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娱乐综艺高雅化

发布时间:2020-03-03 16:32: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尊敬的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和在场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首先请让我代表我方阐明我方观点,我方观点是:电视娱乐综艺节目更应注重高雅化。理由如下:首先,高雅化的定义是高尚,不粗俗,是个褒义词。那么高雅化便应当是追求高尚,情趣出众而同低俗相悖,又有利社会发展的。反观世俗化,世俗化可理解为平庸的倾向,或趋于大多数人的流行的倾向,或平庸化,流行化。我们不难想到世俗化的东西难免会有接地气现象的出现,那么恐怕就会有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出现吧。比如说曾经风靡一时某二人转笑星,,他所表演的一些东西就无法使受众得到真正美的享受!我们再来谈谈娱乐综艺节目,(综艺节目是一种娱乐性的节目形式,通常包含了许多性质的演出,例如音乐与搞笑等类型,而且通常只在电视上播出。娱乐节目则是平民性、通俗化、以人为本,泛娱乐化、商业化的品牌栏目。娱乐节目就是用令人愉悦的方式使人受到启迪的节目,能让人在娱乐中学到东西,才能成为一台真正为大众所喜爱的优秀娱乐节目。)

其次,电视这个传媒介质具有广阔的平台,那么它对大众就具有导向作用,真正好的娱乐节目不应该是靠出位的、低俗的去挑战观众的底线,图一时收视率之快!如果国家的民生大计能够接受这些披着世俗化的庸俗且低级外衣的节目出现,那么为何又要出现限娱令呢?不就是为了更好的整治这些不正之风吗?好比时下一些火热的相亲类节目,在改版之前就在不断的挑战着受众的心理,我亲爱的对方辩友啊,难道你们愿意以后自己的节目只要收视率不要质量和精神吗?难道你们愿意看到自己年幼的后代就早早受到社会不良气候的影响吗?我想你们和我一样都不希望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最后,在党和国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潮下,在当代艺术审美视角的审度下,电视娱乐综艺节目创作者应该不断地与时代背景相呼应,创作出更加贴近于高雅化的佳作,显示出独特的审美意蕴,汲取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核加以传承,贴合受众的心理并获取创新的源泉。虽然这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但是电视艺术最终的完美归宿!亲爱的传媒学院辩友,作为未来的中国的电视人,是不是也应该用一种新的眼光重新定义一下娱乐综艺节目,使我们的娱乐综艺节目更有可品味性,更有嚼头,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娱乐精神呢? 因此,综上所述我方观点坚持认为电视娱乐综艺节目更应该注重高雅化!

广电总局限娱令,自己孩子无法观看到高雅的娱乐综艺

崔永元:电视娱乐节目也会让观众笑得高雅

“不是不可以娱乐,每家电视台有几档娱乐性很强的节目很有必要,但是不能低俗,娱乐节目也可以做到高雅。”炮轰电视娱乐节目的话音还在耳边,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近日就带着一档全新节目《谢天谢地你来啦》出现在媒体面前。该节目的独特之处就是现场所展示的一切都充满了“未知性”。没有剧本、没有台词、没有流程,甚至不知道节目到底是什么内容,每一位嘉宾都会通过一扇门进入到一个自己之前完全未知的特定主题场景,听到一句“谢天谢地,你终于来了”之后马上要进入某个特定角色,没有退路,能否Hold住场面,随机应变能力是必须的。无论现场观众、嘉宾选手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都无法预料节目的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

“现在是娱乐节目通吃,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大家都喜欢了,全民娱乐。”崔永元说过希望自己心态调整好了后,再杀回去做个严肃节目,像读书节目,可现在几乎没有可能了,“其实一般的娱乐节目我是不看的,我很反感那些低俗的逗乐方式,装疯卖傻,女的装男的,男的装女的,开的玩笑不可笑,找的噱头也很低俗,不光没品位,还没技巧,连怎么逗人笑都不会。”谈到当下节目泛娱乐化时,崔永元无奈地说。

