾、困难和问题,面对来自各方的竞争与挑战,面对全省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没有任何资格盲目乐观,没有任何理由停滞不前,必

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勇于担当、迎难而上,用我们的心灵和双手,努力把湖北的事情办好,决不辜负全省人民的重托与期待!

二、开启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的新征程

今后五年是湖北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时期。2011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来鄂视察指导工作时,要求我们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加快”二字责重如山,这是中央的嘱托、时代的呼唤、群众的期盼。我们只有奋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才能实现“加快”的要求、担当起建设支点的重任。我们理解的战略支点,就是中部地区崛起的重点、支撑点、着力点;就是湖北应当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快于、好于、优于其他地区,在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方面重于、强于、特别于其他地区;就是湖北应当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枢纽节点和重要增长极,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改革创新、民生改善等方面走在中部地区前列。为此,我们必须把战略支点建设作为全省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统领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经过努力,尽快把湖北建成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奋力推进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科教大省向科教强省、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不断增强湖北作为战略支点应当发挥的自主创新示范功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功能和对外开放服务功能。以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卓越成就和综合竞争力,承担起构建战略支点的崇高使命,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出应有的贡献。

未来十年是湖北发展的“黄金十年”。当前,我省已跨入中等收入门槛,进入实现全面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加快发展面临多重叠加的重大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国内外经济格局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重点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推进,经济增长模式由外需拉动为主向内需拉动为主转变,湖北将成为拓展内需市场的前沿阵地,为我们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承接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提供了十分难得的重大机遇;我国进入科学发展时代,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为充分发挥我省在区位、交通、科教、产业、生态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实现后发跨越、弯道超越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我省拥有优越的政策条件,既享有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政策优惠,部分地区还享受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政策优惠,还有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一系列政策优惠,这些都将为全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有望形成我国新的重要增长极,将为湖北的发展开辟新的领域、拓展更加广阔的空间;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近年来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成长,将为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打基础管长远”的不懈努力,湖北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发展潜能进一步释放,形成了激情奋进、共促跨越的强大气场,展示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可喜局面,呈现出蓄势勃发、“中气十足”的强劲态势。所有这一切,都为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综观各方面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今后十年乃至更长时期,应该是我们奋发有为、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实现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黄金增长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高远的目标、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谋划未来的发展。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不动摇。紧紧抓住“黄金十年”重要战略机遇,坚持主题主线、

深化改革开放、突出自主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在新的起点上奋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为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实现富民强省目标而努力奋斗。

根据这一总体要求,今后五年的具体奋斗目标是: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全省经济总量实现由2万亿元向3万亿元以上的跨越,并继续向更高水平迈进。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进一步前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

标。

——改革开放创新实现新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有利于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成为全国发展软环境最优地区。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取得更大成效。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

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努力实现城乡充分就业,居民收入翻番、生活大幅改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幸福

感显著增强。

——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全省人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创新社会管理步伐加快,社会大局

更加和谐稳定。

——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各级领导班子、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人民群众对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实现上述目标要求,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更有信心。面对时代赋予的千钧重任,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千万不可麻木和懈怠,绝不能留下千古遗憾,必须千方百计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创造机遇,必须顺势而为、逆势而进、乘势而上,在构建重要战略支点的征程上迈出更大步伐,共同创造湖北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努力建设富强湖北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深入实施“两圈一带”总体战略,推进“三化”协调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促进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努力建设工业强省。做大做实做强工业,是全省发展之要。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坚持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大力实施“支柱产业倍增计划”和“千亿产业提升计划”,推动汽车、石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等支柱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钢铁、有色金属、纺织、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高新

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在政务商务、生产生活、社会管理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建设智慧企业、智慧社区、智慧城市。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促进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大力培育品牌,打造“湖北原产”,壮大“湖北创造”,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培育行业领军型企业;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增量行动”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促进中小微型企业健康发展。提升集约发展水平。推进工业园区提质扩容,拓展“飞地经济”、“一区多园”等发展模式,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引导产业集群发展,构建新型工业化发展平台。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走资源节

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

(二)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建设农业强省。继续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全面贯彻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新增百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工程”,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多作贡献。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强板块基地建设,发展多功能农业,建设一批特色农业强市、强县。深化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深入实施“四个一批”工程,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努力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喝长江水、吃湖北粮、品荆楚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继续加快推进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山区县市脱贫奔小康等分层分类试点示范工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动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着力推进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幕阜山区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扎实做好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大力培育新型农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与农业增产同步。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业要素组织化水平。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尊重和保护农民以土地为核心的财产权利。

(三)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用地集约、人口集中、产业集聚的思路,构建以“一主两副”为龙头、区域中心城市为支撑、县城和中心镇为节点的现代城镇体系。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大力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市政公用设施,重视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貌保护,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承载能力。坚持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一体化进程,加快培育发展中心镇和特色镇,积极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和中心村建设。切实解决进城农民的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问题。坚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强省之基。继续实施“一主三化”方针,大力提升县域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扩大县(市、区)和试点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培育全国百强县(市)、全国千强镇,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跨越。

(四)提升“三化”协调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增强发展后劲。强化服务业的战略地位。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三化”同步的战略重点,优先发展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商贸、流通、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加快整合和开发旅游资源、壮大旅游支柱产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结构优化、比重提升,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积极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

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强化投资的支撑作用。投资既关乎当前,更关乎长远。要把做大做实做强投资作为重要战略任务,强力扩大投资总量,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强化基础设施的承载功能,做大做强支撑湖北长远发展的“底盘”。充分开发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加快长江中游快速通道和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把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推进汉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坚持不懈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综合水利保障体系。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推进武汉新港、武汉城市圈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大力加强能源建设,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体系。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大力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同志们!建设富强湖北必须依靠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大力支持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着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重振“大武汉”的雄风;支持襄阳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着力建设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支持宜昌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成为现代化特大城市;支持黄石实施“大产业、大园区、大城市”战略,建设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支持十堰打造国际商用车之都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支持荆州大力实施“壮腰工程”,打造湖北长江经济带重要增长极;推进和支持荆门“中国农谷”建设,高水平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鼓励和支持鄂州成为全省地级市综合改革的示范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支持孝感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加快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支持黄冈大别山试验区建设,全力打造红色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富裕大别山;支持和推动咸宁绿色崛起,建设鄂南强市、打造“香城泉都”和“中三角”重要枢纽城市;支持随州建设世界华人谒祖圣地,打造中国专用汽车之都;支持恩施加快推进武陵山试验区建设,着力打造绿色、繁荣、开放、文明的全国先进自治州;支持仙桃、潜江、天门冲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成为全省“三化”协调发展的先行区;支持神农架林区彰显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价值,建成世界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经过不懈努力,逐步形成武汉、襄阳和宜昌、其余各市州在全省经济总量中各占三分之一的布局,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极带动、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经过全省上下的艰苦奋斗,上述目标一定会实现,一个繁荣富强的湖北一定会在中部地

区崛起!

四、坚持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努力建设创新湖北

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湖北最大的资源是创新资源,最大的优势是创新优势,最大的潜力是创新潜力。必须把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作为动力之本、发展之源,促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

(一)深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文化。解放思想是干事创业的逻辑起点,是关乎湖北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要以思想大解放为先导,开阔发展视野、培育发展文化、优化发展环境、拓宽发展空间。彻底破除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牢固树立市场经济的理念,自觉运用市场机制和方法谋求发展、破解难题;坚决破除“官本位”意识,牢固树立“产业第

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打造重商亲商悦商的人文环境;坚决破除封闭意识和保守思想,牢固树立海纳百川的开放理念,营造开放包容、互利合作的良好氛围;坚决破除求稳守成意识,牢固树立开拓进取的创新理念,鼓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敢于担当、敢于担难、敢于担险;坚决破除坐而论道、知行不一的不良风气,牢固树立真抓实干、讲求实效的务实理念,把解放思想落实

到解决问题上,落实到实际成效上。

(二)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围绕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加强顶层设计,抓住关键环节,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入实施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着力推进综合性制度创新,率先在优化结构、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城乡统筹等重要领域实现新突破,为全省改革发展提供示范。以突破性发展民营经济为重点,坚定不移地推进所有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不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竞争力;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和创新公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加大鼓励、支持、引导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力度,加快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优良环境。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投融资平台建设;健全土地、技术、资本、人才、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加快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促进高端要素汇聚湖北。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为目标,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广鄂州、随州和黄石等地“大部制”、“扁平化”改革经验,着力建设勤政廉洁、高效务实的服务型政府。

(三)坚持开放先导,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学习借鉴沿海地区敢闯敢干、先行先试的开放经验,加快形成敢开放、真开放、先开放、全开放的良好局面。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深刻把握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高水准、全方位地谋划对外开放工作。立足于创新体制机制和完善政策,实现与国际规则有效对接。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国际高端人才和国内外知名品牌,大力引进先进的市场理念和管理经验,提高市场开放度,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加快提升襄阳、宜昌等城市的国际化水平,营造良好的开放环境。进一步稳定和拓展外需。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实行外资、外贸、外经、外包、外智“五外”联动,积极承接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加快出口基地建设,支持省内优势企业“走出去”,努力实现世界为湖北用、湖北为世界用,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全面深化对内开放与合作。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发展,扩大与国内其他区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央企、央院、央校、金融机构总部和知名民营企业的战略合作,努力把湖北建成内陆开放的新高地。

