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混凝土表面刷漆

发布时间:2020-03-01 18:26: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砼表面刷漆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室内混凝土表面和水泥砂浆、混合砂浆抹灰表面施涂油性涂料工程。 2.1 材料要求:

2.1.1 涂料:光油、清油、铅油、各色油性调和漆(酯胶调和漆、酚醛调和漆、醇酸调和漆等),或各色无光调和漆等;应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日期及使用说明。

2.1.2 填充料:大白粉、滑石粉、石膏粉、地板黄、红土子、黑烟子、立德粉、羧甲基纤维素、聚醋酸乙烯乳液等。

2.1.3 稀释剂:汽油、煤油、松香水、酒精、醇酸稀料等与油漆相应配套的稀料。

2.1.4 各色颜料应耐碱、耐光。 2.2 主要巩具:

2.2.1 一般应备有高凳、脚手板、半截大桶、小油桶、铜丝箩、橡皮刮板、钢皮刮板、笤帚、腻子槽、开刀、刷子、排笔、砂纸、棉丝、擦布等。 2.3 作业条件:

2.3.1 墙面必须干燥,基层含水率不得大于8%。

2.3.2 墙面的设备管洞应提前处理完毕,为确保墙面干燥,各种穿墙孔洞都应提前抹灰补齐。 2.3.3 门窗要提前安装好玻璃。

2.3.4 大面积施工前应事先做好样板间,经有关质量部门检查鉴定合格后,方可组织班组进行大面积施工。

2.3.5 施工环境应通风良好,湿作业已完成并具备一定的强度,环境比较干燥。

2.3.6 冬期施工室内油漆涂料工程,应在采暖条件下进行,室温保持均衡,一般室内温度不宜低于+10℃,相对湿度为60%,不得突然变化。同时应设专人负责测试和开关门窗,以利通风排除湿气。 3.1 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 → 修补腻子 → 第一遍满刮腻子 → 第二遍满刮腻子 → 弹分色线 →

刷第一道涂料 → 刷第二道涂料 → 刷第三道涂料 → 刷第四道涂料

3.2 基层处理:应将墙面上的灰渣等杂物清理干净,用笤帚将墙面浮土等扫净。

3.3 修补腻子:用石膏腻子将墙面、门窗口角等磕碰破损处、麻面、风裂、接槎缝隙等分别找补好,干燥后用砂纸将凸出处磨平。 3.4 第一遍满刮腻子:待满刮一遍腻子干燥后,用砂纸将墙面的腻子残渣、斑迹等磨平、磨光,然后将墙面清扫干净。腻子配合比为聚醋酸乙烯乳液(即白乳胶)∶滑石粉或大白粉∶2%羧甲基纤维素溶液=1∶5∶35(重量比)。以上为适用于室内的腻子;如厨房、厕所、浴室等应采用室外工程的乳胶腻子,这种腻子耐水性能较好。其配合比为聚醋酸乙烯乳液(即白乳液)∶水泥∶水=1∶5∶1(重量比)。 3.5 第一遍满刮腻子(施涂高级涂料):腻子配合比和操作方法与第一遍腻子相同。待腻子干燥后个别地方再复补腻子,个别大的孔洞可复补石膏腻子,彻底干燥后,用1号砂纸打磨平整,清扫干净。 3.6 弹分色线:如墙面有分色线,应在施涂油漆前弹线,先涂刷浅色油漆,后涂刷深色油漆。

3.7 施涂第一道溶剂型薄涂料:可施涂铅油,它是一种遮盖力较强的涂料,是罩面涂料基层的底漆。铅油的稠度以盖底、不流淌、不显刷痕为宜,施涂每面墙的顺序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不应乱施涂,避免造成漏涂或涂刷过厚、涂刷不均等。第一道涂料干燥后,个别缺陷或漏刮腻子处要复补腻子,待腻子于透后磨砂纸,把小疙瘩、野腻子渣、斑迹等磨平、磨光,并清扫干净。

3.8 施涂第二道溶剂型薄涂料:施涂方法同第一道涂料(如墙面为中级涂料,此道可施涂铅油;如墙面为高级涂料,此道可施涂调和漆),待涂料干燥后,可用较细的砂纸把墙面打磨光滑;清扫干净,同时用潮布将墙面擦抹一遍。

3.9 施涂第三道溶剂型薄涂料:用调和漆施涂,如墙面为中级涂料,此道工序可作罩面涂料,即最后一道涂料,其施涂顺序同上。由于调和漆粘度较大,施涂时应多刷多理,以达到漆膜饱满、厚薄均匀一致、不流不坠。

3.10 施涂第四道溶剂型薄涂料:用醇酸磁漆涂料,如墙面为高级涂料,此道工序称为罩面涂料,即最后一道涂料。如最后一道涂料改用无光调和漆时,可将第二道铅油改为有光调和漆,其余做法相同。 4.1 保证项目:

4.1.1 油漆涂料工程等级和材料品种、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2 油漆涂料工程严禁脱皮、漏刷和透底。 4.2 基本项目,见表9-40。

混凝土及抹灰表面薄涂料的基本项目 表9-40 项 目 中级涂料 中级涂料

透底、流坠、皱皮 大面无、小面明显处无 大、小面均无

光亮、光滑 (涂刷无光漆不检查光亮) 光亮、光滑均匀一致 光亮足、光滑无挡手感

装饰线、分色线平直 偏差不大于1mm平直

颜色、刷纹 颜色均匀,刷纹通顺 颜色一致,无刷纹

注:装饰线、分色线拉5m线检查,不足5m拉通线检查。 5.1 施涂前应首先清理好周围环境,防止尘土飞扬,影响施涂质量。 5.2 施涂墙面涂料时,不得污染地面、踢脚线、阳台、窗台、门窗及玻璃等已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

5.3 最后一道涂料施涂完后,室内空气要流通,预防漆膜干燥后表面无光或光泽不足。

5.4 涂料未干前,不应打扫室内地面,严防灰尘等沾污墙面涂料。 5.5 严禁明火靠近已施涂完的墙面,不得磕碰弄脏墙面等。 6.l 涂料工程基体或基层的含水率:混凝土和抹灰表面施涂溶剂型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8%,施涂水性和乳液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10%;木料制品含水率不得大于12%。

6.2 涂料工程使用的腻子,应坚实牢固,不得粉化、起皮和裂纹。外墙、厨房、浴室及厕所等需要使用涂料的部位和木地(楼)板表面需使用涂料时,应使用具有耐水性能的腻子。

