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民日报评论员(优秀)

发布时间:2020-03-01 18:56: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创新城市 永续发展

2010年10月15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个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必然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也必然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创新城市——这是上海世博会给予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创新城市”在世博会成为一个备受青睐的理念,因为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供了一个推动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内在需要。

能否实现和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重大难题。在全球范围内,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正在快速消耗,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拼资源、拼能源的发展路径,必然行之不远。特别是,对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属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仍然方兴未艾的中国来说,坚持城市创新,保证可持续发展,更加迫不容缓。

中国经济的发展,在过去的30多年里虽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能源的消耗惊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已经受到能源、资源和环境的严重制约。要赢得中国城市更美好的未来,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要解决上述种种难题,依靠创新驱动城市发展,成了我们的重要选择。

上海把第二十二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主题确定为“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城市”,咨询会会场席设世博园——上海世博会打开了一扇天窗,提供了众多可资借鉴的城市创新案例。比如走向衰落的港口工业城市毕尔巴鄂,创造性地进行以古根海姆博物馆为代表的博物馆群建设,成功转型为旅游城市,变成一个以创意经济为主导的服务型都市;还有巴塞罗那,在新城区扩张和老城区复兴中迭出新意,让两者相互映衬、共同发展„„

当然,创新城市的建设决非易事,需要跨越障碍,更新观念。我们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我国只有不足5%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关键技术的自给率很低,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也远未形成。一个创新城市,应该拥有健全的创新体系和创新要素,以推动城市又好又快地发展,并对其它区域产生较大的带动作用。何谓创新要素?创新活动具有哪些特征?它们需要怎样的政府管理方式?需要怎样的社会经济环境?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给出明晰的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发展模式,这是一种换“发动机”的发展模式,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的发展观。因此,发展的观念、思路、手段和评价体系等等,都有待于创新。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我国已经有200多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有17个城市开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我们期待着借上海世博会的东风,乘势而上,推进创新城市建设,努力把我国建设成能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的创新型国家。

人民日报评论员:让人民受益,才能让人民满意

2010年10月13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创新管理体制,率先在全国组建党的社会工作委员会、政府的社会建设办公室;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枢纽型”社会组织协调机制;出台系列文件,初步形成新的政策体系框架;推动实践创新,率先实现医疗保险制度、社会养老制度城乡一体化„„近年来,“首善之区”北京市在社会建设领域不断推出首创之举,积累了值得深思的“北京经验”,其中最重要一条,是紧紧围绕人民需要不断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新挑战。在新形势下,有大量“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据不完全统计,北京70%以上的单位、人群在老体制之外的社会领域。社会建设如何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丰富实践形式,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和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成为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北京的经验启示我们,社会建设如同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一样,要走改革之路,要在创新中闯出新天地。

与时代同行,才能与社会共进。创新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关键,是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的变化。北京市之所以在社会建设上取得诸多突破,就是因为他们能主动把握时代脉搏,认真研究群众需求,在管理思路和体制机制上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实践证明,无论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还是探索完善全社会动员和参与的社会建设机制,都是与时俱进、行之有效的做法,使得社会建设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

让人民受益,才能让人民满意。“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要化为现实,需要激发全民热情。北京市社会建设之所以赢得了首都人民的认可,正是因为他们紧紧围绕“民生”这个重点,让群众在参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共享成果、得到实惠。“北京经验”告诉我们,社会建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在创新中不断完善,在服务中加强管理,才能造就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我们正迎来一个社会建设大发展的时代。党的十七大以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新格局的战略部署付诸实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速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成为民生福祉的倍增器、处理矛盾的减压阀、和谐稳定的安全网。社会建设任重道远,社会建设大有可为,各地各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站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政治高度,不断深化对现阶段社会建设与管理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借鉴包括北京在内的国内外社会建设有益经验,在创新中把社会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

人民日报评论员:建宜居城市 促国民幸福

2010年09月29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上海世博会开园已近五个月。来自全球的参展方以生动多样的展出,描绘了城市生活的过去,展示了城市生活的未来,给人以丰富的启迪。如何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人们的思考正在走向深入。即将在杭州召开的“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世博主题论坛,集聚了来自全世界的许多专家学者、官员和企业家,共同探索城市通过和谐达成宜居的发展思路。

