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蓝白红》影评

发布时间:2020-03-03 03:20: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作为《蓝.白.红》三部曲的压轴戏,“红色”象征着博爱。

影片《红色》描绘了众多人物间的复杂纠葛:热恋中的学生瓦伦丁总被对方猜疑;追求卡琳的法律学毕业生奥古斯特发现了他的恋人在与其他男子缠绵;命运中的偶然又将窥听他人隐私的退休老法官卷入复杂矛盾中……

该三部曲的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尝言“最接近人道精神的是博爱,而我们是可以博爱的,因为我们总是在目光中显露出慷慨。”他的这番话是可以引导我们去窥探《红色》的底蕴的。

女学生瓦伦丁和法律学毕业生奥古斯特都是真爱的化身,他们忠诚,热烈地深爱着自己的恋人,但是,各种矛盾和丑恶现实不断打击着他们,使他们或压抑或痛苦。其间,又有那爱听他人隐私的老法官也在为往昔的感情创伤而苦苦哀叹。经历了一连串事故变迁,瓦伦丁终于和奥古斯特逐渐建立了感情……

影片中的偷窥、窃听、背叛、报复等人物行动十分接近于基氏的前作《十诫》,在道德内涵上,该片综合了《十诫》乃至《蓝色》与《白色》的全部含义,这些看似离奇的故事情节实际上已成了导演流露极富哲理意味的主体意识,表现当代人生存状态的信号了,它们的底蕴也因此是很值得观众去挖掘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看来,作为高科技产物的电话不仅不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工具,相反却常常令人陷于猜忌和困顿之中。密如蛛网般的电线的两端的人们,常常会借助话筒来伤害对方,彼此遭受创痛。这也正是这一世界级导演的又一个深遂的见解了。 《公民凯恩》的整个故事由“玫瑰花蕾”引起,“玫瑰花蕾”是凯恩临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记者汤普森查访了能够解释“玫瑰花蕾”的与凯恩有关的人,从而揭开了凯恩的一生。在《公民凯恩》影片最后,那个写有“玫瑰花蕾”字样的雪橇板燃烧起来的时候,作为观众,似乎隐约明白了玫瑰花蕾的含义,一种失落的快乐?一种单纯的遗憾?还是一个寂寞的结局?又似乎,观众最终还是无法参透“玫瑰花蕾”的真正意义?……

然而,正是“玫瑰花蕾”这个未知的意义引出了《公民凯恩》这部电影本身的意义。

从形式到结构,《公民凯恩》大胆地突破了原有的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

在影片的开头,出现凯恩的官邸和大门,以及“禁止入内”的字样,配合上宏大而骇人的音乐,像是将观众导入一个悬疑片或侦探片;而到了接下来的场景里,像新闻纪实片一样介绍了凯恩这个人物;当新闻记者们谈论“玫瑰花蕾”,汤普森开始调查凯恩的一生的时候,又像是进入了传记片;到了苏珊演唱歌剧的那些蒙太奇镜头中,观众似乎看到了歌舞片的表现手法……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根本无法用经典好莱坞的类型去框定这部电影,它运用了好莱坞诸多类型片的元素,将好莱坞的模式首先从类型上完全模糊了。

好莱坞的经典叙事注重强调故事的客观化,要呈现一个基本客观的故事。而本片通过5大块的闪回场景展示了凯恩的一生。在汤普森调查和凯恩生活两条线的穿插之中,汤普森分别从塞切儿、他的经理伯恩斯坦、他的好朋友里兰、他的第二任妻子苏珊和佣人雷蒙那里了解了凯恩的童年、他的事业、他的私人生活(第一次婚姻)、他的中年以及晚年的事情等等。凯恩的一生就是在每个不同回忆者的叙事中串联起来的,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很多场景上,导演也是违反了时间顺序去安排情节。本片打破了以往电影顺序的线性叙事模式,而采用了多元叙事结构,灵活地使用了倒叙和插叙的技巧,并且突破了叙事的单一视点,而是用多个视角、各个角度去表现凯恩。

好莱坞经典模式讲究一个封闭性的结尾,即故事从矛盾冲突开始,由解决问题结束,是戏剧化的故事结构模式。在本片中,却让观众根本看不到结局,或者说,观众看到的结局只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局。也就是说有了冲突却没有化解,提出了疑问却没有解决。在“玫瑰花蕾”这个不解的谜题中,观众却获得了极大的思考和想象。汤普森最后说“没有任何一个字眼可以解释凯恩的一生”,让整个影片的结局变得暧昧不明,模糊不清,彻底突破了好莱坞式的清晰结局。用开放性的手法使得观众不必强行接受导演的意图,而有了自己能够感受的空间。也许这一点上,是对好莱坞经典模式最大的反叛。