面对收视率的重压,有人担心,一向幽默、睿智、犀利、有批判精神的小崔会不会也跳进娱乐大潮随波逐流。对此,崔永元表示,每个人做事都是有底线的,“比如说,我们可以

1 尽可能地轻松、娱乐,但我们绝对不会无聊”。

崔永元不止一次地特别澄清自己对娱乐节目的态度:“我反对的是电视台只有娱乐节目——共性要包容个性,要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而且娱乐节目本身也要有高低之分。我的意思是说,电视台不要都只办娱乐节目,而是要办好的娱乐节目。”

《谢天谢地你来啦》独具特色的节目环节设置,有别于其他娱乐节目中的搞笑桥段,而一向主持谈话类节目的崔永元这次之所以转了型主持起娱乐节目,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谢天谢地你来啦》是崔永元首次涉水娱乐类节目。崔永元坦言,即使是娱乐节目,也不愿意看到一直反对的低俗。所以在这个节目中,他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格调。“跟我们的工作人员说,哪怕观众不乐,也不能用低俗的方式去博取观众的笑声。”崔永元希望节目在后续录制中继续避免低品位、油腔滑调、哗众取宠,他相信即使是娱乐节目,也能给观众带来有价值的信息,有意义的笑声,也会让观众笑得高雅。

戏剧化的冲突带来的不仅仅是搞笑、幽默,更是一场真人秀节目的“高智商”测试。“我希望把这个娱乐节目慢慢变成文艺节目,再变成文化节目,最后变成新闻专题节目。”华丽变身的崔永元,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忘秀一下自己特有的冷幽默。

电视节目:是去庸俗化还是去高雅化? 昨天看新闻,据说中央某专门协会开会专门批评电视节目的庸俗化倾向,王刚先生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直指台湾娱乐节目《康熙来了》节目“低俗,下流”(见今日出版的南方周末·文化版),让笔者不免诧异,一个节目被称为“下流”是极为少见的,并且这么一个“下流”的节目在台湾省的收视率稳定在1.2%左右,在大陆的BT站点上面常年维持很高的下载率。难道我们的社会文化已经完全“下流”了?已经完全低俗了?我们的受众对这些“下流”文化已经无比热爱了?

南方周末该文提到,一些参加反低俗化会议的人提到,超级女声是另外一大低俗的节目。笔者虽然不是很喜欢超女的某些评委以及某些组织的方式,但是对于超女的形式还是不免有些赞叹之意。不管是超女还是莱卡,和以往假大空的电视节目不同的是,他们接受了普通的中国人有机会去参加一个大型的活动,让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有机会去获得大众的关注,让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有机会感受他(她)曾经梦寐以求的感觉,让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有机会去接受大众的掌声。很可能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在一个场合下面对如此之多的人讲话,很可能下了这个舞台,她还是一个普通人,但是上台,上电视,是一个机会,一个可能达成其本身梦想的机会,是一个大众的狂欢。

反观《康熙来了》,《电力公司》这些台湾节目,最大的特点就是主持人放低身段,主持人与观众互动性强,嘉宾和观众的互动也强,嘉宾也好,主持人也好,各种各样的名人在这些节目里面就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讲述他们的普通人的事情。尽管有小S看似过分的玩笑,但是仔细看看这些玩笑,都还没有到“下流”的程度。吴宗宪在我猜也好,以前的JACKY SHOW里面也好,讲的一些话虽然有点A的成分,但是确实无伤节目的娱乐性,因为这个只是娱乐节目,娱乐而已,带有某种暗示的语句也仅仅是为了娱乐,而不是该暗示本身。相信稍微有点理智的人都会认识到这一点。

王刚先生以及李瑞英女士在发表认为电视节目该去庸俗化的意见的时候,不知是否意识到他们本身所参加或者所供职的节目的问题。若是要论高雅,《康熙微服私访》肯定不能算是高雅,一个戏说的电视连续剧是说不上高雅的,何况里面大量描述皇帝的婚外情,朝廷权士的枉法裁定,更是对历史有着大量的篡改,若是论庸俗,按照王刚先生的逻辑,更是庸俗到家了,哪里看的到一点正经的事情呢?哪里有高雅的成分呢?王刚先生还是回去歇歇吧。

中央台更是娱乐节目的集大成者,不光有幸运52之类的大型互动娱乐节目,还有众多的以朱军先生领衔的访谈类节目。自崔永元先生之后,中央台再无人讨论普通人的生活,看

2 见的只有新闻稿,只有理想,只有信念,只有人生观点,这样的娱乐节目正常么?这个是娱乐节目么?这样的娱乐节目看多了只能是像康永所说的一样,塑造越来越多的神话,被捧者被越捧越高,连他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南方周末载)。显然的,这样一个光辉的形象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内,只能是告诉观众错误的信息,只能是传达一个假的形象,一个假的信息。这样的节目就高雅么?这样的节目就是正确的娱乐节目么?

