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事年表

发布时间:2020-03-04 03:13: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事年表:

1840年鸦片战争,1842《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51,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6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1862年5月太平军击毙法国侵华海军司令,6月活捉“常胜军”副统领,9月击伤“常胜军”统领,1963年1月打死“常捷军”统领 1864,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1867年美国派海军入侵台湾,高山族人民英勇抵抗,击毙副舰长; 1990八国联军侵华时,义和团及部分清军与之展开殊死战斗

1894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达到高潮,1895《马关条约》,割台湾及澎湖列岛(俄、法、德干涉还“辽”) 1990八国联军侵华,1991年《辛丑条约》,洋人的朝廷,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个,1841组织翻译英国人慕瑞《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

魏源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郑观应《盛世危言》(1970年以后)发展民族工商业,“商战”、“君民共主”,设立议院; 严复《救亡决论》(1895)喊出“救亡口号”,天演论(1898)“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太平天国: 1851-1864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

19世纪60年代初,冯桂芬《校邠庐抗议》最先比较完整表述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之富强之术”,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戊戌维新运动: 1895年公车上书;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考》《波兰分灭记》广州万木草堂;

梁启超《变法通议》,长沙时务学堂 严复《天演论》

办报纸:梁启超《时务报》(上海);严复《国闻报》(天津)、《湘报》(湖南) 谭嗣同《仁学》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1906年废除科举考试

1906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钦定宪法大纲”学习日本君主立宪制 1911年5月成立“责任内阁里”,13名大臣满族9人,皇族7人,被讥为“皇族内阁”

辛亥革命:

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904年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指出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 1903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 1905-8-20,中国同盟会,《民报》为机关报 同盟会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将纲领概括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1911-4-27广州起义,是日,黄兴“黄花岗起义”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四省“保路风潮” 1911-10-10,武昌起义,掀起革命高潮,打开清王朝统治的缺口; 1912-2-12日,清帝被迫退位,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

1912-1-1孙中山宣布在南京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辛亥革命的失败: 袁世凯“逼宫”,1912-2-12清帝退位,12日孙中山提出辞职,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1日孙中山正式卸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1912年8月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 1913年3月袁世凯暗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袁世凯镇压 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1914年1月,停止参议员,众议院议员职务,遣散议员 1915-12-25日孙中山护国运动 1916-1-1袁世凯登基,不久死亡

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孙中山护法运动,失败,标志着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7年1月编辑部随之迁至北京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李大钊1918年7月《法俄革命之比较观》,1919年9月、11月《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19-5-4五四运动,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0-11共产党组织领导的第一个工会-----上海机器工会宣布成立 1920-11党的发起组指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

1920-11在党的早期组织下,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成立

1921-7-2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确定了党的名称

党的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1921年9月,浙江萧山县衙前村成立第一个农会, 1922年6月,彭湃,广东海丰县赤山约,成立了农会

1922-7月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当前阶段的纲领:打到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与国民党合作,参加共产国际

(1922-1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2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第一个工人运动高潮)

1923-6,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了正式的决定

1924-1,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辅助农工,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925-1-11,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确定了党同国民党关系的新政策,基本方针是:打击右派,争取中派,扩大左派

1925-5,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1925-7-1,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1926-7,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 1925-1927大革命

1926-3,蒋介石,中山舰事件,1927-4-12反共政变(上海),以“清党”为名,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927-7-15,汪精卫,“分共”会议(武汉);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

1927-4-27,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在当时革命的中心武汉召开,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1927-8-7(八七会议),革命危急关头,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阐述“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1927-8-1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南昌起义;

1927-9-9毛泽东秋收起义,起义部队10-7抵达江西省宁冈县茅坪,开始创建井冈山农村根据地;

1927-12-11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叶挺、叶剑英广州起义。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在苏联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的塞列布若耶乡间别墅召开,在继续把城市工作的复兴视为革命高潮到来的决定条件的同时,肯定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是决定革命新高潮的更大的发展基础和重要力量。

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斗争》,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同时还科学的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工农武装割据 1930-1,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1930-5,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提出,标志着中国话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反围剿与土地革命:

1930-10起,蒋介石集中重兵,围剿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 1930年10月到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朱、毛等指挥下,“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连续粉碎三次“围剿”,1932年底又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928年12月,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苏维埃政府所有”

