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日本文化之日本人性机器化

发布时间:2020-03-03 09:01: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日文化的區別和比較之日本人性機器化

由於瞭解的文化知識有限,本人在此僅淺談自己對中日文化中人性機械化差異的看法。 現在很多中國人都會選擇在日本留學或者工作,以至於後來的定居,應該很多在日本生活過的中國人都感覺到,日本就是一個大工廠,而在工廠裏忙忙碌碌的人們,就是一台臺僵硬的機器。

且不說中國人工作的方式、薪酬,中國人工作不僅是為了賺錢,還有實現願望夢想、一展抱負等等,單這些,日本人的工作、生活就顯得單調的多。在日本工作每天拼死拼活的工作,賺不來買幾斤櫻桃的錢,而且毫無感覺,麻木的繼續這種生活。日本人壓力大,日本人冷血,日本人自殺。。。日本人似乎是機器人的代名詞。都說在日本生活條件優越,田中實、飯島愛、上元美優的相繼自殺,讓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日本人或者是在日本生活的人都有一種源自內心深處的壓力,無形的壓迫著每一個人的神經。

其實日本這個花花世界,太多新鮮的東西不斷更新換代。這種日新月異的社會,這種快節奏的社會,很容易讓人失去自我。這裡的人如機器一般的朝幾晚幾,看似很有規律,實則是定律。日本工廠是在用工人的精力來保證自己工廠的正常運轉,淘汰一批清洗一批,然後更新一批提拔一批,然後抑鬱一批自殺一批。。。人在社會中生活,要滿足自己的慾望就要用勞力、智力換取彙報,日本社會把人的潛能大大的激發出來,讓人臨街於崩潰與未崩潰之間,多數人在咬牙堅持的活著。是活著,而不是生活。也許你賺的月薪折合人民幣上萬,但在日本絕對是底層的人的生活質量。不敢吃水果,不敢買米面,不敢買生活用品。。。因為這些東西在日本都是奢侈品,在中國你見不到買香蕉只拿一根的,在日本你吃幾口就要掂量一下是不是生活費會不夠。

我不是想說日本太小地窄人多,糧食都沒地方種植,當然這是事實了,我是想說活在日本真不容易,人真正是去做機器的,不僅要累死累活,還要忍受吃不到水果的痛苦。如果你月薪好幾億了你當我沒說。

所以就出現了比較好賺錢的職業,比如女優界。我和朋友探討過日本的藝伎文化,這當然算文化,“藝伎”不同於“妓女”,藝伎對外宣稱是“藝術的表演者”,我也不想說藝伎是陪酒賣唱的“高級應召女郎”。從17世紀開始,日本人就把“賣藝不賣身”看得很高尚,一直傳承到今。我國一直打擊的“色情”在日本居然是合法的。我沒有體驗過這種生活,我不知道藝伎是不是很享受這種“為藝術獻身”的日子,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她們只是把這當成是工作,一種很好賺錢的工作,每天看誰都是一副面孔,行屍走肉般笑得假惺惺。 說到了行屍走肉,這種狀態可以說是行屍走肉吧。有去過日本的朋友說在日本生活再高品質,也感覺是在別人面前裝孫子。官大一級壓死人的話,在日本有很好的體現。 從小就聽過一個關於中日夏令營的故事,說是日本小朋友怎麼怎麼堅強不怕苦,中國小朋友怎麼怎麼懦弱還愛哭,還有就是日本青年到了多少多少歲就自己掙錢養活自己了。我不知道這些故事想說明什麼問題,我想說明的是,這些日本的爸爸媽媽自己掙的錢養不了孩子才要孩子自食其力,因為他們本身就是被資本家剝削的階級,他們腦袋中有一個定律就是孩子到年齡了要把他扔出家門去,讓他們提早進入被剝削的一代好減輕自己的負擔。中國父母不一定會反對自己的孩子打工、吃苦,更也不會把自己的孩子當垃圾堆裏撿來的。 看過一篇叫做《東京之戀》的小文,裏面講述的就是中國留日學生的真實故事,越來越感覺到日本就是一個有著鋼筋骨架的工廠,工人是沒有思考能力的機械人,製造的產品也是沒有靈魂的提線木偶。日本也許給你留下了愛,留下了淚,留下了朋友,可是沒有留下生活,沒有留下讓你想再重來一次的記憶。

片面之談,僅供賞析。有不足之處,切勿批評指正。

2011,5,27

大国崛起之日本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日本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日本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日本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日本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日本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日本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日本观后感

艺术留学之日本室内设计专业

日本文化

日本文化之日本人性机器化
《日本文化之日本人性机器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