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66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发布时间:2020-03-01 22:03: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66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切入口

【内容摘要】古人攻坚,讲求攻其要害,只要一点突破,立即土崩瓦解。分析课文,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就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化难为易,长文短教,迅速而高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好的切入口应该切位准确,切角巧妙,切法精当,切口细小。找到这样的切入点,犹如古人攻坚之突破口,既能激发学生的潜力,又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和谐的教学境界。 【关键词】切入口 庖丁解牛 语文阅读教学

阳春三月,百花齐放,万物生机盎然。日复一日的上课下课,让人倍觉厌烦。如何让自己的课堂像春天一样富有生气,这是教师追求的永恒主题。一直以来,我都在苦苦追寻,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教法。语文教材即文本,它只是一个信息载体,拥有无数种解读的可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同一文本会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即使是同一个人对同一文本也可以有多种的理解,这就决定了一篇课文可以有一千种教法。作为教师想上一堂精彩高效的课,就应努力寻找一种属于自己并且适合学生的最佳教法;随意而为上到哪算哪的课肯定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文本就像一头牛,教师就是庖丁。庖丁解牛,所解数千牛矣,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只有熟知牛的身体结构规律,每次下刀,选准切入口,以无厚入有间,才能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我们不能在课堂上面面俱到,否则就会造成“老虎吃天无从下手”的局面。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时,我们要读透文本,了解学生,掌握课堂教学规律,选准选好教学切入点,这样就能够在课堂上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有人说成功的切入是一门教学的艺术,是教师谱写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新课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切入,导而有法,选择有效的切入点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成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的目标。

一、切位准确

1、标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我们可以直达作者的心理,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作者的艺术匠心和创作意图。而且题目往往是作者反复斟酌、推敲拟定的,寄寓着作者的情感和构思的匠心。我们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标题精彩纷呈:或意蕴深厚,或点睛之笔,或新颖独到。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各个角度对题目进行审视、分析,探究题目与中心内容的关系。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围绕题目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分析,从整体上把握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精辟之处。

不同的题目类型我们可以分别对待。有的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对于这类题目,我们 1

就可以单刀直入,直奔中心。如《敬畏自然》这篇议论性的散文,标题就是作者的观点,文章从人类要征服自然的狂妄表现说起,分人类的智慧不值得自傲、大自然的智慧无与伦比以及宇宙生命是平等的三方面内容阐述原因,最后得出敬畏自然就是敬畏自己的结论。根据文本的内容,我们设计教学时可以直接从题目切入,提出“为什么要敬畏自然”这个主问题,在师生充分地探讨解读文本下,理解作者爱护自然的深意。

有的题目提供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既然是主要内容,读懂标题也就明白了文章的大致内容。如《香菱学诗》,笔者在上这篇课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香菱为什么学诗?”这个问题既有概括性又有一定的深度,先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香菱自己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顽罢了。”为什么羡慕,难道只是学着玩吗?追问引发学生的思考。接着以文为本,感受香菱学诗的“苦”和“乐”。然后解读香菱的第三首诗,“这首诗好在哪里?诗中有没有香菱的影子?”深入探讨香菱这个人物,并适时补充香菱的身世背景让学生真正理解香菱,理解香菱的内心渴望。这样,在课的结尾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明白了: “香菱那流淌着贵族血液的灵魂被唤醒了,她要用诗的语言来交流感情,沟通众姐妹的心,在心灵上取得与大家的平等。”这就是香菱精血诚聚,苦志学诗的真正原因。从题目入手,一个问题,一句话,就顺其自然地解读了文本。

有的题目是文章的线索。如《我的第一本书》,我们可以从题目切入,这样设计问题: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怎样的书?这样的一本书为什么“让我一生难以忘怀”? 用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从而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其实难忘的是父子之情,同学之谊以及一段童年的情趣,理解“人不能忘本”的深层含义。

2、内容(关键词、关键句、空白点、矛盾点)

教师在研究教法,钻研教材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的词、句、段,在具体教学中尝试以此为切入口展开课堂教学,能更好地触动学生心弦,引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得到情感或哲理上的启示。

从关键词切入。如笔者上《记承天寺夜游》时,就抓住能表现文章主旨的一个 “闲”字,以此切入,引领师生一起走进文本,领略“闲”的境界。作者自称“闲人”,他的“闲”体现在何处?请从文中找出依据。然后分别从苏轼的行为和文中的景物进行分析,得出“闲”的两重境界,一是行事自由,二是心静如水。最后知人论世,真正感受苏轼的豁达乐观、闲适洒脱。