一个电视台,一个报纸,一个杂志,既然面向大众,那么就应该接受大众的选择。没错,传媒是具有舆论导向的作用,但是传媒的良知应该告诉受众什么是客观的,而不应该告诉受众什么是光辉的。无论是娱乐节目还是其他节目,其实本身是不存在庸俗化还是高雅化的,所谓的庸俗和高雅,完全是自我的一种评判。在保证没有对客观事实作出扭曲的前提下,无论是康熙来了也好,还是艺术人生也好,自然会有其自身的受众,自然会得到其自己的市场,当一个节目没有市场的时候,自然会消失掉,而不是像某些节目,从始至终都是光辉,都是美好,都是圆满,让这个世界变得极为不真实。

王刚先生在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访的时候,显然是被康熙来了刺激坏了,竟然有如此与其身份不相符合的言论,着实令人诧异,在有如此大的报纸上说出“下流”这个词,究竟是高雅呢?还是庸俗呢?或许都不是,而是气极了吧

通俗文艺:满足大众化的文化消费

雅俗之分的难题同样引发了对通俗文艺概念界定上的难度。我们几乎每天都在通俗文艺的氛围中生存,但对于什么是通俗文艺,它的质的规定性是什么,却往往难以说清。中西方学者都曾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西方学者从文艺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进行了种种探讨,迄今尚未得出一致的意见。在我国同样是歧见纷坛,观点众多。如冯骥才文学认为文学存在着三种形态,一种是探索性文学,一种是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第三种则是通俗文学;潘凯雄则将文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文学,即在思想上有所探索、对人类和某个时代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有独到见解,艺术上有所创新的文学。除此之外的全部属于通俗文学。也有人认为作品的语言、结构、人物、思想探索、价值判断都不深奥复杂看得懂,便是通俗文学。此外,还有人认为,通俗文学的体裁是特指小说故事的,诗歌散文本身就不通俗,难以归为通俗文学之列。

尽管中外对于通俗文学的界说是如此的众多,但是,很难说有哪一种定义令人非常满意。如前所言,雅、俗的相对性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交融性,都使得我们有些时候根本无法区分某个作品到底是高雅文学还是通俗文学,大俗大雅、大雅大俗的情况在文学史中都是存在的。对于王朔的作品,有的学者便认为它既不能算作高雅文学也不能算作通俗文学,而应该是一种间性文学。因此,简单地指认什么样的作品是通俗文学是不合适的。然而,尽管在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之间存在着交叉的中间地带,但可以肯定的是,两者之间核心部分的差异仍然是十分分明的。因此,从此入手来辨明何者为通俗文学,何者为高雅文学不失为一种极好的策略。

从最为根本的意义上来说,通俗文艺是一种大众文艺,它来自于大众并服务于大众。通俗文艺的关键在于“通俗”二字,它的所有特性都根源于此。因此,通俗文艺最为根本的特性便是它的通俗性。它与高雅文艺的所有区别也正是源于此。概而言之,通俗文艺与高雅文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再现现实世界时的经验方式方面,高雅文艺趋向于整体经验,而俗文学趋向于单维经验。其次在情感的处理上,高雅文艺表现感情,而通俗文艺则倾向于煽情。再次,在诉诸读者的目的效果上,高雅文学指向人生的严肃性,而通俗文艺并不关注人生,至少其着眼点不在改变人生。第四,在形式技巧方面。高雅文艺注重语言本身的内在魅力,刻意于整个作品的谋篇布局。与此相反,通俗文艺的语言则口语化或程式化,在作品中居于从属的地位,没有自身的价值,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叙事技巧可言。第五,

