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习主席讲话中引用的典故

发布时间:2020-03-03 20:14: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典故(2)

习近平在国内外的重要演讲、署名文章、讲话和寄语,多次引用诗句、谚语、典故来阐述治国思想,展现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主要有: 11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

【讲话原文】不可以生事,从小的方面说,是“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能朝令夕改,从大的方面说,是“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保持制度的稳定。而不可畏事,则是说,不能因为一些人对我们发展道路的非议和质疑,就缩手缩脚,甚至按照他们的想法改变我们的观点。

【场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4年2月17日)

【出处】(北宋)苏轼《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

【原文】夫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畏事之弊,与生事均。譬如无病而服药,与有病而不服药,皆可以杀人。夫生事者,无病而服药也。畏事者,有病而不服药也。乃者阿里骨之请,人人知其不当予,而朝廷予之,以求无事,然事之起,乃至于此,不几于有病而不服药乎?今又欲遽纳夏人之使,则是病未除而药先止,其与几何。

【释义】这是北宋元二年(1087年)九月八日,时任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兼侍读的苏轼就西羌、西夏事宜写给宋哲宗的奏议。意思是,治理国家既不可随便制造事端,也不可胆小怕事。苏轼指出,“生事”如无病而服药,“畏事”如有病而不服药,它们的害处相同,都会置人于死地,并批评了北宋政权在处理对外事务上的失策。苏轼意在奉劝朝廷,既要谨慎持重,不可无端生事;遇事又不可退缩,要主动作为。

12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讲话原文】今天中国走的发展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无论是跃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是形成覆盖13亿人的世界最大社保网,实践已经给出了其优越性最好的证明,今天的中国,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治国理政,坚定我们的“三个自信”,这就是根本。根本不动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改革就能不断推进,发展就能不断前行。

【场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4年2月17日)

【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第二》 【原文】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释义】《贞观政要》是“贞观之治”的翔实记录,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与身边大臣的论政对话,对后世颇具启示意义。在上面这段对话中,唐太宗分析了隋朝灭亡的原因。他对侍臣说,当年隋朝刚平定京师时,宫中尽是美女、珍玩。但隋炀帝还是不满足,横征暴敛搜求不止,再加上东征西讨,穷兵黩武,使得百姓不堪忍受,于是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唐太宗表示要引以为戒,并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之道:“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他认为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只要树根稳固不动摇,就能枝繁叶茂。并提出:“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由此可知,唐太宗的治国方略受到了老子“清净无为”“修身治国”思想的影响。正是由于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借鉴了老子的治国之道,采取了一系列缓解社会矛盾的措施,才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贞观之治”。 13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讲话原文】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我们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是我们取得的重大成就,也是我们继续前进的新起点。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法律体系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

【场合】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5日) 【出处】(战国)韩非子《韩非子·有度》

【原文】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故有荆庄、齐桓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釐则燕、魏可以强。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释义】意思是说,国家不会永远富强,也不会长久贫弱。执行法令的人坚决,国家就会富强;执行法令的人软弱,国家就会贫弱。 14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讲话原文】“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银杏的黄,枫叶的红,给北京这座古都增添了色彩。 【场合】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2014年11月9日) 【出处】(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原文】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释义】意思是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浇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习主席用秋冬之交的天气和美景给演讲开篇,烘托出宜人的氛围,寄托着对于秋冬之季召开的APEC北京会议的美好期待。 15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讲话原文】2000多年前,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就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涓涓细流,泽被万物。亚太经合组织以太平洋之水结缘,我们有责任使太平洋成为太平之洋,友谊之洋,合作之洋,见证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繁荣、进步。

【场合】习近平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欢迎宴会上的讲话(2014年11月10日)

【出处】老子《道德经》

【原文】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释义】欢迎宴会上自始至终贯穿的“水”的寓意,不仅点明中国奉行平等相待、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对外交往准则,倡导利益交融、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理念;同时还表达出对亚太地区同舟共济的期许。 16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讲话原文】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无论是因为“法盲”导致违纪违法,还是故意违规违法,都要受到追究,否则就会形成“破窗效应”。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说:“人心似铁,官法如炉。”意思是任人心中冷酷如铁,终扛不住法律的熔炉。法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

