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毕业论文[1].7(精)

发布时间:2020-03-01 19:48: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上海水产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池塘虾蟹养殖常见水质问题及解决 方法 院 部:上海水产大学 专 业:水产养殖 学生姓名:李朝强 指导教师: 职 称: 二 O 一一年 二 月 十三 日 目录

摘要 ----------------------1 引言 ----------------------3 1.池塘养殖水质概述 -------3 1.1池塘养殖水质指标 ----3 1.2池塘优良水色的标准 --3 1.2.1优良水色的特点 4 1.2.2池塘水色鉴别 -4 2.常见池塘水质问题及解决措施 -----------------------------5 2.1 PH值过高或过低的问题 5 2.1.1危害 -----------5 2.1.2解决措施 -------6 2.2氨氮引起的水质问题 ---6 2.2.1氨氮来源及危害 6 2.2.2解决措施 ------7 2.3亚硝酸盐引起的问题 ---7 2.3.1原因及危害 -----7 2.3.2解决措施 -------8 2.4池塘水中溶解氧不足的问题 ----------------------------9 2.4.1原因及危害 -----------

-------------------------9 2.4.2解决措施 -------9 2.5硫化氢引起的水质问题 10 2.5.1原因及危害 ----10 2.5.2解决措施 ------10 2.6气候环境多变,虾蟹应激问题 -----------------------11 2.6.1原因 --------11 2.6.2解决措施 -----11 2.7蓝藻危害 -----------11 2.7.1蓝藻概述及危害 ------------------------------11 2.7.2解决措施 -----12 总结 -----------------------13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3 池塘虾蟹养殖常见水质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

在虾蟹池塘养殖中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的好坏, 养虾 蟹关键在养水。本文首先对池塘养殖水质从水质指标、水色标准、水 色辨别等方面作了总体概述, 同时作者以实践经验就虾蟹养殖生产中 常见的 PH 值异常、氨氮偏高、亚硝酸盐过高、溶解氧过高、硫化氢 过高、蓝藻、高温季节应激等几个问题从它们发生的原因、来源、危 害以及解决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总结论述, 希望可以指导我们 在实际养殖中有效解决水质问题培育出优质的池塘水质, 降低养殖风 险, 同时也希望能为虾蟹池塘养殖提供更多的启示, 以便在实际养殖 中能更好的重视水质,更为注重水质的培育,保护水体,同时能运用 更为科学的方法解决水质问题,争取在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基础上, 努力实现健康无公害的养殖,走可持续发展的池塘生态养殖模式。 关键词:池塘养殖、虾蟹、水质问题、解决措施

引言

在水产养殖中, 水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水质好坏直接影响 到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 每一种水产动物都需要有适合其生存的水质 条件,水质若能满足要求, 养殖动物就能顺利生长发育;如果水质的 某些指标超出生物的适应和忍耐范围, 轻者动物不能正常生长, 重者 可能造成养殖动物的大批死亡, 引起经济损失, 养殖生产中由于水质 恶化造成损失的事例非常多。据统计, 85%的水产病害是由水质问题

引起的。 另外, 水中的溶氧状况是影响养殖对象摄食量及饲料食入后 消化吸收率,以及生长速度、饵料系数高低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在虾 蟹池塘养殖中水质显得尤为突出,渔谚有“养好一池鱼虾蟹,先要管 好一池水”的说法,可见水质管理对于池塘虾蟹养殖的重要性。 要管理好池塘虾蟹养殖用水, 科技人员和养殖户必须全面了解和 掌握水质变化的普遍规律, 在生产中根据水质变化的现象和水质检测 结果,对水质问题作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1.池塘养殖水质概述

做好池塘虾蟹养殖水质管理工作首先必须了解养殖需要的水质标准, 以便通过实时监测及时把水质调整到最佳状态。 池塘养殖中常用水质 指标有:透明度、PH、DO、氨氮、H2S、亚硝酸盐、重金属等,同时 良好水质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水色。

