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推进非矿产资源产业特色化发展的调研

发布时间:2020-03-02 04:37: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进非矿产资源产业特色化发展的调研

能源化工组

根据安排,我们就如何推进我市非矿产资源产业特色化发展的课题,组织人员在市内外进行了深入调研、认真探讨,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非资源型产业的发展现状

非矿产资源型产业范围很宽,从我市的实际出发,本调研报告所涉及的主要为传统轻纺工业、以风能和光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以煤机和化工设备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以及新材料新技术产业。 我市传统轻纺工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初到八十年代末,是稳步发展阶段。1950年完成产值354万元, 1988年完成产值40960万元,38年增长了116倍。第二阶段,从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是大幅度滑坡阶段。这个阶段,大批企业先后停产、破产退出市场,2007年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0.6%,而1950年为91.6%。第三阶段,即近几年,是止滑略有回升的阶段。这几年发展的亮点是农副产品加工业、服装制造业和酒类饮料业。子洲的黄豆及蓖麻油脂、清涧的枣木家具和粉条、佳县的枣饮料、定边的炉馍馍,榆阳和米脂的服装,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和知名度。子洲三丰公司黄豆油脂采用甲烷低温浸提,工艺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佳县的枣饮料类似王老吉,市场看好。清涧的枣木家具,聘请南方艺人进行雕刻,一套卖到几万元,大有向红木家具挑战的势头。榆阳和米脂的服装(主产羊毛防寒服),市场声誉很好。高新区的青岛啤酒,十分畅销。2011年轻纺工业完成产值2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由2007年的0.6%提升到1.1%。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酒类饮料业、服装制造业分别完成产值17.6亿元、4.1亿元、2.2亿元,分别占62.9%、15%、8%。

以风能、光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近几年异军突起。先后有国电西北分公司靖边祭山梁风电场、大唐靖边小河风电场、宁夏发电集团定边冯地坑风电场、华能定边狼尔沟风电场建成并网发电,总装机达170兆瓦,总投资达18.7亿元。有国电靖边草山梁风电场、国华神木墩梁风电场、龙源靖边高家沟风电场、江阴远见风能公司横山塔湾风电场开始建设,计划装机200兆瓦,计划投资17.8亿元。另有投资2.8亿元的国华靖边20兆瓦光伏电场建成。

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快速,西京科技的年产5000吨单晶硅项目建成投产,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产业园已产出了铝锭,榆佳工业园区的2.4万吨多晶硅项目开始建设。年产5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也在麻黄梁园区落户。

装备制造业有了实质起步。煤科总院煤机制造、大兴煤机制造、大洋能化矿用设备制造、生财农机等5个项目即将建成。中煤榆林煤机维修制造中心年产煤机、压力容器3.5万吨项目已在榆横园区开建。随着化工及采矿业的迅速发展,其装备制造就地生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发展势头很好。

二、我市非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相对矿产资源型产业,我市非矿产资源型产业特别是轻纺工业发展缓慢,致使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也是致使南北经济发展失衡、城乡居民收入失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1、“重重、轻轻”的思想普遍存在。“重重、轻轻”即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重视矿产资源型产业、轻视非矿产资源型产业,重视大企业、轻视小企业。这种思想认识在我市从政府到民间,普遍存在。

政府对非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重视不够。矿产资源型产业,政府“有两园六区”的重大部署,两区的领导又实行高配制。同时,每年要召开一次或多次项目推进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而非矿产资源型产业,既没有特设的园区,也没有专管的机构,多年来未曾召开过大型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虽曾出台过一些扶持政策,但和矿产资源型产业相比,差距很大。以供地为例,米脂金泰氯碱公司用地与米王服装公司用地的优惠程度区别较大。榆林高新区内虽设有轻工产业园,但与化工类项目相比用地数量受到严格限制,目前入园的八个服装项目总供地仅二百余亩,导致企业没有发展余地,面临再次搬迁问题。榆林药厂需要征地上药品软包装生产线,几年来一直未果。 民间对非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积极性不高。非矿产资源型产业是完全的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经营难度大,利润微薄。而矿产资源型产业则是不完全的市场经济,其“原料”不通过市场而是通过行政划拨,经营相对简单,利润丰厚。现实导致民间的一些非矿产资源型企业家弃业转行。有的转向矿产开发,有的转向房地产等等。

