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定稿 3.8 凉州区实行“十到村十到户”工作法

发布时间:2020-03-02 11:26: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凉州区实行“十到村、十到户”工作法

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2016年,凉州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全力实施省委、省政府“1+17”和市委、市政府“1+17+2”精准扶贫方案,盯紧短板弱项,集中力量攻坚,实行“十到村、十到户”工作法,脱贫攻坚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2016年,经部门认定、区级验收、市级复核、省级第三方评估检查,全区有11450户43382名贫困人口达到11项退出标准,省上复核压减4142户15106人后,实际脱贫7308户28276人,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20.36万人减少到1.5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末的25.39%下降到2016年末的2.08%,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313.6元。

村级实行“十到村”工作法:

一是“853”挂图作业到村。按照《甘肃省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实施意见》要求,在85个贫困村和121个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行政村统一标准和格式制作悬挂了贫困人口分布图、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图、贫困人口进出动态图、全村脱贫目标任务图、贫困户脱贫目标任务图等“5张主图”和贫困人口进出识别流程图、脱贫攻坚组织保障图“2张附图”。同时,规范了政策性文件资料、贫困人口进出识别程序资料、贫困人口动态管理花

— 1 — 名册、贫困村贫困户登记表和精准脱贫大数据管理信息采集表等“村级五类档案资料”,做到了任务清、责任明。二是基础条件改善到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为重点,整合行业部门、财政扶贫、“一事一议”、区级财政兜底资金,加快实施扶贫项目建设,着力改善贫困村基础条件。在2015年实现所有贫困村通村道路硬化、宽带网络全覆盖的基础上,2016年完成贫困户自来水入户2257户9348人,建成贫困村乡村停靠点35个,改造贫困户危房247户,完成11个贫困村供电能力提升改造工程,架设中低压线路25.67公里、配变70台、户表4189户,全面实现了2016年计划脱贫的40个贫困村沥青(水泥)路、自来水、动力电、宽带网、安全房、乡村停靠点“六个全覆盖”。三是公共服务提升到村。以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社会保障为重点,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2015年实现所有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的基础上,2016年新建贫困村幼儿园5所、日间照料中心24个、综合性村民活动场所4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个,完成中小学校舍“全面改薄”项目17项,实现了40个贫困村幼儿园、乡村舞台、卫生室、日间照料中心、科技服务“五个达标”。四是扶贫资金支持到村。加大区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对今年计划脱贫的40个贫困村乡村停靠点、日间照料中心、综合性村民活动场所、电商扶贫网店、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扶贫项目缺口资金453万元区财政兜底,确保了扶贫项目顺

— 2 — 利实施。落实配套资金5600万元,新组建扶贫互助协会112个,实现206个有贫困人口行政村扶贫互助协会全覆盖。目前,206个扶贫互助协会资金总规模达到10276.7万元,会员22481户,累计借款7378.83万元,借款率达到71.8%。五是生态环境保护到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大力开展造林绿化、防沙治沙工程,在85个贫困村完成人工造林0.78万亩,占任务的101%;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20005亩;结合沙区防沙治沙工作,吸收贫困人口参与千里沙漠大林带建设、金荣沙漠生态公路压沙造林、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项目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完成压沙造林5.06万亩,在实现生态改善的同时,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积极鼓励贫困户参与草原生态保护,落实草原禁牧94.6万亩。六是电商网店建设到村。推进贫困片区光缆到村入户工程,加快发展电子商务,2016年在贫困村新建电商扶贫网店37个,实现农产品网上交易额396.29万元,有效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七是科技培训服务到村。从区乡两级农业技术干部中选派85名科技特派员到贫困村开展科技服务,为贫困村幼儿园配备教师110名,选派47名骨干教师到贫困片区乡镇薄弱学校支教,选派154名城区医院执业医师到贫困片区乡镇卫生院开展多点执业,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八是人居环境改善到村。落实财政奖补资金900万元,建成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3个;整合农村公共运行维护试点项目资金287万元,建成“万村整洁”村45个。在全区集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

— 3 — 治行动,发放环境卫生限期整改函62份,开展整治活动6200多人次,出动车辆460多台次,清理“四堆”3000多吨。九是干部驻村帮扶到村。整合市区双联干部、挂职干部、大学生村官和乡镇包村干部共425人,组建85个驻村帮扶工作队,派驻贫困村开展帮扶工作。建立落实驻村工作队督查考评、工作记实等18项管理制度,使驻村帮扶干部有任务、有责任、有压力。2016年,85驻村帮扶工作队425名驻村干部,累计驻村139140天,人均327天,帮助协调基础设施项目88项、产业发展项目11项、公共服务项目87项,收集村情民意1627条,排查矛盾纠纷586件,调处矛盾纠纷575件,充分发挥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在精准扶贫中的“管道”作用。十是社会力量帮扶到村。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观摩等形式,组织民营企业对接脱贫贫困村帮扶需求情况,38名民营企业家、个体工商业者、致富带头人等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精准扶贫,86家民营企业与40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投入帮扶资金150.95万元,有效地助推了精准脱贫。

贫困户实行“十到户”工作法:

一是精准识别对象到户。以帮扶工作队、包村干部为主体,村组干部全程参与,按照“一核二看三比四评议五公示”的程序步骤,以村民小组为单位,采取“农户报、组内评,村民议、入户查,村级定、乡审核,两公示、一公告,实名管、动态调”五步工作法,对人均纯收入在3500元以下的11450户43382名贫