1.1 池塘养殖水质指标

透明度:前期 20-30cm ,中期 30-40cm ,后期 40-60cm; PH (酸碱度 :8.2-8.6; DO (溶解氧 :大于 4mg/L 氨氮:小于 0.1 mg/L; H2S(硫化氢 :小于 0.03 mg/L; 亚硝酸盐:小于 0.05 重金属:汞 0.0005mg/L,铜 0.01mg/L,铝 0.05mg/L,钾 0.005mg/L 1.2池塘优良水色的标准

1.2.1优良水色的特点

优良水色具有“肥、活、嫩、爽”的特点:

肥就是浮游植物多,易消化种类多。

活就是水色不死滞, 随光照和时间不同而常有变化, 是浮游植物处繁 殖盛期的表现。

嫩就是水色鲜嫩不老,易消化浮游植物多,细胞未衰老。

爽就是水质清爽, 水面无浮膜, 浑浊度小, 透明度一般大于 20~25cm,水中含氧量较高。

1.2.2池塘水色鉴别 (1瘦水与不好的水

水质清淡,透明度大, 60~70cm以上,多 生有丝状藻或水生维管束 植物。 ①暗绿色:水面常有暗绿色或黄绿色浮膜,团藻类、裸藻类较多。 ②灰蓝色:透明度低,浑浊度大,水中颤藻类等蓝藻较多。

③蓝绿色:透明度低,浑浊度大,天热时水面有灰黄绿色的浮膜,水 中微囊藻、囊球藻等蓝绿藻较多。

(2较肥的水:一般呈草绿带黄色,浑浊度较大。

(3肥水:黄褐色或油绿色。浑浊度小,透明度 25~40cm。硅藻、金藻或隐藻较多。

①褐色水(包括黄褐、红褐、褐带绿等 :多为硅藻,有时隐藻大量 繁殖也呈褐色,同时有较多的绿球藻、栅藻等,特别是褐带绿的水。 ②绿色水 (包括油绿、黄绿、绿带褐等 :优势种多为绿藻 (如绿球藻、栅藻等和隐藻,有时有较多的硅藻。

2.常见池塘水质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实际养殖中常见的水质问题主要是由于透明度、PH、DO、氨氮、H2S、亚硝酸盐、重金属等指标异常或是天气异常引起的, 在这里就常见的 几个问题及解决措施加以总结论述

2.1 PH值过高或过低的问题 2.1.1危害

对虾蟹的影响:PH 过高或过低对虾蟹都有直接损害,甚至致死。 pH 值过低(酸性水, pH 低于 6.5 ,可使虾蟹血液的 pH 值下降,削弱其 载氧能力,造成生理缺氧症,尽管水中不缺氧但仍可使虾蟹浮头;由 于耗氧降低, 代谢急剧下降, 尽管食物丰富, 但虾蟹仍处于饥饿状态。 PH 过高的水,腐蚀鳃组织,引起虾蟹大批死亡。

对水质的影响:pH 值低于 6时, 水中 90%以上的硫化物以硫化氢的形 式存在,增大硫化物的毒性。 pH 高于 8,大量的氨离子会转化成有毒 的氨气。 总之, 过高或过低的 pH 值均会使水中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 有机物不易分解,会增大水中有毒物质的毒性。

2.1.2解决措施

(1水体 pH 值过低时的解决措施

①清塘:对于 pH 值过低,水体呈酸性的池塘,在清塘时最好不用漂 白粉而用生石灰,以提高水体的 pH 值。清塘时每亩水面平均 1米水 深用生石灰 100~150公斤。

②定期泼洒生石灰水:对于水体呈酸性的鱼池,为提高水体 pH 值要 定期泼洒生石灰,每次每亩水面用量 10~20公斤。

③水质检测:对于 pH 值过低的水体要定期用 pH 试纸或 pH 值测试仪 进行水质检测。如发现 pH 值过低,要及时采取措施。

(2水体 pH 值过高时的改良措施

①清塘:对于水质 pH 值较高的池塘,清塘时不要使用生石灰,而应 用漂白粉,以降低水体的 pH 值。用量为每亩水面 3米水深用漂白粉 10~13.5公斤;或施用醋酸等措施降低 pH 值。