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需要宜居与和谐。现代意义的城市的崛起,伴随着工商业的勃兴。近年来,很多国家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曾经只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纷纷涌向新兴的工商业中心,城市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国社科院《2010年城市蓝皮书》预测,大约在“十二五”中期,中国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将首次持平。对传统农业大国中国而言,这是极其深刻的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了和谐城市,才有和谐国家;有了宜居城市,才有国民幸福。

当然,城市发展并非总是符合人们的期望。为了有更好的生活、更多的发展机会,人们正向城市集聚,享受城市诸多好处,也承受着诸多“城市病”困扰: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绿色空间减少、废弃物越来越多、人口增长过快、住房日益困难„„人们向往更自然的空间、更绿色的环境、更低碳的发展模式,宜居城市,和谐发展,由此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与市民的渴盼。

和谐宜居,是对城市生活幸福感的描述。宜居城市所关注的不是“物”,而是“人”,换一种方式说,就是以人为本。然而,如何寻找适合国情的宜居城市发展路径,仍是中国城市面临的巨大挑战。上海世博会的许多城市经典案例和场馆展示,让我们拓宽了视界,增长了见识,对城市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徜徉于世博园林林总总的中外城市大观,我们认识到:宜居城市需要和谐共赢的区域协同,促进城市群的发育和成长,联手改善环境、优化经济结构,在优势互补中集聚、节约并优化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宜居城市需要强大有力的社会支撑系统,让城市交通、公共安全、能源循环系统更加科学有效,扩大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提升城市抗灾减灾水平,为城市居民营造和谐发展的空间;宜居城市需要公平正义的人文环境和丰富多元的文化享受,只有以人为本,根据人的需要和感受发展城市,才有可能最终实现城市的和谐、宜居。

上海世博会以示范和引领作用,唤发起我们建设美好生活的智慧和激情,也必将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就是建宜居城市,促国民幸福。

人民日报评论员:公民道德的高度和力量

2010年09月19日04: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孕育,在辽宁鞍山这个雷锋精神的故乡成长,郭明义20年无偿献血、16年帮困助学,以实际行动学习实践雷锋精神,集中展现了我们这个时代公民道德的高度与力量。郭明义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感人至深,不愧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亿万中国公民的学习楷模。

道德,源自人们对美好心灵的守望。公民道德的魅力,不仅在于能够释放出质朴的人性光辉,为他人和社会奉献人世间最可宝贵的爱与善,更在于“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为每个人烛照前路、纯净心灵、提升境界。“我有献血证、汇款单据、感谢信,这是我一生的财富,看着它们,有一种温暖的感觉。”郭明义在助人为乐中感悟到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人生。30年间,郭明义坚持不懈学雷锋,生动地标注着人们心中对道德的质朴追求和精神向往。这一种追求与向往,不因风雨砥砺而失色,不因时代变迁而蒙尘,总是在汶川、玉树、舟曲自然灾害发生等关键时刻爆发出来,塑造着当代公民的群体人格。

道德,富有感化人心的力量。公民道德的魅力,不仅在于震撼人的心灵,更在于它能够焕发无声的感召力和强大的凝聚力。在鞍钢、在鞍山、在辽宁,受郭明义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加入爱心行动,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爱的温暖;受郭明义感染,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组成慈善义工、志愿者服务队等团队,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这是一幅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互相关怀、友爱的美好图景,充分表明公民道德具有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精神力量。

道德,成就公民的精神高度。在人们越来越自觉的实践中,道德日渐升华为一种追求进步、崇尚文明的精神。这种精神,包含着当代公民具有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和自主意识,表现为当代公民浓烈的人文关爱、国家情怀与自觉担当。这种精神,内化为个人品质,就是崇高的公民道德与良好的公民素质;外铸成社会力量,就是为他人奉献、为社会分忧、为国家尽责。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郭明义才能在不同岗位描绘出同样绚丽多彩的人生轨迹,才能以不同身份演奏出同样荡气回肠的人生乐章。