3 在思想深度上高雅文艺总是以日常意识、现实意识或正统意识的挑战者自居;而通俗文艺基于本身固有的商业利益,屈服于世俗意识,迎合大众的心理需求,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性。

通俗性作为通俗文学的重要审美特征,包含了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茅盾就说:“通俗’云者,应当是形式则‘妇孺能解’,内容则为大众的情绪与思想。”通俗文学就其内涵来讲,体现为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妇孺皆懂的东西,是一种“下里巴人,和者盖众”的东西,一种为普通百姓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东西。郑振铎认为通俗文学的“第一个特质是大众的。她是出生于民间,为民众所写作,且为民众而生存的。她是民众所嗜好,所喜悦的;她是投合了最大多数的民众之口味的。故亦称为平民文学。其内容,不歌颂皇室,不抒写文人学士们的谈穷诉苦的心绪,不讲论国制朝章,她所讲的是民间的英雄,是民间少男少女的恋情,是民众所喜听的故事,是民间的大多数人的心情所寄托的。”文艺是群众创造的,文艺的最初形式是通俗的,并无雅俗之分。一些通俗文艺作品的确有格调不高的情况,但通俗并不等同于庸俗。茅盾指出:“通俗并非庸俗。《水浒》在中国民间是通俗的读物,但何尝庸俗?反之,明清的才子佳人小说,庸俗已极,可是一点也不通俗。”

通俗文艺作品为了保持其通俗性,吸引读者和听众的注意,其内容往往具有传奇色彩。“传奇”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在中西方的含义并不相同。但就传奇性而言,中西方的各类“传奇”作品倒可以互通。在我国,唐小说、宋诸宫调、元杂剧、明戏曲等都称为“传奇”,正是注意到了这些文学体裁所共有的传奇性特征。上述作品,就其传播程度而言,也可以说就是所处时代的通俗文艺与流行文化。

通俗文艺的创作目的,从根本上讲是为了满足大众的文化消费。它是大众文化在文艺领域的反映。如果说某些高雅文艺作品还是创作者为了抒发性灵而自赏自娱的话,那么通俗文艺则表现出强烈的娱乐性和消费性特征。就文学而言,文人诗歌一直是高雅文学的代表,其他文学形式,如小说、戏剧,从名称本身就可以看出其通俗性和民间性立场。通俗文艺的兴衰受制于社会的繁荣与稳定程度。一般而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人们有了精神享受的需要和可能,通俗文艺就有了繁衍生长的土壤。反之亦然,通俗文艺的兴衰,也可以看作时代兴衰的“晴雨表”。鲁迅指出:“俗文之兴,当兴二端,一为娱心,一为劝善。”一句话道出了通俗文学的基本功能与价值指向。

人众文化时代的通俗文艺成了文艺消费的主要对象,高雅文艺退居一隅,这无疑为通俗文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阔大的舞台。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曾经在分析后工业化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文化特征时指出,后现代文化在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表现,便是以通俗文艺为代表的大众文化的壮大,艺术生产成为商品生产之一种,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高雅文艺与通俗文艺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当二者在艺术上互为借鉴、彼此融合时,谁还能轻言通俗文艺是一种层次低级、缺乏艺术深度的艺术形式呢?

高雅文艺:追求深度的艺术尝试

文艺的构成与形态,原本是丰富多样的。但在某种特定历史条件下,某一文艺形态可能受到抑制或弘扬,从而导致文艺格局的总体变动。过去在“左”的思想路线下,通俗文艺被当作“资产阶级毒草”或小情小调而受到压制,文艺只剩下“高雅”一族;在这一族中又仅仅允许现实主义存在,并把它死死限在歌颂“光明”,反映“本质”、塑造“英雄”的狭径,这无疑违背了艺术创造的规律,最终尝到了苦果。20世纪八九十年代通俗文艺大旗的高张,在某种意义上释放了往日积聚的文艺消费力量,但在实际效果上,却形成了对高雅文艺的巨大冲击。当然,高雅文艺之不景气,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通俗文艺的兴起,而是各种社会因素、文化观念综合作用的结果。