②加注新水 :对于 pH 值过高的水体 , 要经常加注新水 , 以降低水体的 pH 值。 ③水质检测:要经常对水体 pH 值进行检测, 发现 pH 值异常升高时要 及时采取措施。

2.2氨氮引起的水质问题 2.2.1氨氮来源及危害

氨氮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的排泄物、肥料、被微生物分解的饲料、粪 便及动植物尸体。

水体中的氨氮偏高会使虾蟹中毒, 急性中毒时可发生肌肉痉挛、眼球 出现回转反射障碍, 甚至出现异常旋转游泳等症状, 严重时窒息死亡。 2.2.2解决措施

(1 增氧。 ①用增氧机:根据不同天气状况在不同时间开增氧机 1~2小时,以便池水上下交流, 将上层溶氧充足的水输入底层,并可散逸 分子氨和有毒气体到大气中。

②抽出底层水 20~30厘米,并注入新水。 ③使用增氧剂。

(2使用氧化剂。 用次氯酸钠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达到 0.3毫克 /升 ~0.5毫克 /升 ; 或用 5%二氧化氯全池泼洒 , 使池水浓度达到 5毫克 /升 ~10/升。

(3泼洒沸石或活性炭 .一般每亩使用沸石 15~20公斤或活性炭 2~3公斤,可吸附部分分子氨。

(4用微生态制剂,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 1ppm, 每隔 7-10天左 右泼洒一次,效果更佳且持续长久。

(5较大面积池塘(50亩以上可种植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花 生等,以吸附氨氮等有毒物质。种植面积可占全池面积的。

2.3亚硝酸盐引起的问题 2.3.1原因及危害

原因: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其形成过程主 要由于残存在池底的饵料、粪便、死藻等物质分解成有毒性的氨氮, 然后转化为亚硝酸盐, 或者不恰当时间使用化学消毒剂将硝化细菌等 微生物杀灭,从而造成亚硝酸盐集聚。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形成, 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养殖中、后期,鱼的密度大;饲料大量投喂,造成粪便多,含 氮有机物多;池底淤泥过厚;水质混浊,水底溶氧不足等有关。 (2与亚硝酸菌、硝酸菌的繁殖时间不同有关,易造成亚硝酸盐积 聚。亚硝酸菌的生长繁殖速度为 10~20分钟一个世代,而硝酸菌为 20个小时一个世代。所以从氨氮转化到亚硝酸盐时间不长,亚硝酸

盐可以 3~4天达到高峰浓度;而从亚硝酸盐转化到硝酸盐的时间比 较长,亚硝酸盐的有效分解需要 7~10天,甚至更长时间。

(3与天气气温陡降有关。温度对水体硝化作用有较大的影响,硝 酸菌在温度变低时,硝化作用减弱,造成亚硝酸盐积累

危害:亚硝酸盐对虾蟹的毒性很大,主要表现为对肝脏的损害,虾蟹 中毒时鳃受损变黑,最后死亡。养殖中后期,水体高温,底层有机物 积累过多,耗氧量大,厌氧微生物繁殖快.亚硝酸盐容易超标,偷死 现象容易发生。

2.3.2解决措施

(1开增氧机:增加水体溶氧量,使硝化作用完全彻底,减少形成 亚硝酸盐的机会; (2制订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投饲计划,提高消化水平,减少饲料残 渣的剩余和粪便的过多排泄;

(3适时换水; (4施用水质改良剂如微生物制剂,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

(5实践经验发现也可于早上 7时左右泼洒净水剂, 9时左右,将 浸泡 2小时的“降解灵”加水全池泼洒,效果很好。

2.4池塘水中溶解氧不足的问题 2.4.1原因及危害

原因 :(1气温高。 氧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在一个大 气压下,水温由 10℃上升到 35℃时,空气中的氧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由 11.27mg/L降至 6.93mg/L,高温会引起溶氧降低。此外水产动物

在高温时新陈代谢旺盛,耗氧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养殖密度过大。生物的呼吸作用加大,生物耗氧量也增大。