(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教强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基础在教育、关键靠人才、核心是产业化。坚持以创新为动力。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使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引领湖北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鄂和人才强省战略,全面落实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建设科教强省,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促进科教实力转化为发展竞争力。坚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发展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加快发展,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需求主体、投入主体、研发主体和应用主体。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源的作用,树立以用为本的科研导向和评价标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协同创新,开辟科技与金融、资本、市场深度融合的“绿色通道”,促进科技成果“落地开花”、就地转化,让更多的科技人、学术人敢于乐于善于做“经济人”、当企业家。着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支持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率先发展,进一步发挥创新驱动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各地高新区加快发展,加快形成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格局,使湖北真正成为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活力充分释放、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自主创新高地。作为科教实力大省、人才资源大省,我们完全应当立

下这样的雄心壮志!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积极探索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新途径,努力扩大人民民主,加快建设法治湖北,着力构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良好民主法治环境。

(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健全适合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特点、充满活力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支持和保障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使立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和选举任免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服务全省大局。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和保障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主动谋事、认真干事、努力成事,加强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提高人民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坚持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全面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对台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聚力、聚才、聚心、聚智,共筑发展统一战线,同心建支点、同行促跨越。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法依章履行职能。落实党管武装制度,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支持国防和驻鄂部队现代化建设,提高“双拥”共建水平,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促进军民融合

式发展。

扩大基层民主。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一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深入推进“五议五公开”,进一步完善城乡基层政权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开展基层民主实践,努力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互联网民意表达,积极推行网络问政。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推进政府行业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等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加快依法治省进程。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本在于法治。各级党委要切实增强法治观念,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实施《法治湖北建设纲要》,推进全省各项工作法治化。切实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坚持依法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着力抓好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的立、改、废工作,在维护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力求体现湖北特色,突出实施、实用、实效,更好地发挥地方立法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障作用。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以规范权力运行、提高行政效能、维护群众权益为着力点,推进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努力实现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加强司法工作,维护公平正义。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坚持公正司法。加强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高度重视政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以司法的公正推动社会的公平正义。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保证困难群众平等享受法律服务。强化监督制约,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切实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行政监

督,高度重视舆论监督,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健全问责追责机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涉法涉诉问题,严肃惩处徇私枉法、执法犯法、以权压法行为,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受追究,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始终用来

为人民谋利益。

(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坚持把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作为事关湖北长治久安、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贯彻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个方面。认真组织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法律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引导全省人民学法辨是非、知法明荣辱、守法定行止,养成依法维护权益、理性表达诉求、履行法定义务的良好习惯。所有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及市场主体都要坚持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经营、依法监督,切实做到所有管理和服务行为合乎法、循于规。大力弘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法治理念。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律手段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模范践行者。必须郑重指出,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践踏,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不论涉及到谁,不论职务多高,不论贡献多大,只要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严肃

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六、坚持先进文化引领,努力建设文明湖北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和培育现代文明,是富民强省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在加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构建重要战略支点的精神驱动力、文化影响力和生态承载力。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文化的力量在于凝聚人、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凝炼荆楚人文精神,构筑促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精神高地”,建设美好精神家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充分发挥“湖北群星”的示范效应,用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的感召力引领社会风尚,不断提升湖北的美誉度和湖北人民的文明形象。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加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大力加强思想、理论、舆论传播阵地建设,构建技术先进、传输便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辐射力、引领力和影响力。

(二)积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文化强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深刻把握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湖北的文化资源优势,努力建设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精品纷呈、文化人才荟萃、文化发展实力和竞争力较强的文化强省。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进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努

力形成“荆楚文化长江系”品牌,实现湖北文化军团建设的新跨越;切实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积极争取举办综合性文体赛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挖掘湖北历史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教育深度融合;积极扶持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培植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强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集群,尽快使文化产业成为我省新兴支柱产业。强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着眼于增强发展活力,全面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健全科学的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和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扩大文化领域开放,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引导社会资本有序进入文化领域,构建统一开放、

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三)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升生态文明。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坚持生态立省。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绿化和生态安全体系,深入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沿江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神农架林区、大别山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与管理,加快推进营造林和低产林改造,提高森林质量;积极打造重点生态示范带,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维护生物多样性。强化长江、汉江、清江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保护,推进重点湖泊湿地自然修复,促进人水和谐。改善和优化城乡人居环境。加快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解决饮用水不安全、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让人民群众喝上洁净水、呼吸清新空气、享受优美环境。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倡导循环低碳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环保的良好氛围。健全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法规体系,完善生态补偿、政策环评等长效机制,让“千湖之省”蓝天长驻、青山长在、碧水长流,让人民群众不但能够享受“春城无处不飞花”的城市生活、

也能品味“万家烟树满晴川”的田园牧歌。

文化承载历史,文明昭示未来。建设文明湖北,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爱国守法、崇德守信的湖北人,做一个和善开明、务实敬业的湖北人,做一个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湖北人,做一个语言文明、举止优雅的湖北人,让现代文明之花在荆楚大地绚丽绽放!

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幸福湖北

建设幸福湖北,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执政为民的根本体现。要更加关注全省人民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幸福指数,更加突出共建共享和保障民生的制度性安排,切实念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八字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构建充分就业、体面劳动、合理分配、幸福生活的共建共享新格局。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大力支持自主创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坚持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民生之源,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收入分配水平与我省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突出做好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增收工作,努力缩小收入差距。稳定物价总水平,完善并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保证贫困家庭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生活标准。

(二)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坚持把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坚持把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依,健全多层次的社保体系,不断扩大覆盖范围,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实现应保尽保。尽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重大疫病防治,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建立健全以廉租房、公共租赁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有序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改造农村特困家庭危房,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和救灾应急体系,统筹做好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等工作。认真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发展妇女儿童事业,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

老龄化,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

(三)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加强社会管理的总体设计,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系统创新,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高度重视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把各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措施落实到城乡社区、基层单位、每家每户。积极推进社会服务管理重点工作,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和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群体的服务和管理。切实做好信访工作,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建立和完善群众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提高平安创建水平。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严密防范、坚决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全省人民既是分享幸福成果的主体,更是共建幸福湖北的主体。我们要以更加进取的精神、更加卓越的工作,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实现“十个确保”的目标:全面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确保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工程,确保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和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确保困难群众住上平安房、安居楼;完善农村交通设施和城市公交体系,确保群众出行便利;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确保实现充分就业;实施收入倍增计划,确保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人民群众平等接受教育;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障;加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确保全省社会总体和谐稳定。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尽快把湖北建设成为物质生活丰裕、人民精神愉悦、社会平安和谐、生态环境舒适的幸福家园,让全省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更加安全、更有保障、更有尊严!

八、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锻造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的坚强领导核

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实现富民强省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关键在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执政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始终坚持从严治党、质量强党,勇于应对“四大考验”、坚决防范“四大危险”,扎实开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努力保持思想、组织、作风纯

洁和清正廉洁。

(一)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着眼于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提能、学以创业,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兴党,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更加自觉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道路和制度,更加自觉地严守党的纪律,更加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建立党员干部思想状况调研分析制度,不断创新学习方式,提高理论武装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主渠道和在线教育平台作用,切实加强理论培训和国情省情的学习教育,运用“老区精神”等红色资源加强党性教育。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相长,把强化学习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精神动力和工作能力。通过持续不断的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以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心系群众、为民惠民的赤子情怀,创先争优、攻坚克难的实际成效,生动展

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坚持尚贤任能,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牢固树立围绕发展选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至上、实干为要,重用信念坚定、勇于担当的人,重用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人,重用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人,重用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人。大力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优化选人用人环境,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者得利,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以提能善政为核心,加强各级各类领导班子建设,大力推进“一把手”工程,加快实施“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分层分类推进“年轻干部成长工程”。积极培养选拔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注重发挥不同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认真负责、带着感情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健全干部德的建设和考察制度,全面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评体系。以关键岗位干部为重点,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管理。统筹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推动人才工作重心下移,优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努力把我省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强势。

(三)坚持强基固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创先争优为总抓手,以增强功能、激发活力为目标,把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核心任务,深化基层党组织“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为重点,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等阵地建设,抓好分类指导,准确把握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政治核心、政治引领等作用。注重以党的建设带动群团建设,更好地发挥群团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从战略的高度加强青年工作,鼓励和引导广大青年在富民强省的宏伟事业中建功立业。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选配、培训、管理、保障等机制,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改进党员发展工作,严把党员“进口关”;实施基层党员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育“双育”计划,建立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严肃处理不合格党员,确保党员队伍纯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以明确权责为重点,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完善党委讨论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健全地方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继续探索实行党代会常任制,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建立健全党内情况通报、民主评议等制度,探索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多种实现途径。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不断提高党建工作保障水平。

(四)弘扬优良作风,扎实推进群众工作这个党的“生命工程”。坚持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为重点,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大兴求

真务实之风,力戒空谈浮躁,狠治庸懒散软和“文山会海”,防止数字攀比、纸上谈兵和急功近利,推进“三抓一促”、“三短一简”和“治庸问责”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力戒奢侈浪费,坚决制止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行为,严肃查处“三公”消费中的违规违纪问题;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力戒党内生活庸俗化,狠治党内生活中好人主义问题,引导党员干部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党性纯洁。坚持把群众工作作为改进作风的根本着力点,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三万”活动成果,建立健全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促使各级党员干部牢记“六民要旨”,既身入群众又心入群众,真心诚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坚持纠建并举、综合治理,健全纠风工作机制,加大纠风工作力度,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创新群众工作的思路和办法,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密

切党群、干群关系。

(五)坚持“力度统一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我们的政治责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创新监督检查工作机制,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以加强权力监督制约为核心,以健全制度为重点,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把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改革的推动力、纠风的矫正力和惩治的威慑力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完善符合湖北实际、具有湖北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反腐倡廉教育先行,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持用科学严密的制度规范用权行为,推进制度建设和创新,加大制度执行督查力度。完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严格落实党内监督制度,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完善纪检派驻制度,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深入推进源头治腐工作,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努力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坚持反腐败“利剑高悬”,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让腐败分子没有藏身之地。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的反腐倡廉“铁军”。各级党委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好从严管党治党责任。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坚决贯彻执行《廉政准则》,既干净干事、清廉自守,又带头履责、敢抓敢管,用优良的党风促进政风、民风的进一步好转。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落实就是发展,落实才有希望。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不胜不休的决战气魄,全面推进战略思路的方案化、项目化、具体化,打造雷厉风行的决策、执行、监督、考评、奖惩一体化的“落实链条”,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地把中央

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同志们!万里长江气势恢宏,滚滚向前;荆楚大地生机勃勃,凤鸣九天。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实现富民强省目标,党中央对我们寄予厚望,全省人民对我们充满期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精神,激情奋进、克难求进、扎实推进、与时俱进,为推动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实现富民强省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

斗!