在当代中国,国家的发展进步、社会的稳定和谐,离不开公民道德与精神的推动。郭明义用几十年的坚持,让我们看到在公民道德与精神的成长中,当代中国人如何参与和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呼唤更多人的主动参与,期待亿万中国人以更广泛的道德自觉,提升公民素质,展现国家气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书写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新篇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人民日报评论员:交好两个文明建设的答卷

——四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讲话

2010年09月11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经济特区,应该是经济建设实现新突破的尖兵,也应该是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交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份答卷,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对经济特区提出的要求,为特区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贫穷、闭塞、落后基础上起步的经济特区,创建之初曾被称为“经济的旺区,文化的沙漠”,深圳一度被视为没有文化的城市。有“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能否创造令人仰慕的精神高度?改革上攻坚克难,经济上突飞猛进,文化上又将有怎样的建树?这成为特区建设发展的重大课题。

事实是最好的回答。30年来,特区始终保持“物质文明不能以削弱和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的清醒,以“拓荒牛”精神开拓了特区精神文明的新天地。文化设施建设轰轰烈烈,文化产业发展异军突起,文化体制改革风生水起,文化品牌繁花似锦„„特区30年,将一片文化资源贫瘠的土地改造成活力无限的文化热土,成为我国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窗口”和“试验田”。

回顾过去,特区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两个文明比翼齐飞、相得益彰。展望未来,特区的两个文明建设,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续新篇。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处于我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特区,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将更为频繁,知识创造、更新、传播将更为迅速,社会思想意识多样、多元、多变特征也将更加凸显。在这样特殊而复杂的环境中,特区要“继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良好文化条件”,就必须继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把两个文明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在多元化的思想文化生态中,需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将特区精神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融为一体,让理想信念、社会公德、传统美德相映生辉,建设特区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面对人民群众日益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公益文化事业,提供更多文化服务,不断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文化基础。适应文化交流传播的新形势,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有效抵御各种消极腐朽思想文化侵蚀,使特区文化在吐故纳新中激发活力,在博采众长中增强实力,在交流互鉴中散发魅力,为特区改革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我们期待着,特区继续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以敢闯敢冒的劲头,以先行先试的魄力,以苦干实干的业绩,交出更新更美的两个文明建设答卷。

人们此前对上海世博的期望,正渐渐成为现实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两千万带走了什么

2010年07月01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随着天气升温,上海世博园的客流也不断攀升。开园两个月,总计有2100余万人次涌入世博园,这个数字已经逼近上一届爱知世博会6个月间2250万人次的参观者总数。

那么,2100万人次走出世博园后,带走了什么?——除了目不暇接的“西洋景”和造型奇形怪状的美妙场馆,几乎所有人至少都对两个词印象深刻:“排队”、“低碳”。

中国人对世博的热情不仅让外方参展方吃惊,就连国人自己也颇为意外。尽管对世博的客流之众早有耳闻,游客的热情却不见消减。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这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奇迹——排队七八个小时,不为果腹或任何物质欲望,只是为了看一场来自异邦的十几分钟的电影,只为片刻的精神享受和高科技洗礼。而且,这样的场景发生在一直被诟病没有排队习惯的中国人身上,试问,这还不足以感动世界吗?

不妨对比一下两个多月前世博试运行时的场景:入园拥挤无序,入馆挤碎了玻璃,饮水池堆满垃圾,餐厅人满为患„„网上以及外媒的负面评价不少。而那时最大客流量不过30万左右,现在的最高客流则已超过55万。尽管还有乱扔垃圾现象,还有困乏的游客席地而睡,还有种种不尽如人意,但是,井然的秩序、周到的服务、人性化的管理、志愿者的耐心,都开始一一落实。而游客的文明素质也明显提升,插队行为已成“过街老鼠”。

还有一个醒目的词是“低碳”。园区的一切都在诠释这两个字。游客坐的运营车是新能源的,许多场馆的建筑、设计和展示都奔着“节能”,就连赴上海观世博的旅行方式,都会有人根据“碳排放”高低,帮你设计“绿色出行”计划„„不管走到哪儿,“低碳”两个字都会顽强地冒出来,提醒你这届世博会的主旨。

