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赴新加坡培训学习考察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13:56: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赴新加坡培训学习考察情况报告

一、新加坡社会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管理的价值取向 新加坡的核心价值观即是每位公民都获得公正平等的对待,所有公民都有平等的晋升机会。不论是部长或是局长,违反法律都一律平等处理,使人民清楚地认识到,财富和地位只能和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而不是通过关系或特权而得到。这样,就消除了仇富的心理,每个人都努力学习、工作和进修。

(二)完善的民主法制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石 新加坡是一个高度法制化的国家,法律关系渗透到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各个方面。首先是有法可依。大到政治体系、经济管理,小到停车规则、公共卫生、人们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如“禁止乱丢垃圾”、“禁止乱过马路”等都有法律加以规定。立法之多、范围之广,世界罕见。其次是违法必究。任何人违反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制裁,不允许有任何变通。再次是执法必严。新加坡推行严刑竣罚,除了死刑和各种徒刑外,还保留了具有肉刑性质的鞭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慑了犯罪的发生。从新加坡井然的社会秩序,优美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国家风气,便可以看到新加坡“以法治国”、“严格执法”的效果。

(三)以人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

1 新加坡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以1955年建立的中央公积金制度为主体的。公积金制度的要点是:强制储蓄,多赚多储蓄;鼓励自力更生,失业者不能提取公积金;鼓励国民用公积金买房子、买人寿保险、买医疗保险;公积金储蓄不受破产法令的影响;全国全民就业,政府社会开支少,政府税率低,就业机会增加,等等。中央公积金制度在其50多年的运作过程中日趋成熟、完善,已由最初的退休养老储蓄计划逐渐发展成为集养老、医疗、住房、家庭保障、教育与资产增值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保障体系,被认为是东亚乃至世界范围内社会保障制度成功运行的典范。

(四)健全的社会组织是实现社会管理的良好载体 为打造“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管理良好格局,新加坡政府积极培育民间组织,支持和鼓励这些组织独立自主地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实现政府社会管理部门与社会管理组织的关系互动和职能互补。新加坡基层组织网络严密,分工细致,职能到位,各有侧重:新加坡社会发展及青年体育部下属的5个社区发展理事会作为管辖区内的行政管理机构,开展社会援助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增强社区凝聚力;建屋发展局下属的16个市镇理事会负责政府组屋区的物业管理工作;人民协会作为官方的非营利组织,下设83个公民咨询委员会、105个民众联络所(俱乐部)和514个居民委员会,分别负责人民和政府间反馈渠道,计划和领导草根组织的活动,组织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协调邻里关系,促进种族和谐工作。三大体系构成了新加坡基层组织服务体系,服务内 2 容涵盖了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五)政府信息公开与民间反馈制度是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有效渠道

依托和服务于“政务公开”的政策,新加坡政府广泛利用不同层级、功能强大的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大量的政务信息。例如:新加坡财政部组织建设的新加坡政府的采购网站“政府电子商务中心”(Gebiz)把政府各部门和机构的财务系统和采购软件整合在一起进行工作,政府部门的贸易伙伴可以在网上得到政府招标的邀请并购买招标文件,供应商可以在网上索要发票、检查付款、提交产品目录和采与竞标,这些活动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根据人民行动党的规定,每个当选为议员的党员,每星期都要抽出一个晚上的时间接见选民,目的是了解本选区选民的生活状况和诉求,帮助选民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经济支持、法律咨询或向相关部门反映),反对党议员也同样每星期都接见选民。

(六)高效有序精细的城市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管理十分成功的国家,建国以后从一个“脏乱差”国家变成了国际公认的“花园城市”,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城市管理模式和方法,其中城市管理法规体系、罚款制度、考评制度和城市经营,是城市管理的基本方法,构成了新加坡城市管理方法体系的基本内容;同时还经常性、阶段性地开展城市管理宣传教育、评比活动和全国运动,作为城市管理的辅助手段,以推动城市管理工作的纵 3 深开展。

(七)致力于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新加坡实行超前、长远的城市规划,严格土地规划和环境控制。在建国初期,在城市建设中就引入世界著名规划专家霍华德创立的“花园城市”理论。并以此理论为指导,根据不同时期的国力,制定不同的绿化目标。政府明文规定:高层建筑占地35%,其余65%用于绿化;在马路和建筑物之间留下15米宽的空地用以种花植树,既可以隔音和除尘,还可以避雨或乘凉。1976年,政府颁布了工业废水处臵法令。积极倡导“抓环境就是抓生产力”的理念,认为资金、技术、项目、人才都可以引进,唯有自然环境只能靠自己创造。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建设成就,不仅为新加坡民众创造了生活工作的良好环境,也成为吸引国际投资和国际旅游的重要因素。

赴新加坡学习考察报告

赴新加坡学习考察报告

赴新加坡考察报告

赴新加坡考察报告

赴新加坡学习培训总结

赴新加坡培训学习总结

赴新加坡医院考察报告(范本)

赴新加坡学习培训心得.doc

南京市检察干部培训团赴新加坡、香港培训考察报告

赴新加坡培训学习体会

赴新加坡培训学习考察情况报告
《赴新加坡培训学习考察情况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