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生人际交往文字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5:33: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三讲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 人际交往心理概述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人是社会的动物,不能离开群体而单独生存。

心理学家认为,人除了睡眠时间以外,其余时间的70%将花在人际间的各种直接、间接的沟通上。

 卡内基理工学院分析了10000个人的记录后得出结论:15%的成功者是由于技术熟练、头脑聪慧和工作能力强;85%的成功者是由于个性因素,由于具有成功地与人交往的能力。反之,在生活中失败的人,90%是因为不善于与人展开有效交往而导致的。 什么是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以人为对象的一种活动形式。 不论是亲密关系、疏远关系,还是敌对关系,都是心理上的距离,统称为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的过程

(1)第一阶段:彼此陌生,互不相识,甚至均未注意到对方的存在。 (2)第二阶段:单方注意,但从未有过接触。

(3)第三阶段:表面接触,双方开始注意对方,但交往泛泛。

(4)第四阶段:双方交感互动。开始将对方视为知己,愿意与对方分享信息、意见和感情。对别人开放自我的心理历程,被称为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人际关系发展到彼此都能自我表露的程度时,那就到了友谊阶段。 (5)第五阶段:人际间的友谊发展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步,就进入到亲密关系。同性之间发展为莫逆之交,异性之间发展为爱情。 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1.表层因素

 空间距离(远亲不如近邻)

 交往频率(来往密切关系更近,如麻友们、恋人们)  仪表风度(得体的仪表使人更具魅力) 2.深层因素

1  个性品质:人的气质类型、性格特点等。  最重要的是人品

特点相似:有共同语言,容易产生共鸣

特点互补:更能彼此倾慕,关系稳定长久。如夫妻、同伴等。

三、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一)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 ——先入为主

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指观察者第一次与对方接触时,根据对方的身体相貌及外显行为所得的综合性与评鉴性的判断。 人际交往中的首因效应

 A君的性格 嫉妒的精明的勤勉的冲动的善辩的 受试者多把A君作正面印象,B君为负面印象  评价:第三次考试意外失利  评价:第三次考试侥幸得甲 首因效应的启示

1、建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展现自己最吸引人的品质。第一次和陌生人见面时,应穿着打扮整齐、干净、谈吐自然,有礼有节。

2、懂得通过现象看本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尤其是见网友更要注意首因效应带来错误印象。 如何与陌生人建立良好第一印象? SOLER模式(G Egan艾根)  S: 表示坐姿或站姿要面对别人  O (open): 表示姿势要自然开放  L (lean): 表示身体要微微前倾  E (eye-contact): 表示目光接触  R (relax): 表示放松

表现“我很尊重你,对你很有兴趣,我内心是接纳你的,请随便”的印象。

(二)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

——十个好,百个好,一个不好全遮了

2  与首因效应相反,随着人际的交往深入,最近的信息对认知的影响较大,所留下的印象也相对深刻,最后的印象就会冲淡或盖过以往的印象,对行为发生重大的影响。主要产生于熟人之间,也称为“新颖效应”。  比如: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

(三)晕轮效应(The halo effect)

 是指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或某些特征而泛化到其他一系列尚不知道的特征,所以称为“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的作用吃了大苦头。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容貌惊人,但与普希金志趣不同。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在普希金看来,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 。

正的晕轮效应——爱屋及乌,情人眼里出西施

负的晕轮效应——厌恶和尚,恨及袈裟

(四)刻板印象(stereotypes)

 刻板印象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所谓的类化作用,按照预想的类型将人分为不同的种类,然后贴上标签,按图索骥。

 “南方人都很精明,北方人都很憨厚”

“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

东北姑娘“宁肯饿着,也要靓着”

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在交往中一个人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内在生命中的价值观与情感好恶影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现象。

3 实质在于“强加于人”。“以己论人” “以小人之心,度他人之腹” 表现:1.相同投射——从自我出发做判断 2.愿望投射——把自我主观愿望强加于人 3.情感投射——以自我的爱憎指引交往 投射效应的启示

 1.在交往中要顾及他人的感受。

 2.在交往中遇到问题要理性分析,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的对待别人和自己。“已所不欲”时“勿施于人”,“己所欲之”也要学会“慎施于人”。 大学生常见人际交往障碍