实施\"一城两带\"战略 加快\"五城\"

建设步伐

为实现十堰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十堰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来源:十堰日报

加入时间:2011-12-28 7:31:38

进入 【秦楚论坛】

陈天会在市第四次党代会上作报告

陈 天 会 (2011年12月22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十堰市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市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应对挑战、负重前行的五年, 是克难奋进、提振信心的五年,是打破瓶颈制约、发展成果丰硕的五年。五年来,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务实创新,艰苦奋斗,克难攻坚,圆满完成了市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翻番,预计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5亿元,是2006年的2.5倍,人均GDP突破2.5万元;可比口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0亿元,是2006年的3.5倍;汽车总产量56万辆,是2006年的4.6倍;财政总收入105亿元,是2006年的2.9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亿元,是2006年的4.9倍;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360亿元,是2006年的2.5倍;五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2亿元,是上个五年的3.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与GDP同步增长。五年的发展,使十堰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进入了一个厚积薄发的新阶段,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五年来,我们审时度势抓转型,发展思路不断完善。三届市委换届之初,十堰的发展面临严重困境,东风“两个总部”外迁的影响逐步显现,汽车产业结构性调整、商用车市场大幅波动等多种不利因素交织,2006年十堰的生产总值增幅跌入历史最低点,工业经济增速滑落至全省末位,“车都”变“废都”之说不绝于耳,发展信心受到较大影响。市委沉着应对,冷静分析形势,先后提出了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板块和重要支撑、“一统三分”指导方针、建设百万量级汽车城、“一城两带”发展战略和建设“汽车之城、旅游之城、生态之城、和谐之城、区域性中心之城”的目标。这些思路和目标,是对历届市委实践探索的坚持和发展,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符合十堰市情,体现了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效地推动了十堰发展。

——五年来,我们抓大事、办要事,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得到提升。成功举办了第

三、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开创了十堰承办世界性盛会的历史。基本完成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18万移民任务,实现了安全、有序、和谐搬迁的目标。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十堰成为湖北第二个国家卫生城市。圆满筹办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一流的参观现场和会务组织受到了与会者一致好评。上了一大批项目,引领十堰经济走出低谷、迈上新台阶。为了办好这些大事、要事,先后开展了“千名干部进百企”、“重大项目百日攻坚”、“五月行动计划”、“九大重点工作专项督办”等一系列活动,选择某一时段,集中领导和精力,对重点工作实行重点突破。抓大事、办要事,锤炼了干部作风,提高了各级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五年来,我们攻难点、破难题,“四大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针对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瓶颈制约,以“一统三分”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竹房城镇带建设初见成效,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正式启动。针对产业结构单一的瓶颈制约,着力调结构、促转型,在发展壮大汽车产业的基础上,以“双亿工程”为抓手,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大力发展地方工业,积极培育旅游、水电、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新兴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一主四大”产业格局,地方工业比重由2006年的31%提高到51%,“双亿”企业由40家发展到133家,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提高了5个百分点,全市可比口径规模以上

工业总产值达到1400亿元,是2006年的3.4倍。针对交通闭塞的瓶颈制约,大力推进机场、港口、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着力改善交通条件。武当山机场即将动工,武当山旅游港口投入使用,十房、十白、郧

十、谷竹4条高速公路加快建设,襄渝铁路复线、十漫高速、武神公路全面建成,十堰至武汉首开动车。针对发展空间不足的瓶颈制约,开创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实施山地整理,累计开挖土石5亿多立方米,搬掉山头100多个,整理山地6.5万亩,东风6大工业园等一大批项目加快建设,上海路、天津路、重庆路、小康路等16条城市大道相继建成,管道天然气十堰支干线全线贯通,博物馆、游泳馆等一大批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城市建成区面积由50多平方公里拓展到80多平方公里。

——五年来,我们解民忧、惠民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以住房保障、医改、城乡救助、就业和社会保障、城市公交等为重点的民生工作取得新突破。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万多套,城镇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城镇新增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万人,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60万人次;农村24.7万人纳入低保,城镇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五项社会保险”扩面新增110万人,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率均达到95%;城市公交建设和管理水平得到新提升;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9万人,完成620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12座污水处理厂、5座垃圾处理厂投入使用,森林覆盖率达到53%,节能减排指标达到省定标准。各类移民、对口援川、援疆等工作圆满完成。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政法、信访、安全生产等工作成效显著。人大、政协工作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政策研究、老干部、对台、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不断加强,连续6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升。

——五年来,我们抓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东风轮胎厂等一大批企业完成改制,国有企业改制面达98%。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农村经营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平稳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预计2011年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外贸出口总额2.8亿美元,分别是2006年的3.1倍和7.2倍。以举办两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为契机,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提高了对外开放水平。

——五年来,我们着眼于提高能力、增强活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逐步提高。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等活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创先争优经验在全省推广。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用人标准和重实绩、重公认、重基层的选人用人导向,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县乡换届圆满完成,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才工作实现新突破。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得到省委肯定和群众好评,“十个全覆盖”稳步推进,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道廉文化建设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党的作风建设得到新的加强,“刹三风”、“五个专项治理”、“三万”、“治庸问责”等活动成效明显。

这些成绩,是在东风“两个总部”外迁、商用车市场大幅波动的严峻形势下取得的;是在南水北调工程移民和生态环保任务艰难繁重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考验下取得的;是在农业发展基础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挣脱束缚、打破瓶颈的不懈奋斗中取得的。五年的奋斗历程为我们推进跨越式发展、再创新辉煌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是: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完善切合十堰实际的发展思路;始终坚持“打基础、管长远”,着力打破瓶颈制约,改善发展条件,培植发展后劲;始终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集中力量办大事、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始终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开放包容”的十堰精神,勇于战胜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坚强的保证。

同志们,五年极不平凡,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驻市中央省属企事业单位、驻市部队、武警官兵、离退休老同志和所有关心十堰发展的各界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十堰市第三届委员会,向所有为十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今后五年的形势和任务

今后五年,是十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期。本世纪头20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未来五年是关键时期,只有跨越式发展,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经过多年艰苦努力,十堰发展明显提速,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但发展不够仍然是十堰最大实际,加快发展仍然是全市人民的最大愿望,只有持续又好又快发展,才能实现全市人民的期盼。省委、省政府已把跨越式发展鲜明地写在湖北发展的旗帜上,各地竞争日趋激烈,十堰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严峻挑战,只有跨越式发展,才能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为实现十堰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是十堰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期。未来五年,十堰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新一轮扶贫开发、比照西部大开发、比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丹江口库区“两个规划”实施、移民后扶、湖北“两圈一带”战略的深入推进、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建设等,将为十堰跨越式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项目支撑。多年“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十堰发展的后劲与活力进一步增强,为跨越式发展营造了许多新优势。随着机场、铁路、港口、高速公路逐步建成,十堰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区位比较优势将进一步凸显;随着山地整理的深入推进,十堰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随着《政企共建百万量级汽车城合作框架协议》、“61行动计划”和东风大商用车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将使十堰市制造业的传统优势得到进一步释放,为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特色资源的深度开发,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更多的新兴支柱产业。只要我们善于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十堰完全可以在未来五年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新的辉煌。

今后五年,是十堰跨越式发展的攻坚期。跨越式发展目标可期,但困难、问题和挑战不可忽视。十堰工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汽车市场波动性较大,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持续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显得更为紧迫;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建设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经济发展生态化、生态资源产业化成为必须破解的新的重大课题,确保库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长治久安、群众生活不断改善,成为各级党委长期的政治任务。十堰的跨越式发展必将是一场充满挑战的持久战和攻坚战。必须以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意志、必胜的信念,迎难而上、克难攻坚,完成跨越式发展的历史重任,不负党的重托,不负人民的期望。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为主线,以改善民生、建设幸福十堰为目的,围绕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打造国际商用车之都、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四大历史任务,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文化活市,全面实施“一城两带”战略,加快“五城”建设步伐,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全省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经济实现新跨越,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统筹城乡发展实现新突破,“一城两带”基本建成;转型发展取得新进展,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民生得到持续改善,人民幸福指数逐年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绿色发展取得新成就,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丹江口水库水质持续向好;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始终牢牢把握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总体战略和总体目标。

——始终紧扣跨越式发展这一总体要求。坚定地把跨越式发展写在十堰发展的旗帜上,

力争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的基础上,经济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发展质量跃上新层次,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提高全市综合竞争力,提升十堰在全省的位次。

