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教案 粤教沪版

发布时间:2020-03-01 20:37: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和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

(2)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进一步了解凸透镜的应用,如: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型,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

(2)组织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有所了解。

(3)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和用望远镜观察较远的物体,了解两者的功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自觉保护视力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

(2)能利用所学的透镜知识实际制作一些光学仪器,如小照相机、望远镜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

【难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 师:为什么有的同学眼睛近视须戴一个近视镜,而老年人眼花了后必须戴一个老花镜呢?大家平时都用过照相机,那么照相机的结构和成像原理是什么呢?本节课我们将研究眼睛的结构及视力的矫正,同学们想知道有关眼睛的哪些们题?

教师在肯定提问的同时,有选择地摘录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本节课研究的主题并说明其他的问题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探索,也可以课后自己先行去研究。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想一想】眼睛的结构有哪些?

【议一议】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点拨】师: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晶状体等之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经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当晶状体变得扁平时,眼睛能看到最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无穷远,当晶状体变得最凸起时,眼睛能看清最近点,距眼25cm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最清楚。

【小结】来自物体的光→角膜→水样液→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

晶状体──凸透镜

视网膜──光屏

眼睛成像:U>2f倒立缩小实像

【想一想】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

【议一议】如何矫正视力?

【点拨】师:近视:屈光度过强,眼轴偏长,清晰的图像成在视网膜前,如图3—7—1(a)。矫正方法;佩戴凹透镜让光先适当发散,使图像后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如图(b)。

【想一想】远视眼是怎样形成的?

【议一议】如何矫正视力?

【点拨】师:远视:屈光本领过弱,眼轴偏短,像成在视网膜后,如图3—7—2(a)。矫正方法:戴凸透镜,让光先适当会聚,使像前移,如图(b)。

2.影像的保存

【看一看】照相机的主要结构有哪些?

【点拨】它主要由镜头、光圈、快门和暗盒等组成。

【讨论】物体经照相机拍摄后,所成的像的性质是怎样的?

【点拨】师: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镜头后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小结归纳】照相机的原理: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体经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应用】让学生列举常见的照相机。

【点拨】师:傻瓜照相机运用光电子技术,解决了人工调节照相机的距离、光圈、快门等问题;数码照相机除了有普通照相机的结构外,还有固态摄像器、快速存储器和彩色液晶显示器等部件。

3.眼睛的好帮手

【想一想】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焦距有什么要求?

【议一议】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

【点拨】师:显微镜主要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其次有反光镜、载物片。物镜和目镜是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物镜焦距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反光镜有两个反射面:一个是平面镜,在光线较强时用,一个是凹面镜,在光线较暗时用,它们都是为了反射一部分光透过载物片增大物体的亮度。显微镜的原理:先通过物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

3 目镜把这个像再一次放大。

【点拨】师:望远镜主要也是由物镜和目镜两组透镜组成,但物镜的焦距大于目镜的焦距,通过目镜观察到物体的虚像,好像物体被移近了,从而使我们看清楚远处的物体。

【注意】有的望远镜的两组透镜都是由凸透镜组成,也有的是由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还有的是由凹面镜和凸透镜组成(反射式望远镜)。

小结并布置作业.

第 二 课 时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类型之一 眼睛及视力的矫正

如图3—7—3所示,小明用几个不同焦距的凹透镜及凸透镜,一个能发出平行光束的光源和一组眼睛模型来探究矫正视力的方法。根据提供的信息回答:

(1)用图示的模型描述眼睛的结构。

(2)根据提供的光路针对甲、乙、丙对眼睛的视力进行正确分析。

(3)在探究近视眼过程中你认为应该用哪个模型,怎样矫正。

【答案】

(1)模型中凸透镜相当于眼时的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着色液体表示玻璃体。

(2)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甲把物体的像恰好成在视网膜上、乙成在视网膜前、丙成在视网膜之后,所以甲为正常视力、乙为近视、丙为远视。

(3)在乙模型前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能使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

变式题 如图3—7—4所示,观察模拟眼球成像实验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实验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白纸相当于眼球中的。

(2)如果该示意图表示的是近视眼模型,为了使白纸板上的作由模糊变得清晰,应该在凸透镜的右侧戴上由制成的眼镜。

(3)为了保护视力,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案】

(1)晶状体 视网膜

(2)凹透镜

(3)a.读书写字姿势端正;b.不在强光下、弱光下读书写字;C.用眼卫生、常做眼保健操。

类型之二 照相机的原理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时景物距镜头5m,可以在胶片上成一倒立的像,由此可知照相机镜头的焦距( )

A.一定等于2.5m B.一定小于2.5m C.一定等于5m D.一定大于5m

【解析】照相机成像原理是物体应放在二倍焦距外,在胶片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由物距、像距确定焦距时,一定要明确物距和像距的范围,当u=5m时,因为u=5m>2f,所以f<2.5m。

【答案】B

变式题 若能在距离镜头8cm的胶片上成一清晰的像,则照相机镜头的焦距( )

A.大于2.5cm B.大于8cm小于5cm C.小于8cm大于4cm D.小于4cm

【解析】因为f<v=8cm<2f所以焦距范围应是4cm<f<8cm。

【答案】C

类型之三 显微镜和望远镜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 B.望远镜的物镜越大越易观察到较暗的星球 C.我们看到远去的汽车越来越小,是因为它对我们的视角在减小 D.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像

【解析】望远镜的目镜可以用凹透镜,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透镜作物镜。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离眼睛很近,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望远镜的物镜的直径比眼睛的瞳孔大得多,它可以会聚很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球。

【答案】A

变式题 显微镜镜筒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组成物镜与目镜的光学元件是()

A.凸透镜和凹透镜B.凸透镜和平面镜C.凹透镜和平面镜D.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

【解析】显微镜是通过物镜和目镜可形成放大的虚像,因此必须都是凸透镜。

【答案】D

(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总结】

人的眼睛、视力的缺陷及视力的矫正;②照相机的原理;③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及原理(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教师予以点评)

【拓展】开普勒望远镜

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用凸透镜代替凹透镜作为目镜,用两个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组成望远镜。这种望远镜视野较广,特别适用于观察行星和月球。通常称作开普勒天文望远镜。

【思考】天文望远镜为什么能观测到较暗的星?

【点拨】望远镜的物镜的口径较大,视角较大,这样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所以可以观测到更暗的星。

布置作业:

自我评价与作业1,2 7

《眼睛与光学仪器》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及练习题全套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力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3探究平面镜成像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教案 沪粤版

物理:沪粤版八年级 怎样描述运动(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2.2 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教案 粤教沪版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教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检测 沪粤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教案 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教案 粤教沪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