从关键句切入。所谓关键句,指一篇文章或具体语段中的中心句,也指文章中那些含义隽永,深刻动人的语句。它们往往是理解一篇文章的“钥匙”,以文章关键句为切入点来展开课文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笔者在上《老王》这一课时,就抓住文本中的一个主旨句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从中切入。让学生真正理解这句话中的三个词“幸运的人”、“不幸者”以及“愧怍”的深层含义,从而真正理解杨绛先生的思想情怀。

从空白点切入。在文学作品中,空白是指作家有意无意造成的隐蔽、残缺、中断、休止、无言、无声、无形的部分,即“笔所未到、言外有意”之处,也是留给阅读者可展开广阔想象的艺术空间。挖掘这些空白,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拥有出巨大的张力和特有的艺术魅力。有时,这些空白就体现在一个微小不引人注意的标点上。如《故乡》中, “我”与中年闰

土的对话只有短短的两句:① “这好极!他,——怎样?„„”② “啊!闰土哥,——你来了?„„” 除引号外,每句都运用了五种标点符号,使短短六七个字的对话,表现出极为复杂的思想感情,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极具艺术张力。

从矛盾点切入。矛盾往往最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有些看似错误、不合情理的地方,往往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表达难言之隐或有言外之意的。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我们有时可以试着引导学生从文章有悖常理的地方切入,让学生去探究,挖掘出深层含义。如《孔乙己》中的“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中的“大约”与“的确”就是一对矛盾。从矛盾分析中我们可以感受孔乙己悲惨的命运,以及世态的炎凉。

二、切角巧妙

对于同一篇文章,切入口的位置相同,但如果切的角度不同,效果也完全不一样,比如鲁迅的《风筝》,都从标题切入,有一位教师在上公开课时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大家喜欢放风筝吗?能谈谈自己放风筝时的感受吗?┅┅很好!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感受,有懊恼,有快乐,有焦急,有兴奋。确实,当我们望着蓝天白云,踏着茵茵绿草,迎着和煦的春风,感受春天的气息时,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然而,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到这份放风筝的欢乐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和他的弟弟,来了解一段有关风筝的故事。教学环节:读风筝——说风筝——绘风筝——论风筝。结束语:回归童年,追寻美好。折一只纸飞机,写上自己美好的愿望或者对父母老师想说的话,放飞自己美丽的“幸福鸟”。而笔者在上这篇课文时的导入语是这样的:春日里,柳树发芽,山桃吐蕾,万物生机盎然。抬头仰望天空,最美的莫过于展翅翱翔的风筝了,有规模庞大的联体风筝,色彩斑斓的蝴蝶风筝,长着长腿的章鱼,可爱的企鹅┅┅形态各异,五彩缤纷。这时最高兴的要算你们这些孩子了:嚷着,跑着,笑着。连大人也忍不住手握风轮,仰头寻找属于自己的那只风筝。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风筝》。教学环节:找出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然后分析“虐杀”和“不幸”这两个词语,最后理解鲁迅智慧的痛苦。结束语:让我们多读鲁迅的文章,透过文字的表面找到深沉的东西,获得力量,更好前进。愿我们在往后的春日里晴朗的天空下放飞起一只只快乐的风筝!

前一位教师以“风筝”为线,环节清晰,从文内引到文外,由浅入深,挖掘深刻。而笔者从情感的角度入手,在上的时候就感觉容易出现散乱的现象,探讨浮于表面,不能深入。可见,只有符合教师,符合学生,符合文本的角度切入才是有效的。根据理论家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切入:

1、文章学角度(文眼、线索、主旨、技巧);

2、心理学角度(疑点、异点、难点、悬点、奇点);

3、美学角度(景美、情美、智美)。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准角度,组织有效教学。

三、切法精当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教材、符合学生的恰当的切入方法。如前面的第一位老师在教《风筝》这一课时,其中的一个环节是说风筝,教师在教学这个环节时,先用“提问法”来组织教学流程,循序渐进地提了三个问题。每提一个问题就链接相关的作品深入理解。这用的又是“材料补充法”。第一个问题:可是,“我”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师生讨论后,教师明确:“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于是链接《朝花夕拾》中《五猖会》的片段,体会因袭的封建教育制度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危

