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就业形势及就业形式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22:01: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就业形势及就业形式 关于就业形势及就业形式的调查报告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愈来愈困难,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人数达212万,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保守估计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600万。虽然政府在不断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点毛皮而已。在这种形式下,毕业生们将会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就业难不难,就业有多难,那要靠社会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难,主要难在以下几点:

一是毕业生数量的迅猛增加,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二是受长期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影响,部分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和社会需求差距较大。一方面,县、市中小企业急需人才,一方面部分毕业生不愿去第一线、去基层,有业不就的错位现象依然存在。毕业生的基层意识和创业意识有待加强,亟待做更加细致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三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是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求。

五是高校毕业生流向不够合理。目前高校毕业生的流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这些地区往往占据各种优势,而且吸引人才的力度较大,形式多样。特别是“先落户,后就业”政策的实施,既对大中城市的就业产生一定压力,也影响一些中小城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引进人才工作。

学生找工作存在误区,很多人不愿意到县和乡镇企业发展,只想呆在市区,就是没有工作也要呆在那里。而外地人来浙江工作就不那么“挑剔”,愿意到小地方就业,这对本地学生也能产生一种激励。同样地,到各地去招收高层次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促进就业——实现一项技术突破或带来了一些新项目,能够给我们创造很多就业机会。在小的城镇,那里还有一些岗位没有人愿意去干,我国大学生就业开始流向小城镇,这是现在大学生的一个就业趋向。在城市里各个工厂,学校,等事业单位基本上都已经不缺人了,在大城市找工作简直等于自找没趣。

市场经济体制下就业形式的变革和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劳动用工制度也随之进行了改革。企业是独立的法人实体,要自主经营。劳动力归个人所有,有自由择业的权力,两者则通过双向选择,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其主要特征为:公开招聘、平等竞争、全面考核、择优录用的招工制度和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多种用工形式,能进能出、灵活多样的用工制度。通过改革,用工制度实现了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将国家用工主体转变为企业用工主体,原有的国家职工改为企业职工;将无条件的终身固定的劳动关系为相对的有条件的可变的劳动关系,职工与企业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也逐步取消了职工的身份差别。通过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逐渐形成了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和能进能出的机制,有 利于提高企业的效益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

当前作为劳动力的需求方,企业的主要目标已有过去的完成生产指标转变为

追求利润,而利润和生产成本往往此消彼涨,企业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获取更大的利润,总是力求降低劳动成本,特别是一些劳动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样,企业一方面通过减员,使任务满负荷来达到增效的目的;另一方面则根据市场的需求,以销定产,以产定人,以减少不必要的窝工。随着政府的放权,企业有了用人的自主权,什么时候招人、招多少人、采取何种用工形式,企业有权决定, 劳动关系变成一种较为简单的雇佣关系。按目前的法规,企业需为合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等工资外费用,为了降低成本,一些企业就千方百计少用合同工,多用临时工、小时工等。作为劳动力的供给方,由于当前普通劳动力供过于求,特别是大龄人员找份固定的工作更难,在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宽余的情况下,不得不接受这样的选择;另外,这种弹性的就业形式,也可以满足劳动人口构成变化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妇女和老人加入就业队伍,要求有适合她们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和收入等方面的非正规就业,尤其是那些已提前退休和签了协保的人员,因为已有了基本保障,似乎对是否是固定工也不太在乎,而更看中的是到手的收入。1997年以来,上海市政府在政策上鼓励非正规劳动组织的发展,截止到2000年10月,全市共建有非正规劳动组织7000多户,从业人员已达近10万,这还不包括大量在各企业,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小时工、劳务工。

不同用工形式的差异和矛盾

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有了用工的自主权,它可以根据生产的多样性、灵活性以及生产岗位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用工形式,如无固定期限工、临时工、季节工、劳务工、小时工、承包工等。使企业的劳动组织保持精干高效、充满活力。不同用工形式其最大的差别还不只是签约时间的长短,而主要是企业辞退职工的自由度和为不同职工缴纳社会保障费上的差异上。按目前的有关规定,企业必须为合同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承担这部分职工的医疗费和住房公积金(这部分费用在上海大致已占工资总额的一半多)。而对其他的用工形式尚没有明确的规定,或者虽有规定却较少遵守。福利是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和基本工资之和构成了劳动报酬。从企业的视角观察,这都是产品的人工成本,其水平仍由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决定。企业最关心的是劳动力价格的总体水平。既然不同用工在辞退难度和社会保险费的缴纳上存在差异,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自然会更倾向使用可以无需缴纳社会保险费和\"招者即来、挥者即去\"的外来工、劳务工、小时工等。企业用工成本的差异,也造成了失业人员求职的困难(因为单位招用失业人员必须缴纳社会保险金)。近几年似乎有越演越烈之趋势。

据中国统计年鉴,全国城镇职工(一般为合同制职工)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由1995年的73.1%下降到1999年的56.0%;而非正规部门(指私营企业、个体从业人员)就业比重有较大幅度增加,由1995年的10.7%上升到1999年的16.5%,还有大量的非正规就业,即劳务工、小时工等。为了规范用工,使企业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越来越多的人呼吁,要使社会保险全覆盖,即由\"职工\"覆盖到城镇全体\"从业人员\"。上海在1997年推出了自由职业者参加社会保险的政策,即自雇人员可以自愿参加社会保险。截至2000年10月,这部分人已达3万。上海最近又正在研究关于小时工的社会保险的征缴政策。但是,在发展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时候,必须正视这样的现实:中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老龄化速度快社会负担重,经济基础弱、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等。?中国在制定福利政策时不能以西方福利国家的做法为效仿的蓝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

求是,循序渐进。

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天天的增加,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应付多变的市场,为我们的将来的生活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为我们以后的生活的更加美好而努力吧!努力

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会计专业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就业形势

就业形势

关于就业形势及就业形式的调查报告
《关于就业形势及就业形式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