6.3 流坠: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涂料太稀、涂刷过厚、施工环境温度过低、干燥过程太慢,以及墙面不平或有油、水等污物。防治方法是选择挥发性适当的稀释剂,加强墙面清理,涂刷均匀一致和施工环境温度要适当等。

6.4 透底: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刷油前没有把涂料调拌均匀,密度大的填充料下沉;稀释剂加入太多破坏了原涂料的稠度;底子涂料不匀或色重造成。防治方法是严格控制涂料的稠度,不要随意在涂料中加稀释剂,底子涂料颜色要浅于交活涂料等。

6.5 倒光或光亮不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墙面不平整、漏刮腻子或漏磨砂纸,涂料质量不好或加入稀释剂过多,施工环境温度过低或湿度过大等。防治方法是加强基层表面处理工作,如腻了要刮的周到,重视磨砂纸工作,选用合格产品的涂料,施工时不随意加入稀释剂,施涂时必须前一道工序干燥后再施涂了一道工序的涂料,施工环境与温度符合要求等。

6.6 接槎明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涂料干燥太快,或因操作面大油工不足等。防治方法是如果涂料是油性涂料,可稍加清油让它不要干燥的太快。还要注意施工时操作工人要配足,施工面不宜铺的过大,人与人之间的操作距离不宜过宽等。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厂质量记录:

7.1 油漆等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施工说明书等。 7.2 本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表。 砼

(二)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室内混凝土表面和泥水砂浆、混合砂浆抹灰表面施涂乳液薄涂料工程。 2.1 材料要求:

2.1.1 涂料:乙酸乙烯乳胶漆。应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日期及使用说明。

2.1.2 填充料:大白粉、石膏粉、滑石粉、羧甲基纤维素、聚醋酸乙烯乳液、地板黄、红土子、黑烟子、立德粉等。 2.1.3 颜料:各色有机或无机颜料,应耐碱、耐光。 2.2 主要机具:

2.2.l 一般应备有高凳、脚手板、半载大桶、小油桶、铜丝箩、橡皮刮板、钢片刮板、腻子托板、小铁锹、开刀、腻子槽、砂纸、笤帚、刷子、排笔、擦布、棉丝等。 2.3 作业条件:

2.3.1 墙面应基本干燥,基层含水率不得大于10%。 2.3.2 抹灰作业已全部完成,过墙管道、洞口、阴阳角等应提前处理完毕,为确保墙面干燥,各种穿墙孔洞都应提前抹灰补齐。 2.3.3 门窗玻璃要提前安装完毕。

2.3.4 地面已施工完(塑料地面、地毯等除外),管道设备安装完,试水试压已进行完。

2.3.5 大面积施工前应事先做好样板间,经有关质量部门检查鉴定合格后,方可组织班组进行大面积施工。

2.3.6 冬期施工室内涂料工程,应在采暖条件下进行,室温保持均衡,一般室内温度不直低于+10℃,相对湿度为 60%,不得突然变化。同时应设专人负责测试和开关门窗,以利通风排除湿气。 3.1 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 → 修补腻子 → 刮腻子 → 施涂第一遍乳液薄涂料 →

施涂第二遍乳液薄涂料 → 施涂第三遍乳液薄涂料

3.2 基层处理:首先将墙面等基层上起皮、松动及鼓包等清除凿平,将残留在基层表面上的灰尘、污垢、溅沫和砂浆流痕等杂物清除扫净。

3.3 修补腻子:用水石膏将墙面等基层上磕碰的坑凹、缝隙等处分遍找平,干燥后用1号砂纸将凸出处磨平,并将浮尘等扫净。 3.4 刮腻子:刮腻子的遍数可由基层或墙面的平整度来决定,一般情况为三遍,腻子的配合比为重量比,有两种,一是适用于室内的腻子,其配合比为:聚醋酸乙烯乳液(即白乳胶)∶滑石粉或大白粉∶2%羧甲基纤维素溶液=1∶5∶3.5;二是适用于外墙、厨房、厕所、浴室的腻子,其配合比为:聚醋酸乙烯乳液∶水泥∶水=1∶5∶1。请勿用错。具体操作方法为:第一遍用胶皮刮板横向满刮,一刮板紧接着一刮板,接头不得留槎,每刮

一刮板最后收头时,要注意收的要干净利落。干燥后用1号砂纸磨,将浮腻子及斑迹磨平磨光,再将墙面清扫干净。第二遍用胶皮刮板竖向满刮,所用材料和方法同第一遍腻子,干燥后用1号砂纸磨平并清扫干净。第三遍用胶皮刮板找补腻子,用钢片刮板满刮腻子,将墙面等基层刮平刮光,干燥后用细砂纸磨平磨光,注意不要漏磨或将腻子磨穿。

3.5 施涂第一遍乳液薄涂料:施涂顺序是先刷顶板后刷墙面,刷墙面时应先上后下。先将墙面清扫干净,再用布将墙面粉尘擦净。乳液薄涂料一般用排笔涂刷,使用新排笔时,注意将活动的排笔毛理掉。乳液薄涂料使用前应搅拌均匀,适当加水稀释,防止头遍涂料施涂不开。干燥后复补腻子,待复补腻子干燥后用砂纸磨光,并清扫干净。

3.6 施涂第二遍乳液薄涂料:操作要求同第一遍,使用前要充分搅拌,如不很稠,不宜加水或尽量少加水。以防露底。漆膜干燥后,用细砂纸将墙面小疙瘩和排笔毛打磨掉,磨光滑后清扫干净。 3.7 施涂第三遍乳液薄涂料:操作要求同第二遍乳液薄涂料。由于乳胶漆膜干燥较快,应连续迅速操作,涂刷时从一头开始,逐渐涂刷向另一头,要注意上下顺刷互相衔接,后一排笔紧接前一排笔,避免出现干燥后再处理接头。 4.1 保证项目:

4.1.1 油漆涂料工程等级和材料品种、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2 油漆涂料工程严禁脱皮、漏刷和透底。 4.2 基本项目,见表9-41。

混凝土及抹灰表面施涂乳液薄涂料基本项目 表9-41

项次 项 目 中级涂料

1 透底、流坠、皱皮 大面无、小面明显处无 2 光亮和光滑 光亮和光滑均匀一致

3 装饰线、分色线平直 偏差不大于1mm (拉5m小线检查,不足5m拉通线检查) 4 颜色、刷纹 颜色一致,无明显刷纹

5.1 施涂前应首先清理好周围环境,防止尘土飞扬,影响涂料质量。 5.2 施涂墙面涂料时,不得污染地面、踢脚线、阳台、窗台、门窗及玻璃等已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