(3有机物的分解作用。有机物越多,细菌就越活跃,这种过程通常 要消耗大量氧才能进行,因此容易造成缺氧。

(4无机物的氧化作用。水中存在低氧态无机物时,会发生氧化作用 消耗大量溶解氧。

危害:轻度缺氧时,虾蟹出现烦躁,水面明显看出虾蟹游动的波浪, 个别虾蟹头部浮于水面,呼吸加快;重度缺氧时,大量浮头,甚至死 亡。实际养殖中发现中国对虾在溶氧为 0.4mg/L时,停止摄食,长时 间会窒息死亡。 长期处于 1.0-1.5mg/L的溶氧条件, 虾蟹会停止生长。 2.4.2解决措施

(1放养密度要合理,避免追求高密度而引起的长期缺氧; (2每年冬春季及时清楚池底淤泥;

(3水体溶氧过饱和时,可采用泼洒粗盐、换水等方式逸散过饱和 的氧气; (4合理使用增氧机。在晴天的中午开动增氧机,搅动水体,将水 体上层的过饱和的氧输送到水体下层; (5 制订合理的投饲计划, 减少残剩饲料等有机物质的有机耗氧量; (6适时施肥,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增加溶氧水平; (7采用氧化降解型水质改良剂,间接增加水体溶氧; (8溶氧过高时,加注新水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2.5硫化氢引起的水质问题 2.5.1原因及危害

原因:硫化氢主要来源于局部环境严重缺氧, 氧化还原电位降低产生: (1 含 S 底泥无氧分解产生 H2S ; (2 水体或底泥中硫酸盐或含 S 有机质丰富,经还原产生; (3 水体偏酸, HS-和 S2-等硫化物转化产生。

危害:水体中硫化氢偏高会使虾类神经系统中毒或抑制其某些生理功 能,中毒时会闪电死亡,健康虾蟹碰到硫化氢往往会快速死亡,引起 “偷死” 。

2.5.2解决措施

(1加注新水,使池水有机污染物浓度降低,同时新水中的 Fe、Mn 等金属离子能沉淀水中硫化氢; (2控制 PH , PH 越低发生硫化氢中毒的机会越大。 (3充分增氧,高溶氧可氧化消耗硫化氢;

(4合理投饵,尽量减少池内残饵量。 2.6气候环境多变,虾蟹应激问题

2.6.1原因:进入夏天,气候环境多变,低气压、雷阵 雨、强风暴、阴雨转晴、风向转变、水质和底质 变化都易引发虾蟹应激,而应激是病发之源 2.6.2解决措施: (1 高温季节换水注意,每次换水加注新水不超过 10cm ,少量多 次; (2 保证溶氧,多开增氧机,及时投放一些增氧制剂; (3 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可用 Vc 应激制剂等拌饲投喂。 2.7蓝藻危害 2.7.1蓝藻概述及危害

概述:在养殖中后期蓝藻过多是养殖塘中常见的一种情况, 要根据蓝 藻的不同阶段对症施治。蓝藻的生活特性如下: (1蓝藻适宜的生活环境:高温天气、水体中有机质丰富、水体一 般富营养化; (2蓝藻具有一般藻类的生长特点:其生命周期大概为 3O 天,整个 生命周期可分三个阶段:生长期、高峰期、老化期; (3有过多蓝藻的池塘呈现的颜色一般为翠绿色或者是蓝绿色,产 生这两种水色的同时, 一般会在池塘四周 (尤其是下风口 会浮有一层 翠绿色的膜,阳光下其颜色呈绿色油漆状。