2、园区化发展战略严重滞后。园区化发展是各类产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和必然选择。非矿产资源产业中的风能、光能等新能源产业基本不存在入园问题,装备制造业我市目前有两区多园可入。园区化战略滞后的主要影响是传统轻纺工业。由于历史原因,传统轻纺企业大都在城市、城镇中占有较好的地理位置,随着市镇建设的需要,都有搬迁的问题。九十年代,轻工部曾提出“退二进三”,即退出城内商用价值较高的二类地块,到城外商用价值较低的三类地块发展。这就需要政府设立园区,统筹规划,先期搞好三通一平,后期应搞到七通一平,给企业创造“进三”条件。“退二进三”,各县都做了一些工作,先后都设立了园区。子洲有苗家坪园区、清涧有康家圪台园区、横山有创业园区。但都严重滞后,有的现在都不具备“进三”条件。园区滞后,靠企业自己立项、征地、环评、安评、通电、通水、通路,处理与邻村的纠纷,存在困难,我市轻纺企业“退二”大都退了,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但“进三”却大都未进。即使进了,也多以失败告终,榆林造纸厂就是典型的例子,该厂从城区内迁到马家峁,主观上想生存发展,而客观上难以生存发展。

3、产权改革步伐迟缓。产权改革的实质是通过产权转换、实现国有企业民营化,建立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我市早期产权改革没有抓住实质,仅仅停留在承包经营、国有民营等形式上。加之当时对企业干部片面强调与“企业同生死、共患难”,挫伤了企业领导人的积极性,失去了改革的内在动力。后期,市委、市政府果断决定成立改制企业厂长经理保障中心,有效地解决了其后顾之忧,加快了改制步伐,但为时已晚。改革的两个“转换”——职工身份的转换和企业产权的转换,前者实现了,后者变味了。因设备厂房已无多少价值,产权转换仅仅成了土地使用性质的转换,即由工业用地向商业用地的转换,企业自然消亡了。

事实证明,凡改革早期,国退民进彻底的企业,如米脂农机厂、榆林普惠酒厂、横山花炮厂等,大都存活下来了,有的还有较大发展。凡改革晚期,仍然国未退、民未进,或进退不彻底,或退出又倒回的,如皮革总厂、皮毛总厂等,都没有存活下来。

4、产业链条没有形成。非矿产资源型产业的产业链没有形成,不是很短,就是断档。我市盛产绒毛、皮张,却少有下游生产企业;盛产小杂粮,但大都以初级产品出售;盛产红枣,但上档次的产品很少;盛产土豆,却没有像样的淀粉厂。清涧有2万吨的粉条生产能力,产品很有知名度。目前又研发出了不加明矾的无铝粉条,市场十分看好,但本地基本没有淀粉可供,所用淀粉绝大部份要从宁夏等地购入。以羊老大、七只羊、米胜王为主的榆阳、米脂的服装已形成气候,去年产量统计口径是118万件,企业口径则高达300余万件,所需面料1000万米,而我市不产面料。企业既没有当地资源的依托,也没有当地销售市场的依托,两头在外,大进大出,作为没有海运的内陆地区,很难长久发展。

5、流动资金严重不足。非矿产资源型产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业,流动资金周转缓慢,大

都是一年一次,占用流动资金相对较大。而各县又大都只有农行而没有工行、建行和中行。民间借贷目前又不规范,企业获得资金的路子十分狭窄,额度十分有限。以子洲三丰油脂公司为例,每年需流动资金5000万元,而它的资产全部抵押也只能贷到1000万元。近年来,民间资金相当富裕,但无章可循,很难进入企业。

三、推进我市非矿产资源型产业特色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对推进我市非矿产资源型产业特色化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高度重视非矿产资源型产业的发展。非矿产资源型产业,特别是轻纺产业,当前是我市经济“一体两翼”中的一翼,从长远考虑,必然以“翼”代“体”,成为我市经济的支柱。矿产资源是有限的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而非矿产资源型产业的“原料”有其再生性、永续性和无限性,是可以永久发展的产业,同时还是富“民”产业,富“农”产业。可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以服装为例,每投资一亿元可提供800个就业岗位,是大型化工业企业亿元投资15个就业岗位的50多倍。可有效地拉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为此,各政府应把发展非矿产资源型产业放到战略高度考虑,务必把发展非矿产资源型产业作为解决经济“三大失衡”的主要措施来抓。要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包括土地政策。土地要切块保证,坚决扭转矿产资源型企业土地大量闲置,而非矿产资源型企业土地长期得不到获批的状况。要倡导矿产资源型企业反哺非矿产资源型企业,倡导矿产资源型企业尽量选用当地非矿产资源型企业的产品。要提高非矿产资源型企业家的地位,在评选劳动模范、选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时,适当优先。要利用职业学院、工业学校培养非矿产资源型企业人才,要利用媒体大力宣传非矿产资源型产业取得的成就,不断稳定和壮大非矿产资源型企业的职工队伍。