5.3 最后一遍涂料施涂完后,室内空气要流通,预防漆膜干燥后表面无光或光泽不足。

5.4 涂料未干前,不应打扫室地面,严防灰尘等沾污墙面涂料。 5.5 涂料墙面完工后要妥善保护,不得磕碰污染墙面。 6.1 涂料工程基体或基层的含水率:混凝土和抹灰表面施涂水性和乳液薄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10%。

6.2 涂料工程使用的腻子,应坚实牢固,不得粉化、起皮和裂纹。外墙、厨房、浴室及厕所等需要使用涂料的部位和木地(楼)板表面需使用涂料时,应使用具有耐水性能的膨子。

6.3 透底: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漆膜薄,因此刷涂料时除应注意不漏刷外,还应保持涂料的调度,不可加水过多。

6.4 接槎明显:涂刷时要上下顺刷,后一排笔紧接前一排笔,若间隔时间稍长,就容易看出接头,因此大面积施涂时,应配足人员,互相衔接好。

6.5 刷纹明显:乳液薄涂料的稠度要适中,排笔蘸涂料量要适当,涂刷时要多理多顺防止刷纹过大。

6.6 分色线不齐:施工前应认真按标高找好并弹划好粉线,刷分色线时要挑选技术好、有经验的油工来操作,例如要会使用直尺,刷时用力要均匀,起落要轻,排笔蘸量要适当,脚手架要通长搭设,从前向后刷等。

6.7 涂刷带颜色的涂料时,配料要合适,保证每间或每个独立面和每遍都用同一批涂料,并宜一次用完,确保颜色一致。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各类涂料的出厂合格证、施工说明书等。 7.2 本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表。 砼

(三)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和构筑物工程的内、外混凝土及抹灰(水泥砂浆或混合砂浆)面彩色喷涂工程。 2.1 材料要求:

2.1.1 根据设计要求、基层情况、施工环境和季节,选择、购买建筑涂料及其他配套材料。 2.2 主要机具:

2.2.1 高层建筑涂料施工宜采用电动吊篮,多层建筑涂料施工宜采用桥式架子,室内则根据层高的具体情况,准备操作架子,其他工具则应根据确定的施工方法配套准备,综合起来其主要机具有:1.刷涂工具:排笔、棕刷、料桶等;2.喷涂机具:空气压缩机(最高气压10MPa,排气室0.6m3)、高压无气喷涂机(含配套设备);3.喷斗、喷枪、高压胶管等;4.滚涂工具:长毛绒辊、压花辊、印花辊、硬质塑料或橡胶辊;5.弹涂工具:手动或电动弹涂器及配套设备;6.抹涂工具:不锈钢抹子、塑料抹子、托灰板等;7.手持式电动搅拌器等。

2.3 作业条件:

2.3.1 混凝土和墙面抹混合砂浆以上的灰已完成,且经过干燥,其含水率应符合下列要求:1.表面施涂溶剂型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8%;2.表面施涂水性和浮液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10%。 2.3.2 水电及设备、顶墙上预留、预埋件已完成。

2.3.3 门窗安装已完成并已施涂一遍底子油(干性油、防锈涂料),如采用机械喷涂涂料时,应将不喷涂的部位遮盖,以防污染。 2.3.4 水性和乳液涂料施涂时的环境温度,应按产品说明书的温度控制。冬期室内施涂涂料时,应在采暖条件下进行,室温应保持均衡,不得突然变化。

2.3.5 施涂前应将基体或基层的缺棱掉角处,用1∶3水泥砂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表面麻面及缝隙应用腻子填补齐平(外墙、厨房、浴室及厕所等需要使用涂料的部位,应使用具有耐水性能的腻子)。

2.3.6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时,应强调技术措施和质量要求。大面积施工前应先做样板,经质检部门鉴定合格后,方可组织班组施工。 3.1 工艺流程:

原则是先上后下、先顶棚后墙面。

基层处理 → 分分格缝 → 施涂封底涂料 → 喷、滚、弹主涂层 →

喷、滚、弹面层涂料 → 涂料修整

3.2 基层处理:将混凝土或水泥混合砂浆抹灰面表面上的灰尘、污垢、溅沫和砂浆流痕等清除干净。同时将基层缺棱掉角处,用1∶3水泥砂浆修补好;表面麻面及缝隙应用聚醋酸乙烯乳液l,水泥5,水1调合成的腻子填补齐平,并用同样配合比的腻子进行局部刮腻子,待腻子干后,用砂纸磨平。

3.3 分分格缝:首先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吊垂直、套方、找规矩、弹分格缝。此项工作必须严格按标高控制好,必须保证建筑物四周要交圈,还要考虑外墙涂料工程分段进行时,应以分格缝。墙的阴角处或水落管等为分界线和施工缝,垂直分格缝则必须进行吊直,千万不能用尺量,否则差3mm亦会很明显,缝格必须是平直、光滑、粗细一致等。

3.4 具体操作工艺要求是:

3.4.1 刷涂:涂刷方向、距离应一致,接槎应在分格缝处。如所用涂料干燥较快时,应缩短刷距。刷涂一般不少于两道,应在前一道涂料表于后再刷下一道。两道涂料的间隔时间一般为2~ 4h。 3.4.2 喷涂:喷涂施工应根据所用涂料的品种、粘度、稠度、最大粒径等,确定喷涂机具的种类、喷嘴口经、喷涂压力、与基层之间的距离等。一般要求喷枪运行时,喷嘴中心线必须与墙面垂直,喷枪与墙面有规则地平行移动,运行速度应保持一致。涂层的接槎应留在分格缝处。门窗以及不喷涂料的部位,应认真遮挡。喷涂操作一般应连续进行,一次成活。

