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校社团改进方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0:02: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校社团建设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 报告

摘要:高校社团是大学校园一个独特的, 以大学生相同或相近信念、观点、兴趣、爱好、特长等为基础而自发成立的群体。但目前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致使社团活动收效甚微。本 文就此作一些分析,以探求高校社团健康发展的新路子。 [关键词]学生社团问题改进措施

一、当前大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就业形

势的日益加剧,大学生的学习、生 活方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各种各类社团应运而生, 而且成为高校中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 力的群体,据一份资料数据显示,截止 2000 年 5 月,上海高校的学生社团共有 712 个,与 97 年 11 月份统计数量 572 个比较,增加了 24.5%,复旦大学有学生社团 53 个,成员人数达 5119 人,其中理论学习类社团 13 个、实践类社团 10 个、类社团 11 个、类社团 19 个;华 东师范大学有社团 45 个,其中学术类社团 18 个、文艺类社团 13 个、体育类社团 14 个,社 团成员覆盖学生总数的 60%以上。 目前不少大学生社团未能真正有效地发挥其育人功能。这其中,既有思想认识的问题, 也有客观因素;但更多的是体现于目前社团组织难以解决的“通病”,主要有以下方面: 1.社团管理机制不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不得力 高质量的社团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吸引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并在思想认识、组织管理、活动内容、专业技术等方面给与全面的指导,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正确认识社会和他人,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教学活动的延伸和综合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否 则,毫无凝聚力和生命力可言。许多高校社团的突出问题是组织不成熟,管理经验不足,没 有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 据某高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有 45%的学生认为高校社团名不副实, 并对其存在的必要性提出质疑。 由于高校社团干部频繁更换, 很多学生社团由于没有严格的 规章制度和管理程序,致使社团内部管理松散,缺乏民主机制;且社团成员的随意性大,学 生只要交纳了会员费就可以成为会员, 用不着接受资格审查, 也不需要具有效力的身份证明, 离开社团更是随心所欲,很多时候,组织开展活动的结果是,轰轰烈烈地开场、松松散散地 进行、潦潦草草地结尾。 2.社团组织发展不平衡,良莠不齐 由于高校社团组织的成员全是大学生(包括一些社团干部),而且呈“低龄化”趋势, 因而更具“不稳定性”特点,致使社团在每年的招新成员和负责人换届选举时,都不同程度 地出现工作时断时续甚至是停滞的状况, 加之对社团及社团成员的奖惩机制不健全, 社团间

没有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使得社团发展不平衡。对于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大、凝聚力和实 力比较强的社团还承受得起,而一般的普通社团则往往因为社团干部缺少培训,缺乏经验, 在开展活动时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正常运行。 3.社团活动缺乏专业指导,社团水准难以提高 目前,高校社团数量多、涉及面广、工作范围和领域宽,但从整体上看,由于许多高校 没有配备社团工作专职指导教师,其力量都比较薄弱。一般情况下,许多高校社团指导力量 主要来自校团委,受多种因素局限,他们很难给各种各类社团活动进行有的放矢的、具体的 指导,因为团委干部既要负责社团的登记、管理、奖惩,又要负责大型活动的落实,能分配 给社团具体指导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好不现实;另外,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工作一般都是 公益性质的,如果请专业指导教师进行指导,没有固定的劳动报酬或者很少,这也是导致指 导教师配备力量不足的关键所在。 4.受社团经费、场地、设施等限制,社团效果难以显现 资金匮乏是制约高校社团发展的一个瓶颈。 目前, 高校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大致有三种来源: 一是从学校团委行政经费中划拨;二是收取会员费;第三种经费来源渠道是社会赞助,但在 很大程度上具有不稳定性;此外,社团活动必备的设施、器材,场地、等等,这些都导致了 社团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活动效果也很难到位, 谈到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只 能是一个美好愿望。

