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拉萨概况

发布时间:2020-03-01 20:04: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拉萨市城市概况、基础设施、环境状况情况说明

一、基本情况

1.历史情况

拉萨,汉文史籍中称“逻些”,其历史可追溯到1300多年前。公元七世纪以前,这里叫卧马塘,是苏毗部落管辖的放牧场。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全藏,将政治中心从山南转移到拉萨,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政权吐蕃王朝,并修筑了大昭寺、小昭寺和布达拉宫等寺庙宫殿。当时,人们以“惹萨”作为这一城市的名称。随着佛教的传入和兴盛,前来朝佛的人日益增加,于是围绕大昭寺逐步建立起旅馆、商店、民宅、官府,形成了一条环行的八廓街。由于藏族人民把这个城市视为“圣城”,于是“拉萨”(意为圣城或佛地)之名取代了原来的名称。

十三世纪中叶,前藏13万户长之一的蔡巴,在拉萨东面修建了蔡巴寺、公塘寺,此后历代蔡巴户长组织力量疏通河道和加固河堤。十四世纪中叶,帕尔竹巴地方政权取代萨迦地方政权后,支持宗喀巴及其弟子在拉萨修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加强了拉萨在宗教发展史上的“圣地”地位。十七世纪中叶,五世*喇嘛洛桑嘉措受到清朝皇帝册封,拉萨作为西藏地方政权的中心,城市有了新的发展。著名的寺院在这一时期都有较大规模的修葺和扩建,其中大昭寺改造、扩建对拉萨的城市布局产生了影响;布达拉宫的重建及其以后的增修改建,使之形成了今日的规模。七世*喇嘛时期,在布达拉宫以西约2公里处建起了罗布林卡,以后几经扩建,形成了主体建筑“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旦明久颇章”三座宫殿及其它殿堂,成为占地36万平方米的大园林。

在1300多年的历史中,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不但为拉萨市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为推进祖国中原与西藏地区的经济、技术协作和文化交流,促进两地的社会发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并产生了深远和积极的影响。松赞干布被载入了中华民族英雄人物的史册,文成公主被藏族人民誉为“措益白姆”(意为莲花,象征美丽、圣洁),并塑像于雍布拉康、昌珠寺、大昭寺、小昭寺、布达拉宫等许多寺庙和宫殿内,长期受到瞻仰膜拜。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关心拉萨的建设。作为自治区首府城市,拉萨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拉萨市正向着现代化城市迈进。

2.地理位置

拉萨市,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东经91º07´和北纬29 º 39´的交汇点,海拔3658米。是祖国西南边陲重镇,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藏传佛教圣地。拉萨以风光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俗民情独特、名胜古迹众多、宗教色彩浓厚而闻名于世,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城市中心的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随着中国与周边邻国友好关系日益发展,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文化交流等方面,拉萨将成为沟通中国腹地与南亚次大陆的重要走廊。

3.自然气候

拉萨市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北侧,受下沉气流的影响,全年多晴朗天气,降雨稀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高原季风半干旱气候。历史最高气温29.6℃,最低气温零下16.5℃,年平均气温7.4℃。降雨量集中在

6、

7、

8、9月份,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全年日照时间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誉。

4.行政区划

拉萨市于1960年设市,现辖堆龙德庆县、尼木县、曲水县、林周县、达孜县、墨竹工卡县、当雄县和城关区共8个县(区);64个乡(镇、办事处),其中:48个乡、9个镇、7

个街道办事处;269个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其中:238个行政村、31个居委会。全市行政区域东西跨距277公里、南北跨距202公里,总面积29518平方公里。

5.土地资源

拉萨市现有土地4427.67万亩(约等于2953355.89万平方米)。按土地类型划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三类,其中:农用地3438.029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77.64%;建设用地22.190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0.5%;未利用地735.037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6.6%。

