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24节气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4 07:13: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公选课《24节气与生活》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论端午

学生姓名:

号:

院:机电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

时间:2013/5/15

论端午

引言:近些年,在外国文化的不断地入侵下,我们逐渐的重视起了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国家调整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加了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数目。地方政府也不断地细化相关的制度,不断地重新振兴传统节日的同时,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丰富了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其中,端午节就是我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由于韩国的掺入,中国的端午节不止是在国内,甚至是在国际上都引起了一些广泛的关注。因此,能否认识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能否把端午节过得有意义,已经成为检验我们能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的重要的指标。而完成这些的一个首要前提,就是要对端午节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认识。

关键词:端午节

习俗

传承

发展

1,端午节的各种名称及其来历

端午节在我国又称重午节、端阳节、浴兰节、女儿节等。端午节最初的时令是午月午日,有时还突出它的正时是在午时,所以也叫重午节。端午节在许多地方又称为端阳节。可是,从起源来说,端阳节应该是源于夏至。端阳者,阳气之端点也。这就是说,端阳是阳气盛极,阴气即将回升之义,这个转折点就是夏至。夏至是一年阳气最盛、白天最长的一天。夏至日是中气(一般在中旬),但是,阴历日期并不固定,民问把它转换为端阳节来过,节庆固定在五月十五。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端午节和夏至节并行于世,同时,两者的习俗逐渐合流。端午节有时还称为浴兰节、蒲节、女儿节。起码在南北朝的时候,古人就有端午节用兰草兰花调配洗澡水的习俗,所以雅称“浴兰节”。五月又称蒲月,端五则称蒲节,这是因为五月菖蒲成熟,而端五又有悬蒲于门首、或以菖蒲浸制药酒饮用的习俗。 端午节前后,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于是俗称端午节为“女儿节”。

2、端午节的习俗

在我国民间,过端午有20多种风俗活动,主要风俗有:龙舟竞渡、吃粽子、悬艾叶菖蒲、浴佩兰、踏百草、佩香囊、饮雄黄、走百病等。

其一,广泛采用艾蒿、菖蒲。艾蒿、菖蒲长期被相信具有巫术和药用的双重价值,因而生成一系列的习俗。艾蒿历来被制成艾人、天师艾、艾虎等魇胜之物。《荆楚岁时记》中记载: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其二,缠挂各种端午索。端午期间历代沿袭用彩色或日五色的线、缕、索作为驱邪辟凶的节物,可以概称为端午索。

其三,用符图驱邪。旧时,道教宫观端五节有用朱砂笔在黄表纸上面符馈送或出售的习俗,供民间端五贴在门楣上辟邪。

其四,饮用药酒。作为端午节俗的药酒主要是蒲酒和雄黄酒。民间有用雄黄酒涂抹小儿面颊耳鼻的“画额”习俗,通常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

其五,吃粽子。此习俗可谓源远流长。“端五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锥粽、茭粽、筒粽、秤锤粽,又有九子粽。”关于粽子的起源及其形制有几种传说,其中最流行的是屈原的传说。南朝吴均《续齐谐记》的记录较早:“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泪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其六,划龙舟或赛龙舟。这是民间端午节的高潮。赛龙舟也和吃粽子一样在古代被认为是纪念屈原的活动。

其七,姻亲交往。所有节庆除了本身的宗旨之外,都具有一定的社交功能,而端午突出的社交功能是姻亲的交往,乃至许多地方呼此节为“女儿节”。 一是订婚的男方绝对要给未来的岳家送节礼,二是妇女回娘家,带去酒和肉,同时娘家也给女儿女婿一些礼物。

3、端午节的内涵和功能

端午节同其他的大多数节日一样,是古代人们因为气候节令的变化而发展起来的节日。端午节中的某些习俗,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可能没有什么重要的用处。但是,端午节的习俗在我们在整体的社会传承上,还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端午节上的吃粽子,赛龙舟,表达的是对伟大的爱国伟人屈原的纪念之情,虽然在现在的社会,这种层面的意义逐渐的变淡了。但是不可否认,这是端午节的重要意义之一。所以,他对于我们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及在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效。

(2)、端午节又被称作是“女儿节”,他的种种的习俗例如女儿回娘家以及赛龙舟的活动,同时印证了他还是一个表达和传递亲情,进行社交的机会。通过这些习俗活动,营造出一种热情洋溢的场面,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这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不得不算是一种启发。 (3)、同时端午节的各种个人配饰、居室装饰、特色饮食和赛龙舟、走亲戚的活动,都是关爱生命的表现。艾蒿、菖蒲、雄黄的运用是要维护生命,粽子的性质表示调和阴阳,赛龙舟是通过体育竞技磨砺与讴歌生命力,妇女回娘家探亲是生命报本、感谢生命之源的仪式。

(4)、每次端午节的隆重的举办,都会有不少的文人墨客的助兴。比如1990年端午,湖南省汨罗市与日本滋和县龙舟友好使团联合献联(曾维纲撰):