——坚定不移地推进“一城两带”这一总体战略。推进十堰跨越式发展,要始终牢牢把握“一城两带”这个总体战略,围绕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加快十堰城区建设,加快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形成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牢牢把握“五城”建设这一总体目标。建设“汽车之城、旅游之城、生态之城、和谐之城、区域性中心之城”,是省委对十堰的殷切期望,是历届市委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十堰人民的美好愿景。必须把“五城”建设这一总体目标持之以恒地落实到十堰跨越式发展的伟大进程中。要以不断提升汽车产业整体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进一步巩固提升汽车之城;以武当山、太极湖为龙头,突破性发展山水一体、文旅一体大旅游,着力构建旅游之城;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确保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水质安全为目标,着力建设生态之城;以创新社会管理、持续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十堰人民幸福指数为目标,着力建设和谐之城;以建设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区、国际商用车之都、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为目标,着力构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

三、深入推进“一城两带”战略,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

1、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实现“一城两带”建设新突破

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要按照“一城两带”战略总体部署,坚持把“三大区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把握,既相互补充,又相互促进;既从全市整体布局去谋划,又从“三大区域”个性特色出发去发展,加快城乡统筹步伐,推进城区和县域共兴共荣,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快十堰城区建设。按照“东拓、北扩、西优、南通”的思路,以科学规划为先导,加快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步伐,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以“三城联创”为载体,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以山地整理为抓手,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市(城区)县(郧县)对接和卫星城镇建设步伐,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努力把十堰城区建成百平方公里、百万人口、生产汽车能力超过百万辆的开放型、多功能、有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加快竹房城镇带建设。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努力把竹房城镇带建成全省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引领区、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

加快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以水源区生态环境改善和富民奔小康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科学规划、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原则,统筹推进汉江沿线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移民安置、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把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建成生态优良、经济发达、城乡协调、生活富裕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2、按照“一统三分”要求,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以市场为导向、产业为纽带、项目为抓手、富民为目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以产业发展支撑农业农村发展、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把项目建设作为核心环节,以更多的项目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抓紧实施以百万亩茶叶、百万亩核桃、百万亩中药材、年出栏百万只山羊为主要内容的“四百万工程”和“菜篮子工程”,力争全市特色产业基地超过600万亩、年产值超过150亿元、产业化经营综合产值超过400亿元。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各县市区每年要争取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3家,加快培植一批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实施绿色品牌战

略,打造名优品牌,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以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以县城和省级重点城镇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小城镇、区域中心城镇和边远区域口子镇,加速劳动力、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抓住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和后劲为突破口,推进农村改革创新。探索多种方式的土地流转,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盘活土地资源和山场资源。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争取国家、省财政投入的同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高农村信贷比重。以户籍制度改革、劳动力培训、农民工维权为重点,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快农民向城镇转移就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鼓励回归创业。

全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抢抓国家实施秦巴山区连片扶贫攻坚计划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政策落实、责任落实、规划落实、任务落实的有机统一,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力的举措,扎扎实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逐步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的目标,确保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得到基本保障。

3、坚持工业强市,不断提升工业化水平

坚持工业强市,必须坚持发展汽车工业不动摇,坚持发展地方工业不动摇,坚持培育新兴支柱产业不动摇,不断增强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能力和水平。经过5年努力,工业总产值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突破3000亿元。

着力打造国际商用车之都。按照汽车产业国际化要求,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巩固和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塑造产业国际品牌形象,培育汽车文化,努力把十堰打造成国际商用车之都。坚定不移地服务东风公司,落实《政企共建百万量级汽车城合作框架协议》和“61行动计划”,全力服务东风公司大商用车发展战略,支持东风商用车做大做强。坚定不移地发展地方工业,坚持整车和零部件一起上,生产和流通、城区工业和县域工业两手抓,规模与质量双提升,实现差异化、集群化、系列化发展,重点培植龙头整车企业、关键零部件企业和品牌产品。用3-5年的努力,力争汽车产能突破100万辆,汽车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加快发展资源型加工工业,着力培育更多的新兴支柱产业。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坚持土地集约、园区集中、产业集聚、企业集群,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差异化发展,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白浪、东城、西城和长岭等工业聚集区建设,实施“百亿企业、千亿园区计划”、“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微小企业创业工程”。重点支持东风公司6大工业园区建设,支持各县市区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支持十堰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改变十堰市县域经济在全省的落后地位,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通过不断完善县域经济考评机制、激励机制、服务机制和扶持机制,引导各县市区依托资源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更多辐射力和带动力强的大项目落户各县市区,推动县域工业做大做强。经过5年努力,全市县域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县域亿元企业过百家,县域经济在全省排名明显提升。

4、坚持山水一体、文旅一体发展方向,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十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既有世界级品牌资源,又有独具魅力的地方特色资源;既有大山大水为代表的自然景观,又有丰厚的人文底蕴。要按照山水一体、文旅一体发展方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手笔推进,实现旅游经济跨越式发展。

充分发挥大山大水大人文的优势,构建武当山、太极湖与十堰城区相衔接的核心旅游

圈,以“三区三线”为基本架构的市域旅游圈,十堰与郑州、西安、重庆、三峡、神农架相衔接的黄金旅游圈,努力形成大旅游格局。经过5年努力,争取旅游人数突破4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400亿元。

以武当山为龙头,整合旅游资源,加快各县市区重点景区景点建设,打造精品景区和线路,推进全市旅游整体开发。在确保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水质安全的前提下,按照旅游发展生态化、生态资源产业化的思路,加快推进太极湖及丹江口环库区生态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把太极湖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生态文化旅游和休闲养生示范区。

围绕旅游六要素,加快建设游客集散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大力发展文化主题酒店、商务度假酒店和经济连锁酒店;加快开发乡村游、民俗游、生态游、养生休闲游等旅游项目,构建乡村旅游体系;加强旅游服务配套体系建设、地方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文化培育和旅游宣传推介,不断提高旅游产业发展的承载力、吸引力和知名度。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商贸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汽车服务业、创意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中介咨询、房地产、社区服务、网络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努力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第三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市场体系建设,着力打造火车站商贸经济圈、白浪汽车汽配物流园、汉江工业物流园等3个百亿级物流园区,建设国家级汽车及零配件物流交易中心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把十堰建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现代服务中心。

5、坚持文化活市,推动文化产业迅速崛起

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重点抓好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制、非时政类报刊社转企改制、重点新闻类网站改制等工作,通过改制引进市场机制,激发文化活力,多出文化成果。

促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加快推进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转换,全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建设覆盖城乡、惠及全体市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实惠更优质的文化服务。加快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文化互动,不断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挥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三张名片”的文化魅力,用“大文化”推进“大旅游”,以旅游发展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把武当文化、汽车文化、郧阳文化等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宣传推介,用文化优势彰显旅游特色,推进文旅一体化发展。

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按照“规划先行、点线面结合、总体布局、分步实施”的思路,以传媒大厦、广电大厦、十堰大剧院、国家南水北调博物馆、汽车广场、汽车博物馆等标志性工程为主体,建设十堰文化产业园。以园区为平台,扩大文化产业对外开放,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文化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各县市区要依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发展“一县一品”,加快文化产业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格局,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

6、坚持绿色发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把绿色发展作为跨越式发展的新动力源和新支撑点,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充分发挥生态资源多样性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让绿色发展为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加强生态建设。按照国家生态功能示范区规划要求,加快河流、湿地生态修复和石漠化治理,加快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抓住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向国家争取更多的绿色发展和生态建设项目,争取汉江生态经济带尽快进入国家南水北调工程重点扶持项目,争取尽早建设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生态文明示范区。

加强污染防治。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加强农业面源和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建设。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坚持环境准入制度,以更高的标准、更严格的环评机制,把好企业和项目准入关,从源头上控制污

染物排放,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7、坚持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十堰发展活力

进一步深化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体制机制。

进一步扩大开放。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不断扩大外贸出口,积极开展南水北调水源区与受水区对口协作。加快企业上市步伐,积极培育资本市场。经过5年努力,引进外资突破2亿美元,外贸出口突破6亿美元。

进一步加大项目工作力度。继续坚持重大项目市级领导负责制,积极争取国家投资、信贷和用地指标支持,确保全市投资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加强项目库建设和项目争取力度,重点谋划一批大交通、大流通、大产业、大生态、惠民生项目和相关配套设施。坚持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项目工作方式,前后相继、梯度推进,确保项目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进一步放宽对非公经济的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各领域,支持非公经济做强做大。

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科技目标考核评价机制,实施科技投融资、产学研结合、创新型试点企业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等科技专项,打造商用车及零部件产业、汽车工艺装备制造、特色有机农业、生物医药、武当文化产业、生态经济等创新基地,为创新型十堰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牢固树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为投资者创造和谐宽松、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加强政企共建,增进与东风公司交流合作,推动十堰与东风发展的深度融合。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至上”的观念,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构建高效、有序、协调、持续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提升十堰市金融竞争软实力。

四、加快构建和谐十堰,不断提高十堰人民幸福指数

1、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把人民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标准,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快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居民、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作用。推进社会管理重心下移,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建立健全群众工作制度,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落实领导接访、部门联合接访、干部下访、信访听证等制度,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增强灾害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化以文明城市为龙头的创建活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

2、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坚持扩大就业和稳定岗位并举,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最大限度地为广大市民提供就业保障。扩大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全面建立以“五项社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参保人数突破230万人次。加快构建基本公平和适度普惠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分类施保、动态管理、应保尽保。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一批功能互补、相互促进、适应不同群体的养老机构。加快以公租房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不断提升城市公交建设和管理水平,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优良、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促进公平、和谐稳定为导向,把教育作为首要民生来落实,推动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