一、认知偏差

二、情感偏差

三、能力欠缺

四、人格问题 二 情感偏差

情感成分是人际交往中的主要特征,情感的好恶决定着交往者今后彼此间的行为。交往中感情色彩浓重,是处于青年期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一大特点。  主要表现:

 1.嫉妒心理2.自卑心理3.羞怯心理4.社交回避5.恐惧心理

 1.嫉妒:对他人的某些素质超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不甘心或憎恨,甚至打击别人以抬高自己的心理反应。

嫉妒是种消极的情绪状态,让人体验到心理的紧张、内心的痛苦、愤怒、憎恨等。巴尔扎克曾说,嫉妒潜伺在人心底如毒蛇潜在穴中,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更为痛苦,别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旗鼓相当)

 2.自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感到惭愧、羞怯、畏缩甚至灰心。有自卑感的人对自己所具备的条件及行为表现感到不满,对自我存在价值感到缺乏重要性,对环境生活的应付缺乏安全感,对自己做的事不敢肯定。过度的自卑感使人脱离实际,造成生活困难,阻碍人格的发展。

 产生原因:负面的自我评价和弱化的自我概念;  其深层的心理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

4 3.羞怯:腼腆、动作忸怩、脸色绯红、不自然、说话颤抖

原因:青春期自我意识敏感;自我形象保护;缺乏自信;患得患失;人际交往挫折。

 调节:丢下包袱;树立自信;勇敢面对;主动交往 4.社交回避

在现实生中,自己与社会及他人发生矛盾冲突,不能自觉地解决矛盾、冲突,而是躲避矛盾、冲突的心理现象。带有强迫性、盲目性和非理性等特点。

5、恐惧心理--关于社交恐惧症

在某些特定场合或者情景莫名地紧张、害怕。不敢见人,与人交往时面红耳赤,神经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严重者拒绝与任何人发生社交关系,自我孤立,抑郁消沉.赤面(脸红)恐惧 社交恐惧症的主要症状 赤面(脸红)恐惧

对视恐惧 表情恐惧 异性恐惧 口吃恐惧

 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人品、修养以及各种心理能力的综合,反映了一个人的 综合素质,在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 有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体会到,往往想关心别人都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别人却不知从何开口;想协调人际关系却越协调越复杂;想与人为善却控制不住自己的冲动而语言生硬。这就是能力欠缺的种种表现。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

一、交往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要主动与他人交往,不要消极回避。 要敢于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而且还要不怕出身、相貌、经历,不要因来自边远地区、相貌不好看或者经历不如别人而封闭自己。

(二)尊重原则

(三)交互原则(黄金法则 像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一样去对待别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真诚原则

二、掌握一些常用的社交方法

1、对别人真诚地感兴趣;

2、要记住人家的名字;

3、做一个很好的听众,不要当演说家;

西方有一句俗语:“上帝给人两只耳朵一张嘴,很明显,就是有意要我们多听少说。”

4、谈别人感兴趣的事;

5、经常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说明你尊重他,离不开他

6、避免当面伤害他人的感情;(当面教子 背后教妻) 

7、有错要主动承认,争辩要有分寸;

8、不要总显得比别人高明;

9、多从别人角度考虑问题,永远保持同情心;

10、以积极的态度开展竞争。

三、解决人际冲突的策略

2、批评的艺术

(1)先表扬后批评:良药不再苦口。

(2)批评别人之前先做自我检讨:消除对立情绪。 (3)点到为止,给人台阶。 批评的艺术小启示

 描述行为,不要做人身攻击。  不要把个人情绪因素牵涉进去。  不要在公开场合批评。  不要挖旧疮疤。  不要小题大作。  不要拖延时间。  不要只做负面的批评。  不要只顾批评,吝于赞许。  不要害怕表露你的情绪。

3、拒绝的艺术

6 (1)补偿式拒绝:提出另一建议,以示诚意。 (2)先肯定后拒绝:以示其情非得已。 (3)爱护性拒绝:站在对方立场谈理由。

4、第一个社交圈--宿舍关系  引发宿舍问题归因:  嫉妒  偏见  自我中心  传播是非

 不良生活方式影响他人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案

大学生人际交往

大学生人际交往

大学生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教案

人际交往教案

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

大学生人际交往文字教案
《大学生人际交往文字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