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调度所“调控一体化”实施方案建议

发布时间:2020-03-03 10:41: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调度所“调控一体化”实施方案建议

根据国网公司“三集五大”工作总体部署和“大运行”体系建设要求,结合我公司电网调度运行管理实际,就转变调度“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及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请公司领导批评指正。

一、电网调度运行现状

1、电网概况

截止2011年底,调度所共管辖35kV变电站24座,其中21座采用“集中监控,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的监控运行管理模式,其余3座采用少人值班模式(3名值班员值守)。调度自动化系统全部覆盖所辖变电站,并具备“四遥”功能,其中除苏集变以外,其余变电站均已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具备无人值守条件。

2、组织机构

2011年3月起,调度所实行变电站无人(少人)值守运行管理模式,在公司本部设立调度班、远动班、监控中心、操作队四个班组,共计员工31人。其中,调度班7人,监控中心6人,负责调度管辖范围内35kV及以下电网调度运行管理工作。目前,调度所已对调度班和监控中心业务进行了初步整合,为深化“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工作积累了一点经验。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省公司“三集五大”工作部署,按照“大运行”体系建

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农电公司实际,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以提升电网运行绩效为目标,以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为主线,优化调度业务流程,完善电网运行体系。

2、建设目标

优化整合公司电网调度和设备运行资源,推进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业务与电网调度业务的高度融合,实现“调控一体化”;优化调度功能结构,推进电网调度业务转型,提升电网运行调控能力和安全、经济运行水平。

三、建设内容和实施计划

现阶段“调控一体化”体系建设应包括变革运行管理模式、调整岗位设置、培训考试、场所改造、完善规章制度、技术支撑系统改造等六个方面主要内容,编制具体实施方案。

1、变革运行管理模式

按照省公司“大运行”要求,县调负责县级电网调控运行,调度管辖县域35kV及以下电网;承担县域内35kV及以下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业务;合并成立调控运行班,实现县调层面的“调控合一”。

2、调整岗位设置

按照省公司“县调人员总体测算”办法,阜阳农电调度属于中型县调,基本定员23人。其中调控员16人,调控运行班拟设置班长1人,需要增补的调控员将通过招聘,在公司范围内(主要面向原变电站值班人员)选拔、择优录取。调控值班人员在调控大厅内同值值班,每值人员为4人,待人员全部到位后,执行四班三运转值班模式。调

控中心主要承担电网调度、变电站监控及特殊情况下紧急遥控操作等职责。另设方式班2人,保护班2人,自动化班2人。

变电站完全撤人后,可在城区周围设立三至四处运维操作站,以缩小作业半径。运维站主要负责调度指令的分解、变电站倒闸操作、运行巡视等工作。运维站在调控中心的指挥下开展工作,接受调控中心的调令,进行相关工作。

3、培训考试

成立由调控中心主任为组长、各专业班长为组员的培训小组,按值班次制定严格的培训计划,有序开展调控人员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主要有:省、地、县调《调度规程》、《调度操作管理规定》、《调度典型操作任务票》、变电所现场运行规程、电网事故处理应急预案、保供电方案、PMS系统应用、无功优化系统及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及县级供电公司“大运行”体系建设工作规定、调控岗位工作标准及业务工作流程、调度管辖范围划分等内容。按照公司统一工作进度,完成调控员的培训考核工作,各岗位的资格考试按公司有关规定执行,其中至少应有5名人员具有调控正值资格,其余人员具备调控副值资格。

4、场所改造

目前,调度大厅共设3席,面积78M2,一席正值调控员,一席副值调控员、一席值长。按上级对调控中心要求,应对调控一体化大厅进行装修完善,调整配备2座两席调度工作台,购置显示大屏;并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如休息间等。

5、完善规章制度

根据县调调度的功能定位、组织架构以及相关职责和业务范围变化,梳理优化业务流程,规范工作界面,明确职责范围,建立“大运行”标准制度体系,组织修定完善本专业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其重点是修订建立农电公司调控运行规程。

6、技术支撑系统改造

调控一体化工作对调度SCADA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变电站已经实现无人值班,因此电网实时变化必须在第一时间上传至调度端,并能较为清晰明确的被调度员接收。这就要求SCADA系统对事故信号状态信号等上传量的准确率达到100%,并且能够对数据采集、处理、通信、SOE以及遥控遥调等功能实现可靠操作,为调控一体化工作提供坚实可靠的技术支持。农电公司自动化系统为东方电子DF8900系统,2005年投运,具备集控功能,但尚不具备地县一体化功能,需结合“大运行”需求,在公司统一安排下,完成对调度自动化系统扩容升级,实现地县一体化模式。

四、风险管控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严守“安全”底线,提高政治觉悟,站在公司发展的大局考虑,认真开展风险分析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控措施,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1、实施“调控一体化”,要求调控员专业知识全面,需掌握调度与变电运行两专业技术。现公司调度员与监控人员业务界面清晰,但监控岗位人员由变电站人员经短期培训后上岗,对调度相关工作流

程、业务知识不熟悉;调度人员大多无变电站实际工作经验,对变电站现场设备实际情况不了解,不能满足调控员一岗多能的要求,须开展针对性业务培训。

2、操作队设在公司本部办公,日常检修操作受交通工具、天气、路况等多种因素影响,不能迅速到达现场,特别事故应急抢修往往不能及时操作,限制了抢修恢复作用充分发挥。职代会上,李总已指出在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后,计划在原操作队基础上成立若干运维操作站加以解决。

3、原远动班承担着方式、保护、自动化等工作,未细化分工。“调控一体化”方案实施后,应设立方式专责、保护专责、自动化专责,以达到职责清晰,分工明确。

调控一体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大运行”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由于集变电站监视与电网调度于一体,可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和分析变电站信号,对信号产生疑问时可随时回溯,为快速做出判断、处理提供条件,体现了调度运行业务的融合和优化。

以上是本人对于我公司实施“调控一体化”,建设“大运行”体系的一点粗浅认识和建议,其中,就调控班组的运行管理工作,尝试编制了岗位职责附后,希望有助于调控业务的开展。

请刘总批评指正,谢谢!

调度所:杨惠 2012年2月18日

物流一体化实施方案建议

调控一体化建设情况

调度所总结

县调控一体化资料整理

调度所三季度工作总结

调度所文明生产工作总结

调度所所长岗位职责

调度所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电网调控一体化访谈材料(初稿)

青海电网步入调控一体化时代

调度所“调控一体化”实施方案建议
《调度所“调控一体化”实施方案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