1929年4月,新国土地法,改“没收一切土地”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和地主阶级的土地” 1931年2月,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经验,规定农民已经分得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可以租借买卖,别人不得侵犯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订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打土豪,分田地)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江西瑞金县叶坪村,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法律文件;毛泽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三次“左”倾错误:

1927-11至1928-4月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 1930-6月至9月,李三立为首的“左”倾冒险主义

1931-1至1935-1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左”倾教条主义,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和反资产阶级并列,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坚决打击富农;军事上进攻上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

红军长征: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撤离根据地,向西突围转移,开始长征。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黔北重镇遵义,遵义会议,历史性的转折,决定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1935-6中央红军抵达四川懋功(今小金)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1935-10-19到达陕北吴起镇,同红十五军团会和,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1935年12月17日—25日,瓦窑堡会议,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政治策略方面的基本经验,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

1936-10,红

二、四方面军先后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今宁夏)会师,至此,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

抗日战争:

1931-9-18,九一八事件,

1932年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淞沪一带抗日 1932-2,东北全境沦陷,

1932-4-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1933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先后在东北各地崛起

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1934年,中共各抗日游击队先后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 1935年华北事变, 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北平学生抗日游行,“反对华北自制”,“停止内张,一致对外”,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6年2月以后东北人民革命军陆续改建为东北抗日联军

1936-5,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反蒋抗日”,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对象,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党的总方针为“逼蒋抗日”。

1935年12月,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瓦窑堡会议),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12月,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为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1936-12-1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全会统一国共合作;抗战的革命中心任务是争取民主。

1937年夏,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批评教条主义,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1937-7-7,卢沟桥事变,国民党第二十九路军奋勇抗战。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举行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关于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并作总结。会议通过《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会议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始以后的新形势和战争的持久性,指出共产党同国民党的争论已经不是应否抗战的问题,而是如何争取胜利的问题,并指出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是实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反对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

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取得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1937-9-22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 1938年3月,李宗仁,台儿庄大捷

1938年9月至11月,六届六中,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1938-10占领南京武汉(以上战略防御阶段)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标志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1939年9月,中共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

1939年12月,桂南会战,第五军为主力的国军攻克昆仑关,消灭日军4000余人; 1940年5月,枣宜会战,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殉国。 194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基本政策,为个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1941年5月,中共中央,《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全面体现了中共关于根据地建设的基本方针, (“三三制”原则,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 (减租减息,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又照顾地主的利益)

1941-5,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延安整风运动,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1942-2,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最主要任务),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解决了思想问题(遵义会议军事、组织;瓦窑堡政治)

1939年冬---1940年春,第一次反共高潮; 1941-1,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 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对日宣战。

1943年春,策划第三次反共高潮,由于共产党及时揭露和斗争而被制止 1943年国产国际宣告解散

1944-4至1945-1,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日本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 1945-4-20,中共六届七中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使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的认识打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一致

1945-4-23至1945-6-11,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命名“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对蒋介石拟采取“洗脸”政策而不是“杀头”。

1945年5月,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抢夺人民抗战胜利果实、准备发动内战的反动方针。

1945-8-15,日本天皇发表终站诏书

1945-9-2,日本签署向同盟国的投降书,侵华日军128万向中国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1945-10-25,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台湾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

解放战争:

1945-5,中共七大,毛泽东,对蒋介石拟采取“洗脸”政策而不是“杀头”。 1945-8-24,毛泽东指出,抗战结束和平建国。

1945-8-25,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1945-8-28,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重庆谈判,军队和解放区政权问题。 1945-10-10,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定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1946-1-10,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同一天,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

1946-3,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蒋介石命令他的追随者对政协协议“就其荦荦大端,妥筹补救”

1946-5-4,中共中央,《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五四指示),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进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全国性内战。 1946-10-11,国民党军占领华北解放区重镇张家口 1946-10-11,蒋介石宣布于11-12召开“国民大会”(由国民党一手包办的)

1947-3,国民党当局限期令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三地代表及工作人员全部撤离。 1946-6至1947-6,人民军队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

1946-12-30,北平学生游行,“抗议美军暴行”,“美国推出中国”(史称抗暴运动或一二三〇运动)

1947-2-28,台湾台北反抗国民党,举行游行(二二八起义)。

1947-5-20,南京、北平爆发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史称五二〇运动)。

1947-6月底,刘邓,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陈毅、粟裕,华北野战军助理,挺进鲁豫皖地区;陈赓、谢富治,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挺进豫西。三路大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序幕由此揭开)