— 4 — 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全面完成了建档立卡工作。二是进出动态管理到户。坚持“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原则,区级领导包乡、乡镇领导包村、乡镇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包户,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按照“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扎实开展贫困户全面核查工作和“脱贫攻坚回头看”专项行动,通过实地查看、核算收入、座谈了解,深入核查贫困户家庭人口、收入等情况,查清查实各类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落实,清退识别不准、条件不符的贫困对象15户50人,新识别纳入符合贫困人口标准的农户3户9人。按照“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的原则,及时对贫困人口增减变化情况进行摸底核查,对死亡、嫁出等原因减少的贫困人口进行自然减少,对新生、嫁入等原因增加的贫困人口进行自然增加,动态管理各类表册,按时完成了2016年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确保了贫困人口识别的精准度。三是富民产业培育到户。把“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作为群众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采取“三抓三促”,强力推进主体生产模式,对有棚有林贫困户,抓服务、促效益,深入开展设施农牧业“提质增效”和特色林果业“扩量增效”行动;对无棚无林贫困户,抓帮扶、促建设,深入推进“双联干部帮建暖棚温室”活动;对无能力发展产业贫困户,抓扶持、促带动,鼓励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带动发展主体生产模式。贫困户累计建成设施农牧业5.6万亩、户均达到2.67亩,累计发展特色林果8.61万亩、人均达到1.36亩,全面实现了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主体生

— 5 — 产模式全覆盖,为贫困人口持续增收提供了产业支撑。四是基础设施配套到户。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大力实施自来水入户和危房改造项目,着力解决贫困户安全饮水、安全房等问题。2016年完成贫困户自来水入户工程2257户9348人,改造贫困户危房247户,实施供电能力提升工程,完成11个贫困村供电能力提升改造工程,架设中低压线路25.67公里、配变70台、户表4189户,有效改善了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五是扶贫贷款发放到户。全面落实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政策,为有贷款意愿的贫困户落实5万元以内、3年以下、基准利率、免抵押、免担保的扶贫专项贷款10.1亿元,用于发展富民产业,加快增收脱贫步伐。争取国家和省上易地扶贫搬迁住房补助资金3897.3万元,省级投融资平台统筹资金19652.3万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券3848.3万元、专项建设基金1975.5万元、长期贴息贷款13828.5万元,区级配套资金4500多万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解决贫困群众建房资金不足难题。六是易地扶贫搬迁到户。坚持把“下山入川”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挪穷窝、改穷业、换穷貌、拔穷根”的有力抓手,以高海拔区、水源涵养区、地质灾害易发区为重点,调整优化村庄布局,配套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打造邓马营湖荣华新村移民安置点和新华石关、金山崖湾、古城小河三个集中收缩安置点,计划搬迁移民1369户542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26户3951人,非建档立卡农户343户1473人)。目前,邓马营湖荣华新村移民点和三个集中收缩安置点已

— 6 — 建成并分配到户。五和镇、柏树乡55户贫困户就近购买新型农村社区住房。坚持以小康标准建设农户住宅,在下双镇、清源镇等贫困片区乡镇新建续建新型农村社区4个766套,累计达到31个14907套。七是惠农政策落实到户。发放《凉州区惠民便民政策汇编》10万册,联村单位、联户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与群众面对面宣讲、一对一解答,宣传强农惠农政策,采取公开、透明、公示的方式,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村低保、新农合、危房改造、农机具购置、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孤儿基本生活补助等28项惠农资金及时足额通过“一折统”发放到群众手中。认真落实市级补助资金,2016年为计划脱贫人口落实每人1000元的市级补助资金4344.3万元,由联户干部与农户共同领取、监管使用,全部用于设施农牧业建设和定植进畜。八是社会救助保障到户。积极推动精准扶贫与精准救助有效衔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农村低保

一、二类对象和五保对象保障标准,农村一类、二类低保标准分别达到3420元、2988元,集中、分散供养五保对象年保障标准分别达到5600元、4525元,全区实现政策兜底脱贫1317户2883人。九是技术技能培训到户。瞄准扶贫对象中的富裕劳动力,通过引导性培训和技能性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技能水平。按照“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运作模式,围绕推进主体生产模式和现代营销模式,精准对接培训需求,实施到户、到人、到产业的示范性培训工程。2016年全区完成各类贫困劳动力培训9123人,占

— 7 — 培训任务的130%,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在日光温室、畜牧养殖、特色林果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十是双联干部帮扶到户。深入推进扶贫攻坚与双联富民行动深度融合,7380名机关干部联系20631户贫困户,紧紧围绕“六大任务”,紧盯脱贫目标,定期深入贫困家庭制定帮扶方案、谋化发展产业、解决急事难事。2016年,各级双联单位、双联干部为贫困村争取项目65个、落实资金4358.6万元,为贫困群众办实事1062件。扎实开展双联行动“大走访、回头看”活动,各级双联干部入户走访农户119790人次,排查矛盾纠纷1525件,化解矛盾纠纷1221件。

— 8 —

到今年,运十

到今年,运十

优秀员工(十到十二讲)

从“神一”到“神十”

到户工作

光纤到户

六个到村到户的具体内容

实施精准扶贫 帮扶到村到户

到户到人协议书

预案到村

定稿 3.8 凉州区实行“十到村十到户”工作法
《定稿 3.8 凉州区实行“十到村十到户”工作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