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黑龙江农垦苜蓿的产业化经营

发布时间:2020-03-03 22:47: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黑龙江农垦苜蓿的产业化经营

刘艾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010018)

摘要本文从黑龙江农垦的实际情况出发,详细论证了开发苜蓿产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黑龙江农垦系统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机械化装备、雄厚的技术储备、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成型的产业化基础、紧缺的国内外市场需求等,为苜蓿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充分坚实的自然、经济、社会氛围。苜蓿产业必将成为黑龙江农垦新型的支柱产业,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进而产生巨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1、问题的提出

“十六大”中央强调,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彻底转变传统的粗放型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在黑龙江省实施“科教兴省,科教兴农,变农业大省为农业强省”的发展战略中,已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生产的半壁江山,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以“两牛一羊一草”为主的畜牧业。尤其以草业生态建设作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的切入点和根本点,成为最大的基础建设工程。

黑龙江农垦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起,开始重视牧草的种植和生产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其中多元化草地畜牧业经济的研究、苜蓿等优良牧草的引种鉴定、饲草料加工的试验示范等为苜蓿产业化开发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社会基础。

黑龙江农垦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是全国机械化、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系统。黑龙江农垦也是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相结合的经济类型区,农产品加工业和原料工业也很发达,是人均产粮最多的区域。然而农业经济的增长速度不高,效益低下。主要原因是:单一脆弱的农业经济结构和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始终制约着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配置不合理,长期存在着对资源的掠夺性利用,农牧业的发展基本是以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种植业以产粮、油为主,存在着广种薄收的现象,土地的自然生产力逐渐下降,水土流失加剧。黑龙江省农垦水土资源丰富,地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具有草业产业化开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经济收入增长不快。因此,农垦总局党委大力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开发的步伐,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通过政策、市场、科技、人才、资金、服务的导向和投入,力争把农垦经济引入协调、持续发展的轨道。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黑龙江农垦积极加大苜蓿种植的投入力度,试图建立起规模化的苜蓿草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2001年种植紫花苜蓿1.3万hm,并规划在“十五”期间建植苜蓿13万hm。一方面可使企业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也为低产田改造和生态环境的治理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苜蓿产业的发展还可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通过技术和信息辐射,带动黑龙江省草产业的发展,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

2、苜蓿产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人工草地建设,是畜牧业现代化建设和草业建设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国内外畜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畜牧业经济的发达程度和效益高低,与人工草地建设的水平成正比。优良牧草既是畜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又是价值较高的商品。从畜牧业生产资料的角度考虑,只有把人工草地建设作为草地集约化经营的支撑点,把饲草料加工作为增值、提效、改2

2变家畜饲养方式的手段,才能打破传统的畜牧业经营方式,实现绿色、高产、优质、高效的产业化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从商品的角度考虑,优良牧草可以不经过家畜转化的环节而直接进入市场,具有加工增值的特性。素有“牧草之王”美称的苜蓿草,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最重要的豆科牧草。苜蓿富含蛋白质、胡萝卜素和矿物质,是家畜的优质饲料。它有发达的根系,具有很强的保持水土能力。种苜蓿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在草田轮作中具有其它牧草不可比拟的作用。

近年来,苜蓿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都很畅销,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种植苜蓿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往往超过粮食生产。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苜蓿生产的势头良好,农民种植苜蓿的积极性日趋高涨。国内外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也纷纷投资苜蓿产业开发,不仅投入大量资金,也带来了世界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苜蓿产业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一些有远见的领导和地方政府也正在选定以发展苜蓿产业为突破口,进行农业三元结构的调整。科学家也认为:“粮、经、饲草”三元结构是现代农业技术革命的产物,也是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成为现代农业的制高点”。2001年5月份在北京召开了“首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为我国苜蓿产业化发展交流和传递了信息和技术。无疑,苜蓿将在三元结构的“草”中唱主角。在黑龙江省具有广泛的苜蓿适宜种植区。实践证明,苜蓿生产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兼顾了生态建设和保护,把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国家、企业和农民共同受益,可谓一举多得。

因此,从国家生态建设的发展战略、黑龙江省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内外市场需求、苜蓿本身的优势和特点及黑龙江农垦本身的具体条件和农业发展趋势各方面综合考虑,进行苜蓿产业化生产都是十分必要的。

3、实施苜蓿产业化建设的可行性

3.1垦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可行

黑龙江垦区拥有土地总面积540万hm,其中耕地205万hm,荒地166万hm(包括沼泽和草甸),林地79万hm,草地33万hm。适于草业生产的面积达200余万hm。垦区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五大部分,即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山地、松嫩平原、三江低平原区、穆兴低平原。年平均降水量450-600mm,其中