如果用探索性文艺、通俗性文艺及现实主义文艺来三分文艺整体的话,那么高雅文艺无疑就是那些探索性的作品了。的确,高雅文艺之区别于通俗文艺最根本的一条,似乎不在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开掘,而在于艺术形式的创造上。评价高雅文艺成就的高低也往往是以

4 其艺术上的创新为主要指标的。高雅文艺的这种唯美主义倾向,是由文艺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决定的。高雅文艺作为文艺中较为纯粹的一种,往往集中了艺术的主要形式因素。这种形式是“非功利的”,并不为着某种现实的目的而存在。有人以“艺术”或“非艺术”来区分“雅”和“俗”、“精英”和“大众”、“高级”和“低俗”,事实上更为准确地应该是艺术的这种“非功利性”。

艺术的“非功利性”,规定了人类艺术行为的审美向度与终极性价值追求。艺术作为人类掌握世界方式之一种,是以人与外界(包括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主客观照为前提的。人自身及人类社会整体的向上的自旋性,决定了人类艺术行为的努力取向。艺术反映人的喜怒哀乐,人的苦难与奋斗,理想与追求,把人的本质以一种特别的形式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出来,记录人类的心灵成长史,满足人高层次的精神消费需求。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标准之一,便是要求作品表现和反映人类对“理想性”的不懈追求。生存理想与心灵渴望,永远是文艺内在的旋律。脱离了这一精神追求,艺术也就丧失了它存在的理由。

大众文化时代通俗文艺的勃然兴起,某种程度上占据了过去高雅文艺的舞台。有人因此而预言高雅文艺的消亡,宣告一个艺术真空时代的即将来临。这多少有点危言耸听。通俗文艺一方面占据了高雅文艺的阵地,但另一方面也未曾不给高雅文艺的发展创造着机遇。其一,人众文化时代,人类日益受到物质主义的挤压和精神荒芜的威胁,通俗文艺满足了人类一般层次上的文化消费,却并不能解决人的精神困惑和心理危机。这无疑说明,大众文化时代是一个更加需要精神寻求与艺术审美的时代,高雅文艺在这一情形下有了发展表现的契机。其二,科技的发展,虽然加剧了人对物质的依赖,但对高雅文艺来说,也提供了比以往更多的艺术创造可能。科技丰富了艺术创造的手段,促进了艺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同时,科技还改造了人们的艺术思维,使人的观物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切说明,科技与艺术有可能联袂开拓艺术的新领域、新境界。一些现代雕塑,如果没有新的科技材料,及电脑设计手段,是无法创造出来的。至于电影中运用的大量科技手段,更是举不胜举。其三,通俗文艺的迅猛发展,事实上提供了诸多可供高雅文艺鉴取的艺术启示。如文艺如何面向受众,如何在雅俗结合中发展壮大,如何发现并表现受众的思想情感,以至于如何包装文艺,高雅文艺在这些方面都可以从通俗文艺的发展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高雅文艺一向以终极性的精神探求与有深度的艺术尝试为特征,这一特征本质性地限定了高雅文艺的接受对象和消费主群不是一般的人,而是经受过特殊训练、具备一定文艺修养的人。比如,是否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或是否熟悉一门乐器,其对音乐会的感受是差别很大的。高雅文艺有其特定的文艺消费对象,这一对象群体事实上正随着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重视而不断扩大。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现在少年儿童通过钢琴考级的越来越多,专家认为,在达到钢琴业余考级十级标准的孩子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在修养方面要比以前音乐学院附中的学生的水平高。西方国家的大众文化较我国发达而且要早,但这并未对这些国家高雅文艺的发展形成反向性的影响,相反,民众整体文化修养水平的提高,正是促进高雅文艺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因为有了艺术的需要,艺术便能获得生存的土壤和多方面的支持。

目前娱乐节目面临的问题 立意不远,传达错误导向

从语言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性格,从电视节目看出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不仅如此,电视节目还可以传达一种精神上的导向,引导受众的精神状态,这是因为节目首先是一种大众传播工具,在其范围内可以产生传播功效。娱乐节目作为一种通过一定的中介形式和大众参与,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一种娱乐氛围的节目形态,不可否认也扮演着传播思想,推销观点的角色。而在现代社会,人们也习惯了用媒介传播的“信息环境”作为判断标准去认知客观环境。[1]因此,电视节目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在背后作引导,不明白其传播主旨是什么,选取的题材立意不远,最终会“告知”大众一些错误的认识,传播一种不正确的导向,从而带来