6.矿产资源

现已发现50多种矿产,矿(化)点170多处,主要有铁、铜、铅、锌、钼、金、银、地热、煤、泥炭、刚玉、石膏、自然硫、高岭土、石灰石、火山灰、重晶石、汉白玉、花岗石、大理石、优质矿泉水等。其中,刚玉、地热居全国第一位;自然硫居全国第三位,高岭土居全国第五位。铜、铅、锌储量在全国占有一定的比重,勘探工作尚在进行中,其前景乐观。

7.主要物产

农作物资源:粮食作物以青稞为主,次为小麦、豌豆、蚕豆。经济作物主要为油菜。蔬菜作物中马铃薯、大蒜、藏葱、藏萝卜、蔓青等种植历史悠久,大白菜、小白菜、萝卜、甘蓝、芹菜、菠菜、空心菜、花菜、韭菜、莴笋、胡萝卜等在城镇郊区也广泛种植。随着玻璃温室、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地膜覆盖等栽培技术的应用,西红柿、辣椒、黄瓜、南瓜、扁豆、茄子等喜温蔬菜已达到40余种。另外,还可栽培饲料与绿肥作物。

树种资源:拉萨共有木本植物(含变种)105种,其中乔木41种,隶属20个科。树种主要有高山松、西藏云杉、大果圆柏、侧柏、藏川杨、清溪杨、缘毛杨等。干果油料树种有核桃和文冠果,果树有苹果、桃、李、梨、杏,可用于造林的灌木有柴惠槐、沙生槐、沙棘等,其中沙棘资源有一定的规模。

动物资源:家畜主要有牦牛、黄牛、犏牛、马、骡、驴、绵羊、山羊、猪。先后从区外引进的家畜优良品种中,牛有西门达尔、北京黑白花、滨州牛、三河牛,绵羊有高加索细毛羊、茨盖羊和罗姆尼羊等,山羊有陕西奶山羊、绒山羊,猪有荣昌猪、内江猪、长白猪等。家禽主要有鸡、鸭、鹅。野生动物主要有野牦牛、藏野驴、黑颈鹤、黄羊、藏羚羊、獐子、野马、白唇鹿、赤麻鸭、藏雪鸡、斑头雁等。

药材资源:主要有冬虫夏草、贝母、红景天、雪莲花、大黄、羌活、独活、高山党参、臭党参、川藏沙参、黄花、刺参、麻黄、藏荆芥、曼佗罗、麝香、鹿茸、牛黄、牛鞭等。

水能、地热、太阳能资源:全市河流(不含雅鲁藏布江过境段)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54.78万千瓦,地热田年热流量发电潜力15万千瓦,年太阳总辐射达202千卡/平方厘米。旅游资源:拉萨名胜古迹众多,景点星罗棋布。有气势恢宏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地质景观,有磅礴玉洁的念青唐古拉主峰等雪峰冰川风光,有美丽恬静的当雄草原风光,有波光万顷的纳木湖高原湖泊风光,有气象万千的堪称“地热博物馆”的羊八井地热田,有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等规模宏大、金顶巍峨的古寺风采,有美妙绝伦的壁画、唐嘎和塑像艺术,有风雨千秋的曲贡古遗址、墨竹工卡吐蕃墓群、查拉路石窟、药王山摩崖造像、唐蕃会盟碑等历史古迹,有元印、明印、各朝敕诰、北魏铜佛像、释迦牟尼本生故事牙雕、金本巴瓶、中统元宝交钞等数万件库存文物,有独具神韵的藏歌、藏舞、藏戏,有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风俗民情,使拉萨成为一个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

8.名胜古迹

全市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3点,国家级8处,自治区级29处,市(县)级4处。

9.宗教

拉萨市是西藏自治区宗教工作任务较重的地区之一,现有藏传佛教、伊斯兰教2种宗教。信仰藏传佛教群众占全市总人口的绝大多数。截至2007年底,全市共有僧尼5580人。寺庙和各种宗教活动场所266座,其中清真寺2座。

1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国民经济持续保持平稳、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据统计,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21.9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2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31.21亿元,增长24.4%;第三产业增加值83.28亿元,增长13.0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9589.72元,增长11.81 %。