在好莱坞的经典模式中,注重塑造那些类型化、平面化的人物形象。而在本片中,凯恩的性格似乎也并不明晰。当然也是由于本片多视角的缘故,观众除了能够直面凯恩死前的场景外,别的时候,凯恩不是出现在新闻短片中就是出现在别人的回忆之中。片中的五个叙述者,塞切儿、伯恩斯坦、里兰、苏珊以及雷蒙,他们分别呈现了凯恩的某一面,也是在呈现着一个复杂多面的凯恩。凯恩这个人物形象就在不同人物的各执一词中变得更为立体和鲜活,也具有了思辩色彩。比如伯恩斯坦是用同情及充满感情的方式回忆凯恩,而里兰则是用愤世嫉俗的语气谈论他和凯恩之间的关系……这都带上了观察视角的主观性,因而由这些视角出发的说法又不能完全说明凯恩的真正性格。影片只是在展现一个错综复杂的人物和人物的社会关系等等,却没有像以往的经典模式那样点破主题和人物性格,使得影片更具有了想象力和探索性。在经典的好莱坞中,经常塑造的是一些既拥有物质财富又拥有精神爱情的完美人物,而本片却只是叙述了凯恩怎样从一个充满理想、少年得志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没有友谊没有爱情的遁世者这样的一个过程,一种人生,显然已经与好莱坞塑造人物的模式背道而驰。

本片除了故事结构和人物主题对好莱坞模式进行了大胆的突破,在电影拍摄手法技巧上也有了全新的尝试。

比如本片开创并且运用了大量的景深镜头,使得画面在纵深上有了更多的变化与调度,大大增强了电影画面的空间的张力。这些富有意味的景深镜头使观众的视觉更具有真实性,并且要求观众更积极地投人思考,甚至参与到场面调度中去。比如在展现凯恩的母亲与塞切儿签署契约的那个长镜头里,最初出现的看起来像是小凯恩的全景镜头,但是摄影机往后拉,带出了一扇窗,然后是凯恩的母亲,继续往后拉,凯恩的母亲和塞切儿坐在前景的桌子边签契约,凯恩的父亲则站在画面的左侧,窗外(景深处)小凯恩正在雪地里玩雪。这个长镜头就足以显现出导演的独特手法,将这一情节的复杂性同时地展现在画面中。若是在经典好莱坞的叙事模式中,这个段落一定会运用正打反打,连续性的蒙太奇剪辑来处理。这便是运用了深度空间的场面调度来完成画面表达。这种长镜头构成充分地体现了电影的特性,再现了统一的电影时空,比一般的剪辑程序更具有表现力。

本片还运用了大量低角度的仰拍镜头,使画面具有了非常独特的意味。本片角度最大的仰拍就是发生在凯恩人生最失败的时候,即竞选州长失败。摄影机的位置已经低到了地面,画面中已经看得见天花板,从而大大突出了这一个空间。在这样的镜头中,不但再现了场景的真实感,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极其压抑的氛围,也暗示着这个巨人的失败,暗示着凯恩从一个成功者到一个落寞者之间的转折。

在一些特殊场景的剪辑上,本片也是独树一帜。比如在表现凯恩和爱米莉婚姻的恶化上,本片极其简明又巧妙的蒙太奇来表现。这个段落用了几个简短的片断简略地追溯了凯恩第一次婚姻的失败过程。仅仅是几次早餐场景的蒙太奇,从人物的台词、表情、化妆等表现了他们由亲密到敌对的过程。

之前的好莱坞经典电影的那些程式化的叙事法、戏剧化的结构原则、定型化的人物设置、单一的客观的视点、流畅的连续性的剪辑,在《公民凯恩》这部影片中已经被完全打破了。电影叙事话语在《公民凯恩》中有了全新的表达和突破,这对以后的更加现代化多元化的电影的影响是巨大的。

“玫瑰花蕾”的谜题到现在每个观众都可以各执己见,然而可以肯定的是,由“玫瑰花蕾”展开的这部影片摒弃了之前的电影美学原则,开创了现代电影崭新的时代

从景别、拍摄角度分析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结尾游泳池片段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临近结尾处马小军在游泳池跳水的片段是全片中不可磨灭的亮点之一。在这个片段中,摄像综合运用了景别、角度、用光、色彩等多方面的画面造型元素,体现了深厚的功底以及导演在视听语言运用中的别样之处。以下主要通过景别与角度,来对这个片段做分析。