3.4.3 滚涂:滚涂操作应根据涂料的品种、要求的花饰确定辊子的种类。操作时在辊于上蘸少量涂料后,在预涂墙面上上下垂直来回滚动,应避免扭曲蛇行。

3.4.4 弹涂:先在基层刷涂l~2道底色涂层,待其干燥后进行弹涂。弹涂时,弹涂器的机口应垂直、对正墙面,距离保持30~50cm,按一定速度自上而下、由左向右弹涂。选用压花型弹涂时,应适时将彩点压平。 3.4.5 复层涂料:这是由底层涂料、主涂层、面层涂料组成的涂层。底层涂料可采用喷、滚、刷涂的任一方法施工。主涂层用喷斗喷涂,喷涂花点的大小、疏密根据需要确定。花点如需压平时,则应在喷点后适时用塑料或橡胶辊蘸汽油或二甲苯压平。主涂层干燥后,即可涂饰面层涂料。面层涂料一般涂两道,其时间间隔为2h左右。 复层涂料的三个涂层可以采用同一材质的涂料,也可由不同材质的涂料组成。例如,主涂层除可用合成树脂乳液涂料、硅溶胶涂料外,也可采用取材方便、价格低廉的聚合物水泥砂浆喷涂。面层涂料也可根据对光泽度的不同要求,分别选用水性涂料或溶剂型涂料。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一道罩光涂料。

3.5 修整:涂料修整工作很重要,其修整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随施工随修整,它贯穿于班前班后和每完成一分格决或一步架子;另一种是整个分部、分项工程完成后,应组织进行全面检查,如发现有“漏涂”、“透底”、“流坠”等弊病,应立即修整和处理。 4.1 保证项目

4.1.1 彩色喷涂的材料品种、质量、色彩均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证书,必须按产品组合配套使用。

4.1.2 各抹灰层之间和抹灰层与涂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无脱层、空鼓和裂缝等缺陷。 4.2 基本项目:

4.2.1 喷涂、滚涂、弹涂等表面颜色一致,花纹、色点大小均匀,不显接槎,无漏涂、透底和流坠。 4.2.2 分格条(缝)的宽度和深度均匀一致,条(缝)平整光滑,楞角整齐,横平竖直、通顺。

4.2.3 流水坡向正确,滴水线顺直,滴水槽深度、宽度均不小于10mm,整齐一致。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9-42。

喷涂、漆涂、弹涂允许偏差 表9-42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 查 方 法 1 立面垂直 5 2m托线板检查

2 表面平整 4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3 阴阳角垂直 4 2m托线板检查

4 阴阳角方正 4 20cm方尺和塞尺检查

5 分格条 (缝)平直 3 拉5m小线,不足5m拉通线和尺量检查 注:以上各项均应在喷、滚、弹涂施工前,检查水泥砂浆表面的质量。

5.1 施工前应将不进行喷涂和弹涂的门窗及墙面遮挡保护好,以防玷污。

5.2 喷、滚、弹涂完成后,应及时用木板将洞口保护好,防止碰撞损坏。

5.3 拆、翻架子时,要严防碰撞墙面和污染涂层。

5.4 油工在施工操作时严禁蹬踩已施工完毕的部位,还应注意切勿将油桶、涂料污染墙面。 5.5 室内施工时一律不准从内往外清倒垃圾,严防污染喷。滚、弹涂饰面面层。

5.6 阳台、雨罩等出水口宜采用硬质塑料管作排水管,防止因用铁管造成对面层的锈蚀。

5.7 涂料干燥前,应防止雨淋、尘土玷污和热空气的侵袭,如一旦发生,应及时进行处理。

5.8 施涂工具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洗或浸泡在相应的溶剂中,以确保下次继续使用。

6.1 喷、滚、弹面层空鼓、裂缝:主要原因是结构基底不平,底层抹灰厚薄不匀,没按规程分层打底和分格施工,由于大面积水泥砂浆抹后不分格、不分层,干燥收缩不一,会形成空鼓裂缝;此外,在做面层时,由于基层清理不净,基层比较干燥,亦同样会将面层拉裂。 6.2 颜色不匀,二次修补接槎明显:主要原因是配合比掌握不准,掺加料不匀;喷、滚、伸手法不一,或涂层厚度不一;采用单排外脚手架施工,随拆架子、随修墙脚手眼,随抹灰、随喷、滚、弹,因底层二次修补灰层与原抹灰层含水率不一,面层施工后含水率高,造成面层二次修补接槎明显。解决办法:设专人掌握配合比和统一配料,且计量要准;喷、滚、弹面层施工要指定专人负责,以便操作手法一致,面层厚度掌握均匀;严禁采用单排外架子,如采用双排外架子施工时,内要禁止将支杆压在墙上,造成二次修补,影响涂层美观。 6.3 底灰抹的不平,或抹纹明显:主要原因是喷、滚、弹涂层较薄,底灰上的弊病,要想通过面层来掩盖是掩盖不了的,所以要求底灰抹好后,应按水泥砂浆抹面交验的标准检,否则,影响面层的质感。

6.4 面层施工接槎明显:主要原因是面层施工时没将施工槎子留在不显眼的地方,而是无计划乱甩槎,形成面层花感。解决办法:施工中间留槎必须留在分格条、伸缩缝或管后,如水落管等不显眼的地方,严禁在分块中间甩槎。二次接槎施工时注意涂层的厚度,避免重叠涂层,形成局部花感。

6.5 施工时颜色很好,交工时污染不清:主要原因是涂层内的颜色选择不好,施工完到竣工,经风吹雨打日晒,颜色变化,交竣时面层污染不清。解决办法:选用抗紫外线、抗老化的无机颜料,施工时严格控制加水量,中途不得随意加水,以保持颜色一致;要防止面层的污染,可在涂层完工24h后喷有机硅一道,并注意喷时要喷的厚度一致,既要防止漏喷,又要防止流淌或过厚,形成花感。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各类涂料的出厂合格证。 7.2 本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表。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一般石灰浆、大白浆、可赛银浆、聚合物水泥浆等刷(喷)浆工程。2.1 材料要求:

2.1.1 生石灰块或生石灰粉:用于普通刷(喷)浆工程。 2.1.2 大白粉:建材商店有成品供应,有方块和圆块之分,可根据需要购买。

2.1.3 可赛银:建材商店有成品供应。 2.1.4 建筑石膏粉:建材商店有供应,是一种气硬性的胶结材料。

2.1.5 滑石粉:要求细度,过140~325目,白度为90%。 2.1.6 胶粘剂:聚醋酸乙烯乳液、羧甲基纤维素、面粉等。 2.1.7 颜料:氧化铁黄、氧化铁红、群青、锌白、铬黄、络绿等,用遮盖力强,耐光、耐碱、耐气候影响的各种矿物颜料。 2.1.8 其它:用于一般刷石灰浆的食盐,用于普通大白浆的火碱,白水泥或普通水泥等。 2.2 主要机具:

2.2.1 一般应备有手压泵或电动喷浆机、大浆桶、小浆桶、刷子、排笔、开刀、胶皮刮板、塑料刮板、0号及l号木砂纸、50~80目钢丝箩、浆罐、大小水桶、胶皮管、钳子、铅丝、腻子槽、腻子托板、笤帚、擦布、棉丝等。 2.3 作业条件:

2.3.1 室内抹灰工的作业已全部完成,墙面应基本干燥,基层含水率不得大于10%。

2.3.2 室内水暖管道、电气预埋预设均已完成,且完成管洞处抹灰活的修理等。

2.3.3 油工的头遍油已刷完。

2.3.4 大面积施工前应事先做好样板间,经有关质量部门检查鉴定合格后,方可组织班组进行大面积施工。

2.3.5 冬期施工室内刷(喷)浆工程,应在采暖条件下进行,室温保持均衡,一般室内温度不宜低于+10℃,相对湿度为60%,不得突然变化。同时应设专人负责测试和开关门窗,以利通风排除湿气。 3.1 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 → 喷、刷胶水 → 填补缝隙、局部刮腻子 → 石膏墙面拼缝处理 →

满刮腻子 → 刷、喷第一遍浆 → 复找腻子 → 刷、喷第二遍浆 → 刷、喷交活浆

3.2 基层处理:混凝土墙表面的浮砂、灰尘、疙瘩等要清除干净,表面的隔离剂、油污等应用碱水(火碱∶水=1∶10)清刷干净,然后用清水冲洗掉墙面上的碱液等。

3.3 喷、刷胶水:刮腻子之前在混凝土墙面上先喷、刷一道胶水(重量比为水∶乳液=5∶1),要注意喷、刷要均匀,不得有遗漏。 3.4 填补缝隙、局部刮腻子,用水石膏将墙面缝隙及坑洼不平处分遍找平,并将野腻子收净,待腻子干燥后用1号砂纸磨平,并把浮尘等扫净。

3.5 石膏板墙面拼缝处理:接缝处应用嵌缝腻子填塞满,上糊一层玻璃网格布或绸布条,用乳液将布条粘在拼缝上,粘条时应把布拉直、糊平,并刮石膏腻子一道。

3.6 满刮腻子:根据墙体基层的不同和浆活等级要求的不同,刮腻子的遍数和材料也不同。一般情况为三遍,腻子的配合比为重量比,有两种,一是适用于室内的腻子,其配合比为:聚醋酸乙烯乳液(即白乳胶)∶滑石粉或大白粉∶2%羧甲基纤维素溶液=1∶5∶3.5;二是适用于外墙、厨房、厕所、浴室的腻子,其配合比为:聚醋酸乙烯乳液∶水泥∶水=1∶5∶1。刮腻子时应横竖刮,并注意接槎和收头时腻子要刮净,每遍腻子干后应磨砂纸,将腻子磨平磨完后将浮尘清理干净。如面层要涂刷带颜色的浆料时,则腻子亦要掺入适量与面层带颜色相协调的颜料。

3.7 刷、喷第一遍浆:刷、喷浆前应先将门窗口圈用排笔刷好,如墙面和顶棚为两种颜色时应在分色线处用排笔齐线并刷20cm宽以利接槎,然后再大面积制喷浆。刷、喷顺序应先顶棚后墙面,先上后下顺序进行。如喷浆时喷头距墙面宜为20~30cm,移动速度要平稳,使涂层厚度均匀。如顶板为槽型板时,应先喷凹面四周的内角再喷中间平面,浆活配合比与调制方法如下: 3.7.1 调制石灰浆:

3.7.1.1 将生石灰块放入容器内加入适量清水,等块灰熟化后再按比例加入应加的清水。其配合比为生石灰∶水=1∶6(重量比)。 3.7.1.2 将食盐化成盐水,掺盐量为石灰浆重量的0.3%~0.5%,将盐水倒入石灰浆内搅拌均匀后,再用50~60目的铜丝箩过滤,所得的浆液即可施喷、刷。

3.7.1 .3 采用生石灰粉时,将所需生石灰粉放入容器中直接加清水搅拌,掺盐量同上,拌匀后,过箩使用。 3.7.2 调制大白浆: 3.7.2.1 将大白粉破碎后放入容器中,加清水拌合成浆,再用50~60目的铜丝箩过滤。

3.7.2.2 将羧甲基纤维素放入缸内,加水搅拌使之溶解。其拌合的配合比为羧甲基纤维素∶水=1∶40(重量比)。

3.7.2.3 聚醋酸乙烯乳液加水稀释与大白粉拌合,其掺量比例为∶大白粉∶乳液=10∶1。

3.7.2.4 将以上三种浆液按大白∶乳液∶纤维素=100∶13∶16混合搅拌后,过80目铜丝箩,拌匀后即成大白浆。

3.7.2.5 如配色浆,则先将颜料用水化开,过箩后放入大白浆中。

3.7.3 配可赛银浆:将可赛银粉末放入容器内,加清水溶解搅匀后即为可赛银浆。

3.8 复找腻子:第一遍浆于后,对墙面上的麻点、坑洼、刮痕等用腻子重新复找刮平,干后用细砂纸轻磨,并把粉尘扫净,达到表面光滑平整。

3.9 刷、喷第二遍浆;方法同上。

3.10 刷、喷交活浆:待第二遍浆干后,用细砂纸将粉尘、溅沫、喷点等轻轻磨去,并打扫干净,即可刷、喷交活浆。交活浆应比第二遍浆的胶量适当增大一点,防止刷、喷浆的涂层掉粉,这是必须做到和满足的保证项目。

3.11 刷、喷内墙涂料和耐擦洗涂料等:其基层处理与喷刷浆相同,面层涂料使用建筑产品时,要注意外观检查,并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去处理和涂刷即可。 3.12 室外刷、喷浆:

3.12.1 砖混结构的外窗台、碹脸、窗套、腰线等部位涂刷白水泥浆的施工方法:

3.12.1.1 需要涂刷的窗台、碹脸、窗套、腰线等部位在抹罩面灰时,应乘湿刮一层白水泥膏,使之与面层压实并结合在一起,将滴水线(槽)按规矩预先埋设好,并乘灰层未干,紧跟着涂刷第一遍白水泥浆(配合比为白水泥加水重 20%107胶的水溶液拌匀成浆液),涂刷时可用油刷或排笔,自上而下涂刷,要注意应少蘸勤刷,严防污染。

