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2 03:26: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外国名篇名著》教材分析

伊旗第一小学

卢玉香 单元内容和目标

(精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略读课文)《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口语交际·习作四》。

本组编排的目的,一是拓宽学生阅读的事业,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而是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三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是“外国名篇名著”,认真选择国外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单元的设计,与以往所有单元都不同,不仅强化了“阅读整本书”的观念,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小学向初中教材的过渡。这组教材,先安排了两个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编排方式与其他精读课文相同。然后安排了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里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即“梗概+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读与赏析,激发了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同时教给了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如学会浏览等。这与人教版初中教材“名著导读”的安排是比较切近的。其中《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外国作家的名言警句,也

紧扣单元主题,收集了关于意志品质及做事方面的内容;口语交际《学会生存》提出遇到灾难或危险该怎样去应对的话题;习作中让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或从报纸杂志等媒体了解的关于“自我保护”的事,可见,整个单元都是紧扣单元主题的。这样的安排,为我们整体了解多元文化,进行更多更广阅读外国名著提供了视野,还可以使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自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欣赏优秀作品的意识和能力。 课时备课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掌握本组课文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理清文章脉络,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借助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并了解更多的外国作家和作品。

4.了解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教学重点

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把握人物特点,理解人物内心。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借助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

二、阅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字词,并疏通文意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认读: 蜷腿、橱窗、揉皱、耸肩、撇嘴、窜过、耷拉、抽噎、梗概、无赖、衣衫褴褛

(2)结合课文内容,独立理解词语的意思。

摩平、梗概、吹嘘、保佑、衣衫褴褛

2.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说说《卖火柴的小女孩》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自由表达。

(2)这篇课文写小女孩擦了几次火柴?每次看到了什么?

(3)透过童话揣测当时丹麦的社会怎样? 第几次擦燃火柴 现实

幻景

说明

现实

第一次 寒冷

火炉

渴望温暖

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第二次 饥饿

烤鹅

渴望食物

烤鹅不见了 第三次

孤独

圣诞树 渴望关怀

圣诞树不见了 第

四、五次

痛苦

奶奶

渴望幸福

跟奶奶飞走了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感受小女孩处境之悲惨 1.自由读课文,画出重点句,并在旁边做批注。 2.交流,预设如下:

(1)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小男孩拿鞋跑说明她常被人欺负„)

(2)课文中对女孩的头发是细节描写,“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美丽„„)

(3)“天快黑了,又下着雪”是细节描写。(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独„„)

(二)小女孩这么艰难的卖火柴,处境这样悲惨,读着文字我们心里酸酸的,泪水不断在眼眶里打转,那么,最后结果怎样的?请看课文11.12自然段。

1.“他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人们对小女孩怎样的态度?

2.从文章最后一段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质疑。小女孩含“笑”而死,她为何“笑”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第5至10自然段,探究原因 1.学生自由朗读5至10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小女孩几次擦然火柴?她有哪些美丽的幻想?

(2)美好的东西有很多,为什么小女孩擦然火柴时首先只想到火炉?

(3)小女孩那么多美丽的幻想跟她的命运有联系吗?若有,又怎样的联系呢?

(4)你怎样理解“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的含义? 2.学生自主学习3.交流汇报

三、总结写法

1.虚写和实写有机结合。 2.结尾意味深长。

四、小练笔:请把相对小女孩说的话写下来。

《凡卡》 学习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学习重点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学习难点

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我们刚刚读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今天再来读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是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写的《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板书课题)

2.我们怎样才能读进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学生自由说,如有感情朗读,联系实际进行联想,质疑思考讨论等等。)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按要求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

(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3.8.10.11.12.15自然段)

(4)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3)按写信过程将课文分成三段。

(4)简单介绍一下凡卡。(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爷爷一个亲人。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请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

三、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1.快速默读课文,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8.11.15自然段)

2.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3.结合词句,汇报交流。

(1)挨打: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昏倒”,来体会他们对9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

(2)挨饿:结合“简直没有”“一点儿”“一点儿”来想凡卡一天到晚饥肠辘辘,可能饿到什么程度的表现。

(3)挨困:结合“一„„就„„只好”来体会凡卡即使在过道里也无法好好睡一觉,可能会困得怎样。

小结: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4.自由读,说说你从感叹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

5.练习把凡卡的悲惨的生活和对爷爷倾诉的情绪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6.快速浏览第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

穷人的地狱。)

第二课时

一、感受凡卡“美好”的乡村生活

1.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还写了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把这些内容放在写信中间,就是插叙。)

2.快速默读,找到与乡村生活有关的段落,作出标记。

3.读一读,说说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有感情朗读4.5自然段。

5.结合具体语段,来说说乡村生活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家乡美丽的夜景。宁静、优美、柔和,有着过节的气氛,从中可以想见凡卡高兴的心情。与城市悲惨的学徒生活相比,乡村的生活是那样美好,所以,在凡卡的记忆中,连一个普通的夜晚也如此美丽。这正是凡卡对家乡对亲人思念的表现。

(2)守夜和砍圣诞树。从“多么快乐的日子呀!”“逗笑一会儿”,还有爷爷生动趣味的语言,体会到这可能是凡卡印象最深、最快乐的一件事。试着读出凡卡的快乐。

6.仔细探究,乡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吗?