卫生制度,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落实移民扶持政策,加快移民建村建镇工作,确保移民安居乐业、移民安置区长治久安。

3、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支持人大代表依法行使权利,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得到遵守和执行。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重要作用,积极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做好对台和外事侨务工作。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推进依法治市。加强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监督,坚决制止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坚持司法公正、执法为民,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推进法治十堰建设,扎实开展“六五”普法,规范法律服务,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工作。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高政法干警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坚持党管武装根本原则,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工作,落实军人及军属优抚安置政策,深入开展“双拥”共建。

五、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1、坚持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统一思想,为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解放思想是改革发展的力量源泉,是干事创业的逻辑起点,是跨越式发展的“发动机”。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发展的速度。十堰发展不够,归根到底是思想解放不够。要在全市推进思想大解放,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认识和谋划十堰的跨越式发展,使我们解决发展实际问题的思路更加开阔,能力全面提升,办法更有成效,以思想和精神的新跨越,引领经济社会大发展。要大力倡导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引导各级干部大胆探索先于别人、优于别人的发展新路径;牢固树立勇于开放、海纳百川的观念,以更加宽广的胸怀、更大的胆识气魄,破除影响发展的思想阻力;坚决破除“懒政”思想和“庸人”作风,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作为衡量干部政绩优劣的标准,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2、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要着力提高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领导跨越式发展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和抓大事、办要事、攻难事的能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把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激发出来,让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分释放出来。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不断优化班子结构,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注重在基层和一线选用干部,坚持在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事项推进中锻炼干部,注重在解决急难险重问题的过程中考察干部,真正让能干事的有机会、干成事的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钻营者得利,创造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环境。

深入推进“年轻干部成长工程”,继续做好研究生、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工作,尊重干部成长规律,放手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锻炼提高。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认真做好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做好老干部工作,落实老干部的各项政治生活待遇。

加快构筑跨越式发展的“人才高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树立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的理念,加大人才智力投入力度,统筹抓好以高层次、高技能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速科教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让人才优势成为第一优势,人才竞争力成为第一竞争力,为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广泛智力支持。

3、以增强活力为重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围绕激发基层党建生机与活力,深入推进基层组织“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和“活力工程”建设,切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着眼于构建统筹城乡一体化党建新格局,把竹房城镇带党建示范带建成基层组织建设的核心示范区。以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重点,深入开展创先

争优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在跨越式发展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党员队伍管理办法,抓好发展党员工作,做好离退休党员、农村党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员的管理工作。完善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党代表任期制、“一会两票”民主管理等制度,不断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建立完善管党责任制及考核评价办法,切实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

4、加强作风建设,积极营造克难攻坚、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要把作风建设作为关乎十堰跨越式发展成败的关键性工程来抓,以良好的作风把跨越式发展的蓝图变成现实。要勇于担当,以为立位,以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性,积极破解发展难题,不断追求发展的新成就。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超常规的办法和举措,抓好重点项目、重大事项、重点工作的推进。要振奋精神,勇于克难,以一种面对困境、不畏艰难险阻的豪迈气象,一种舍我其谁、勇于担当的英雄气慨,一种时不我待、不进则退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争创一流业绩。要深入调查研究,加大市情和政策研究力度,不断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要大力弘扬“十堰精神”,增强忧患意识,自找差距、自加压力、团结拼搏、艰苦创业,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要坚持不懈地治理“庸懒软散”作风,提高各级各部门的执行力和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为企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5、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突出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等关键环节,不断充实新内容、完善新措施,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惩治和预防腐败。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充分发挥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道廉文化品牌的作用,广泛开展警示教育、廉政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政令畅通。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要岗位全过程监督。加强源头防腐工作,推进“十个全覆盖”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严肃处理铺张浪费、奢靡享乐、挥霍公款等不良行为,严厉查处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持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始终保持各级党组织的肌体健康,保持全市干部队伍的清风正气。

各位代表、同志们,推进十堰跨越式发展事关全市人民福祉,事关十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一定要牢记使命、不负重托,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一城两带”战略,加快“五城”建设步伐,为实现十堰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一统三分:2009年市委、市政府召开市县乡三级干部大会,提出“一统三分”发展战略,即以统筹城乡为主线,分区域规划,分产业布局,分类型指导,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2、一城两带:2010年,十堰市委三届八次全会上提出建设“一城两带”发展战略,即围绕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加快十堰城区建设,加快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和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3、一主四大:以汽车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旅游、水电、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四大支柱产业。

4、五项社会保险: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

5、刹三风:即整治赌博风、玩乐风、吃喝风。

6、丹江口库区“两个规划”:即《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修编规划》。

7、两圈一带: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沿长江经济带。

8、61行动计划:是“十二五”时期东风汽车公司十堰基地发展规划及十堰市服务配套项目的总称,内容包括:东风商用车公司8万辆重型车和动力总成项目、东风零部件、东风实业、东风装备、东风特种商用车等东风十堰基地新项目及十堰市围绕上述项目展开的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物流配套等工程。

9、三城联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10、三大区域:即十堰城区、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

11、大商用车发展战略:2011年11月,东风公司启动大商用车战略,提出到“十二五”末,东风商用车发展实现“品牌价值国内第

一、收益水平行业领先、产销量达到105万辆”的目标。

12、三区三线:十堰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架构,“三区”即武当山核心区、丹江口水源区、十堰城区,“三线”即以武当山为发端的东线、西线、南线。

13、可比口径:工业总产值及增加值2010年以前统计范围是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从2011年开始调整为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这里的可比口径是指2006年和2011年工业统计口径同为500万元以上。

郧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奋力走在全省山区县市经济社会发展前列》

胡玖明在中共郧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解读

关键词 辉煌成就 提振信心士气

【报告原声】

县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县强基固本、厚积薄发、跨越赶超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全县从城镇到乡村,从经济到社会都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热点解读】

五年来,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均翻了一番以上,年均分别增长16.9%、17.3%、46.1%、18.4%、19.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累计增加37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561元。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普示范县、全省双拥模范县、全省平安县等殊荣,特别是2009年、2010年,县域经济在全省综合排名中大幅提升,两度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位先进县”称号。

关键词 生动实践 经验弥足珍贵

【报告原声】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

【热点解读】

——必须坚持把科学决策作为第一先导,不断完善发展思路。

——必须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幅提升经济实力。

——必须坚持把民生改善作为第一追求,全面分享发展成果。

——必须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着力破解发展难题。

——必须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必须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第一保障,切实改善党的领导。

关键词 勇担使命 描绘宏伟蓝图

【报告原声】

今后五年,是郧县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关键突破期,是郧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集中攻坚期,是郧县统筹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责无旁贷,必须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融入舍我其谁的大竞争,坚定不移地、全力以赴地、一往无前地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奋力走在全省山区县市经济社会发展前列。

【热点解读】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逐步优化,自主创新加快推进,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逐年提高,基本形成更加开放、充满活力的经济体系。到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地方一般性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0亿元以上。

——生活水平较快提高。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左右。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看病、上学、安全饮水、住房、交通等问题明显改善。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县人口素质不断提高,总量控制在62

万人以内,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9以下。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民主政治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进步。社会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团结稳定局面进一步发展,城乡文明程度、公民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达到省定标准,森林覆盖率达到56%,汉江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两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党的建设切实加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显著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党政机关作风不断改进,党群关系更加融洽。

【报告原声】

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奋力走在全省山区县市经济社会发展前列,根本是紧扣发展第一要务,重点是建设生态郧县、工业郧县、民生郧县、平安郧县。

【热点解读】

——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永续发展的生态郧县。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果菜药畜桑水产”等特色主导产业,实施“产业板块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加快建设“市郊生态型观光农业示范区”,打造观光体验休闲型、农产品加工型、生产服务型三大生态农业产业集群。大力扶持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力争到2016年,全县省市龙头企业达到30家,农产品深加工实现产值30亿元以上,“三品一标”达到30个以上。初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

精心谋划、突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重点建设郧阳岛、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沧浪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一批旅游精品。加强文

化遗产保护,争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文化遗产大县、国家文物保护研究基地。大力支持一批文化旅游产业龙头企业。促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标本兼治、防控并举,大力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加快推进退耕护岸林、长防林等项目建设。继续执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大力实施水土保持工程,确保境内水土流失侵蚀模数降到轻度以下。全防全控工业污染,严格管控城镇污水,着力建设优质水源区。新建一批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确保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全面淘汰高能耗企业,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废物循环使用和综合利用。依法对重点排污单位进行整治。强力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大力发展农村生态循环经济模式,促进多能互补、资源节约。

整合资源、强化扶持,大力建设生态宜居村镇。建设一批生态宜居村庄;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备、产业个性鲜明的中心集镇和特色集镇;持续推进县城规划区建设,基本完成旧城改造。力争2016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0%,40%的村创建为生态村,50%的镇创建为生态镇。

——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建设规模集聚、质效兼优的工业郧县。

坚持把工业优先作为主战略,把工业经济作为郧县经济的第一推动力和重要支撑,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到2016年,力争使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225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55亿元,真正成为鄂西北工业制造业集聚区。

加强园区建设,实现承载平台化。到2016 年,争取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90%以上。

打造产业集群,实现发展规模化。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形成铸锻、液压、专用车、石材、农产品等五大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经济总量超过200亿元。

推动科技创新,实现转型高端化。力争到2016年,新增12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

创优发展环境,实现服务优质化。下大力气优化政务环境、商务环境、创业环境和信用环境。继续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企业发展年”、企业发展环境集中治理等活动,严肃查处干扰、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定期组织召开“银企联席会议”,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作用,拓宽民间融资渠道,为企业融资助力。