害。第二个问题:现在想来,“我” 又是怎样的心情呢?讨论后明确:沉重、不安、内疚、自责、惭愧、忏悔„„然后链接“救救孩子”——《狂人日记》;“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孩子)到宽阔明亮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注〕因袭:沿用过去的一套,没有创新体会自我反省的精神品质。第三个问题:然而,当“我”讨弟弟的宽恕时,弟弟却全然忘却,如果你是“我”,是喜是忧呢?而作者呢?充分讨论可以有自己的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引导:这是兄弟间深厚的手足情;弟弟并不认为兄长的行为是精神的虐杀,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被虐杀者甘受虐杀,毫无抗争,令人悲哀、沉重。于是又链接鲁迅弃医从文的经历(《藤野先生》),强调唤醒国人精神的重要性。这种设计也足以看出教师的水平及知识面。这种根据学生和文本的特点,精当地选择教学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教学巴金的《日》和《月》时,我们可以采用“比较法”,同一位作家,同一时期的作品,肯定有同样的情感,具有可比性。这样通过比较阅读,效果肯定是明显的。另外,“朗读法”应该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语文就该有朗朗的读书声,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情感朗读下,自然而然地感受课文。如郭沫若的《雷电颂》,感情激越,气势雄浑。在教师的范读后,指导朗读方法,然后个人读,小组读,反复训练,通过读,领悟人物的情感,理解人物的精神世界。无论是什么方法,只要适合就是好方法。

四、切口细小

1、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个合适的切入口,应该是“高”的。地位高,是纲领,具有高屋建瓴的作用,既能考虑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又能把握全局。叩其一点,散发开去,牵动对全文各部分的阅读感悟,实现阅读教学的优化。“拈一叶而知天下秋,拈出一朵梅花,带给学生的却是整个春天。”笔者曾听一位同事上黄蓓佳的《心声》,他从题目“心声”切入,设计了一组问题:

1、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2、程老师的心声是什么?

3、作者黄蓓佳写这篇文章的心声是什么?这组问题,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牵一发而动全身,明一点而悟全文。就这一点而言,切入点是撬起语文教学无穷魅力的杠杆,是统帅课堂教学过程的纲领。惟有会当凌绝顶,才能一览众山小!惟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嘛!惟有居高临下,有的放矢,才能纲举而目张,势如破竹嘛!

2、窥一斑而见全豹

一个合适的切入口,应该是“小”的。只有入口小,才能挖得深;只有入口小,才能讲得透。切入口要有的放矢,切中肯綮,能以一当十。我们从关键处、从小处切入,就能将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集于一身。我们集中力量突破这一“小”点,从而来突破全文。如笔者在教学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时,抓住苏州园林的总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切入文本,围绕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体现在哪里方面?作者又是如何将这种美体现出来的?在充分的讨论探析后得出:无论是四大讲究,还是三个细微之处,无不体现了苏州园林富有自然之趣的图画美。作者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以总分的逻辑顺序展开,有总有分,有主有次,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地向我们展现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然后再深入探讨“园林主人为什么处处追求自然之趣”,我们就不难明白:苏州文人对名利十分淡泊,不想做官,更愿意隐居,但他们不是隐居在深山里,而是隐居在

艺术里,把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物化成一个精神绿洲——园林。他们把自己内心的审美理想、品行操守、人生价值融入到园林里。在园林里浇园种菜、赏花赏草,逍遥自得,享受自然之真趣,修身养性。这就是他们的理想生活。因此一个合适的切入口要应该是小的,小就能挖出清泉,小就能见全豹。

一个好的切入口如同抽丝剥茧之初的丝头,只要能找到这个丝头,就能有条不紊地一层层剥去茧的丝线,最终得到茧。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 教师选准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便是给学生一个支点,让学生借此举重若轻地把握课文,揭开课文的重重帷幕,洞悉其中的奥秘。上语文课如破竹,直斫,虽有九牛二虎之力,难破之;得切入点,使吹灰之力,则“势如破竹”。庖丁解牛,必能游刃有余。让我们找准位置,从巧妙的角度,用精当的方法,破口而入吧!

【参考资料】

1、李继刚.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要精选切入点.[J];课改前沿;2010年11月.

2、冯调英.找个支点,精彩无限——阅读教学切入点例谈.[J];教育科研.2010年9月;

3、胡涛.找准“切入点”探究 引领“个性化”阅读——现代文内容探究“切入点”漫谈[J].教学研究.2009年9月.

4、石玉海.此时无声胜有声,情到深处意更浓——谈鲁迅《故乡》中几处标点符号的运用艺术[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4期。

庖丁解牛

游刃有余的反义词

正面思维游刃有余

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 教案

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有感

庖丁解牛读后感

《庖丁解牛》读后感

66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66庖丁解牛,游刃有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