3.12.1.2 第一天要涂刷第二遍,达到涂层表面无花感且盖底为止。

3.12.2 预制混凝土阳台底板、阳台分户板、阳台栏板涂刷: 3.12.2.1 一般习惯作法:清理基层,刮水泥腻子l~2遍找平,磨砂纸,再复找水泥腻子,刷外墙涂料,以涂刷均匀且盖底为交活。 3.12.2.2 根据室外气候变化影响大的特点,应选用防潮及防水涂料施涂:清理基层,刮聚合物水泥腻子1~2遍(配合比为用水重20%的107胶水溶液拌合水泥,成为膏状物),干后磨平,对塌陷之处重新补平,干后磨砂纸。涂刷聚合物水泥浆(配合比∶用水重20%的107胶水溶液拌水泥,辅以颜料后成为浆液)。或用防潮、防水涂料进行涂刷。应先刷边角,再刷大面,均匀地涂刷一遍,待干后再涂刷第二遍,直至交活为止。 3.13 冬期施工:

3.13.1 利用冻结法抹灰的墙面不宜进行涂刷。

3.13.2 涂刷聚合物水泥浆应根据室外温度掺入外加剂,外加剂的材质应与涂料材质配套,外加剂的掺量应由试验决定。

3.13.3 冬期施工所使用的外涂料,应根据材质使用说明和要求去组织施工及使用,严防受冻。 4.1 保证项目:

4.1.1 选用刷(喷)浆的品种、质量等级、图案与颜色,必须符合设计和选定样品的要求及有关标准的规定。

4.1.2 刷(喷)工程严禁起皮、掉粉、漏刷和透底。 4.2 基本项目,见表9-43。

室内、外刷(喷)浆工程基本项目 表9-43 项次 项 目 中 级 标 准

1 反碱、咬色

允许有轻微少量,但不超过1处

2 喷点、刷纹 1.5m正视喷点均匀,刷纹通顺

3 流坠、疙瘩、溅沫

允许有轻微少量,但不超过1处

4 颜色、砂眼、划痕

颜色一致,允许有轻微、少量砂眼、划痕

5 装饰线分色平直 偏差不大于2mm(拉5m小线检查,不足5m拉通线检查)

6 门窗灯具等

洁净 5.1 不能污染门窗油漆,不能污染已做完的饰面层(含清水砖墙)。 5.2 已完成的刷(喷)浆成品应做好成品保护工作,防止其它工序对产品的污染和损坏。

5.3 室内浆活进行修理时,应注意已安装好的电门、插销、灯具等电气产品及设备管道的保护,严防刷(喷)浆时造成污染。 5.4 为减少污染,应事先将门窗口圈用排笔刷好后,再进行大面积浆活的施涂工作。

5.5 刷(喷)浆前应对已完成的地面面层进行保护,严防落浆造成污染。

5.6 油工的墙、地,应事先进行遮挡和保护后再施涂。 5.7 移动泉涌、喷浆机等施工工具时严禁在地面上拖拉,防止损坏地面的面层。

6.1 刷(喷)浆工程整体或基层的含水率:混凝土和抹灰表面施涂水性和乳液浆时,含水率不得大于10%,以防止脱皮。

6.2 刷(喷)装工程使用的腻子,应坚实牢固,不得粉化、起皮和裂纹。外墙、厨房、浴室及厕所等需要使用涂料的部位和木地(楼)板表面需使用涂料时,应使用具有耐水性能的腻子。

6.3 刷(喷)浆表面粗糙:主要原因是基层处理不彻底,如打磨不平、刮腻子时没将腻子收净,干燥后打磨不平、清理不净,大白粉细度不够,喷头孔径大等,造成表面浆颗粒粗糙。

6.4 浆皮开裂:主要原因是基层粉尘没清理干净,墙面凸凹不平,腻子超厚或前道腻子未干透紧接着刮二道腻子,这是腻子干后收缩形成裂缝结果把浆皮拉裂。

6.5 脱皮:刷(喷)浆层过厚,面层浆内胶量过大,基层胶量少强度低,干后,面层浆形成硬壳使之开裂脱皮。因此,应掌握浆内胶的用量,为增加浆与基层的粘结强度,可在刷(喷)浆前先刷(喷)一道胶水。

6.6 掉粉:主要原因是面层浆液中胶的用量少,为解决掉粉的问题,可在原配好的浆液内多加一些乳液使其胶量增大,用新配之浆液在掉粉的面层上重新刷(喷)一道,此道胶俗语叫“来一道扫胶”即可。

6.7 反碱、咬色:主要原因是墙面潮湿,或墙面干湿不一致;因赶工期浆活每遍跟的太紧,前道浆没干就喷刷下道浆;或因冬施室内生火炉后墙面泛黄;还有的由于室内跑水、漏水后形成的水痕。解决办法是,冬施取暖采用暖气或电炉,将墙面烘干,浆活遍数不能跟的太紧,应遵循合理的施工顺序。

6.8 流坠:主要原因是路面潮湿,浆内胶多不易干燥,喷刷浆过厚等。应待墙面干后再刷(喷)浆,刷(喷)浆时最好设专人负责,喷头要均匀移动。配浆要设专人掌握,保证配合比正确。 6.9 透底:主要原因是基层表面太光滑或表面有油污没清洗干净,浆刷(喷)上去固化不住,或由于配浆时稠度掌握不好,浆过稀,喷几遍也不盖底。要求喷浆前将混凝土表面油污清刷干净,浆料稠度要合适,刷(喷)浆时设专人负责,喷头距墙20~30cm,移动速度均匀,不漏喷等。 6.10 石膏板墙缝处开裂:主要原因是安装石膏板不按要求留臵缝隙;对接缝处理马虎从事,不按规矩粘贴玻璃网格布,不认真用嵌缝腻子进行嵌缝。造成腻子干后收缩拉裂。

6.11 室外刷(喷)浆与油漆或涂料接槎处分色线不清晰:主要原因是技术素质差,施工时不认真。

6.12 皱折、开裂:主要原因是浆刷后未干遇雨造成浆皮皱折,应加强成品保护,并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尤其是雨施期间更要引起重视。

6.13 花感、掉粉:主要原因是自配浆料配合比不准,稠度掌握不好,用胶量没数,胶少浆活会发生掉粉现象,而且涂刷后不盖底造成表面花感。

6.14 表面划痕或腻子斑痕明显:主要原因是刮腻子后没认真磨砂纸找平,又不二次复找腻子所致。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主要材质出厂合格证、施工说明书等。 7.2 本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表。 砼地面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砖混结构,外砖内模,外板内模的构造柱、圈梁、板缝等混凝土浇筑工艺。2.1 材料及本要机具:

2.1.1 水泥:用325~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1.2 砂:用粗砂或中砂,当混凝土为C30以下时,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构造柱、圈梁用粒径:0.5~3.2cm卵石或碎石;板缝用粒径0.55~1.2cm细石,当混凝土为C30以下时,含泥量不大于2%。

2.1.4 水:用不含杂质的洁净水。

2.1.5 外加剂:根据要求选用早强剂、减水剂等,掺入量由试验室确定。

2.2 作业条件:

2.2.1 混凝土配合比经试验室确定,配合比通知单与现场使用材料相符。

2.2.2 模板牢固、稳定,标高、尺寸等符合设计要求,模板缝隙超过规定时,要堵塞严密,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 钢筋办完院检手续。

2.2.4 构造往、圈梁接槎处的松散混凝土和砂浆应剔除,模板内杂物要清理干净。

2.2.5 常温时,混凝土浇筑前,砖墙、木模应提前适量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3.1 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 → 混凝土搅拌 → 混凝土运输 → 混凝土浇筑、振捣 → 混凝土养护

3.2 混凝土搅拌:

3.2.1 根据测定的砂、石含水率,调整配合比中的用水量,雨天应增加测定次数。

3.2.2 根据搅拌机每盘各种材料用量及车皮重量,分别固定好水泥(散装)、砂、石各个磅秤的标量。磅秤应定期核验、维护,以保证计量的准确。计量精度:水泥及掺合料为±2%,骨料为±3%,水、外加剂为±2%。搅拌机棚应设臵混凝土配合比标牌。

3.2.3 正式搅拌前搅拌机先空车试运转,正常后方可正式装料搅拌。

3.2.4 砂、石、水泥(散装)必须严格按需用量分别过秤,加水也必须严格计量。

3.2.5 投料顺序:一般先倒石子,再倒水泥,后倒砂子,最后加水。掺合料在倒水泥时一并加入。掺外加剂与水同时加入。 3.2.6 搅拌第一盘混凝上,可在装料时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当增加水泥和水量。

3.2.7 混凝土搅拌时间,400L自落式搅拌机一般不应少于1.5min。

3.2.8 混凝土坍落度,一般控制在5~7cm,每台班应测两次。 3.3 混凝土运输:

3.3.1 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应及时用翻斗车、手推车或吊斗运至浇筑地点。运送混凝土时,应防止水泥浆流失。若有离析现象,应在浇筑地点进行人工二次拌合。

3.3.2 混凝土以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当混凝土为C30,及其以下,气温高于25℃时不得大于90min,C30以上时不得大于60min。

3.4 混凝土浇筑、振捣:

3.4.1 构造柱根部施工缝处,在浇筑前宜先铺5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

3.4.2 浇筑方法:用塔吊吊斗供料时,应先将吊斗降至距铁盘50~60cm处,将混凝土卸在铁盘上,再用铁锹灌入模内,不应用吊斗直接将混凝土卸入模内。

3.4.3 浇筑混凝土构造柱时,先将振捣棒插入柱底根部,使其振动再灌入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厚度不超过60cm,边下料边振捣,一般浇筑高度不宜大于2m,如能确保浇筑密实,亦可每层一次浇筑。

3.4.4 混凝土振捣:振捣构造柱时,振捣棒尽量靠近内墙插入。振捣圈梁混凝土时,振捣棒与混凝土面应成斜角,斜向振捣。振捣板缝混凝土时,应选用φ30mm小型振捣棒。振捣层厚度不应超过振捣棒的1.25倍。

3.4.5 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保护钢筋位臵及外砖墙、外墙板的防水构造,不使其损害,专人检查模板、钢筋是否变形、移位;螺栓、拉杆是否松动、脱落;发现漏浆等现象,指派专人检修。 3.4.6 表面抹平:圈梁、板缝混凝土每振捣完一段,应随即用木抹子压实、抹平。表面不得有松散混凝土。

3.5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12h以内,应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常温时每日至少浇水两次,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d。 3.6 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制作混凝土试块。 4.1 保证项目;

4.1.l 水泥、砂、石、外加剂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及有关标准的规定,有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

4.1.2 混凝土配合比、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符合规范的规定。

4.1.3 按标准对混凝土进行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评定混凝上强度并符合设计要求。 4.2 基本项目:

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31。

表 4-31

允许偏差 (mm)

砖 混 多层大模

1 构造柱中心线位臵 10 10 2 构造柱层间错位 8 8

3 标高 (层高) ±10 ±10 水准仪或尺量

4 截面尺寸 +8 -5 +5 -2 尺量检查

每 层 10 10 用2m托线板检查 5 垂直度

10m以下 15 15

10m以上 20 20 6 表面平整度 8 4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5.1 浇筑混凝土时,不得污染清水砖墙面。

5.2 振捣混凝土时,不得碰动钢筋、埋件,防止移位。 5.3 钢筋有踩弯、移位或脱扣时,及时调整、补好。 5.4 散落在模板上的混凝土应及时清理干净。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混凝土材料计量不准:影响混凝土强度,施工前要检查,校正好磅秤,车车过秤,加水量必须严格控制。

6.2 混凝土外观存在蜂窝、孔洞、露筋、夹渣等缺陷:混凝土振捣不实,漏振,钢筋缺少保护层垫块,尤其是板缝内加筋位臵,应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材料(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等)出厂合格证明、试验报告。

7.2 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 7.3 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7.4 隐检、预检记录。 7.5 冬期施工记录。 7.6 设计变更及洽商记录。 7.7 其它技术文件。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325号以上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进场时必须有质量证明书及复试试验报告。

2.1.2 砂:宜用粗砂或中砂。混凝土低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5%,高于C30时,不大于3%。

2.1.3 石子:粒径0.5~3.2cm,混凝土低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2%,高于C30时,不大于1%。

2.1.4 掺合料:粉煤灰,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符合有关标准。

2.1.5 混凝土外加剂:减水剂、早强剂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其掺量经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1.6 主要机具:混凝土搅拌机、磅秤(或自动计量设备)、双轮手推车、小翻斗车、尖锹、平锹、混凝土吊斗、插入式振捣器、木抹子、长抹子、铁插尺、胶皮水管、铁板、串桶、塔式起重机等。 2.2 作业条件。