——发展社会事业,强化民生保障,建设以人为本、共享普惠的民生郧县。

牢固树立改善民生就是发展、就是政绩的理念,更多地增加民生净福利,更多地关注个体冷暖。

统筹抓好社会事业,促民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机构编制管理力度。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提高民众科学素质。继续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政策,优化人口结构。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持续推进档案科学化建设。强化地方史志编纂整理工作,实现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民无忧。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全覆盖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建立完善救助制度与救助体系。不断改善贫困人口、中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搭建全方位的促进就业服务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建立和谐劳动关系。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稳定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建立健全食品药品监督检查、市场价格监控、消费维权体系等机制。

认真落实惠农政策,给民实惠。进一步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和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机制。严格按政策规定向农民及时发放各种补贴和政策性资金。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

推进农超对接,构建覆盖万村千乡的市场体系。

积极改善生栖条件,予民便利。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等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强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基本解决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完成“郧白”省道、“五鲍”路、“柳五”路、南三路等一批带动农村发展的重点交通项目。城市出口、高速公路出口基本建成一级路,区域内重要经济断头路、循环路达到三级路以上标准。实现100%的乡镇通过国省道或二级以上公路,90%的乡镇半小时内进入高速公路;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800公里,等级公路达到3200公里以上。服务推进“郧十”、“十白”高速公路和郧阳港建设。加快电网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力争使全县电力、通讯、广电、宽带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努力使全县贫困人口在现有的基础上下降50%。

加快推进市县对接,圆民梦想。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基本形成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产业同链、项目同建、市场同体的市县一体发展格局。

用心做好移民工作,让民满意。坚持责任不变、机制不动、力度不减,用全心、真心、爱心做好移民内安工作。

——强化社会管理,深化文明创建,建设文明进步、和谐稳定的平安郧县。

强化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立健全七大机制,进一步做好化解矛盾、应对风险、维护秩序等社会管理工作。突出抓好社区建设和乡村治理。完善县、乡、村三级大接访机制,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回访活动。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争创“全省优秀平安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整合应急资源,建立公共安全应急联动平台,提高处理突发事件和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能力。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支持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支持县政协依章履行职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步伐,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公共资源管理、城乡统筹发展等重点领域改革。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大力发展基层民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司法公正。坚持和落实党管武装制度,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局面。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全民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广大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境界,形成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崇尚科学、积极向上的社会新风尚。加强网络管理,不断增强突发事件和群体事件的网上舆论应对能力。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弘扬科学精神,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关键词 创先争优 打造坚强保障

【报告原声】

实现郧县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核心在党,关键在人。要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全面推进郧县小康社会建设,走在山区县市发展前列提供坚强保障。

【热点解读】

——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题,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扎实开展系列党性宗旨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各级党员干部始终跟党走的坚定意志。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舆论宣传,为郧县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重点,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选拔力度。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公开选拔、公推直选、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加大党员干部交流和教育

培训力度。

——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目标,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五个基本、七大体系”建设,不断夯实党的基层组织。针对不同类型党组织的特点,改进方法,创新形式,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抓好社会先进分子入党工作。

——以开展“治庸问责”工作为契机,不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深入开展“治庸问责”工作,建立完善岗位责任机制、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奖勤罚懒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大力整顿“拖、搪、推、玩、赌、奢”等突出问题,切实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

——以完善制度体系为抓手,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努力构建具有郧县特色的惩防体系基本框架。充分发挥反腐倡廉教育基地作用,确保权力行使安全、资金运用安全、项目建设安全和干部成长安全。探索建立具有郧县特色的“县、乡、村”三级岗位风险预警防控体系。坚持从严治党方针,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进一步提升纪检监察水平。

县委书记胡玖明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2月11日上午,郧阳国际大酒店会议中心妆扮一新,座无虚席。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在这里召开。县委书记胡玖明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全县上下要把项目建设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总抓手,不断提高执行力、钝感力、公信力,乘势而上,大干快上,知难而上,奋发向上,后来居上,全力开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新局面。县长孙道军主持会议。县领导邵际军、张建生、赵学国、袁昌国、董飞、金菊、焦宗啟、肖大有、杨永清、张毛字、王天军等县四大家领导、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出席会议。

胡玖明讲话指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基调是“稳中求进”。全省经济工作提出“稳神竞进、逆势而进、实虚并进、扎实推进、激情奋进”。结合郧县县情,郧县今年经济工作基调是“五个上”。一是乘势而上。目前,我县蓄势待发,牵扯最大精力的移民工程基本告一段落,机遇也在逐渐增多,我县乘势而上,有国家的大势,有湖北的形势,有十堰的态势,有自身的弱势,有目前的趋势。二是大干快上。

大干快上有三层意思:一是力度、二是速度、三是幅度。要想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以超常规的加速度、高强度、大幅度,以快于、重于、优于其他地方的发展态势,高歌猛进。今年确定的任务目标,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立下的第一张“军令状”,是向全县人民做出的第一个承诺。必须全力以赴,以非常之举建非常之功,如期实现既定目标。三是知难而上。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好,制约我县发展确实存在土地、资金和干部素质的问题,但是这些都可以用精神动力去解决,要有知难而上的精神,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四是奋发向上。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干事创业的“内动力”,是博弈较量的“软实力”。要燃烧激情,要攻坚克难。全县上下要坚持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克难奋进、主动担当的郧阳精神,再大的困难,再多的难题,也有办法解决。五是后来居上。我县除了工业这一项,民生、新农村建设、集镇建设等方面,都比其他县市要落后。要知耻后勇,后来居上。

胡玖明强调,要把项目建设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总抓手,不断增强发展的驱动力。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投资增长的最好捷径。发展千条线,项目一线串。我们要把项目建设作为奋力走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前列的总抓手和一号工程,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手段,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依托,要围绕今年一百个亿的投资谋项目、抓项目。一是要全面实行工作推进项目化,确保项目有形可抓。二是要全面实行项目建设目标化,确保工作有劲可使。三是要全面实行目标任务责任化,确保板子有处可打。四是要全面实行考核导向项目化,确保干部心服口服。五是要全面实行项目环境的最优化,确保困难有人可找。

胡玖明要求,要提高执行力,提高钝感力,提高公信力,抓好经济工作的落实。我县提出“经济发展提速、民生福祉提高、社会管理提质、城市形象提升、投资环境提优、党员干部提责”的“六提”主题,作为我县“争创新业绩、喜迎十八大”活动的载体,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要求,抓好落实。同时,党组织要争创坚强堡垒,广大党员要争创先锋模范,各级干部要争创优秀公仆,全体群众要争创创业标兵,通过四个“争创”,为经济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会议提出,今年全县经济工作总体思路是:抢抓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十堰市一城两带和五城建设以及市县对接发展等重大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稳步推进生态郧县、工业郧县、民生郧县、平安郧县建设,抓好移民内安全面完成、市县对接全面提速、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全面启动、郧阳岛全面开发和老城区全面改造五项重点工作,办好郧十一级路贯通、打造柳陂汉江生态经济带连片开发示范点、启动县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修建开通重点路网、创建全省文明城市五件大事,力争实现亿元企业新增10家、财政收入新增1个亿、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亿、工业总产值突破150亿、培育10亿元企业一家等五项重要经济指标,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成为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和一城两带的核心板块,奋力走在全省山区县市经济社会发展前列。

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

收入(不含南水北调耕地占用税和耕地开垦费)同比增长22%以上,工业总产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

会上,县委副书记邵际军通报了2011年全县乡镇(场)和县直单位工作目标考核兑现情况。各乡镇(场)党委书记、镇长,县直部办委局党政负责人,县内43家规模以上企业厂长经理,347个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柳陂镇、开发区、城关镇、住建局、水电局、农办作了表态发言。8日至10日,我县党政考察团赴竹溪、竹山、房县、郧西考察学习了当地新农村、特色产业、竹房城镇带、城市建设与管理等工作。

引领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率先实现郧县跨越式发

■胡玖明 孙道军

将十堰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作为全省重大发展战略,是省委、省政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授予十堰的一面发展大旗,为十堰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机遇、注入了动力。作为和十堰城区地域毗邻接壤、政体分合交替、经济互融依存的郧县,将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战略决策,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 “郧县要引领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在十堰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空间、区位、资源、产业、文化等方面优势,超前谋划,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全力打造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支撑。

树立大志气,高度提振精神区位。郧县必须首先以精神区位砥砺中流,树雄心,立壮志,抢抓各种机遇,奋力提档进位,实现率先跨越。一是拿出争创一流的气魄。树立“大气魄成就大事业,大手笔推动大发展”的理念,以一流的标准做决策、一流的气魄抓工作,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力求思想上先人一步、发展上快人一拍,争创一流的效率、一流的业绩。二是坚定克难奋进的决心。面对困难,面对矛盾,面对竞争,面对挑战,大力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克难奋进、主动担当”的郧阳精神,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一个一个突破,一步一步推进,不断积小胜为大胜,变蓝图为现实。三是弘扬高度负责的精神。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大局,找准“率先”位置,明确“引领”职责,谋好政,负好责,干好事,坚决把市委、市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落实到位,不负时代和人民的重托。

谋划大思路,深度融合规划布局。以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整体规划为基础,以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150万至200万人口、150至200平方公里为规划研究范围,以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中心为定位,以“江在城中、城在江边”为思路,以 “一江、两湖、四区、六镇”为架构,以建设国家级清洁水源地、生态型健康滨水城为目标,精心做好郧县城市战略发展规划,使之与全市规划的发展定位和整体布局高度统

