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涉江采芙蓉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6:39: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涉江采芙蓉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健康的人生观,尤其是其中的爱情观和苦难观。 教学重点: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教学难点:

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幻灯片: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钟嵘《诗品》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有关的知识。

二、知识积累,出示幻灯片。

1、《古诗十九首》

并非一人一时所作,因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故编者题为“古诗”,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在文学史上,《古诗十九首》标志着五言诗歌从以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以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已经成熟。刘勰推崇它为“五言之冠冕”。

2、五言诗

古代诗歌体裁。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3、萧统与《文选》

萧统,梁武帝的长子,曾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卷二十九。

(过渡)从以上资料我们了解了它的诗文地位,现在齐读一遍。找一学生再读。

三、诗歌鉴赏品味

(一)一个高洁优雅的意境

1、读过之后?美吗?诗人在句首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美的意象?读出相关诗句。 明确:芙蓉、兰泽、芳草

2、解读“芙蓉”

提问:芙蓉也被称为什么花?(荷花、莲花、芙蕖、菡萏等。)

追问:与其有关的诗文,同学们能张口就来吗?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追问:在周敦颐《爱莲说》里,莲象征着具有哪种品格的人?(品质高洁) 师结:可见,莲可谓是君子之花。还有别的诗句吗? (超链接:(齐读)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二首(其二)》王昌龄)

追问:在王昌龄的《采莲曲》里,将荷花与谁放在一起相映成趣?(少女) 师结:可见,莲可谓是佳人之花。 【学生还可能回答到的诗句:(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睛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解读“兰泽”“芳草”

提问:芙蓉在传统意象中有着如此丰富的象征意味,那么首句里的兰泽与芳草指的是什么?

明确:江边的芬芳馥郁的水草。

追问:同学们知道谁的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香花香草?(屈原)

4、解读意境

提问:屈原对香花美草赋予善与美的高洁品性。借着《离骚》中芬芳馥郁的诗句,我们找到了浪漫主义诗歌丰沛而清洁的源头。这一系列美的意象,为我们创设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明确:高洁优雅的意境(再读,读出意境氛围) 板书:一个高洁优雅的意境

(二)、一串真纯自然的动作

1、涉江而采的动作描写

在这一高洁优雅的意境中,主人公发出了哪些动作行为?(涉、采、遗、思、顾、离)幻灯片:

提问:抒情主人公来到这江边,望见对岸芙蓉花开朵朵,美丽动人,自然有采摘的冲动。他采之的目的是什么?(遗所思)(读出诗句。)

师结:他采之的目的就是为了赠予所思念的人。中国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株花或芳草。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又是通过什么方法途径采之?(涉江,辛苦吗?带着辛苦之情读一遍此句)

师点:从所采之物和这种不辞辛苦的执着看出,在主人公心里,这是一份怎样的感情?(纯洁美好、真挚深沉)(读一遍前四句,读出真挚之情) 板书:一段深挚笃厚的感情

提问:采之的结果最终达成所愿了吗?(遗之不得)(读出该句) 拓展延伸:类似的诗还有《古诗十九首》里的《庭中有奇树》,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们无须像古文翻译那样“字字有交代,句句要落实”,对于这首诗,我们整体感

知即可。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提问:这首《庭中有奇树》与《涉江采芙蓉》在表达情感上的异曲同工之处在哪里? 明确:(过渡)知心人却远在天涯,美丽的东西不能送达,即使这点情意都难以传达。但,还是不甘心,仍要回望故乡,主人公发出还顾而远望的这一动作的目的是什么?

2、还顾而远望的动作描写 明确:目的:远望权且当归。(还顾望旧乡的结果呢?——长路漫浩浩)

结果:归之不得

师结:主人公是通过想象活动完成归去的目的,有类似情感经历的还有哪些诗句? (超链接:(齐读)“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师结:在高洁优雅的意境中,抒情主人公不辞涉江之苦而采芙蓉,但却遗之不得,便以望代归,但视线必被青山阻隔,为浮云所遮,却又终究故乡归之不得,佳人见之不得。这一串动作是内在情感的怎样流露?(真纯自然的)

板书:一串真纯自然的动作(再读前六句,读出真纯之情)

提问:在全诗中,最直抒胸臆,最能表达主旨情感的是哪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追问:倍感相聚无望,于是,郁积在心中的忧伤就幻化为天地间的一声幽叹。叹什么?请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将最后两句诗加以想象描绘出来。

师结:世上多少情侣,碍于水阔天长,在日复一日的相思折磨中变成怨偶,没有一种生命能与时间匹敌,即使看得到沧海变化的神仙,最后也在逝水流年中身心俱老。比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这首:《迢迢牵牛星》 (超链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佚名) 提问:《迢迢牵牛星》一诗中,讲的是谁的故事?(牛郎织女)用了怎样的字词结构表达感情的(叠字)

请你选出你喜欢的含有叠字的,能表达他们痴怨感情的一句诗,品读一下。

师结:用一年的时光等候一天的相聚,用一生的执着守望一刻的幸福,难怪后人叹为“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有如此至深至真之情,却不能相守终老,难免令人扼腕叹息,造成这终老之叹的有哪些时代原因?你能联想到吗?

(三)、一腔无可名状的忧愤 幻灯片:

时代背景:汉末外戚宦官交相干政,此起彼伏,这些人把持朝政,安插亲信,使本来就有极大弊端的东汉选举制度也破坏殆尽,举官不再问品行、学业,只看门路和金钱,这就堵塞了一般士人的出路。士人一方面热烈追求仕宦,一方面黑暗社会进身无望,理

想与现实形成强烈反差,因而就有了“游子”的“草木摇落功业无成思远路”的乡愁和“思妇”的“韶华易逝空床凄冷泪轻流”的闺怨。

提问:从以上资料中,能看出此诗还祈求了一种怎样的愿望? 明确:祈求社会安定、渴望家室团聚的愿望。

提问:可谓是“乱世之音怨以怒”的表现,这是一腔能直抒胸臆的忧愤吗?(不是)那是怎样的恼怒?

板书:一腔无可名状的忧愤

师结:这四个一结合铸就了一首成就极高的五言诗,讲述了东汉末年大多数文人的悲剧人生。

四、规律总结

如何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

1、通过抓取意象,解读意境。

2、通过动作描写。

3、通过表达情感的主旨句。

(师范背,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生齐背)

五、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或就其执著追求人生价值而不得,或就其面对乱世给他造成的苦难,写一句话,或劝慰,或激励„„给身陷愁云阴霾的人一些方向,一些能重新绽放笑容的契机。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 教案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