2.2.1 浇筑混凝土层段的模板、钢筋、预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隐、预检手续。

2.2.2 浇筑混凝土用的架子及马道已支搭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2.2.3 水泥、砂、石及外加剂等经检查符合有关标准要求,试验室已下达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2.2.4 磅秤(或自动上料系统)经检查核定计量准确,振捣器(棒)经检验试运转合格。

2.2.5 工长根据施工方案对操作班组已进行全面施工技术交底,混凝土浇筑申请书已被批准。

3.1 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 → 混凝土搅拌 → 混凝土运输 →

柱、梁、板、剪力墙、楼梯混凝土浇筑与振捣 → 养护

3.2 作业准备: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净,并检查钢筋的水泥砂浆垫块是否垫好。如使用木模板时应浇水使模板湿润。柱子模板的扫除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剪刀墙根部松散混凝土已剔掉清净。 3.3 混凝土搅拌:

3.3.1 根据配合比确定每盘各种材料用量及车辆重量,分别固定好水泥、砂、石各个磅秤标准。在上料时车车过磅,骨料含水率应经常测定,及时调整配合比用水量,确保加水量准确。

3.3.2 装料顺序:一般先倒石子,再装水泥,最后倒砂子。如需加粉煤灰掺合料时,应与水泥一并加入。如需掺外加剂(减水剂、平强剂等)时,粉状应根据每盘加入量预加工装入小包装袋内(塑料袋为宜),用时与粗细骨料同时加入;液状应按每盘用量与水同时装入搅拌机搅拌。

3.3.3 搅拌时间:为使混凝土搅拌均匀,自全部拌合料装入搅拌筒中起到混凝土开始卸料止,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可按表4-34规定采用。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 (s) 表4-34 搅拌机出料量 (L)

500

自落式 90 120 150

强制式 60 90 120

自落式 90 90 120

强制式 60 60 90

3.3.4 混凝土开始搅拌时,由施工单位主管技术部门、工长组织有关人员,对出盘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进行鉴定,检查是否符合配合比通知单要求,经调整合格后再正式搅拌。

3.4 混凝土运输: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时送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如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

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表4-35的规定。

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至浇筑完毕的时间(min) 表4-35 气 温 (℃)

低于25 高于25

泵送混凝土时必须保证混凝土泵连续工作,如果发生故障,停歇时间超过45min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3.5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3.5.1 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3m时必须采取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

3.5.2 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l.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3.5.3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3.5.4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

3.5.5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 3.6 柱的混凝土浇筑:

3.6.1 柱浇筑前底部应先填以5~10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减石子砂浆,柱混凝土应分层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

3.6.2 柱高在3m之内,可在柱顶直接下灰浇筑,超过3m时,应采取措施(用串桶)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安装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m,每段混凝土浇筑后将门子洞模板封闭严实,并用箍箍牢。

3.6.3 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主梁下面。无梁楼板应留在柱帽下面。在与梁板整体浇筑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停歇l~1.5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 3.6.4 浇筑完后,应随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 3.7 梁、板混凝土浇筑:

3.7.1 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臵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

3.7.2 和板连成整体高度大于lm的梁,允许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在板底以下2~3cm处。浇捣时,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二层料,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帮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

3.7.3 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时宜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

3.7.4 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托拉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施工缝处或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

3.7.5 施工缝位臵;宜沿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臵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施工缝宜用木板或钢丝网挡牢。

3.7.6 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剔除浮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后,先浇一层水泥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应细致操作振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3.8 剪力墙混凝土浇筑:

3.8.1 如柱、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时,可以同时浇筑,反之宜先浇筑柱混凝土,预埋剪力墙锚固筋,待拆柱模后,再绑剪力墙钢筋、支模、浇筑混凝土。

3.8.2 剪力墙浇筑混凝土前,先在底部均匀浇筑5c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并用铁锹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内。 3.8.3 浇筑墙体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h,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60cm左右,因此必须预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点位臵和振捣器操作人员数量。

3.8.4 振捣棒移动间距应小于50cm,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为度,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振捣时注意钢筋密集及洞口部位,为防止出现漏振。须在洞口两侧同时振捣,不灰高度也要大体一致。大洞口的洞底模板应开口,并在此处浇筑振捣。

3.8.5 混凝土墙体浇筑完毕之后,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标高线将墙上表面混凝土找平。 3.9 楼梯混凝土浇筑:

3.9.1 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臵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或塑料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3.9.2 施了缝位臵: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多层楼梯的施工缝应留臵在楼梯段1/3的部位。

3.10 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

3.11 冬期施工:

3.11.1 冬期浇筑的混凝土掺负温复合外加剂时,应根据温度情况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负温外加剂。且在使用前必须经专门试验及有关单位技术鉴定。柱、墙养护宜采用养护灵。

3.11.2 冬期施工前应制定冬期施工方案,对原材料的加热、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进行热工计算,并应据此施工。

3.11.3 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污垢。运输和浇筑混凝土用的容器应有保温措施。

3.11.4 运输浇筑过程中,温度应符合热工计算所确定的数据、如不符时,应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采用加热养护时,混凝土养护前的温度不得低于2℃。

3.11.5 整体式结构加热养护时,浇筑程序和施工缝位臵,应能防止发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如加热温度超过40℃时,应征求设计单位意见后确定。混凝土升、降温度不得超过规范规定。

3.11.6 冬期施工平均气温在-5℃以内,一般采用综合蓄热法施工,所用的早强抗冻型外加剂应有出厂证明,并要经试验室试块对比试验后再正式使用。综合蓄热法宜选用425号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或R型早强水泥。外加剂应选用能明显提高早期强度,并能降低抗冻临界强度的粉状复合外加剂,与骨料同时加入,保证搅拌均匀。 3.11.7 冬施养护:模板及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混凝土与外界温差大于15℃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临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3.11.8 混凝土试块除正常规定组数制作外,还应增设二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一组用以检验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另一组用以检验转入常温养护28d的强度。

3.11.9 冬期施工过程中,应填写“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和“冬期施工混凝土日报”。

混凝土表面缺陷处理方案

混凝土结构外表面缺陷修复

混凝土表面、露筋、蜂窝、孔洞

刷漆合同

防腐刷漆工艺

启闭机和发电机刷漆

刷漆工艺施工要求

防腐刷漆技术交底

墙面刷漆工程施工合同

浅谈混凝土表面气泡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混凝土表面刷漆
《混凝土表面刷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