二、解决大学生社团建设问题之有效途径 "岁月联盟"提供 1.调整现有结构,理顺管理机制 现在,许多高校实行了学分制。可将学生社团活动纳入学分制体系,即学生经过正规的 程序参加社团活动,并与相关课程有机结合。这样,既可以打消学生参加活动怕影响专业学习的顾虑, 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解决社团会员不稳定和参加活动 有头无尾等问题,还可把教师的指导工作纳入了社团之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此外,从目前现状看,高校社团肩负的重要使命与现有的地位不相称。笔者建议,以共 青团为主体, 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为两翼来开展和组织学生社团工作, 局面也许将大为改观; 学校主管部门可从宏观上多一些治理,在微观上少一些事务性管理,相互增强互动关系;同 时, 社团虽是自发性组织, 但仍然需要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 以减少随意性。 这样, 可以 “调 整无序的碰撞为有序的、合理的组合,使青年社团的、参与在青年每个层面的相互关系、整 体结构、作用功能中趋于合理性”。 2.配备专职指导教师,提升社团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社团的管理、运作关键在人。 如果具有一支素质高、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给予专业指导, 不仅能提高社团活动质量,而且能形成核心,增强社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笔者建议, 学校可考虑将一部分辅导员转到社团管理岗位上从事专门的社团组织管理, 如果有条件, 可 给每个规模和影响力较大的社团安排一个专职指导教师岗。 这样, 指导教师能全身心投入到 社团建设和发展上来,从某个角度说,是社团建设上水平、上档次的保证;另外,进行社团 建设及效绩评比,分出优劣,对那些确实没有存在价值的社团应予解散;与此同时,对社团 干部同样可以进行全方位评比,以此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岁月联盟" 3.社团成员量才录用,使社团稳定发展 高校社团组织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因此, 加入大学生社团 的政策是宽松的。但笔者认为,加入什么样的社团,参加什么活动,大学生应在不影响专业 学习的前提下, 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选择相应的社团, 给自己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学生 活。反之,各社团在吸收会员时不能来者不拒,应本着对学校、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宁精毋 滥、量才录用,使学生社团持续稳定的发展,真正成为大学生发展自我、展现自我的舞台和 结交良友的阵地,丰富第二课堂,提升自我素质。 4.争取学校政策和经费支持,保证社团健康发展 社团建设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根据社团的性质在政策和经费上 给予支持和投入。可考虑社团活动与学分挂钩,学分收费和管理收费相结合,既减少课程设 置,又降低学分成本,因此,建议在收费款项中划出专款,用作高校社团活动经费;当然, 社团要高质量、高品味,真正起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还必须两眼向外,寻求社会 赞助,这也是社团获取活动资金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是可以缓解经费困难的矛盾;二是锻炼 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与社会各层人士的接触中,开阔了视野,为就业积累了经验。 但寻求社会赞助的前提是,必须是积极向上的,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决不能有损于校园 精神文明建设。[本文来自"岁月联盟"]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组织的基本单位,学校及社团干部应顺应形势, 积极探索正确、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使大学生不但要在校园里完善知识结构,更应走出校门,到社会的 广阔舞台经历风雨,使他们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

利用社团活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提出背景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在人类社会的 发展中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 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目的和意义 当前, 本地区大部分学校均能意识到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 在 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及实践, 但由于信息素养教育真正开展的时间不长或 开展不全面,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如:将信息技术课 的教学等同于计算机课的教学, 地点上看还是教室、机房轮流转; 形式上看还是班级授课制,

先讲后练或边讲边练;教育内容、方式有一定局限性,缺乏相应的实践性环节,不能与基础 教育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致使中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学生对计算 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如何应用与实践, 并没有引起有关人士足够的重视, 大部分学生信息决策 能力较弱,实践应用能力较差。 同时, 针对当前部分学校信息技术课课时开设不足的情况, 我们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着眼 于课外活动, 将信息技术课堂延伸至校园生活中。 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已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 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纯粹的课堂教学不能完全适应当代教育的发展, 没有 课外活动的信息技术教育, 不仅剥夺了学生自我成长的机会和空间, 而且很可能使学生只有 接受信息的能力,却没有驾驭信息的能力。而适当的信息技术课外活动能激发兴趣,培养能 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也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措施。 据此,我们提出《利用社团活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力求 突破课堂教学时空限制,拓展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实际学校生活、社团实践活 动中让学生去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将所掌握的方法迁移到不同的 场合中;在应用与实践的过程中继续学习信息技术,提升信息素养,进一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职业选择、生涯设计打下厚实的基石。