一、深度融合、全面对接。一是积极开发汉江两湖。大力开发建设郧阳东湖(安阳镇附近60平方公里的水域)和郧阳西湖 (城关镇东西两侧60平方公里的水域),将两湖周边的地区作为环湖发展的生态核心、功能核心和空间核心。二是着力建设四大区域。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将其建成富有 “汉江水韵、郧阳古风” 风貌的郧阳文化休闲城。启动政务新区建设,将其建成富有 “郧阳新风”风貌的生态新城、近水新都。加快长岭开发区建设步伐,将其打造成富有 “鄂西北生态产业宜居新城”风貌的产业核心区。谋划安阳科教产业区,努力将其建成郧阳高新技术科研基地。三是努力打造六大名镇。将谭家湾镇建成郧县后花园,将城关镇西侧的沿江小城建设

成汉江养生休闲小镇,将郧阳岛建成丹江口库区旅游的重点节点,将柳陂镇建成湖北生态旅游名镇,将杨溪铺镇建成湖北滨水养生名镇,将青山镇建成鄂西北山地健康养生名镇。

把握大方向,扎实推进重点工作。一是以 “双百工程”为抓手,不断提升工业实力。依托资源优势,建好郧县(长岭)经济开发区、十堰农产品加工园、郧阳高新技术产业园、绿松石工业园等一批工业园区,全力打造专用车汽车零部件、铸锻、液压、建材、生物医药、农产品深加工等八大产业集群,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亿元企业过10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过100亿元”的“双百”目标。二是以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为抓手,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以境内汉江流经的胡家营、五峰、青曲、杨溪铺等10个乡镇为重点区域,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着力打造生态村镇,全面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核心板块。对柳陂新集镇和挖断岗、舒家沟、刘家桥等8个村进行新农村建设连片开发,将其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示范区、国家级农村清洁水源地试验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全市汉江生态经济带示范区。三是以开发郧阳岛为抓手,发展壮大文旅产业。充分利用丹江口水库蓄水后郧阳岛四面环水的鲜明优势,以“文化旅游休闲、生态养生”为功能定位,将郧阳岛打造成为国内知名、全省闻名的文化旅游名片。深度开发郧阳文化,逐步将其打造成鄂西北地区的主流文化。持续推进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沧浪山国家森林公园、九龙瀑、虎啸滩、龙吟峡等景区的主体功能建设,加快融入全市“三区三线”旅游格局。四是以市县对接为抓手,促进市县统筹发展。持续抓好市县规划的跟踪衔接,加快推进郧阳汉江大桥 (汉江二桥)、县经济开发区天马大道二期、“郧十”一级公路以及配套设施建设,开通城际公交系统,打通市县之间快速通道。五是以老城区改造为抓手,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加快老城区改造升级,提高城市建管水平,力争用两年时间把老城区创建成全省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六是以项目扶贫为抓手,扎实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抢抓秦巴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机遇,精心编制郧县片区扶贫规划,大力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农村基本生产生活重要条件改善、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扶贫项目,促进全县共同富裕,加快实现整体跨越。

坚持大开放,全面优化发展环境。一是以一流的舆论环境维护投资者,在全县营造人人羡慕创业、尊重创业、支持创业、维护创业的舆论环境。二是以一流的政策环境吸引投资者,用足用活政策,出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政策,放水养鱼,筑巢引凤。三是以一流的服务环境支持投资者,建立以项目为中心的行政服务体系,对投资项目实行委托代办零收费、各项服务零距离、各种配套设施零负担、各种行政审批和服务承诺零障碍、项目建设零干扰“五个”服务承诺。同时对重点项目实行领导包保制、部门负责制、专班服务制、警员服企制、手续代办制五项制度,为项目建设提供秘书、参谋、保姆式服务,提供警卫式保护和亲情式关爱。四是以一流的诚信环境取信投资者,探索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在全县广泛开展诚信个人、诚信社区(村)、诚信乡镇、诚信单位、诚信企业、诚信商户等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大力培植一批诚信典型,逐步形成全民讲诚信的良好氛围。

推进大力度,积极创新工作举措。一是六大专班协调推进。由县四大家主要领导牵头,分别成立工业和招商、农业和农村、文化和旅游、城建和城管、财税和金融、效能监察和环境优化六大工作专班,各负其责、分头督办。同时,建立县四大家领导联系乡镇、企业、项目等制度,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二是全面实行项目追踪。把项目建设作为谋求跨越的总抓手和“一号工程”,全面实行工作推进项目化、项目建设目标化、目标任务责任化、考核导向项目化、项目环境最优化,定进度,定投入,定奖惩,月汇报,季通报,半年总结,年终考核,形成党政干部人人抓项目、个个有项目的工作格局,不断增强发展的驱动力。三是扎实开展“六提”创新。结合郧县发展实际,以“经济发展提速、民生福祉提高、社会管理提质、城市形象提升、投资环境提优、党员干部提责”为主题创造新业绩。四是积极引导全员争优。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全面开展“党组织争创坚强堡垒、广大党员争创先锋模范、各级干部争创优秀公仆、全体群众争创创业标兵”的 “全员争优”活动,形成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合力。五是深入推进治庸问责。坚持治 “拖”提效率、治“搪”扬担当、治 “推”明责任、治 “玩”抓实干、治 “赌”正民风、治 “奢”倡廉洁,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公信力,以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

深入贯彻省党代会精神 加快推进跨越式发展

■胡玖明

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富强湖北、创新湖北、法治湖北、文明湖北、幸福湖北。会议凝聚各方智慧,反映群众心声,体现中央精神,符合湖北实际,是激励全省人民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实现富民强省目标的动员令和宣言书。郧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省市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板块、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重要节点、鄂渝陕豫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将认真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紧扣发展第一要务,着力打造 “生态郧县、工业郧县、民生郧县、平安郧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走在全省山区县市经济社会发展前列,为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湖北打造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支点作出积极贡献。

一、快速反应聚合力,以思想认识的高度统一主导发展。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的高潮,将全县干群的思想认识、智慧力量高度统一到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在方法上,讲求创新形式,提高效果。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媒介,通过上党课、集中培训、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会、开办专栏、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在全县营造知精神、学精神、宣传精神、落实精神的氛围。在范围上,力求全员覆盖,不留空白。督导党政领导干部精学、深学,组织党员干部真学、实学,引导群众积极学、主动学,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系列学习活动,让党代会精神在全县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要求上,务求把握本质,领会精髓。引导全县上下尤其是领导干部紧紧围绕 “奋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为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实现富民强省而奋斗”这一重大主题,深刻领会建设 “五个湖北”的重大内涵,认真分析省委 “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中与十堰、与郧县紧密相关的元素,举一反三,找准结合,将郧县的发展更好地融入到全省新一轮跨越发展的时代大潮中。

二、找准定位增动力,以前进路径的明晰完善引领发展。在坚持 “着力打造生态郧县、工业郧县、民生郧县、平安郧县,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奋力走在全省山区县市经济社会发展前列”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以及实施工业 “双百”工程、坚持 “四两拨千斤”的新农村建设理念、大力发展“蔬果畜药桑”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江两湖四区六镇”的郧县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民生改善力求十个 “一个不漏”等思路体系下,深刻把握省党代会精神,主动把郧县的发展放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发展大背景中来谋划。在全省 “一元多层次”的战略体系中找准定位,在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中找准着力点,以体现长效性、全局性、先进性为根本,不断丰富、发展、完善郧县发展思路体系,使其更加科学、理性,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处于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正确轨道。

三、统筹兼顾激活力,以重点工作的扎实推进支撑发展。强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 “三化”协调发展,力争在五年之内建成工业过 “双百” (到 “十二五”末,亿元以上企业过10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过100亿元)的工业强县、全省山区农业强县和国家级清洁水源地、生态型健康滨水城。积极关注和改善民生,坚持每年集中力量实施一批民生工程,解决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将稳定作为发展的基石,抓紧完善县委群众工作部工作职能和人员配备,加快推进乡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认真抓好信访维稳、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平安创建等工作。精心组织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形成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崇尚科学、积极向上的社会新风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 “两型”社会,打造优质水源区。坚持将解放思想作为干事创业的起点,将改革创新作为动力之源、发展之本,按照省委提出的 “五破五立”和县委提出的“三维”要求,解放思想,全面深化国有企业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以土地、技术、资金、资本、人才、劳动力等市场要素为主的市场化改革,促进全县发展逐步迈上改革创新驱动的良性发展轨道。

四、夯实基础提能力,以党建水平的全面提升保障发展。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全面加强和改善郧县党的建设,为推进郧县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紧紧围绕选优配强全县各级领导班子这一重点,认真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信念坚定、对党忠诚、能征善战、心系群众的干部队伍。围绕 “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紧扣能力建设、动力建设、阵地建设和领地建

设等中心任务,按照 “基层情况全摸清、基层干部全培训、服务中心全建立、机关企业全联村、空壳现象全消灭、党建制度全执行” “六全”要求,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 “整改提高、晋位升级”工作。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领导班子、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为重点,深入推进 “治庸问责”活动,全面整治 “拖、推、搪、玩、赌、奢”等不良现象,形成优良的工作作风。坚定不移地从“生死存亡论、常抓不懈论、力度统一论、一岗双责论、铁面无私论”的高度,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作者单位:郧县县委)

新闻作者:中共郧县县委书记 胡玖明 发布时间:2012-7-5 查看次数:73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大发展 中共郧县县委书记