爷爷已经65岁,还要给老爷家守夜,只能睡在大厨房里;守夜时要挨冻,砍圣诞树时爷孙俩都要“冻僵”了,体会到他们的生活是非常贫困劳累的。否则,爷爷也不会把他唯一的孙子送到城里去做学徒。在小凡卡的心里却如此美好,正是因为他现在的学徒生活太悲惨

了,已经到了他无法忍受的程度。

二、讨论写法的作用

1.加入插叙部分,更加衬托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和他迫切要回到爷爷身边的心情。

2.小说除了运用插叙,还采取了哪些方法,使我们如此感动?

在文中找到几处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来体会其真实具体,给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凡卡写信时的动作、表情、心理,写信中对学徒生活的描述和对乡村生活回忆中,都有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找到一两处来体会。)

三、自学结尾,体会表达的特点

1.找找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2.美好的梦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对比,让人对凡卡悲惨的命运产生了更深的同情,更加愤恨造成这种命运的社会制度。

3.讨论:凡卡的梦会实现吗,为什么?

4.回顾全文,进行总结: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拓展阅读

契诃夫是与莫泊桑齐名的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列夫·托

尔斯泰说他是一个“无比伦比的艺术家”。契诃夫的创作活动是从短篇幽默作品开始的,其幽默名篇《公务员之死》、《胖子与瘦子》、《变色龙》、《套中人》等,早已被译成中文,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其中《变色龙》、《套中人》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板书设计:

凡卡(俄 契诃夫)

学徒生活悲惨

乡村生活“美好”

渴望得到关爱

心愿无法实现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文字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插图)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说,如,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表情坚毅乐观等。)他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板书课题)

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下面,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

2.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三、浅显探讨小说

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防御。

(4)孤独-救助“星期五”。

2.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四、阅读精彩片段

1.浏览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

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2.快速默读,了解主要内容。(主要写了鲁宾逊在绝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用理智战胜失望,改善生活。)

3.感悟精神光辉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出示“我”的幸与不幸。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并将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对话朗读。)

(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问题;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一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

(4)出示并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五、拓展延伸

1.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2.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请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3.鲁滨孙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可以准备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准备。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浏览”的方法自主阅读,在读中感受人物形象,在读中感受外国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

2.感受到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阅读

1.(板书:汤姆·索亚)有谁读过关于他的故事——《汤姆索亚历险记》吗?谈谈你汤姆的了解。

2.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部外国文学作品,看看本书到底有什么魅力,吸引这么多读者去拜读它。

二、初知大意,阅读“梗概”

1.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作品写了汤姆几次历险?重点写了哪次?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说说主要内容

三、运用方法,阅读片断:

1.同学们,课文精选了这部书里的一个精彩片断,让我们好好去读读,领略一番名著的魅力;

2.这个片断很长,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提高阅读速度? (板书:浏览);

3.回顾“浏览”的阅读方法;

4.快速阅读“精彩片断”

四、赏读品味,畅所欲言:

1.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人?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找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读一读、品一品;

2.你认为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个“片断”很“精彩”?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交流,可以从事件起伏跌宕,也可以从语言幽默夸张,还可以用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等方面交流。)

五、提出建议,课后延伸:

1.再读梗概,你发现精彩片断写得是梗概中的哪个部分?

2.对照梗概,你对梗概中的哪个地方还特别感兴趣?

3.鼓励学生读整本书,为读书交流作准备。 外国名篇名著 教学札记 教学注意点

1.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本单元中有两篇形式独特的略读课文,是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通过授课让我明白:在以后的教学中针对这两课的教学的时候,不要将梗概或精彩片段当作精读课文来教,可以让学生自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将教学的重点要放在“浏览”上,通过两个精彩片段的阅读,教给学生浏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在阅读长篇作品时,通过浏览抓住精髓,边摘录精彩句段,边写写心得体会。通过这两课的教学,还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经典作品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精读课文的教学重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学习《卖火

柴的小女孩》和《凡卡》两课时,课文内容通俗易懂,在读中理解内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增强语感。我们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工夫。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抓住重点句段来理解课文内容,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并处理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正确导向的关系。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统计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推荐)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分析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试卷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