6、

7、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60—70%。绝对无霜期120—140d,≥10℃的积温为2100—2500℃,非常适合于苜蓿种植。

垦区土壤主要分为九个类型,即暗棕壤土、白浆土、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沼泽土、泛滥地土壤、风沙土和盐碱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3—12%,pH值5.3—8,西部草甸土分布较广,东部有较大面积的沼泽土、白浆土、草甸土。其中黑钙土和沙壤土最适合苜蓿生长,草甸土经改造、降低水位后也适于苜蓿生长。区域内河流众多,分属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大水系,还有大小兴湖。河流纵横、湖泊零罗棋布,水资源十分丰富,水质良好。垦区进行苜蓿栽培生产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选择好适宜性品种,进行产业化生产是可行的。

3.2垦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可行

3.2.1截止2002年,黑龙江垦区在我国农产品相对过剩、市场约束增大和垦区农业生产连续遭受多种严重自然灾害侵袭的情况下,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农业,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60亿元,农业科技贡献率56%,转化率65%,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22222

2题是:经济结构与外部环境不相适应,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不快,劳动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增大;粮食销售困难,价格持续下跌,职工负担重;农业生产比较效益明显下降,职工收入增长停滞,粮食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

3.2.2垦区绿色食品、有机农业和特色农业品种发展较快,农业生产推行成本逆控,降低了直接生产成本。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00万t,已具备了年产商品粮750万t的生产能力。真正成为了国家的“北大仓”。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生态农业建设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3.2.3畜牧业产出快速增长,完达山集团起到了积极的龙头拉动作用,年均完成畜牧业增加值12亿元,肉牛和奶牛存栏分别为20和15万头。持续坚持以“两牛一羊”为重点,推进畜牧业的合理布局,协调发展,走“规模+科技”的发展道路,并大力推进规范化饲养管理。

3.2.4生产条件和先进的机械化装备居全国领先地位。机械总动力达到327万kw,农用飞机25架,大中型拖拉机2.3万台,喷灌机1540套,联合收获机7100台,种子加工厂55个,水泥晒场1600万m,机电井4.2万眼,基础设施良好。

3.2.5农业风险互助事业发展迅速,社会效益明显。年均收取和赔付1亿元以上,对平抑自然灾害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为家庭农场解除了后顾之忧。十分重视环保事业,有自然保护区15个,保护面积85万hm,颁布实施了《 垦区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创建了“黑龙江垦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立了垦区环境保护治理基金,为绿色生态环境的建立和保护奠定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2.6垦区职工文化层次较高,各类科学技术人员占13%;收入水平基本平稳,生产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基本实现小康。农场人均收入3500余元,储蓄总额60亿元。城镇建设发展迅速。

3.3政策支撑优先

3.3.1国家实施生态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目标。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是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为生态建设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政策条件。苜蓿生产,本身就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又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相吻合。

3.3.2我国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是变“粮、经”二元结构为“粮、经、饲草”三元结构,但目前草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还很低,近期内必将有一个大的发展。特别是在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的黑龙江垦区,草的重要性会更加突出,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政策的扶持。

3.3.3黑龙江省政府和农垦总局切实认识到粮食生产效益滑坡,对农民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号召人们树立起“立草为业、草业先行”的观念,除了加强对天然草地的保护以外,积极鼓励退耕种草,并作了大量引种优良牧草的前期工作,取得显著成就。并在土地、资源、技术、人才、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优先。

3.3.4科教兴农、科教强省的科技政策,鼓励草业发展,政府和职工普遍认识到草业的高效益,是质量效益农业的具体体现,是绿色农业和绿色畜牧业的物质基础,投放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为草业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也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2

2性。

3.4技术优势明显

3.4.1采取科技主管部门支持、企业投资、家庭农场建植、工厂化生产加工、公司经营、科研单位技术创新和全程服务,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广相结合,确保成果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3.4.2农垦开展了天然草地管理利用和改良培育、牧草引种栽培和管理、饲草加工技术体系、饲草烘干、成型机械设备的研制、生物干草保护剂等多方面多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并直接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在技术储备上做了充分准备。

3.4.3培养了一大批具有高新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科技队伍。拥有草地科学、牧草机械、农机制造、饲草烘干、牧草栽培、化控、植保、经营管理等专家学者。

3.4.4黑龙江垦区拥有世界各国最先进的配套农机具,为牧草机械的优化组装和新机研制提供了充分的样机基础。在“七五”和“八五”期间和加拿大合作开展了十年苜蓿的种植和生产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生产管理经验,为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铺奠了成熟的路子。拥有饲草加工厂3座,具备规模化生产的雏形。