5 一些隐形的社会问题,不利于整个社会健康、良性地发展。

具体到娱乐节目来讲,比如现在风行的平民造星类娱乐节目所展示就是具有一定特长的一种普通人短时期内很快成功的语境。本来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自己的同龄人,只是参加了这样的节目,展示了自己,就会得到别人的关注,而且还很会被经纪公司包装,成为一个风光的明星。节目的核心是将有强烈对比的普通平民和耀眼的明星联系起来,传达的一个信息就是成功的获得并不困难,作为其主要受众群的青少年在这样的一个信息环境中获得了对“成功”这一概念的认知,并且觉得这样的逻辑在实际的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长期浸淫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中,首先就会觉得“成功”容易得到,只要参加这样的节目并且成为优胜者,那么风光豪华的生活触手可及,导致他们难免会幻想通过这类节目不劳而获,而忽略了在现实中成功的都要有踏实的学习和辛勤的付出。当这类节目在浮躁的给出一夜成名的模板时,人们的心态也会越来越浮躁,而导致“泡沫意识”的产生。[2]其他一些赤裸裸的有关金钱的游戏节目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类问题。

显而易见,这与我们国家广电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格格不入的,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曾明确表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并出现明显的变化,选择范围大大扩展,消费能力增强,鉴赏水平提高,广电改革就是要制造出丰富多彩的各类节目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3] “山寨”节目泛滥,创意不足

电视娱乐节目有它的优势:贴近生活,讲究观众参与性,很适合于休闲娱乐。1998年,湖南卫视推开的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以一种蓬勃的朝气冲进了人们的视野,这股清新之风使那些快要偃旗息鼓的综艺娱乐节目重新振作,并开始纷纷效仿。一时间“克隆”者云集,娱乐节目走俏,各地的电视台都有娱乐节目,于是观众满眼都是“娱乐”。 2004年的《超级女生》则带出了一批诸如华娱电视的《我是中国星》、央视经济频道《梦想中国》的电视选秀节目……娱乐节目本应是电视荧屏中一个充满新生力量的阵地,但在互相“克隆与模仿”中,缺少变化与创新,似乎走上了崎岖之路。

电视娱乐节目虽然泛滥成灾,但并非是娱乐节目的过剩,相反,娱乐节目的发展空间还很大。目前成功的娱乐节目形式太少了,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几档节目,而更多的节目还处于“弱智阶段”,创意不足,在借鉴国内国外节目形式的时候好东西没学来多少,而粗俗的搞笑、巨额博彩、贩卖“真情”、明星“走位”、暴露隐私等等娱乐垃圾却比比皆是,在一片繁荣的泡沫之中露出非常难看的“借来的尾巴”。

其实早在综艺娱乐节目一窝蜂地“冲刺”时,有不少专家便亮出了警告牌,他们指出娱乐节目过多过滥,缺少文化品味,将会导致一大批模仿者迅速枯萎、中途夭折。而如今两年过去了,有些盲目追风尚未打响的娱乐节目变得更加的悄然无声,而有些一度很火的娱乐节目的收视率也出现了大的滑坡。一些委员指出综艺娱乐节目收视的滑坡,当然有电视节目增多造成收视群体分流这一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没有掌握当今观众们的口味,只是一味地打打闹闹,缺少文化品味,没有不断创新与变化,跟不上观众水平提高的步伐。现在观众的品味不断在变,电视娱乐节目的形式也要变,如何更鲜活、更适合观众的欣赏心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融娱乐性、知识性于一体的电视节目吸引了不少的观众,像“开心辞典”、“幸运52”等节目收视率不断提高,也反映了观众口味的变化,这或许能给电视制作人员一些启发。