【场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5年2月2日)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四

【原文】一程离了钱塘门,取今时景灵宫贡院前,过梅家桥,到白雁池边来,问到陈干娘门首时,十字儿竹竿封着门,一碗官灯在门前。上面写着八个字道:“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释义】《警世通言》是明代冯梦龙所编的白话短篇小说集,题材来自民间传说或史传、小说,与《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人心似铁,官法如炉”在元代白朴《墙头马上》第四折中就早已出现:“你待结绸缪,我怕遭刑狱。我人心似铁,他官法如炉。”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卷十四中则省去了“我”、“他”的口语表达。意为:人心即使冷酷如铁,也扛不住法律的熔炉。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讲话原文】我一直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这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对领导干部配偶和子女等经商办企业,党纪国法都有明确规定,问题是没有落实好。对领导干部,要求就是要严一些,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场合】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5年3月5日)

【出处】《论语•子路》

【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释义】孔子说:“(管理者)自身端正,不发命令,事情也行得通。自身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听从。”这其实和“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是一个道理。在《子路》篇里,还有一章,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说:假如端正了自己,治理国家有什么难呢?连自身都不能端正,怎么端正别人?)基本与这段话意思一样。可见孔子一直在强调为政者自身修养、德行的重要。 18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讲话原文】“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我们不会忘记,巴基斯坦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也是首个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伊斯兰国家。在新中国打破外部封锁、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探索改革开放等关键时刻,巴基斯坦总是挺身而出,给予我们无私而宝贵的帮助。在中国遇到自然灾害和困难挑战的时候,巴基斯坦总是及时伸出援手。

【场合】在巴基斯坦议会上的演讲(2015年4月21日) 【出处】唐太宗李世民《赠萧瑀》

【原文】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释义】在狂风中才能看出草的坚韧,在乱世里方能显出忠臣的赤诚之心。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 1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讲话原文】早在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就在我们两个古老文明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中国汉代使节张骞、东晋高僧法显、唐代高僧玄奘的足迹都曾经到过这里。巴基斯坦认为“诚信比财富更有用”,中国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两国传统文化理念契合相通。

【场合】在巴基斯坦议会上的演讲(2015年4月21日) 【出处】《论语·为政》

【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释义】孔子说:“作为一个人,不讲信誉,是不可以的。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輗,小车子

没有安横木的軏,如何能走呢? 20合则强,孤则弱

【讲话原文】“合则强,孤则弱。”合作共赢应该成为各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政策取向。我们应该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汇合点,树立双赢、多赢、共赢新理念,坚持同舟共济、权责共担,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场合】在俄罗斯《俄罗斯报》发表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署名文章(2015年5月7日) 【出处】《管子》

【原文】夫轻重强弱之形,诸侯合则强,孤则弱。

【释义】意思是说,关于国家轻重强弱的形势问题,各诸侯国能够联合起来就强大,彼此孤立就弱小。

21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

【讲话原文】白俄罗斯人民常说:“牢固的友谊利斧难破。”中国人民也有句名言:“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奏响中白友好合作的乐章,使之更加激越昂扬,这是我对中白关系发展的期待。

【场合】在白俄罗斯《苏维埃白俄罗斯报》发表的署名文章《让中白友好合作的乐章激越昂扬》(2015年5月8日) 【出处】(三国•蜀汉)谯周

【原文】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

【释义】交友得道,即使千里之远也可同心交好,也可友谊坚固如胶似漆,也可情谊坚定堪比金石。

习主席讲话中引用的典故

习主席讲话中引用的典故(5)

习主席讲话中引用的典故 (3)

习主席讲话中引用的典故 (4)

习主席引用古诗词

习总书记引用的名言典故

习主席引用的古训谚语

习主席引用古语名言50句

习主席讲话引用的古语名言

习总书记引用的名言典故之落实篇

习主席讲话中引用的典故
《习主席讲话中引用的典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