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充盈德智相融 构建活力课堂

发布时间:2020-03-03 18:08: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充盈德智相融 构建活力课堂

江苏省丹阳师范附属小学 王雨峰

学生品德的形成包含知、情、意、行四个因素。德育课程只能解决“知”,即道德认识的问题。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意志品质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这些方面应该得到和谐发展。从心理学角度看,德育课程的“刻意为之”的特点,有时会引起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教育效果往往达不到教育者的期望值。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是的,人是最鲜活的,假如德育能像和风细雨一样沁人心脾,像潺潺溪水一样轻歌曼舞,像诗歌一样弥漫着诗意的芬芳。那么,就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语文,正好给了我们这样的一片天地。语文课堂上,历代名家的作品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启迪了学生的心灵;纵情山水的诗文,给孩子们求知若渴的心灵注入了一股清泉,愉悦了莘莘学子的性情;语文课本,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诗歌,无一不是某种思想感情的渲泻,纯粹的为文而文是不可能存在的,无文不载道,这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教书育人的有利条件。记得赵谦翔曾经说过:你不占领美育阵地,假丑恶的东西就会填空补缺。在社会管不着,家长管不了,学校管不好的情况下,语文课是抵制恶俗、养情怡性、培育人文素养的最后阵地。是的,语文,可以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在优美的文字中受到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顿悟。诗意语文可以塑造健康人格,引领诗意人生。那么,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呢?

一、文道结合,让语文教学更具体、形象。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性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结合,文道结合是必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材料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诵,引导学生赏析,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品德教育,更深刻地体会学科知识的思想性,从而保证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学习《诺贝尔》要能使学生在了解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精神。同样,本单元课文的学习都是渗透这种精神的教育,相信如果本单元都这样教学,学生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注重激发,让学生情感真挚,积极向上。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即是晓之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在语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即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动力,因此,在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中,应当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例如,学习《爱之链》,要使体会人间真情,激发爱亲人、爱生活的情感。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三、夯实训练,使学生分清善恶,明辨是非

从开学起,我们利用每节课的课前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讲身边发生的事、讲故事、讲成语、推荐文章,学生讲完之后,都要自己点评一下所讲的故事或推荐的文章,从中引导学生有是非的判断力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必要的时候,我还会带领大家讨论辨析事例中所蕴含的道理,启发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看待世界。

四、立足生活、让课堂延伸课外,熏陶品德。

学科教学有两个阵地,一课内,二课外。课外是课内的延伸。学科渗透既要落实在课内,又要延伸到课外。前者面对全班同学,后者可有较大的灵活性,人数不拘,形式多样,因材施教,发展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德育、美育有“面”上的渗透,有“点”上的滋润,点面结合,学生就徜徉于良好的思想教育、情 操教育的氛围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1、提高阅读品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

语文教材中有古今中外的作品,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区别精华和糟粕。而课外阅读更须加强指导。由于国家、社会、历史渊源和现实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各种信息中的美和丑,善和恶,健康与腐朽常夹杂在一起,出现在学生眼前,语文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指导。有的学生由于涉世不深,常喜爱看情节离奇、荒诞不经的作品,好多学生爱看武打的,言情的,如不引导,学生不仅会耗费精力,而且思想、道德、情操会受到消极的影响。有的学生对西方哲学,西方文化,由于知之甚浅,往往盲目崇拜,有时会错把腐朽当神奇。为此,更要作一点深层次的指导。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他们课外阅读的情况,然后进行 有针对性地指导,来提高阅读品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

2、经常推荐好作品,给学生提供精神食粮。

在语文教师的生命辞典里,教语文,不应只是完成语文课本的教学任务,而是中华文化。文化属性规定着人属于“这一个”民族而不是其他民族。它并非与生俱来,但却在生命的最初阶段由一定民族的血亲或家庭打上鲜明的民族特征的印记,并在后来的生命历程中被社会生活与学校教育不断强化。赵谦翔曾说: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目中有“人”。既教学生读有字之书(教材与书本),又教学生读无字之书(社会与人生);既教学生学作文,又教学生学做人。确实,成功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不断开发学生的心智、牢固奠定他们的人文精神基础、培养他们感受自然,感受生活和表达这种感受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更独到地解读传统经典文章,自由地邀游在鲁迅、郭沫若、茅盾、沈从文、张爱玲等名人名家创作的浩瀚的现代文学海洋里,语文教师有必 要经常向学生推荐好作品,让学生大量阅读。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另一途径。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收集剪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演讲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薰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即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育、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诵、演讲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语文学科的德育并不是教师空洞的口头说教,而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溶化在学生的血液里。有位特级教师说:“语文课中最成功的思想教育,是学生觉察不到老师是在进行思想教育。”我作为语文教师应善于捕捉和创造各种渗透德育的时机,相融无痕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趣思相融 情智共生(改)

谈谈如何构建活力课堂

构建活力高效课堂之三

初中化学活力高效课堂的构建

马相伯学校“活力课堂”活动方案

国培学习——德心相融 助推学生健康成长

让课堂充盈浓浓的语文味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体验充盈课堂

活力课堂(推荐)

活力课堂心得体会

充盈德智相融  构建活力课堂
《充盈德智相融 构建活力课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德智课堂 课堂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