胡玖明

近期召开的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市委工作会议,都对解放思想作了重要安排部署。尤其是市委发起了“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大讨论活动,响亮发出了解放思想的动员令。郧县将积极响应省、市号召,突出主题,咬定发展,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抓机遇、破瓶颈、促落实,开创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引领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走在全省山区县市经济社会发展前列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把“第一推动力”作为基本认识

解放思想的本质,在于抛弃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旧观念,接受时代发展的新思想,为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扫清思想障碍。问题是时代的方向,我们要用解放思想把握方向,解决难题。邓小平同志之所以被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就是因为他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我们国家的小康与繁荣;郧县近几年之所以能够突破性发展,能够建成影响深远的郧阳汉江大桥,打造在全省有影响力的县级开发区,促成市县对接发展的大好局面,出色完成6万多人的移民搬迁,初步建成省市领导、社会各界充分肯定的柳陂汉江生态经济带连片示范区,找准建设“四个郧县”、“打造国家级清洁水源地、建设生态型健康滨水城”等一系列科学发展思路,根本就在于全县干群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敢想敢干,“杀出了一条血路”。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是干事创业的逻辑起点,是促进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没有思想上的大解放,就没有发展上的大跨越。郧县要想继续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始终保持思想早解放早发展、大解放大发展、不解放不发展的理念,在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尽快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新思想、新观念、新思路、新举措来推动各项工作。不但把解放思想作为思想上的一次革命,更看作是行动上的一次突围,把思想的解放作为谋划发展的首要任务,激活思想上的死角,找准观念上的盲点,砸碎“心锁”,冲破“篱笆”,将思想解放化作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第一推动力。

二、把“两实”作为基本主题

思想不解放,反映在基层干部身上,往往在两个方面,一是干事不踏实,二是决策不落实。思想不解放,就会把握不住大势,认识不到差距,看不清危机,没有紧迫感,没有大局观,整天浑浑噩噩、心浮气躁,干事就不会“踏实”、只能是“踏空”;思想不解放,就不会有很强的洞察力,就不会有很强的执行力,就不会很强的创造力,落实起决策,要么走样,要么丢三落四,要么一筹莫展,或者干脆来个束之高阁,来个充耳不闻,“巍然不动”。这一次,郧县将把“干事是否踏实”、“决策是否落实”作为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基本主题,旨在解决县内部分干部、少数部门还存在的诸如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见到好处就上、遇见困难就躺,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断章取义、各取所需等方面的问题。要在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深刻进行“两实”问题的讨论,引起全县干部的警醒,引导、促进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摸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真正把心思用在具体工作上,把精力放在具体干事上,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实事;不断提高执行力,提质提速提效,牢固树立“快速、立即、马上办”的工作理念,抓落实立说立行,抓执行不折不扣,扎扎实实把上级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三、把“三维协调”作为基本要求

做任何事情,只有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才可以取得成功,这是逻辑上的必要条件。郧县推进的思想解放,一定要从“三维”角度出发,即把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政府能够支持的力度统筹考虑、有机统一,把这三个“度”看作为支撑三角形的三条边。只有这三条边相互协调、相互支持、相得益彰,经济社会发展才能科学协调可持续。如果重这头、轻那头,顾东边、丢西边,三边各自为阵,出现缺失或者偏颇,发展就会失衡,解放思想就会表现为各唱各调的狭隘主义,变成乱解放,变成“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因此,要把“三维协调”作为解放思想的基本要求,既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追求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又注重群众的满意程度和幸福,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最大限度地增加民生福祉;同时还考虑政府能够支持的力度,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做到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坚决摒弃不顾客观实际、“一代人政绩,几代人包袱”的盲目蛮干行为。具备这种“三维”理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放思想,才是科学的解放思想,才是最大的解放思想。

四、把“四看”作为基本标准

判断思想是否解放,周霁书记提了“四看”标准,即:看会不会抓机遇、看是不是破

解了难题、看能不能出色完成预定的目标任务、看有没有争先进位。具体到实践,具体到郧县的工作中,正确理解和科学把握这四条标准,就是:面对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秦巴片区扶贫开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以及市县对接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机遇,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抓住了机遇,实现了弯道超越、跨越式发展,就是解放了思想;面对工业经济不景气、移民内安任务繁重、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任务艰巨、财政收入增幅缓慢、信访维稳形势严峻等一系列发展难题,是否拿点住了这些问题的“命门死穴”,掌握了打开宝藏的“阿里巴巴咒语”,如果找到了破解这些难题的“金钥匙”,开出了治愈顽症的“良方”,就是解放了思想;面对目标任务,是否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让任务完成、目标实现与时间同步,做到了就是解放了思想;对待工作,就是要按照“引领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始终用“一流”取向来严格要求,始终争先进位,勇争潮头,做到了就是解放了思想。周书记提出的“四看”标准,朴实无华,很刚性、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检验我们思想是否解放的基本标准。只要牢牢把握这几条标准,时刻用这几条标准来检验自我、敦促自我,我们就会不断地、自觉地解放思想,我们想通过解放思想要最终达到的目标就会逐步实现。

五、把“五破五立”作为基本方向

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在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解放思想要做到“五破五立”。“五破”,切中了思想不解放的要害;“五立”,指明了解放思想的基本方向。深刻解读“五破五立”的重大内涵,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能“彻底破除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牢固树立市场经济的理念,自觉运用市场机制和方法谋求发展、破解难题”,老是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模式、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发展就会是一潭死水,就会被淹没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不能“坚决破除‘官本位’意识,牢固树立‘产业第

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打造重商亲商悦商的人文环境”,就会始终迷信于政府的万能地位,迷失政府的功能定位,摆不正与市场主体的关系,从而极大地挫伤市场主体的创业激情;不能“坚决破除封闭意识和保守思想,牢固树立海纳百川的开放理念,营造开放包容、互利合作的良好氛围”,就会成为孤家寡人,自弹自唱,不能广泛团结合作伙伴、实现更大的发展;不能“坚决破除求稳守成意识,牢固树立开拓进取的创新理念,鼓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敢于担当、敢于担难、敢于担险”,就会缩手缩脚,小富即安,稳字当头,不敢创新,失去诸多发展良机;不“坚决破除坐而论道、知行不一的不良风气,牢固树立真抓实干、讲求实效的务实理念,把解放思想落实到解决问题上,落实到实际效果上”,就会成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再美好的发展

愿景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我们将认真坚持解放思想“五破五立”的基本方向,健全完善一切有利于市场经济主体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构建多方合作共赢局面,努力营造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始终保持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以全面彻底地思想解放来开阔发展视野、培育发展文化、优化发展环境、拓宽发展空间,强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胡玖明在县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会议上强调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大发展

新闻作者:记者 张辉 发布时间:2012-7-5 查看次数:17 放大

缩小

默认

胡玖明在县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会议上强调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大发展

本报讯 3日上午,县委中心组在县委五楼会议室举行集中学习会议,县委书记胡玖明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县委副书记邵际军传达全市“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大讨论活动动员会会议精神,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金菊作中心发言,县四大家在家领导参加学习。

胡玖明指出,近段时间,解放思想被省委、市委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和市委书记周霁同志,分别在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市委工作会议上,都对解放思想作了安排部署。全市集中开展“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大讨论活动,是市委吹响的解放思想的集结号、发出的解放思想的动员令。全县上下要积极响应市委号召,突出活动主题,紧扣第一要务,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开创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就如何贯彻省市精神,抓好全县思想解放问题,胡玖明强调,要认真把握五点。一是要把“第一推动力”作为基本认识。没有思想解放,我国就不会有今天的繁荣昌盛;没有思想解放,郧县也不会有今天蒸蒸日上的发展局面。无数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是干事创业的逻辑起点,是促进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郧县要想持续保持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就要牢固树立思想早解放早发展、大解放大发展、不解放不发展的理念,既把解放思想作为思想上的一次革命,更看作是行动上的一次突围,激活思想上的死角,找准观念上的盲点,砸碎“心锁”,冲破“篱笆”,将思想解放化作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第一推动力。二是要把“两实”作为基本主题。解放思想关键在于提振精神状态、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思想不解放,基层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干事不踏实,二是决策不落实。所以要把“干事是否踏实”、“决策是否落实”,作为全县讨论活动的基本主题,认真讨论,深刻剖析,引导、促进全县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三是要把“三维协调”作为基本要求。郧县推进思想解放,一定要讲求“三维协调”,即把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政府能够支持的力度作为“三维”,统筹考虑、有机统一,达到相互协调、相得益彰。具备“三维协调”理念,才是科学的、最大的解放思

想。如果厚此薄彼,丢三捡四,发展就会失衡,解放思想就会表现为各唱各调的狭隘主义,变成乱解放,变成“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四是要把“四看”作为基本标准。判断思想是否解放,周书记提了“四看”标准。“四看”标准朴实无华,很刚性、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全县上下要把“四看”作为检验我们思想是否解放的基本标准,敦促自我、检验工作,不断地、自觉地解放思想,持续地、快速地推进发展。五是要把“五破五立”作为基本方向。鸿忠书记在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解放思想要“五破五立”。“五破”切中了思想不解放的要害,“五立”指明了解放思想的重点。全县上下要把“五破五立”作为基本方向,扎实推进思想解放,以全面彻底地思想解放来开阔发展视野、培育发展文化、优化发展环境、拓宽发展空间。

开展“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

关于开展“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

团委“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发言稿

团委“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发言稿

乡镇“思想大解放、工业大发展”大讨论心得体会

以思想大解放促进机关党建大发展

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促进大发展实施方案

思想大解放 观念大转变 促进大发展

思想大解放讨论心得体会

县建委“思想大解放、工业大发展”大讨论心得体会

“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大讨论活动学习资料
《“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大讨论活动学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