4、市场需求

4.1国内市场

我国自1984年以后,虽然粮食连年丰收,但总量增幅缓慢,人均占有粮食基本在380kg上下徘徊,但此间我国畜牧业却持续高速发展,年递增约10%。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许多地方都出现了粮食的暂时过剩,大量粮食被用作饲料,而各类畜禽的饲料短缺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又制约了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限制了整个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我国1992年耕地的种植比例粮、经、饲各占79.2%、16.3%和1.2%,饲料比例过小。许多专家认为我国上述三种作物的适宜比例应该是60%、20%、20%,即3:1:1。按此计算,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应为2700hm,而苜蓿在饲料作物中应为首选。

有专家测算,2000年我国国内蛋白质饲料短缺量达2000万t,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和提高效益的关键因素。而苜蓿草质优良,为各种家畜所喜食,蛋白质含量可达14—22%,且易于被家畜直接吸收。苜蓿干草喂家畜可以替代粮食,据美国研究,按能量计算,其替代率为1.6:l;按能量和蛋白质综合效能计算,其替代率可达1.2:1。我国目前紫花苜蓿种植面积仅有133万hm,总产量530万t;商品苜蓿仅有几万t,仅能满足蛋白饲料需求总量的5%,潜力极大。有人认为,在我国规划种植的2700万hm饲料作物中,苜蓿应该至少占1/4,即达到670万hm,扣除已有的133万hm,还应新增533万hm。但苜蓿的生长有比较严格的气候、土壤、光照等条件要求,适于在北方半干旱地区栽培。

4.2国际市场

苜蓿草及苜蓿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一直处于热销状态,它不仅是家畜的饲料,可替代粮食蛋白和动物性蛋白,还是一些加工业的原料。叶蛋白、苜蓿多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苜蓿所含的促进家畜生长的未知促生长因子(UGF)也引起了人们特别的关注。尤其是欧洲爆发“疯牛病”以后,限制使用和出口动物性蛋白饲料,苜蓿将成为最主要的替代品之一,需求量巨大。

目前,亚洲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苜蓿产品进口市场。日本每年进口苜蓿草捆、草粉、草颗粒200多万t;新加坡、韩国及香港、台湾地区每年需进口300万t。这些草产品主要来22222

2自于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仅美国每年的饲草交易额达200亿元。由于运输成本昂贵,产品价格较高,而我国是这些国家和地区苜蓿草的最理想生产和供应地。问题是我国目前的苜蓿种植分散,面积过小,经营粗放,产量和质量都不高,形不成出口规模和出口质量档次。尽快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技术含量,依靠科技,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又有运输方便的优势,产品一定会有很强的竞争力。

4.3地区市场

黑龙江省以“两牛一羊”为重点的占农业经济半壁江山的草地畜牧业,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饲草料。目前,全省天然草地面积400万hm,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不足一半,人工草地的面积极其有限,微不足道,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实际和发展的需求,这与畜牧业发达国家人工草地占草地总面积50—60%的水平相比相差甚远,也与草原畜牧业大省的称号极不相称。目前草食动物的粗饲料主要来源于作物秸秆,其营养和能量难以保证。随着畜牧业迅速发展与草地退化、生产力降低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上集中舍饲等饲养方式的推广普及和频繁的自然灾害,造成对高蛋白、高能量饲料的强劲需求。近年来最受欢迎的是体积小,运输方便,饲用简单的加工饲草。

5、结论

5.1改变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把苜蓿产业化建设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集约化经营的支撑点,把饲草料加工作为增值、提效、改变家畜饲养方式的手段,才能实现绿色、高产、优质、高效的产业化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从国家生态建设、黑龙江省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内外市场需求、苜蓿本身的优势和特点及黑龙江农垦本身的具体条件和农业发展趋势各方面综合考虑,发展苜蓿产业化是可行的。

5.2黑龙江垦区进行苜蓿生产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丰富的水、土、草资源和适宜的生产环境,为苜蓿产业化生产提供了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物质基础。

5.3该系统发达的农业基础和科技进步、先进的机械设备、较高的职工素质、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传统的大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成为苜蓿产业化开发的保障因素。

5.4国家、省、农垦系统的政策支撑体系为苜蓿产业化的开发提供了优先发展的大好机遇。

5.5明显的技术优势、完善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成为苜蓿产业化的开发的先决条件。

5.6良好的国内外市场和地区畜牧业发展需求,为苜蓿产业化开发的长期稳定,展示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简述苜蓿的产业化开发

抓住机遇开创我国苜蓿产业化新局面讲解

致黑龙江农垦总医院的感谢信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简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宣传片解说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团委大事记

黑龙江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简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作者简历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学生违纪处分规定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论黑龙江农垦苜蓿的产业化经营
《论黑龙江农垦苜蓿的产业化经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