这个片段的一开始是一系列拍摄马小军往跳水高台的最顶点上爬的镜头。在我的理解里,这里的扶梯,其实是在隐喻马小军的生命历程,他不断向上爬,探索着自己的人生之路。它以一个脚部特写作为开篇镜头开头。这是由于特写分割了被摄体与环境的空间联系,因而常被用作转场镜头。这个特写突出和强调了马小军的脚部动作,形成强烈清晰的视觉形象。画面中,马小军不断向最高的跳水台挺进,不断往上爬,呈现出马小军不断想要突破画框向外扩张的趋势,创造了视觉张力。紧接着是一个中景推镜头,依旧是马小军在不断向上爬。与之前的脚部特写不同的是,这段中景镜头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于马小军上半身的行为、动作和面部表情上:在看到马小军向上爬动作的同时,观众也看到了马小军脸上的彷徨不安。由此,也呈现出马小军此时不安的心理状态。而后是一个远景主观推镜头,拍摄马小军眼里,远处的朋友们正在嬉戏,自己却孤单得不知所措。和客观角度相比,主观角度着重表现主体人物的视觉心理,会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往往出现不寻常的视觉印象。再接着,片段中由以不同角度去展示马小军向上爬的动作。第一个是一个俯拍的全景。在这个俯拍镜头中,马小军作为被摄主体,显得十分萎缩、渺小,仿佛受到压抑。这种角度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现出片段中阴郁、悲伤的情绪和气氛。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就是接下来的仰拍视角镜头。仰摄突出了马小军的画面主体地位,作为被摄主体他也比平时更为挺拔高大,表现出此时尽管他感到彷徨无助,却还是没有停下过一直向上爬的目标,勇敢的探索未知的人生之路,就算有畏惧却也没想过半途而废的高贵品质。在本段的最后阶段,先是一个以正面、平视角度的近景镜头来拍摄马小军。近景是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别之一,空间范围小,景深短,可以产生较近的视觉,具有一定的指向性。而正面角度拍摄可以看到人物完整的面部特征和表情动作。以平视的角度来拍摄,画面感觉会更加客观、公正。镜头中观众清晰看出马小军的犹豫神情,他在思考自己该不该登上高台,该不该勇敢的审视自己的人生,该不该清醒的走向自我。作为结尾的是仰拍镜头,尽管有犹豫和踌躇,马小军最后还是选择爬上高台。仰拍镜头再一次放大了马小军的画面主体地位,突出美化了马小军的形象,因为,他是勇敢的。

马小军爬上高台之后,导演通过一系列多角度仰拍镜头,来渲染马小军的渺小、孤单、彷徨、犹豫的处境。接下来是一个主观视角的俯拍镜头,通过强烈对比,展现出此时马小军与这些他曾经的朋友已经疏离的关系,也更加突出了马小军被朋友孤立后的孤独。他们嬉笑打闹的样子也与马小军此时的心理情绪形成对比。马小军终于鼓起勇气往下跳了,他的入水姿势像一个跳水运动员一样优美,却又如此业余的不断挣扎的掉入水中。而这同样是一种隐喻。每个人都有年轻的时候,就像是跳水中的起跳。因为年轻,我们无所畏惧;因为年轻,我们任意妄为;因为年轻,我们热血冲动;因为年轻,我们迷茫无助;也正是因为年轻,我们犯下了一个又一个错误,一次又一次为年轻交了学费。导演选择从跳台的背面,以仰拍来展现马小军落下的过程。因为错误,年轻人落下了,但也是在这里,年轻人开始了重生。这时的马小军就好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他自己未来的钥匙。入水后,导演以多角度的仰拍镜头,突出马小军在水下不断挣扎着游向水面的动作。游出水面后,从马小军的主观中景镜头里,我们看到了他的朋友们,他们在岸上看着他。观众清楚的看到,他们的表情是不屑和轻蔑的,又一程度上体现出他们之间已经疏离对立的关系。下一个全景镜头中,马小军伸出自己的手,不断的向朋友们那里游去,他是渴望朋友们能重新接纳他的,但紧接着的又一个主观中景仰拍镜头,突出了朋友们的优势地位,突出了他们的高大,笼罩着马小军,成为他的挥之不去的阴影。之后的手部特写镜头,朋友们轻佻的手势与马小军用力想握住他们的手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两者之间对待彼此关系上的差别。马小军以为自己终于来到了朋友的那一边,探出头却被朋友的脚踢回水中,以马小军为拍摄主体的他不断向上的近景镜头、加上以朋友们为拍摄主体的马小军不断被踢回水里的马小军主观镜头、和马小军不断在水里挣扎、翻滚、向上却又被踢回去的马小军主观镜头不断穿插,用强烈的视觉效果说明马小军再也无法挽回与他的朋友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突出了马小军的孤单无助。最后一个远景镜头,马小军死一样的平躺在水面上,这是象征性的死亡。水是人类的起源,在这里象征生命的开端,马小军朋友的行为让马小军意识到,自己再也回不了从前了,所有的欲望也都破碎了。从前的自己死了,而在这片纯洁碧蓝的池水里,他将获得重生,他将向从前的自己告别,带着重生的自己从原点出发,走向未来。他的青春绝望地、永远地结束了。

影片的独到之处不仅仅只在于这短短三分钟,而这短短三分钟,值得学习的也远远不止这些。一个优秀的导演与一位优秀的摄影师合作,给观众带来的绝对会是难以名状的幸福,就像这部电影的导演姜文和摄像师顾长卫(同时也是著名导演)的天作之合,实乃观众之福,你我之幸。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影评

红泡泡 蓝泡泡

英与白影评

英与白影评

红与蓝诗歌

小品《红苹果。白苹果》

青蓝工程 白琴

蓝·绿·白(500字)作文

《红菱艳》影评

李栋红—影评

《蓝白红》影评
《《蓝白红》影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蓝白红 影评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