香蒲切玉,角黍包金,箫鼓喧天歌盛世; 稻风舞旗,梅雨润棹,龙舟竞渡吊忠魂。

这对他们来说,是一次展现才华的机会,对于我们社会的大众来说,可以借此丰富我们的文化修养。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这就是一种文学上的财富。

(5)、端午节的赛龙舟的活动,他所展现出的潜在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功效更是多。首先,赛龙舟就是一个群体性和竞技性的比赛项目,他们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需要相互的协作。他们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一支队伍。所以,这就培养和传达了一种齐心协力的集体主义的精神。而每次龙舟的制作,也是一个艺术品的塑造的过程。龙舟上各种图案的制作,也是一些传统文化的传承的过程。

4、端午节传承的现状

端午节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社会的稳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我们对端午节的传承的现状却是不容乐观。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端午节这一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古老而传统的节日正受到西方节日越来越大的冲击,尤其是城市中的人们,受西方节日的诱惑”越来越鲜明。我国全国性的民俗节日文化遗产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有的被渐渐地淡忘,有的则被扭曲变形。长期以来,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佳节,没有被列入国家的法定节日加以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令海内外绝大多数的有识之士和热爱我中华文明的国际朋友扼腕叹息。其中,以端午节为例,就被片面割裂并淡化成支离破碎的节日,或多或少失去了原貌。就在2005年11月24日,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非物质遗产”,中韩的“端午节”“申遗”之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也许若干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就不会记得我们还有端午节这一优秀的传统节日。虽然端午节是人类的传统文化。文化的共享没有什么错误。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端午节已经深深的烙上了中国文化的印记,他的归属地应该属于中国。在国际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端午节作为传统节日的确受到了冲击,“洋节”在一定的程度上逐渐受到重视。目前,端午节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家庭中长辈对晚辈的口耳相传、行为示范为主。有些地方也通过举行祭祀典礼,以达到传承的目的。例如流传于湖南、湖北、四川、江西、贵州、浙江等地的风俗。在端午节前期,将上年供于神庙的龙头祭莫一番,焚香秉烛,跪拜如仪。各地摆祭方式不同、时间不一。湖南称“关头”。四川奉节称“观头”,江西称“坛祭”。浙江称“祭神”。

5、保护以及发展的对策

端午节的传承的损坏已经非常的严重,而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也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所以,我感觉我们端午节的保护和发展,也应当从多个方面入手。

(1)、节日的保护以及发展,首先是需要时间。最近,我们国家的法律进行了调整,加入了多个法定的节假日,当然端午节也在列。但是,我感觉一天的假期是不够的。不仅如此,五一劳动节的假期也由7天调整为3天。但是,这对我们假期的经济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冲击。本来想用7天的假期出游的人们,大部分都把计划调整为呆在家里。哪怕是想近距离游玩的人们,也会因为天气的原因而不得不取消所有的计划。这对经济的重创无疑是巨大的。同样的道理,对于端午节来说,要想发展壮大。首先需要给与广大的人们足够的时间。这样,我们才能在繁忙中拿出时间来发展我们的传统节日。

(2)、端午节作为传统的节日,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而前面我们提到,我们端午节的传承主要是口头的传承。这就造成在传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造成一定的偏差。而且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一节传统的风俗,没有一定的官方的解释。所以,我们把传统节日的教育加入学校的教育中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于开发端午节的教育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

(3)、媒体也应当承担起加强对包括端午节在内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媒体作为有力的文化传播工具,最近一些年来,他的智能逐渐的产生了偏差。各个电视媒体为了博得收视率,过分的搞低俗的娱乐节目。广电总局虽然已经下发了限娱令,但是成效并不明显,各种娱乐节目如“星跳水立方”等如雨后春笋一般相继出现。所以,我们应当适当的调整电视节目的发展方向。让电视媒体成为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的核心力量。

(4)、最后,各种文化的传播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传统节日的传承仅仅依靠民间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没有一定的组织和纪律,在资金方面,也是一个重大的缺憾。所以,政府应当逐渐的加大对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资金投入。组织专门的人员和机构去整理和传播我们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政府也应该在各种节日的期间组织各种代表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交流活动,让大家切身的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才能带动大家身体力行,加入到文化传播的行列之中。

参考文献:

(1)孙正国.SUN Zheng-guo 端午节的文化精神与文化保护[期刊论文]-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0(2) (2)高琼 端午节的习俗[期刊论文]-中国食品2006(10) (3)孟修祥.Meng Xiuxiang 当下文化境遇中的端午节[期刊论文]-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5) (4)刘魁立 民族传统节日与国家法定假日[期刊论文]-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2)

24节气

24节气诗词

2002年24节气

24节气.寓意

24节气歌

24节气时间表

24节气诗歌

24节气俚语云

24节气相关诗句

24节气短信内容

24节气论文
《24节气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