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终身学习

发布时间:2020-03-02 17:25: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从教师的视角看终身教育

辽中县城郊九年一贯制学校孙爽

“终身教育”的倡导者,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法国人郎格朗指出:“几百年来,社会把个人的生活分成两半,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这样的划分是不科学的。教育应该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学习的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教育的总和。”

因为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绝对数量不断呈几何级数增长,传统的一次性学校学习已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人们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变革。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正在导致一场新的学习革命——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各国都在探索实践这一理念的途径,构筑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同时。随着新的传播媒体和技术工具的不断涌现,人类的学习打破了学校教育的框架。可以自主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参加学习,接受教育。

作为教师,作为从事正规教育专业人员,面对终身学习思潮的全球化趋势,我在欣喜之余,更倍感责任重大。因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知识需要不断的积累更新,才能厚积薄发,以渊博的学识坚定对自己的信心,并满足学生对各种知识的需求,赢得学生的尊重。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而教师则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人力资源,教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而要使教师的知识不断丰富、不断更新,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由于教师的成长同样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所以教师要终身更新自己的观念,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存概念。我国明确宣布到2010年要基本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教育的内涵逐渐扩大,与正规教育相对应的非正规和不正规教育正蓬勃发展。因此,实践终

身学习的理念,必须突破正规学校教育的界限,发挥非正规教育和不正规教育的优势,使教育向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方向发展,实现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不正规教育的协调发展。

对于终身教育,教师需要做的, 一是积极投身其中,身体力行带头响应。二是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及其周围的人“开卷有益”。因为身为一名教师,在教育终身化背景中,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就要不断创新、有所建树,必须掌握现代教学理论,敏锐洞察表面现象之间的教学规律,及时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灵活运用教育原则,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与发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满足学生诸多的求知欲望。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寻求机会补充与更新自身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最终达到提升专业水平、做好本职的目的。

具体做法如下:

1、学高为师,通过提高学历来提升教育素质

常言道:学无止境。现代从业人员,即使受过高等教育,若不能不间断地学习,不能保证经常性地获得系统化的新知识并受到新技术的训练,是很难满足岗位的需要的,以至难以适应新的生话。正规教育大体经历小学、中学和大学几个阶段,但由于各种原因,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取得高学历。在职教师也没有百分之百学历合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基础教育师资水平大有提高,基本实现学历达标。即小学教师学历达中师毕业以上,初中大专以上,高中本科以上。发达地区,对学历要求更高,小学教师必须持有大专文凭、初中教师要本科毕业,高中教师要进修研究生课程。美国很重视学历教育,取得大学学士学位上岗的中学教师可以继续念硕士学位,取得硕士学位的教师还可以念博士学位。我国很重视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全国各地都实施继续教育的系统工程。教育部明确要求,中小学教师要按期轮训。教师通过脱产进修、函授、自学考试或网络教育提高学历是适应职业的需要,也是自我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教育硕士的培养,这无疑是教师继续学习的有利因素。现代社会很看重文凭,但求知比文凭更重要。即使是学历合格又称职的教师,包括优秀教师也有一个不断提高和精益求精的终身教育过程。

2、身正为范,通过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来陶冶学生

我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大多数的教师政治立场坚定,高风亮节终身不变,但也有少数人在风云变幻的社会环境中迷失方向,腐败堕落,甚至误人子弟。“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教师要终身加强政治思想修养、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和文件的学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学为人师,身为世范”,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观念,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型人才。

3、博观约取,通过更新专业知识来与时俱进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才是财富”,“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我们从小就开始接受教育,学校教育使我们获得的知识无疑会让我们终身受益,但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的教育需要。人在大学获得的知识只占一生所需知识的很少部分,很多知识要在学校后教育中获得。我们不能固守原有的那点知识而企望它管用一生。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中国加入WTO以来,外语、经济、法律、电脑信息技术等专业日益火暴,要求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的人越来越多。江泽民主席说过:“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学习做好工作所必须的一切知识。知识挑战的严峻程度有目共睹,每门学科都是学无止境。专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旧知识淘汰很快,我们随时面临知识危机。新世纪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

待学习,崇尚学习我们不会落伍。迎接知识挑战,不懂就学,没有就补,学习是当代教师补充更新专业知识的最好途径。

4、厚积薄发,通过提高教育能力来见证教育成效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过去,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知识垄断和经验权威,强调单向式、灌注式智育,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把分数当学生的根。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根深蒂固,与现代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念矛盾对立,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阻力。旧的教育模式轻视人的全面发展要素,忽略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探究和批判精神,严重压抑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发展,必须改革。中国教育改革正逐步实现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由传统教育发展为创新教育的转轨过程。

21世纪,中国继续走“科教兴国”之路,国家领导人对教师寄予厚望,希望当代教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新世纪的教师必须师德高尚、知识渊博,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终身学习和创新教育能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不同年龄和知识梯度的新老教师,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育观和师生观。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传播先进文化,弘扬学术精神,就造创新人才。教师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一项永不间断的工作:学习专业知识、学习育人方法、学习教学技术,从书本中学、从网络中学、从他人身上学、从教学实践中学„„终身学习无疑是艰苦的,同时也是快乐的。因为学习使人自强、让人发展、教人创新。教师要务实求真,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并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于教学实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我增长和应用知识,学会怀疑和创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在教与学之间循环发展。

总之,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当代教

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环顾世界,各国对教师素质要求虽各不相同,但都普遍重视知识更新和开拓创新能力。以终身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就是要使教师个体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就是要使教师从专业地位发展转变为专业角色;就是要使教师职业成为专业,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得到社会的承认。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主动吸取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

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教案

终身学习讲稿

终身学习,提高素质

小结 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心得体会

终身学习名言

终身学习心得体会

终身学习工作总结

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关于终身学习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