格调不高、媚俗味过重

在娱乐节目中,娱乐是应该的,搞笑也是可以的。但有些娱乐节目不止是搞笑和娱乐了,而完全是在游戏人的情感。博君一笑,胜过无数。这样的无聊文化导致的娱乐元素在当今的社会表现得很明显,湖南台火爆的《超级女声》,人们最爱看的是海选现场的片段,因为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在上面出丑,红衣教主黄薪因此成名;“人们抱着复杂的心态观看节

6 目……,万人空巷共赏少女出洋相的‘超级女声’,宣告了跨媒体时代关于“平等沟通”神话的终结,不知情的表演者们被暴露在与他们的梦想无关的目光之下,成为新世纪‘喜剧暴力’的牺牲品”。[4] 台湾如今当红的节目《康熙来了》,以女主持人小S捉弄来宾为大卖点;于她无聊透顶的先锋姿态恰好击中了当今青少年价值观的痒处。

而有些节目不仅很难博人一乐,还全都使人直起鸡皮疙瘩。比如有个节目的主持人常问参赛者:“你欣赏什么样的异性?”如是女性参赛者,在对方说完喜欢什么样的男性后,主持人则说:“我听着像我呢!”其油腔滑调给人以庸俗的感觉。[5]南方都市报曾报导华娱电视于3月25日前后推出一档“另类”游戏节目《时间就是钱》,大胆挑战金钱尺度。特邀嘉宾们对这个颇具争议的内地游戏节目表达了不同的看法:“这个节目比较直接吧,跟钱联系在一起。”而另一位嘉宾对该节目“赤裸裸派钱”的手法则说节目设计得还是比较新颖的,通过娱乐的形式提醒年轻人珍惜时间才能挣到大钱的观念。但制作节目的观念仍跟不上港台,设计得太像做戏,反而使人觉得尴尬。”

娱乐节目的这些两会会员冯骥才委员的语气有些沉重:“我们的文化正走向粗鄙化,即粗糙、粗俗,这决不是危言耸听,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有的电视节目真的是不伦不类,缺少文化气息。” 全国政协委员姜昆为此发表感慨:“明星在台上打打闹闹,或者问答一些无聊的问题,希望靠出丑来博人一笑。面对这样的电视娱乐节目,你还乐得起来吗?”他呼吁:有关部门应当规范电视娱乐节目,促使其提高文化品味、文化含量,对公众的欣赏趣味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超女,快男,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鲁豫有约,正大综艺,舞林大会,非常六加一,幸运五十二,正大综艺,曲苑杂坛(春晚),职来职往(唐宁),天下女人,中国好声音,同一首歌,艺术人生,凤凰卫视

(台湾女F4)康熙来了,大学生了没,女人我最大,麻辣天后宫,娱乐百分百,猪哥会社,我爱黑涩会,非诚勿扰(马诺,马伊咪,闫凤娇)

内地十大综艺节目

NO.1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主持人:快乐家族(何炅、谢娜、李维嘉、杜海涛、吴昕)

NO.2湖南卫视《天天向上》主持人:天天兄弟 (汪涵、欧弟、钱枫、田源、俞灏明、矢野浩

二、金恩圣)

NO.3安徽卫视、湖南卫视 《说出你的故事》主持人:陈鲁豫湖南卫视已2010年1月1日下档

NO.4 湖南卫视《背后的故事》主持人:何炅、张丹丹

NO.5 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主持人:华少、朱丹

NO.6湖南卫视《勇往直前》 主持人:李锐、曹颖、杜海涛等 季播节目

NO.7 江苏卫视《时刻准备着》 主持人:彭宇、陈汉典、李响等

NO.8 浙江卫视《我是大评委》主持人:华少

NO.9中央三套《星光大道》主持人: 毕福剑 NO.10安徽卫视 《剧风行动》 主持人:欧弟等

7

关于综艺娱乐偏搞笑类节目

新闻娱乐化的利弊

新闻娱乐化现象提纲

史上最全电视频道宣传语 新闻、综艺、生活、娱乐、少儿......

体育报道的娱乐化倾向

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

电视娱乐化的理性审视

游戏新闻娱乐化令人忧虑

电视剧创作娱乐化现象浅析

彩票娱乐化发展的思考

娱乐综艺高雅化
《娱乐综艺高雅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