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吆喝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4:06: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吆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吆喝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感情。

2.学习吆喝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关注日益减少的民俗文化,为抢救文化遗产做贡献。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幻灯片播放李谷一的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将学生的思绪带入老北京的街头。(幻灯片出示图片)“同学们,曲折幽深的老北京胡同,古香古色的老北京四合院,代代相传的北京老字号,这些构成了老北京独特的风土民情,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走进老北京的吆喝声。

二、读吆喝 知内容

提问:(1)哪些段落写了吆喝声?

明确:文章第4---10段是对吆喝声的具体介绍。

(2)介绍这些吆喝声,作者遵循了怎样的写作思路?

明确:遵循了从早到晚和一年四季的顺序。

(3)这些繁多的内容,作者是怎样将他们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

明确:第4段: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

第8段: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还有唱话匣子的。 第10段: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

作者写吆喝声就是以这样的过渡段来衔接对吆喝的介绍的。 教师过渡:老北京的吆喝数不清,从早到晚喊不停。街头巷尾转一转,我们把吆喝来评评。

三、赏吆喝 说特色

1、读完文章的4--10段,我们宛如走进了老北京的街巷,那里到处回荡着动听的吆喝声,请你从众多的吆喝声中挑一种你最喜欢的,说一说你为什么对它情有独钟。如果能给大家展示就更好了。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2、接下来老师出示其中的吆喝声,请你看看它们在用语和语句的修饰上是怎么做的?

分析吆喝声并总结,北京的吆喝声极具语言魅力:地道的京白、善用各种修辞,真让我们惊叹。在作者眼里,他们的吆喝不只是简单的叫卖声,是他们给自己的货品做的最优质的广告,他们宛如一位位民间艺术家创编了一句句诱人的吆喝词,一段段动听的吆喝调,展现了老北京浓浓的民俗风情。品读吆喝,就是品读老北京的民俗风情,正是这独特的民俗风情,让北京有了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气质与面貌。

3、请你自选文中的一处吆喝,或自己创编一个吆喝,来展示自己的吆喝风采,挑战我们老北京的这些民间艺术家吧!(播放老北京吆喝视频,学生展示吆喝,教师奖品鼓励!)

四、品吆喝 悟人性

1、提问:从全文看,吆喝者的生活状况如何?他们的生活态度如何?他们身上有着怎样的品质?

快速阅读课文,勾画出最能反应吆喝人生活处境的关键词句。 明确:从卖馄饨的半夜还要吆喝叫卖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很艰辛,他们的收入微薄。

从他们的叫卖声“皮儿要薄,馅儿要大”可以看出一个老北京人的真诚、实在。

从他们力气十足,曲调悠扬的叫卖中可以感受到他们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这是一群不怕苦、不怕累、真诚朴实、热情乐观又不失幽默的人。 教师总结:正是这质朴生动的语言、这乐观向上的精神,构成了老北京独具魅力的吆喝声,成为了老北京珍贵的文化。

2、在那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飘荡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通过语言总结作者的思想感情: a.对老北京吆喝文化的怀念和关注; b.对吆喝人民乐观生活态度的欣赏和赞扬;c.对吆喝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

出示文字材料,了解对吆喝声的拯救行动,同时引入下一环节教学。

五、写吆喝 抒情怀

老北京的吆喝声不但悦耳动听,其中还融入了萧乾对自己童年的暖暖的回忆,老师的童年中也有各种吆喝的声音,我也怀着深深的怀念之情写了一篇《我家乡的吆喝声》,请同学们听一听,评一评,看萧乾和老师的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教师朗读自己的作文《家乡的吆喝》,学生评价。此环节意在唤起学生关注家乡的吆喝声,用心用情记录家乡的吆喝声。为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做出自己的贡献。

六、作业

1、建立一个关于传统民俗文化保护的博客,把所收集到的视频、音频放在博客上,为传统民俗文化遗产的抢救出一点力。 2.请你为你最喜欢的一样物品设计一个吆喝广告,体现我们北方的民风民俗。

板书设计

质朴而又生动的语言 (语言美 ) 浓浓的赞美吆 喝

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人性美 ) 深切的怀念

教学设计

《吆喝》

涞水求成中学 梁永兰

吆喝教案

吆喝教案

吆喝教案

吆喝教案

吆喝 教案

《吆喝》教案

《吆喝》教案

吆喝教案

吆喝教案01

《吆喝》优秀教案

吆喝教案
《吆喝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