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答案

发布时间:2020-03-01 23:30: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平凉三中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题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①充当分界线(或:充当分界牌)

②清阴分两家

③带来了秋雨打桐叶的诗意般的感受

2.夜里被雷雨劈折了上半截

3.第10,11节实际上是写了“秃的梧桐”的生长环境,并从侧面衬托出“秃的梧桐”坚韧、勇敢、顽强不屈的精神品格。

4.B C

5.C(意为“省察自己”) 6.C(都是用在主谓间)7.C8.D

9.(1)臣子我从前治理东阿,不听从私人请托,不接受财物送礼;水泽池塘的鱼,全用来使贫苦百姓受利

(2)臣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给有才能的人让路。

10.解析:“寒蝉凄切”,点明节令——深秋,“蝉”而“寒”,鸣音“凄切”,渲染了悲凉的环境气氛,为下文伤别张本,也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对长亭晚”,交代时间、地点;“骤雨”,描写天气;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极力渲染悲凉之境。

答案: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为下文写离别的场面作铺垫。

11.解析:在这首词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明显是词眼所在。“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

答案:词眼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它最能体现词的主旨,高度凝练,极富有概括性。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2)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3)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 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14)凭谁问:廉颇老矣 , 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5)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 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16、答案:AC

解析:A项,不是本文作者的观点,而是《文艺精品:为人民而生》一文的作者的观点。C项,从第四段的“有人认为精品是大投入„„”可知,C项并非作者的观点。

17、答案:D

解析:D项说的是当前文艺创作的现状,并非对“两张皮”现象的表述。

18、参考答案:“仰望星空”指的是要创作出文艺精品,“脚踏实地”指的是要立足群众和现实生活。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进行文艺创作时,要立足群众和现实生活,创作出符合群众需要的文艺精品。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文章标题化用了温总理的诗句,而全文又是围绕如何创作出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进行论述的。可见,这里的“星空”指的就是文艺精品,而“实地”必然和群众密切相关。

19、参考答案: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要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二是要汲取群众的智慧,表达群众的心声;三是要符合群众的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四是要采用群众能理解和接受的表达方式。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确定答题区间,本题的答题区间为最后一段。然后,要注意“不仅”“更”“还”等关联词,找出相关信息点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答案。

20、答案:A

解析:A项,“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见笑。使用正确。B项,用错对象。“门当户对”指结亲的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此处用于形容“近邻”不当。C项,“于心不忍”指从内心里不能忍受。“于心不忍”应为“忍无可忍”。D项,“逢场作戏”,是贬义词,原指旧时走江湖的艺人遇到适合的场合就表演。后指遇到机会应酬一下,凑凑热闹,并不认真对待。属望文生义。

21、答案:B

解析:A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去掉“随着”或“使”;C项,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D项,成分赘余,“近”和“左右”重复。

22、答案:C

解析:要综合考虑语意的准确和连贯以及句群排列的习惯(由短到长)。关键要能大致理解诗句表现的内容,从而找到相应匹配的对象。“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出自薛道衡《人日思归》,抒发的是游子思乡心切之情,“思君令人老”出自《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写闺中少妇怨别之情,“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出自李益(一说戎昱)边塞诗《闻笛》,写征人思乡之情,“江城五月落梅花”“白鸟成行忽惊起”分别是李白和潘阆描写笛声的诗(词)句。

23、解析:这两句中,第二句是重点,“冰在沙漠里才最珍贵”又是第二句话中的重点,沙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里缺少水,缺少冰。由此引申可知,需要你的地方你才最尊贵。

答案:人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或:需要你的地方,你才最尊贵。

24、参考答案:一个成熟的人并非没有脆弱,只不过他善于把脆弱当做一缕青烟一吹而散;一个成熟的人并非没有畏惧, 只不过他善于把畏惧化作信心的砝码; 一个成熟的人并非没有失败,只不过他善于把失败的压力演变成前进的动力。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文学常识

—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

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期末复习系列训练四(附答案)

语文答案 亳州市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语文试卷(A)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答案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总结111

高一政治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提纲

高一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试题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政治试卷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答案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