2、搞好规划,坚持特色化发展。目前榆林的发展不可以忽视矿产资源型产业,要依托矿产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是也不可以忽视非矿产资源型产业的发展,依托非矿产型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非矿产资源的发展要注重“特色”二字,特色化发展才是我市非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的优势。

目前,我市发展非矿产资源型产业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轻纺产业、以风能光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以能源产业配套的装备制造业优势明显。轻纺产业是我市的传统产业,基础较好,有一定的人才、原材料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有重振雄风的条件。风能、光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市地域广袤,日照充足,有快速发展的条件。装备制造业,有矿产资源产业提供的市场需求,同步发展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因此,要明确思路,非矿产资源产业在榆林要抓轻纺、农副产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以及装备制造业。这是非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的重点。在重点产业的发展上要抓好五个字,即化、大、高、优、好。要特色化、把规模做大、质量做优、知名度提高、与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配套好。

目前,抓住国家扶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以及装备制造业的机遇,在抓紧规划落实的同时,应规划大的淀粉及深加工企业,为45万吨土豆找出路;应规划改造提升红枣企业,进一步提高48万吨红枣产业的附加值;应规划上马塑料制品企业,实现45万吨聚氯乙烯的就地转化。新的民营企业——陕西万民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在收购第二毛纺厂的同时,在榆横园区投资6亿元,征地428亩,新建纺织厂,目前已动工。政府应设法协助其加快建设,早日建成,早出产品。

3、全面加快园区化战略步伐。现代企业的发展要靠产品的品牌,而品牌要靠规模化、区域化、集团化优势创立。福建石狮的服装、河北白沟的箱包、浙江温州的皮革都是例子。尽管国家为了防止土地特别是耕地的闲置浪费,严加限制开发区(园区)的设立。但我市林草地多,耕地少,只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就不会造成耕地的闲置,我市应全面加快园区化战略步伐。目前,各县都设立了园区,有的实现了三通一平或七通一平,企业开始入住。有的

还没有实现,应加快完善,力争早日具备条件。市本级现在还没有单独的轻纺工业产业园,应考虑在榆横园区周边,或榆阳区马家峁一带设立,并尽快搞好基础设施,适当储备土地,以备企业及时进入。同时力争早日实现企业供应商和产品销售商的入园,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4、加快产业链的衔接与延伸。一要设法促使陕西万民纺织有限公司早日建成投产,实现与服装企业的衔接。二要尽快规划新建淀粉厂,实现与粉条厂的衔接。三要倡导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方式。加工企业与农民签订种植规模和价格期货合同,春季签订,秋季兑现,实现企业和农民购有计划、种有目标。米脂有个企业,采用这种形式,加工出售绿色小米,每斤卖到11元,实现了企业和农户的双赢。四要不断延伸产业链。红枣的产业链已延伸到枣酒、枣饮料、枣糕,当前需要进一步改进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土豆淀粉除加工粉条外,还可加工生产饼干、沙琪玛、仔薯蜜饯等,价值可提高十倍。要不断通过产业链的衔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要不断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5、全面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一要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目前市财政每年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各县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神木县最高,已达5000万元。但相对矿产资源型企业,投入偏少。建议市财政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同时随着财力的增加而增加。财政的投入应重点用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少量用于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贷款贴息和技改等。二要创建民间借贷金融市场。民间融资是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可参照温州和鄂尔多斯的做法,出台《榆林市规范民间借贷暂行办法》,成立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作为独立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并在各县成立分支机构,登记有放贷欲望的自然人和有借款需求的企业,并撮合其成交,办理备案和配套服务手续,使民间借贷场所化、阳光化、透明化。条件具备时,还可成立相应的协会,提供咨询服务,解决借贷纠纷等问题。要通过民间借贷的不断规范,释放民间资金的巨大潜力。三要建立银企合作机制,与市金融办等部门联合开展银企对接活动,为企业搭建有效的信贷平台。四要政府安排一定数额的担保基金,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以缓解企业贷款难、担保难、融资难等问题。

特色食品产业发展调研

发展优势特色经济产业调研思考

推进武昌区文化旅游产业特色化对策研究

现代特色农业红枣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服务业特色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小枣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三化”发展调研

产业发展调研方案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城镇特色化建设

推进非矿产资源产业特色化发展的调研
《推进非矿产资源产业特色化发展的调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