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践行“八不”行为规范与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发布时间:2020-03-02 17:22: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从践行“八不“行为,论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摘要: 几年以来,福建省委文明办在全省推行“八不”行为规范,开展了“做文明市民”活动,从点滴小事出发,从加强群众修养做起,从根本上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惯养成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培养任务之一。学生的习惯养成的好坏,影响深远,影响到学生将来步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和形成文明意识与习惯,是作为教育起始阶段的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 “八不”行为规范 小学生 文明行为习惯 养成 正文:

福建省委文明办在全省推行“八不”行为规范,开展了“做文明市民”活动,从点滴小事出发,从加强群众修养做起,从根本上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和习惯,作为其日常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也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相关的文化建设活动[1]。本文针对学校落实践行“八不”文明行为的相关指导方针,结合学校对学生文明行为方面的要求,简要谈谈个人对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见解。

一、要培养学生安全的行为习惯。省文明办推行的“八不”行为中,“安全出行不违规”要求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的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就是安全需求。安全需求都无法满足,文明就更无从说起,所以,孩子从小要树立安全意识,从细节中从小事中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很难被他人所接受,在培养学生安全的行为习惯中应推陈出新。比如,定期举办安全教育主题活动,设计安全卡通小卫士,制作安全动画短片,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安全养成条件反射式的习惯;在家访时发放安全习惯宣传手册;开展亲子安全教育活动;以发生火灾、防空警报、地震撤离等情景实操演练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安全重要性等。学校要挖掘家长和社会等各方面资源,共同致力于学校的安全工作,建立校园安全三位一体的立体防护网,让学生在自由又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二、要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环境保护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之一。 国家领导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指出: “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古往今来, “垃圾不落地”的想法一直在人们的脑海中深深扎根。在《唐律疏议》中,疏议曰:“具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古文中提到的“秽污之物”意即垃圾。在唐朝的律法中,随意丢弃垃圾者需“伺候”六十下的仗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中来自各界的声音都不约而同地推行“环保教育从小抓起”的理念,力争让孩子成为保护环境的有生力量,扩展环保理念的涉及范围。作为老师,要加倍关注学生平时的日常习惯,从细节入手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若有学生做出有悖环保要求的行为,教师应当理解其年纪尚轻,切忌简单粗暴地责罚,这样只会激发他们的叛逆心理;相应地,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谆谆教导学生努力改正错误的做法,

让学生从小把保护环境当成习惯,将环保意识的培养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学校不仅要教授给小学生知识,更要帮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年纪轻、天真活泼的特性,将环境保护的知识融入到平日的教学工作中去,选择某些让学生人人参与、气氛活跃的班集体活动,尽可能在活动、游戏中灌输环保的概念,使环保意识这个晦涩呆板的概念变得形象、有趣、容易理解和接受。比方说,倘若看见学生喜欢拉拽小动物的耳朵,老师因材施教地组织一次让学生接近体积较小的动物的课程,让小学生与小动物近距离“交流”,过后再让学生知道应该如何去关爱小动物、再进一步宣贯环保知识,这样不但能让小学生有切身体会,而且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必须让学生清楚意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生存的根本,同样地,同样生存在环境里的动植物也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的动植物。另外,还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形成环保概念。游戏是孩子最钟情的活动,同理,用游戏的方式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小学生也就最容易接受,游戏全程学生都处于放松状态,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主动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比如青蛙抓虫,青蛙和虫分别由不同学生扮演,在追逐嬉闹中逐渐明白青蛙吃虫子能够保护庄稼,因此青蛙需要我们保护,不应该大肆捕捉;其他例如猫抓老鼠等等也是类似的游戏。游戏进程会让学生逐渐明白保护环境、爱护小动物等道理。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利用身边的资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让小学生形成环保意识,无疑会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

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这么一首耳熟能详的诗——《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课本上用纪实的画面搭配深入浅出的语言,教育孩子们要珍惜每一粒米,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从日常的三餐饭做起,从小事去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国外脑神经学家研究表明:习惯养成可以改变大脑结构,改变大脑皮层,从而使人本能的去做某件事。因此,老师可以和家长紧密沟通,从点滴小事着手;同时,多管齐下,为学生塑成良好习惯创造机会;老师们也应该着眼现在,积极执行,以身作则,用一言一行影响学生,让良好习惯贯彻到生活当中,坚持从我开始,从日常开始,举手投足间形成榜样的力量,久而久之,学生耳濡目染,良好的言行就会固化成自然而然的好习惯。

四、要培养学生遵守文明礼仪的习惯。与其老师口头教育讲文明,还不如在平凡小事中让小学生体会文明行为带来的快乐,通过真实的校园生活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接受其道理,化“要我做”成“我要做”,引导其自我规范、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教师要将文明礼仪的养成融入校园学习之中日常工作中常用的教育途径有以下几种:①组织主题班会,进行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是很常见的一种教育手段,在班会筹备及进行过程中,学生通过一系列体验活动去领悟文明礼仪的内涵,从而塑成文明行为。学校应把社会上、校园里、班级中的文明行为以学生愿意接受的形式展示情景再现,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②展开全校最“美”少年评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文明习惯:如发放最“美”少年成长记录手册,每周设定不同的主题去规正学生文明习惯,并从不同角度去关注文明礼仪,进而让学生逐渐全面、自觉地养成文明习惯,并根据手册进行评优评先,在校园内外形成崇尚文明习惯的氛围;③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宣传文明习惯:如举办校园文明随手拍、把一声祝福一朵鲜花一个掌声献给文明标兵教育系列活动、打扫小区或敬老院卫生、协助交通协管员管理行人过街通行等实践活动,多维度、多方面、有针对性地让小学生养成文明

礼仪的习惯;④树立榜样,多管齐下传播正能量,督促孩子们自觉贯彻文明礼仪:如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最“美”少年文化宣传栏、文明风采展示窗等,宣传文明礼仪的强力手段比比皆是,内容可以包括文明行为塑造、文明礼仪常识、文明用语展示等方面;⑤以开家长会为契机,向家长讲述如何让孩子养成文明习惯,并鼓励家长起示范作用,做好榜样。

五、要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习惯。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人失去诚信就无法在社会立足。德莱说过:“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人背信则名不达,由此可见诚信对作为社会人的重要程度。诚信意识人人皆有,但真正的诚信需要个人发自内心地去诚信做人、诚信做事。因此,让学生深刻理解诚信的意义,不仅是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在,更是学校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

《礼记》中记录了西汉学者戴圣的一句话:“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作为人民教师,我们更要深刻认识到教育小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履行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天职,做好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领路人。

参考文献:

[1]余培龙.如何发挥学校在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中的作用[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4):159-159.[2] 林忠锋.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 A,2013(2):64.

践行“八不”行为规范 班会

践行八不行为规范、做文明公民倡议书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八不行为规范

101“践行‘八不’行为规范、做文明公民”活动方案

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案

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

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践行“八不”行为规范与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践行“八不”行为规范与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