3、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信息素养的认识方面,目前国内学者认为,信息素养是个人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从 水平维度看,信息素养是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基础,这些能力 的有机整合就形成个人的综合能力, 具有这种综合能力的人就会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能力。从垂直维度看,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就能够获 得学习的内容,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能够更好地自我导向,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 控制。 在信息素提升途径方面, 许多教学研究者和一线教师都认识到, 中学生是从属于时代和 社会的,他们具有超常敏感的时代性、社会性,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仅局限于课程、课本 和学校的做法, 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的必然联系, 是不完整的。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展开, 中学生一方面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保护等社会活动日益增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活动”将成为学生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这些源于生活或贴近生活的 “问题活动” 中, 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实现学生个体与社会信息的重组与统一。 同时, 通过信息搜集、比较、概括等方法扩展、增殖信息,并在信息扩展与增殖的过程中,培养学 生的信息素养。

二、指导思想 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初步应用能力, 养成良好 的信息素养的总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和提升 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总目标。 “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整合起来,与信息文化整 合起来,建构学生信息素养良性发展的、立体的生存发展环境。”这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体 现了教育的现代特征,也是信息技术课程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研究目标 本方案探索研究如何突破课堂教学时空限制, 拓展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在实 际学校生活、社团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去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所 掌握的方法迁移到不同的场合中;保持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持久的兴趣,从信息知识的“接受 者”转变为积极的“探索者”,再到“使用者”;帮助学生真正成为既具有丰富知识和综合

的能力,健康的思想,完善的人格,又具有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终生学习能力的信息社会公 民。

四、研究对象 根据本校实际,本研究方案在

七、八年级实施。根据调查,七年级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 学习基础,掌握简单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八年级大部分学生掌握基本的图文混排技能,能进 行简单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能在网络进进知识收集,并进行信息再处理。部分学生在自学过 程中能较熟练使用常用软件。

五、研究内容 在信息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信息素养所包含的意识、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是交织在一起 的,我们将其分解为六个过程性的信息素养结构,并作为研究的重点: ? 确定任务:描述信息问题和确定信息需求(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什么信息); ? 决定策略:识别、选取最佳信源、素材;确定处理方式及工具软件。 ? 搜索获取:确定信息来源及获取方法,提取信息; ? 加工利用:感受、解读、提炼、编辑相关信息; ? 合成展示:应用信息技能,整合多种信息,组织和构建便于交流或展示的作品或预 期成果; ? 鉴赏评价:判定信息作品的效果和评价信息问题解决过程的效果及效率。

六、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课题研究探索实践探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 着眼于课外活动策略设计, 在课堂 教学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教学延伸至校园生活中。 学校社团活动需富有时代特点, 学生关注 且感兴趣,我们将把每学年度相关社团活动分解为相应的主题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 如:广播社广播节目、新闻录制,文学社社刊的编辑制作,书画社作品展示网站制作,共青 团宣传栏设计等,旨在让学生学以致用,以用促学。首先,为学生提供更开阔的运用信息技 术的空间,以此体会知识技能的实用性,让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 理、评价能力、与人沟通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得到提升。同时,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碰 到问题的困惑,又转化为课堂上学习的热情,使课堂内外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本课题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研究: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深度认识信息素养与有效教学;了解 国内外对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厘清本课题研究的方向。 2.问卷调查法:以精心设计的调查项目或问题,深入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对信 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态度、对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等。 3.行动研究法:针对信息技术教学和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将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结合 起来,切实提高信息技术的教育质量,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4.经验总结法:根据教学及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效,分析概括取得成效的原因,挖掘 其中的经验,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 5.案例研究法:对发生在信息技术课堂或信息技术活动中的真实故事或困惑进行真实 的记录,并分析研究这些“真实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 问题或改进教学的方法。

七、研究目标检测体系:

为了使本课题的研究实现最终的成果目标, 即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 实践活动的融合,我们拟将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研究目标: 一是制定出本校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的认定标准,并对以上指标做出各阶段的评估。 二是编制能够反映该课题的检测问卷,包括知识模块检测、阶段性检测和最终检测,对 学生信息意识的强弱、信息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水平及信息道德规范进行评价。 三是综合分析通过本课题研究学生信息素养提高的程度, 总结学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 培养模式,为今后促进信息技术教育提出可行性方案。 本课题充分考虑生活实践等外部因素对学生信息素养形成和提高的作用, 提出促进学生 信息素养提高的动力因素。 研究目标检测体系:

A 级指标 B 级指标 C 级指标 C1 能意识到信息在信息化社会中的重大作用 B1 敏锐的洞察 力 C2 能认识到信息资源对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C3 对有关学习的信息的具有较强的敏感度和洞察力 C4 时刻感受到自己对信息的需求 A1 信息意识 B2 信息需求意 识 C5 能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 C6 能有把这些有效的信息整合到所负责任务当中去 C7 能够积极主动的使用信息工具 C8 能认识到危害信息安全的各种常见因素,如计算机病毒、网络扫描、信息 B3 信息安全意 识 C9 能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危害信息安全的各种常见因素。 C10 了解信息的特点及具体表现形式 C11 对信息、信息社会有正确的理解 B4 信息基础知 识 C12 掌握不同的信息源的特点,如教材、报刊杂志、录像录音、电视、广播、网络、计算机等 C13 了解信息资源的分类知识 C14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A2 信息知识技 能 B5 信息工具使 用方法 C16 掌握信息检索知识,掌握从网络检索信息的方法 C17 掌握常用软件基础, 如 office 系列、IE、会声会影、Moviemaker、Photoshop 等 C18 信息的获取能力:能够根据提出的问题确定信息的来源,并且会恰当运用 B6 信息处理能 力 信息技术收集各种信息 C19 信息的理解能力: 能够正确的识别和理解大量的信息, 并具有一定的评价、分析、选择信息的能力 C15 掌握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录像机、录音机等设备的使用方法 盗取等。

C20 信息的处理能力:能够对需要的信息进行一定的加工;能根据需要加进行 信息的加工、变换、控制、合成和保存。 C21 信息的表达能力:能够把信息用恰当的方式加以表达 C22 信息的评价能力:能正确评价信息的使用价值 C23 自觉选择有正面影响的信息进行加工和使用 A3 信息道德 B7 信息道德 C24 自觉抵制有负面影响的信息 C25 保证自己的信息行为不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不危害社会、不违反法律法 规和道德规范

八、实施步骤及研究成果

1、启动阶段(2011·7—2011·9),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完成课题申报;

2、实验阶段(2011·9—2012·7),逐步开展课题研究,进行课题阶段总结,形成实 验报告、论文、案例等阶段性研究成果;

3、实验总结阶段(2012·7—2012·9),撰写实验报告,工作报告,结题报告。形成 教育博客、实验总结、论文等形式成果,建立专题博客网页。

九、主要研究人员及分工 魏烁佳,信息技术中学一级教师。论文、教学设计、主题资源等教研成果曾获省级二等 奖、市级一等奖。负责课题方案的设计,统筹课题的运作;整理,撰写阶段性报告及研究成 果。 黄曼丽, 信息技术中学二级教师, 论文、教学设计等教研成果曾获省级一等奖、二等奖。 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资料收集、整理,撰写阶段性报告研究成果。 殷刚富,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师,参与研究及实施,负责资料整理、存档及建立资源库。 蔡建龙,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师,参与研究及实施,负责资料整理、存档及建立资源库。

十、保障措施

1、研究条件:上级教研专家的指导;我校在教学科研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 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组织和经济保障。良好的教学教研风气、健康的科研氛围、优越的 藏书条件都为课题的研究实施创造了可靠的保障。 学校教务处重视对本课题的研究, 在准备 工作、文献研究材料等多方面支持;

2、研究人员理论学习:参与研究人员热心教学探索实践,教学组织能力突出;教研组 定期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及国内外成功的研究经验。

3、实践对象:本研究方案在 18 个教学班中开展,学生 1500 余人。为课题研究提供了 广泛的实践群体,研究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可行性。

4、相关活动:学校重视学生素质多方面发展,每学期开燕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共 青团学校总支部也给予大力支持。学校各社团有常规活动及主题活动。

5、硬件设施:学校校园网络已与电信宽带网络连通,连接至学校各学生机房及各社团 活动室。

高校社团调查报告

高校餐厅服务质量问题及改进方案

改进社团活动课教学

高校“优秀学生社团”申报材料

高校社团文化节策划书

高校社团联谊策划书

高校社团建设之我见

高校社团联合会章程

高校社团管理心得

高校社团交流活动策划书

高校社团改进方案
《高校社团改进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