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考题型突破历史高中

发布时间:2020-03-01 22:45: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二部分 高考题型突破 专题一 突破选择题的得分瓶颈

题型训练1 寻找选择题失分的原因

1.美国1787年宪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这主要体现了这部宪法的 A.自由原则

C.民主原则

(

)

B.制衡原则 D.平等原则

2.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

)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制约与平衡 D.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3.“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这一发现”是指 A.蒸汽机的发明

C.蒸汽轮船的发明

(

)

B.电的发明 D.内燃机的发明

(

) 4.由《环球时报》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点强团队提出的“影响近现代中国的50个外国人”里,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名列其中。两人入选的最主要原因是

A.他们先进的科学理论影响着中国 B.他们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影响着中国 C.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民众认识世界的方式 D.他们的科学成果直接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5.不久前,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宣言》译本(1920年陈望道翻译)在山东广饶被发现。对该书在中国出版,有人评价说:“从此,这个徘徊于欧洲大地上的幽灵来到了中国。”这一“幽灵”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理论创新成果有 阶级斗争为纲” A.①②③④

C.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

(

)

(

) ①新三民主义 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④提出“以6.近十多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地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 A.记载了某一家族的兴衰荣辱 B.能起到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 C.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

D.能弥补正史缺载和地方志粗疏的缺陷

7.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为祭拜天地而举行的活动。《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由此可见封禅活动的实质是

(

) A.祈求国泰民安

B.彰显丰功伟绩 D.强调君权神授 C.表达敬天地之意

8.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宗法制

C.郡县制

(

)

B.分封制 D.行省制

(

) 9.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指三省首长)职,而假以他名。”这种做法的影响不包括 A.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B.使三省首长职责模糊 C.降低了行政效率 D.提高了办事效率

10.“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11.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

) A.贸易通道的改变 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

12.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

)

(

)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13.“(古代中国)在每一个主要王朝创立之初,帝国政府都会忙碌于农业生产的恢复。”(黄仁宇:《中国社会的特质》)这里“农业生产的恢复”主要指 A.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B.建立正常赋税征收制度 C.重建小农经济 D.实现土地的平均分配

14.清代广东罗定山区“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从材料可以得到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

) ①罗定山区的冶铁工场规模很大 ②冶铁业发展带动人口聚居情况的出现 ③冶铁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④这是一家采用了雇工经营的新式企业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 15.周初分封,把索氏(绳工)、长勺氏(酒器工)、尾勺氏(酒器工)等族分给鲁公;把殷商遗民中的陶氏(陶工)、施氏(旗工)、繁氏(马缨工)、錡氏(锉刀工或斧工)、樊氏(篱笆工)、钟葵氏(椎工)等7族分给康叔。史家解释为“工不族居,不足以给官”。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A.体现出工商业在国家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B.是国家对商业的一种经营和管理制度 C.从事工商业的家族具有职业世袭的特征 D.该制度盛行于西周,绝迹于东周时期

16.“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能够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 C.具有稳定性和独特性 D.有力地防止了权威被颠覆

17.明清小说《拍案惊奇》中描写了一位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这一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

A.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制约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C.扩大了手工业品的市场 D.不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

)

(

) 18.《汉书》载:“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这一记载反映出汉初统治者

(

) A.推行郡国并行制

C.加强中央集权

B.强化君主专制 D.解决土地兼并

(

) 19.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0.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

A.有教无类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存天理,灭人欲 D.经世致用

21.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人是一种托喻。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A.作为文学家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 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 D.强烈希望国家富国强兵

22.某时期国际战略格局被形象地概括为:“一个村子、两家姓(姓‘资’姓‘社’)、三大力量(美英等发达国、中苏等社会主义及亚非民族独立国)、四种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殖民地宗主国与新兴民族主义国家并存)。这一时期我国面临的国策性课题是

(

) ①如何奉行不结盟政策 ②如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如何求得国际社会的承认 ④如何拓展国际活动空间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

) (

) 23.英国输出了福利国家的思想和模式,但他自己最后又带头改革,在全世界范围内,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与彼岸的美国总统里根一起掀起了削减福利水平和福利国家瘦身的运动。这场风靡全球的福利革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

(

) A.英美竞争福利待遇的提高 B.认识到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性 C.福利项目覆盖窄,穷人仍未得实惠 D.福利政策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答案

1.B 2.B 3.B 4.A 5.D 6.D 7.D 8.A 9.D 10.A 11.A 12.B 13.C 14.A 15.C 16.C 17.B 18.C 19.C 20.A 21.D 22.D 23.D

题型——高考历史地图题

中考题型突破

历史题型

高考英语6大题型专项突破有技巧

数学高考题型突破精讲专题六一数列

第专项题型突破3

仿写题题型突破

高考突破701分

如何一一突破GRE考试题型

高考英语6大题型突破有技巧,高效二轮复习必看!

高考题型突破历史高中
《高考题型突破历史高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