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06年的6.5:23.5:70.0调整为6.1:25.6:68.3,为“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纵深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物价指数升幅较大,消费价格上涨较快。2007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68,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6年上涨4.68%。在居民消费八大类价格中,食品价格波动较大,上涨10.51%,居住类价格上涨9.09%,其他六大类同比略有小幅增长,升降幅度在负1.1到正

2.3之间。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看,食品类上涨9.41%,饮料、烟酒类上涨4.01%,金银珠宝类上涨7.28%,服装类上涨1.59%,燃料类上涨7.14%,家具类上涨5.47%,家用电器及音响和交通通讯用品、书报、杂志及电子出版物分别下降了1.91%和3.88%、1.19%,其他类商品零售价格同上年相比基本持平。

11.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较快增加,金融供给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38亿元,同比增长19.26%。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11955万元,增长44.7%;营业税27593万元,增长65.09%。

完成财政支出24.6亿元,同比增长21.04%。其中:教育支出55041万元,增长63.07%;医疗卫生支出14877万元,增长67.29%;工业、商业、金融等事业支出2030万元,增长76.06%。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33.38亿元,增长16.0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90.47亿元,增长14.63%。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7.9亿元,增长9.96%。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422.77亿元,增长21.23%;累计现金支出415.53亿元,增长19.51%。

12.农牧林业

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牧业产业化和特色化稳步推进,扶贫开发成效明显,农牧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实现农村社会总产值16.81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1.65亿元,增长5.81%;农村工业总产值 0.64亿元,增1.13倍;建筑业总产值1.8亿元,增长87.5%;运输业

总产值1.76亿元,增长25.71%;商业总产值0.96亿元,增长60%。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7278.94公顷,增加77.35公顷。其中:青稞面积16571.66公顷,小麦面积9804.02公顷。油菜籽面积3574.83公顷,减少619.16公顷,蔬菜面积4295.13公顷,增加354.44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7.39万吨、油菜籽1.18万吨、蔬菜11.71万吨,分别比2006年增长0.63%、下降9.23 %和增长0.34%。

全年造林面积8861.39公顷,零星四旁植树360.87万株,育种育苗面积68.79公顷。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多种经营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有乡镇企业148家,全年完成产值14.95亿元,增长48.9%,实现增加值6亿元,上缴税金1.35亿元;完成多种经营收入

9.15亿元,增长19.76%。

二、城市基础设施

1.工业和建筑业

第二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2007年全市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3.14亿元,实现增加值11.5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0.71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1.07亿元,个体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3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9.27亿元,工业产品产销率93.05%。

到2007年底,市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家,完成工业产值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3.28亿元,增长29%;重工业完成产值5.5亿元,增长12.6%。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水泥产量22.83万吨,地毯18980平方米,中成药(藏医药)22.78吨,自来水7605万吨,软饮料9734吨,铅锌矿62125吨。

2007年全市列入统计范围建筑企业55家,完成产值36.18亿元,其中:列入市属统计范围建筑业实现产值4.13亿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5.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0.25万平方米。

2.交通和邮电

交通、邮电事业发展迅速,运营、通讯状况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货运量33.59万吨,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完成公路运输20万吨,铁路运输完成12.41 万吨,航空运输完成1.18万吨。全年客运总量312.1万人次,增长35.22 %。其中:公路运输完成92万人次,铁路运输完成88.85万人次,航空运输完成131.25万人次。

2007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37亿元,比上年下降5.3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57亿元,增长16.33%;电信业务总量2.8亿元,下降8.79%。全年固话局用交换机总容量20万门,新增固定电话用户8824户,达到31.47万户。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6万门,新增移动电话用户0.85万户,达到32.87万户。

3.文化和卫生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道德素质、文化程度和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群众性体育活动得到加强。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3.2%以上,其中,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3.5%,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3.4%,广播电视村村通比例(行政村)达到100%。全市共有乡村广播电视台1066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站7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出版报纸3007.38万印张,各类杂志125万册,图书1190.4万册。

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预防保健和公共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建立了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应急机制。截止年底,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6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77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0个。病床床位1564张,其中医院1462张。卫生技术人员2909人,其中执业医师1050人(不含诊所)。每千人病床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为3.37张和6.26人。