这两个词,一个代表国民文明素养,一个象征城市发展理念。如果,在2000万和以后更多的观博者中,能将这样的意念牢牢地印在心坎,这届世博就算没白办。也让人能够理解,为什么说日本大阪世博会的6000多万客流,助推了日本战后的起飞。看来,人们此前对上海世博的期望,正在渐渐成为现实„„

上海世博会办得很辛苦,不说在市中心艰难地完成腾笼换鸟,硬是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与捧出精彩园区的“双赢”,也不说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换代的神速,单说开园后面对每天涌入一个中等城市人口的巨大压力,这个城市就在殚精竭虑中收获了管理水准与协调能力的大幅提升。还有4个月,世博还将为上海、为中国带来什么?

过去,我们会说,世博让上海沿江地区完成一次脱胎换骨式的改造升级,让上海城市交通发生脱胎换骨之变;现在,我们有理由说,世博这面镜子,还让上海、让中国看到更多的不足,让国人看到了在国民素质、创新意识和发展理念方面,我们还有更多的脱胎换骨的必要,而这些,才是世博即将留给中国最重要的精神成果。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顶得住的”为何“站不住”

2010年06月23日05:0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保护环境,不仅需要基层环保部门秉公办事的勇气,更离不开地方主要领导发展思路的转变

最近,安徽固镇县委、县政府做了两项内容相反的决定。先是责令包括县环保局局长、副局长在内的6位环保干部集体停职,后因舆论和上级部门的介入,又撤销了停职决定。目前此事已尘埃落定,但因其颇为典型,值得剖析。

先说这6位环保干部被停职的原因,既不是因为不作为、也不是因为乱作为,而是因为他们的严格执法——要求当地一家企业抓紧补办项目环评手续,并送达排污费核定通知书。此举却被有关领导认定有悖于县里对企业的承诺,影响了该县的发展环境,建议监察部门展开调查。

一方面,是环保干部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另一方面,是县委、县政府依据“到企业检查必须经过批准且限制一年一次”的“土政策”,做出了停职决定。把问责的鞭子打到严格执法的环境卫士身上,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事实上,类似的事情这几年常有耳闻,只是被停职、受处分的人没有6人之多而已。

不必讳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在一些地方还很突出。环保局长的前途捏在其他人手中,环保干部往往“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可见,保护环境不仅需要基层环保部门秉公办事的非凡勇气,更离不开地方主要领导发展思路的转变。

当前,中央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各地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丝毫不能放松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这时候,地方政府再怎么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严格保护都不为过。真正能够审时度势的地方领导,应该大力支持环保部门严格执法,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那些阻挠环保部门正常执法的政府行为,即使取得了一时之利,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加快转变”,非但不会给自己的政绩加分,反而贻笑大方,成为反面教材。

应该看到,国家早就三令五申,不准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不准妨碍正常执法,而像固镇这样无视国家规定,坚持执行“土政策”的地方,为数也还不少。出台类似的“土政策”,针对的是包括环保部门在内的所有执法部门。表面看是政府在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实际是放弃监管;表面看政府特别讲服务,实际成了违规违法企业的保护伞。

形形色色的“土政策”,反映了畸形的发展观。发展是硬道理,一个地方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急于发展,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以牺牲生态环境和侵害公众利益来保增长、促发展的做法,无论理由多么堂皇,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如果抱着畸形的发展观不放,动不动就显摆“土政策”的威风,必然会让违法违规企业有恃无恐,伤害社会的公平正义,有损政府的形象,给地方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如今,被停职的环保干部复职了,但对畸形发展观的反思与纠偏却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我们不指望反思一次固镇事件就能让决策者完全清醒,却希望当事者能够吸取教训,旁观者能够举一反三。发展观的进步,如能尽快体现在清理并废止“土政策”和支持环保执法等方面,当令人欣慰。

人民日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评论员5.20

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

学习雷锋人民日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评论员美丽乡村

人民日报评论员(四月、五月)

人民日报评论员集锦.11.22.03.20

人民日报评论员(优秀)
《人民日报评论员(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