1947-7,国民军总兵力下降为373万,正规军下降为150万,人民解放军增加为195万,正规军100万

1947年7月至9月,中共,河北省平山县,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1947年10月,爱国学生一次一次反抗斗争,口号由“反饥饿、反内战”,改为“反迫害” 1947-10-10,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1947-12月,(十二月会议)中共中央,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发展到了一个历史转折点,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1948年1月,民盟领导人沈钧儒等在,民盟一届三中,会议确定中国共产党“值得每个爱国的中国人赞佩”,表示“今后要与他们携手合作”,标志民盟站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 1948年1月,民革,公开表示承认中国国产党的领导地位。

1948-4-30,中共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济南战役,是华东野战军在解放战争时期,于1948年9月16日至24日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第一次攻克具有坚固设防的大城市的攻坚战。这次战役由许世友指挥,歼敌11万多人,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的重点防御计划,使我华北、华东解放区连成一片,为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揭开了序幕。) 1948-9-12至11-2,辽沈战役,

1948-11-6至1949-1-10,淮海战役,

1948年秋,经过土地改革运动,一亿人口的解放区消灭了封建生产关系。 1948-11-29至1949-1-31,平津战役

1949-1-22,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领导人,《对时局的意见》,认定中共提出的关于召开政协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愿在中共领导下”,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949-4-21,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 1949-4-2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的覆灭。

1949-3,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规定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策略,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毛泽东告诫全党,“两个务必”;“进京赶考”。 1949-6-30,毛泽东,《论文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主要“工农联盟”,团结民族资产阶级。 1949-9-21至9-3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人民民主专政”,“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1950-3,中共七届三中全会,集中力量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问题(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和恢复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

1949-1952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民族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1951年底到1952年,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三反”运动

1952年上半年,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五反”运动

1953年开始的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有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4-9-15,刘少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在次作出深入的论证。

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一五”计划。 1956,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56年初,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强国”(这也是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调动工农群众积极性”,“巩固各民族团结”,“与民族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重工业为重点,发展农业、轻工业”,“向外国学习,但不能一切照搬”,“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党和国家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学进步的指导思想);中共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共八大,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经济上“反保守反冒进即在综合评和中稳步前进”,

1957年2月,毛泽东,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发展经济、文化。 1957-4-27,中共,《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

1957-7,毛泽东,《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基础和现代化的农业基础”,“六又”政治局面

1957-10-11,中共八届三中,改变八大队社会矛盾的正确判断,大跃进序幕揭开,指导思想上的失误造成了长期的严重后果。 1958-5,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多快好省”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但强调了“快” 1959-1961,大跃进,反右倾,自然灾害,苏联撤走专家,国民经济严重困难。 1961-1,中共八届九中,“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1962年

1、2月间,“七千人大会”,“批评和自我批评”,贯彻八字方针。 1962-1965国民经济三年调整时期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发动

1971年9月13日,林彪出逃坠机身亡,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客观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1976-10-6,中共中央政治局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的职务

1977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12-18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和思想束缚,否定“两个凡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1979-4,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经济建设从国情出发

1981-6,中共十一届六中,《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简称“第二个历史决议”),“社会主义改造出现某些缺点和偏差,但总的来说是伟大的胜利”,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全胜利。

1982-9-1至11日,中共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会中提出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

1987-10-25至11-1,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92-10-12至18日,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9-12至18日,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策略,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002-11-8至14日,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结概括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003-10,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胡锦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004-9,十六大四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

2005-2,胡锦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首次将“和谐”列入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2007,中共17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 附录:共产党各个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毛泽东制定了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抗日战争时期:提出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地主虽然收入减少,但土地所有性质没有改变,有助于稳定地主阶级,使其支持抗战。农民交租交息,虽然不能做到耕者有其田,但已经减少了农民的负担,可以有效的发展生产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

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的讲话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改革工作中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聚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1、1950年土地改革,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①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新解放区的农民无地或少地。

②内容: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保存富农的政策。

③意义:连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农民翻了身,为新中国农业的发展和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1953年开始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内容:把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③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原因:党的主要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③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4、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原因:过去的人民公社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党中央总结了合作化的经验教训,作出正确的决策。

②内容: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③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事年表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事年表

中国近代史 大事年表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时间轴

中国近代史18401999大事年表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时间轴

不平等条约近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事件年表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新闻史大事年表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事年表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事年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