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历史小高考答题方法

发布时间:2020-03-04 02:05: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历史小高考的试题分为两部分,一是选择判断题70分,二是大题笔试部分30分。

一·选择判断题

1.时间相当重要。我估计老师也应该强调过时间的重要性,绝大多数题目是根据时间来判断的,即使不能一下抉择出答案,但是起码可以排除几个选项。如2012年试卷中的第18题:) 20世纪90年代,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台湾当局授权它为“处理涉台公权力的两岸事务的唯一机构”。为了便于与之联系、商谈,大陆随后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当时这两个组织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方面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 A.两岸确立“和平统一”的方针 这个貌似至今未确立

B.两岸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是的,这就是所谓“九二共识” C.促成两岸“三通”的完全实现 这好像是前几年的事情吧 D.两岸认同“一国两制”的构想 至今木有

仅仅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来看,其他几个选项就可以排除了,这就是时间的伟大力量„„„„„„

所以,在脑子中的时间应该有两条主线:从古至今;从中到外。在这一条时间线上还要填充上各种事件,也就是说要将时间和时间对应起来。时间+事件=得分

2.看懂材料灰常重要。现在绝大多数题目都是给你一段材料然后给你个问题让你去判断,所以现在读材料的要求很高,读材料时要抓关键词句和时间,如2012年试卷中的第一题: 1.王国维说:“欲观周(时间:周朝,确定从中国古代史第一专题中寻找答案)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我们必修一学的就是政治制度,从必修一中寻找)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立嫡”二字很重要,即嫡长子继承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后面的几句话是对“立嫡之制”的解释)”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由以上分析得出答案A)

A.嫡长子继承制

B.礼乐丧葬制(礼乐制度应该算作第三专题思想史,与上文无关) C.婚娶联姻制(结婚娶老婆的事情貌似材料中木有体现) D.功臣分封制(还还是没体现)

所以由上题可反应出读材料的重要性,有时候只看选项,觉得都对,但是有些对的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读懂材料后,还是要结合时间来判断。

二·大题,大题分为材料题和问答题,问答题相对简单,鄙人窃以为问答题乃送分之题。我只谈谈材料题的做法。

1.小高考的材料题还是比较浅显的,绝大多数都是书上的简易知识点,这就要求要对书中内容的掌握。还有一种就是材料分析,让你根据材料分析作答,这类题目书中是没有答案的,也找不到。这就要求你要读材料了,如2012年试卷中的第36题: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世人都笨,把商业放到最次的地位,„„„„„„„„(商人很好,工业可以制造需要的物品,商业可以促进流通。,要把商业放到重要地位)这也是黄宗羲的基本观点之一。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3)材料三作者如何看待工商地位?作者的理由是什么?(2分)

所以啊,材料一分析,答案就出来了。工商皆本,工业可以制造需要的物品,商业可以促进流通。OK!!!

2.还有一种是让然你写出对某个事件的认识啦,实质啦,评价啦,等等„„„„这类题目书本上也是没有答案的,不过练习册上或许有。例如2012年试卷中: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材料四

《耕织图·耕图》[清]焦秉贞

(4)材料四中的农业生产工具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从材料三的观点出发,说一说你对古代农商关系的认识。(3分)第一问书上有“春秋战国时期”;第二问,材料三上已经表明了工商皆本的观点了,所以要把农业商业结合起来看,即“农业是商业的基础,商业又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完成任务„„

实际上这类语句都是固定的,我感觉就那几句,比如说: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等等,可以看看政治必修四上有一个历史唯物主义,好多这样的句子都出自于此。

3.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读懂材料,要学会分析材料,如果材料懂了,那下面的问题还是问题吗?例如2012试卷中的第37题:37.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除旧布新的改革史;更是一部荡气回肠的革命斗争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陈同志先说了,革命没成功是有原因的)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实这句就是废话,没啥用);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好啦,重点!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思想未开化)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未有焉。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单独政治革命而不进行思想革命就是所谓失败的原因)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青年》第2卷

(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单独进行政治革命(是这样的吧)为了深化革命,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以什么为旗帜掀起思想解放运动?(思想革命是什么?新文化运动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分);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

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好了,三纲五常,封建礼教,对这个进行批判),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西方制度,自由平等)与阶级制度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相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要改变思想)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青年杂志》第1卷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根源是什么?(根源是什么?材料说啦,自由平等!)材料二认为束缚中国民主的最大阻碍是什么?(阻碍是什么?材料说啦,封建纲常伦理)(2分)完成!

材料三

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主要说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请回答:

(3)材料三提出,学习西方历经了“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演进。以“器物”层次为例,概括指出思想领域里的两个史实依据。(一条线:器物——制度——思想)(2分)

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器物,是洋务运动吧)

(4)材料三对于新文化运动作用的评价,你是否赞同?请说出相应的理由。(这个你自己写,注意一定要有鲜明的观点,赞同就是赞同,不赞同就是不赞同,然后再结合书本简单扯两句)(2分)

赞同;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赞同;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绝对否定和对西方文化全面的的态度不可取)

通过这道题目还可以看出,不是所有的答案都在书上,还有的就在材料中,有的同学都会背,就是不会做题,很简单,把材料丢了,当然,运用材料答题也不能全抄,要转化语言,比如古文转化成现代文。所以要学会运用材料答题。

三·结束差不多就是这样吧,答题时一定要注意这几点,要学会分析题目,但是毕竟历史是文科性的科目。一定要在会背的基础上去完成题目,而且背也是有技巧的,什么要背什么不要,这里就不多说了。 编写(zs)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

高考历史问答题答题方法指导

历史主观题答题方法

高考历史规范答题

高考政治生活答题方法

高考历史问答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注意事项

高考历史答题模式1

!高考历史答题模式总结

高考历史解题方法

历史小高考答题方法
《历史小高考答题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