危害:蓝藻大量繁殖会使水质浑浊,重者会引起虾蟹中毒,虾蟹生活 在这种环境中极易生病,生长缓慢。

2.7.2解决措施

(1生长期 (蓝藻生命周期的前十天 :在蓝藻的生长初期,一般不 容易观察出这个时期的生成, 但是池塘的一些状况可以看出这个阶段 的生成,比如天气高温、水有些发浑、水体中有机质丰富等,如果池 塘具备了这些特征,那么蓝藻就容易生长,为杜绝这个阶段的生成, 需注意维护水质: ①减少放养量,规格上求大,从而减少饲料的投喂,以此减少水体有 机质的积累。这是最根本的方法; ②在养殖前期就开始坚持使用微生物制剂, 将逐渐产生的有机质分解 掉。 (2高峰期 (蓝藻生命周期的中间十天 :在这个时期,藻类的数量 会急剧上升,蓝藻大量出现,在有风或者开增氧机的情况下,水面会 呈鲜亮的绿色 (这是和老化水的一个区分点 , 下风口会有油漆状膜出 现,水的透明度极低,处在这个时期的藻类生命力最为旺盛。除藻的 的唯一途径就是使用杀藻的专用制剂借藻净 或者一些氧化性的消毒 剂 (如二氧化氯 ; 在杀藻后的 3~5天内注意巡塘防止死亡的藻类在池 底厌氧发酵而产生有害物质, 此时可使用底改加芽孢杆菌制剂重新调 理好水质。

(3老化期 (蓝藻生命周期的后十天 这个时期水体的特征如下:水 色有些发黑, 同时水的颜色不再显现鲜亮的绿色, 在有风或者开增氧 机的情况下,水体表面有些发暗,这是与蓝藻高峰期的最大区别,同 时下风口处也是有绿色油漆状油膜。此时蓝藻整体处于新老交替时 期,总体活性较弱,可以使用具有净化水质效果的微生物制剂,根据 我们的经验,建议用芽孢杆菌制剂, 3天用两次,一般经过 5~6天的 时间,藻类会有死亡。

总结:水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含的内容很广泛,涉及 面广, 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常见问题进行了论述, 在虾蟹养殖中要注 重水质实时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 PH 值异常、氨氮过高、溶氧不足、水质混浊等常见问题加注新水

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措 施,虾蟹养殖中应尤其注意夏季的水质检测,夏季高温季节氨氮、溶

氧问题、蓝藻问题多发,应注意多开增氧机,施增氧剂,夏季高温多 雨季节, 雨后虾蟹极易发生应激反应, 所以平时应注意增加营养增强 虾蟹体质,同时高温季节应适当投喂 Vc 应激制剂防治应激发生。虾 蟹水质问题重在预防,以防为主,在养殖前期要做好清塘消毒工作, 后期加强检测, 只要运用科学的手段管理, 虾蟹养殖的水质问题就可 以有效解决,从而培育出优良水质,搞好虾蟹池塘养殖,取得良好效 益。

致谢:在这里感谢三年来各位老师对我的辛勤培育、谆谆教诲,正是 有了你们的教导和帮助我才能顺利完成论文的设计, 感谢指导老师的 审阅和修正,感谢同学、朋友、家人的关心和支持! 由于时间的仓促及自身专业水平的不足, 整篇论文肯定存在尚未 发现的缺点和错误。恳请阅读此篇论文的老师、同学,多予指正,不 胜感激! 参考文献: 【 1】 王克行 .虾蟹类增养殖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10 【 2】 杨洪、邵强 等 .淡水养殖水体、水质的调控和管理 .中国农 业科学出版社 .2005.8 【 3】 汪美蓉、凌跃进 .池塘虾蟹养殖常见水质问题及调理方法 .渔 业致富指南 .2007 【 4】 吴琴瑟 .虾蟹养殖高产技术 .农业出版社 .1992。

【 5】 陈毕生 .虾蟹养殖管理与病害防治技术 .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2 【 6】 黄瑞、张欣 .虾蟹增养殖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 7】 刘文御 .池塘养殖环境学 .水产出版社(台湾 .2001 【 8】 麦贤杰、黄伟健、叶富良 .对虾健康养殖学 .2009

水产养殖学(090701)水产养殖学专业(精)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实习报告

水产养殖学专业

水产养殖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水产养殖总结一班(精)

水产养殖用药记录(精)

水产养殖技术补充常识

春季水产养殖技术要点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毕业论文[1].7(精)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毕业论文[1].7(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