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佛语心经经典语录

发布时间:2020-03-03 21:38: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知心不坏是实相法身,知心含万像是功德法身,知心无心是法性法身,随根应说是应化法身,知心无形不可得是虚空法身。下面是语录网小编Lynn整理的经典语录。(更多语录信息请关注语录网)

1.看读佛经,当须见月忘指,不可依语生解。

2.若能于经教,及古德入道因缘中,不起第二念,直下知归,则于自境界,他境界,无不如意,无不自在者。

3.莫撃念念,成生死河。轮回六趣海,无见出长波,念想由来幻,自性无始终,若得此中意,长波自当止,余本性虚无缘妄生人我;如何息妄情,还归空虚坐?虚无是实体,人我何所存,妄情不须息,即泛般若船。

4.人法双净,善恶两忘,直心真实,菩提道场。

5.天地无物也,我无物也,虽无物,未尝无物也。圣人如影,百姓如梦,孰为生死哉?

6.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7.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8.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9.明与无明,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10.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若无生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11.有生有灭,即落于有,不生不灭,又落于无。真如本心,生而不生,灭而不灭,即是真如不变,不变真如。

12.执医之一方者误色身,执经之一义者误慧命。

13.285.譬如寒月,水结为冰。及至暖时,冰释为水。众生迷时,结性成心,众生悟时,释心成性。

14.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盘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

15.坛经者,人人皆知出于曹溪,而不知曹溪出于人人自性。人人皆知经为文字,而不知文字直指人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16.众生着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

17.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无始以来,无着相佛。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以来,无次第佛。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18.善恶莫思量,当处便出三界。

19.菩提无是处,佛亦不得菩提,众生亦不失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20.菩提无所得,你今但发无所得心,决定不得一法,即菩提心。

21.你今闻发菩提心,将谓一个心学取佛法,唯拟做佛。任你三祗劫修,亦只得个报化佛,与你本源真性佛,有何交涉。

22.即心是佛,身心俱无,是名大道。

23.大道本来平等,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名之为祖。

24.是身如电,年年不住。

25.心之与性,迷即别,悟即不别。

26.百种多知,不如无求最为第一。

27.诸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但学无求无着。

28.无求即心不生,无着即心不灭,不生不灭即是佛也。

29.一切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所住。不住法者,谓照见身心法相空也。

30.心无所住,随处解脱,内外根尘,悉皆销殒,若一切无心,即无所住也。

31.万物一如,不起分别,犹如一月当空,千波现影,影有现灭,月实自如。

32.如如者,无心之心,离一切相,众生诸佛更无差别,但能无心,便是究竟。

33.菩萨于诸见而不动。

34.无心之心如恒河沙,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亦不喜。牛羊虫蚁践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宝馨香,沙亦不贪,粪尿臭秽,沙亦不恶。

35.以一切觉故,当知菩萨,不重久习,不轻初学。

36.欲得净土,但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37.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38.此灵觉性,不可以智慧识,不可以言语取,不可以境物会,不可以功用到,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盘性。

39.但识自心,恒沙法门,无量妙义,不求而得。

40.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若知无佛复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

41.妄身临境照影焉,妄身不殊,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虚;身本与影不异,不得一有一无,若欲存一舍一,永与真理相疏,更若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烦恼因心故有,无心烦恼何居,不劳分别取相,自然得道须臾。

42.马祖云:「悟自本性,一悟永悟,不复更迷,如日出时,不合于暗,智慧日出,不与烦恼暗俱,一心境界,妄想即除即是无生。法性本有,有不假修,禅不属坐,坐即有着,若见此理,真正合道,随缘度日,坐起相随,戒行增薰,积于善业,但能如是,何处不通。」

43.证此(本性)之时,万象俱绝,恒沙妄念,一时顿尽,无边功德应时俱备。

44.佛法在日用处,行住坐卧处,吃(喝)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所作所为处。

45.佛性不可思量测度见到,当下便见,拟思则差。

46.傅大士偈云: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坐起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47.高峰禅:「修行人如一人与万人敌,又如逆水行舟。

48.沩山禅师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49.佛性本来是真如,不须再求真。

50.妄本无体性,如人作梦,梦时非无,醒来了不可得。

51.心本无作,道常无念。

52.参禅人须下大疑情,心中有不决了处,须力争不可少存情面。

53.赵州:「佛之一字,我不喜闻,自性无名,心佛众生,皆是假名。

54.司空本净禅师:「佛是虚名,道亦假名,二俱不实,总是假名。

55.真性空寂,本自不生,今则不灭。

56.古德云:「将山河大地转归自己,能如此,便有独立自由份,生死轮回,皆不相干。

57.真心空寂,无所不遍。

58.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59.诸佛真语,以心为宗。众生信道,以宗为鉴。

60.众生界即诸佛界。

61.因迷而为众生。诸佛心是众生心,因悟而成诸佛。

62.心如明鉴,万象历然。佛与众生,其犹影像。涅盘生死,俱是强名。

63.四大如坏幻,六尘如空华。自心为佛心,本性即法性。

64.知心无住,即是修行,无住而知,即为法昧。

65.住着于法,斯为动念,如人入暗,则无所见。

66.无所住,不染不着,如人有目及日光明,见种种法。

67.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

68.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

69.闭目不见色,内心动虑多,幻识假成用,起名终不过,知色不关心,心亦不关人,随行有相转,鸟去空中真。

70.嗔心暴烈,不发则已,发则虽尽反以前所为,亦不暇顾及。

71.俗眼既认一切对待者为实事,分别计较遂致牢不可破,此所以有贪嗔也。

72.世间万事莫非对待,于此中,看破其莫非彼此相形而有,既皆相形之事,则是一切虚幻不实,有即非有矣;然而不无幻显现,非有而有也。顾既超乎其表,是为不着,不如是不能证绝对之性体,此大智也;随顺其中是为不坏,不如是不能救轮回之众生,此大悲也。

73.当令心如虚空,超然尘表。虚如空者,不住相是也。

74.施不住相,福如虚空。

75.不着能行所行之相,是即我法双空,并空亦空。

76.由凡夫至究竟觉,其功行唯一离相而已。

77.万缘俱绝者,一切法性空,一切处无心。

78.舍一切烦恼是布施,与诸法无所起是持戒,与诸法无所念是忍辱,与诸法离相是精进,与诸法无所住是禅定,与诸法无戏论是智慧。

79.清净无染是戒;知心不动,对境寂然是定;知心不动时,不生不动想,知心清净时不生清净想,乃至善恶皆能分别,于中无染得自在者,是名为慧。

80.了了知心不住一切处,即名了了见本心也。

81.过去事,莫思量;未来事,莫愿莫求;现在事,与一切事但知无着。

82.知心不坏是实相法身,知心含万像是功德法身,知心无心是法性法身,随根应说是应化法身,知心无形不可得是虚空法身。

83.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盘。

84.心无去来,即入涅盘。是知涅盘,即是空心。

85.凡迷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

86.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87.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

88.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89.心中无三毒者,是名国土清净。

90.言若离相,言亦名解脱;默若着相,默即是系缚。

91.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着心相。

92.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识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动自真如。

93.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

94.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95.一心有滞,诸法不同。

96.清净心智,如世万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

97.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98.诸法不相到,当处解脱。

99.但性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100.寂静不生,放旷纵横,所作无滞,去住皆平。

佛语心经

佛语

佛语

佛语

佛语

佛语

佛语禅心

佛语禅心

佛语禅心

经典佛语

佛语心经经典语录
《佛语心经经典语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