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知行合一让传统文化在中学生中发扬光大

发布时间:2020-03-01 23:49: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知行合一让传统文化在中学生中发扬光大

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裨益。中学生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期,倡导他们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意义重大。继承的目的在发扬,宣传的目的在落实,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在中学生教育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到实处。

关键词:中学生;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核心价值观

习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发挥好教育平台作用,让中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其源,明其流,如数家珍,进而深入心,付之行,知行合一,让传统文化在中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继而开花结果,发扬光大。

一、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传统美德的内涵博大精深,如在家中应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俭持家等;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不徇私情;为官应勤政爱民,秉公执法,刚正不阿等。在中学生中弘扬传统文化,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他们提升自我的精神世界,塑造优良的道德品质上有着不可磨灭作用。

1.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育昂扬锐气。中华民族是拼博进取、永不停歇的民族。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给人无限动力,悬梁刺股、断齑画粥的人物事迹,激励人披荆斩棘、改革进取。苦难是财富,是磨练人格的高等学府。在艰苦条件下锻造出的自强不息精神,能帮助中学生在生活遭受不幸或磨难,在学业受困遇阻时奋勇向前,增强自身的抗挫折能力,在竞争激烈中勇于挑战。

2.厚德载物,达济天下养广阔胸襟。厚德载物是在自强精神上的一种提升。厚德载物更是时代精神的一种价值,说到底就是对他人、家国、乃至自然的一种大爱。让中小学生有爱心,进而有爱心行动,是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培养中学生仁爱之心,减轻私利之心,由爱己延伸到爱他人、爱社会、爱人类。中学生应把这种关心、爱护、宽容他人的思想贯彻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砥砺意志,磨砺品性,最终实现人生理想。

3.天道酬诚,公正无私树浩然正气。诚信为人之本,人无信不立。古人把立德、立功、立言称为“三不朽”,又把立德放至首位。忽视诚信,即使建立功劳,根基也不稳。中学生如果缺少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易凡事只看利益,而不顾其他,甚至会走上违法邪路。教育青少年以诚待人、内心宽广,才会承担起复兴国家的责任,才会成为益于国家和人民、益于世界的人。

二、传统文化思维与时代接轨

1.用天人合一促生态文明。天人合一的本质是顺应自然规律,不做违背规律的事。古人崇尚天人合一,总结出很多战胜自然、善待自然的原始而朴素智慧,为我们解决严峻的生态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心怀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才不会在科技先进、物质丰富的今天,重蹈温室效应加剧、森林资源毁坏、水资源危机等近代工业化环境污染的覆辙。教育中学生要从自己做起,做爱护自然、保持生态、科学发展的文明倡导者,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尽好自己义务。

2.用对立统一育健康心态。“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这种相互对立、相反相成的道理意义深远。人都难免与自身、社会产生各种的矛盾,从出生环境到性格习惯,从物质条件到精神世界都可能不遂人愿。“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会帮助人把苦恼变为奋斗的激情,把挫折变为前进的动力。必须培养中学生以乐观心态应对竞争社会,以健康心态迎接未来挑战,以优秀品格争取人生幸福。

3.用和谐思想迎各种挑战。“礼之用,和为贵”。在传统文化中和谐的思想可谓无处不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人类应当认识、尊重、保护自然。人际和谐强调与人要和睦相处,保持良好关系。人与自身和谐要求人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当代中学生与外界接触更加密切,更应把这种和谐的思想融入到每时每处,发挥消弭矛盾,予人温暖,自身愉悦的作用。

三、继承传统文化的方式

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要本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把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活学活用,真学真用。继承传统文化要以科学客观态度去汲取其中的“正能量”。

1.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我国的传统文化不全是优点,诸如保守顽固、缺乏创新、创造意识,缺乏实证科学和民主传统,压抑个性、轻个人权益等缺陷。培养中学生用科学、客观、理性的态度去审视、辨析和学习传统文化,让学生们在比较中理解,在分析中内化,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筛淘出真金为己所用。

2.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人民将传统文化中的勤劳勇敢、爱国奉献、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继承发展,创造了“长征精神、大庆精神、奥运拼搏精神、航天精神”等。当代中学生应当以这些优良传统为标杆,勇担时代使命,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发扬光大。

3.知行合一,勇于实践。明代王守仁认为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作“善”。中学生只有将先人的优秀传统付诸于行动中,才是对这一精神财富的真正尊崇。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路上,需要广大中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从勤奋学习、扶危济困、节俭乐群等做起,让弘扬“真知”内化为自觉行动,在社会复杂环境中努力做践行的模范和表率,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老聃.道德经[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2页.

[2]孔子.论语?学而[M].中华书局,2006年,78页.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9-26.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让祖国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吧

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让延安精神在现代企业发扬光大

让雷锋精神在我们的时代发扬光大

让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开花结果

学雷锋征文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绽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知行合一让传统文化在中学生中发扬光大
《知行合一让传统文化在中学生中发扬光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