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湖心亭看雪》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23:31: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7 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德育目标:

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

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新课:

冬季中最浪漫的日子无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飘扬的雪花,凝聚了春雾夏雨秋露的情绪,播撒而来,从每一个点上摩挲着我们,感化着我们,让我们享受热烈、静穆、自由。啊,下雪,真好! 多媒体显示“西湖雪景”

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

- 1

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教师讲解: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

4.师生共同回顾本单元的写景段落,找出使用白描技法的文句。

学生明确:《三峡》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直写山“连”;“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直写大水猛涨,江水汪洋。而其他大部分的文字,如《三峡》中三峡春冬秋景的描绘、《答谢中书书》对四季常景和一日变景的描绘、《记承天寺夜游》中对庭院月夜小景的描写、《观潮》中四幅画面的描写等都用的是渲染烘托的手法。 5.多媒体显示白描手法用于写人的范例,要求学生学习运用这种方法。 多媒体显示: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唐韬《琐忆》中的鲁迅先生

选两位同学运用白描的手法说说自己的同桌,其余同学评点。

6.学生背诵西湖雪景的文字,总结作者的语言特色。 学生明确:简练自然质朴,不事雕琢。

五、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色 1.学生齐背课文。

2.提问: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叙事是行文的线索。作者开头用俭省的笔墨交代了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中间交代了游踪“到亭上”“及下船”,并且记叙了湖心亭巧遇一事。 但是叙事中处处有情。比如“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作者偏偏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再如“独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两三粒”,看似矛盾,实则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又如湖心亭巧遇一事,

- 3

复习 八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

八年级语文上册 湖心亭看雪9.42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案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湖心亭看雪》教案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湖心亭看雪》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