三、环境状况

1.水利资源及水环境

1992年以前,由于拉萨市原材料加工和服务行业数量甚少,污水排放量也少,拉萨市污水处理一片空白。1992年以来,随着拉萨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各种原材料加工和服务行业逐年递增,污水排放量部分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排污及治理污水问题日益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拉萨市皮革厂于1992年开始采用好氧曝气池式处理法净化皮革工艺末端废水;1996年自治区人民医院、军区总医院、拉萨市人民医院、拉萨市妇幼保健院等各大医院陆续修建污水处理池,有的还设有垃圾焚烧炉,采用投药、焚烧式方法净化污水和处理医用垃圾;屠宰场均设有污水处理池,采用厌氧曝气处理法净化污水。无论走到那里,无怪味、无恶臭。

拉萨境内江河年均径流量112亿立方米,湖泊储水200亿立方米,地下水丰厚,念青唐古拉主峰及附近578平方公里的冰川和永久积雪带储存有大量固体水。人均水量和每亩地占

水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全面启动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城市建设速度加快,“东延西扩、跨河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有序推进。东城区、柳梧区建设拉开序幕,老城区基础设施改造、部分市政道路的改扩建工程等项目顺利竣工,罗布林卡周边环境整治、城市供暖供气、“城中村”基础设施改造、污水处理厂等项目进展顺利。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大规模生态绿化建设扎实推进,城市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城市品位显著提升。

截至年底,全市建成区面积达58.8平方公里。城市道路311公里,供水管道长594.45公里,自来水日供水能力23万吨,排水主管及支管达到274公里。建成区绿化面积达到2058.19公顷,覆盖率达35%。建成区绿地面积1905.69公顷。

3、城镇环境综合治理

近年来为切实改善拉萨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步伐,深入持久地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通过拓宽城市道路、美化街头景观,修缮维护市政设施,加强“脏、乱、差”、“牛皮癣”和“白色污染”的治理,清理、关停沿山、沿河采石场、采沙场,加强机动车尾气及餐饮油烟污染治理,查处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企业,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城市环境更加干净、整洁。

4、城市空气污染整治

拉萨市的大气污染只有来自各水泥生产企业所排放的废气和烟尘,工业生产燃煤和居民生活、商业活动燃煤、燃油以及机动车辆所产生的废气及冬春风季的扬尘。1972年前,居民生活燃料主要是薪柴,炊烟对空气的污染较大。1994年,拉萨市燃料结构主要以煤炭和各种油料为主。拉萨市水泥厂,机动车数量受限制,无出租车,城市周围农民使用的拖拉机也少。大气污染主要来自燃煤、燃油及冬春风的扬尘。

1994年以来,城市居民燃料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液化气代替煤和油。1998年以来,羊湖电站发电,大大缓解了拉萨电力不足的矛盾,使用电能代替燃料的用户与日俱增,工业生产,商业活动、居民生活的废气排放量逐步递减。城市道路由泥石路改造为水泥路、柏油路、石块路,城市绿化面积不断扩大,冬春风扬尘减弱。

1999年,拉萨城市周围的水泥生产厂家均按规定安装了除尘设施—静电除尘或袋式除尘设备,在“一控制双达标”期限内都实现了达标排放。道路建设避免了粗放式施工而采用文明“加湿”施工方式,降低了扬尘。2000年拉萨空气清新,尤其是夏季,万物复苏,树木枝繁叶茂,早上深呼吸,感到舒畅、甜美。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和城市建设的加快,全市狠抓工业污染防治,城市扬尘治理和机动车尾气治理,有效控制了大气污染。拉萨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其中地表水达到三类标准以上,城市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近360天,优良率达98.1%。

拉萨形象设计

拉萨导游词

拉萨日记

拉萨的天空

西藏拉萨导游词

拉萨的天空

拉萨的天空

拉萨支教感

西藏拉萨导游词

拉萨大昭寺导游词

拉萨概况
《拉萨概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拉萨市概况 拉萨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