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参观考察华西村感想

发布时间:2020-03-03 19:25: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参观考察华西村及无锡市民中心之感想

上午8点整,我们集体从学校出发乘车前往华西村。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1961年建村,全村共有380户,1520人,面积0.96平方公里。在吴仁宝老书记的带领下,华西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周边的16个村一起组成了大华西村,面积扩大到30平方公里,增加到3万多人。2004年,华西村人均工资收入12.26万元,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2010年,全村的纯收入达到502亿元,人均税收56万元。随着当地导游的介绍,车子驶出高速路口就进入了华西村。宽阔的柏油马路,郁郁葱葱的树木,马路两旁都是村民的住宅——崭新的欧式风格的独栋别墅,俨然一副欧洲小镇风景画里的景象。据介绍,这些别墅每栋的面积都在400平方米左右,内部装修豪华舒适。村民们每家每户至少有一辆汽车。华西村已经跨越了小康生活的发展,基本实现了中康水平。老百姓富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华西村就开始大力发展旅游资源:被称为“不土不洋”、“不乡不城”的华西金塔,是华西村的一大特色。正在建设中的高328米的地标性建筑——华西第一高楼也将于今年10月完工,将作为一座星级酒店接待四面八方的游客。华西村于2009年购买了属于自己的直升飞机。华西村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钟,同时还修建有集合了世界著名景点的世界公园,体现华西地方特色的农民公园,以便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华西。华西村由最初的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的“天下第一村”,离不开华西村老百姓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吴仁宝老书记。吴仁

宝老书记今年已经84岁高龄了,但在听过他做报告之后,他敏捷的思维,精辟深刻的简介,机智幽默又赋予哲理的语言,让我深受震撼,同时也被深深地感动。

在参观考察和随后同朱书记的交流沟通过程中,我对华西村的概况及发展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华西村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不禁让我思考一个问题:华西村是有什么诀窍和捷径吗?通过考察和同朱书记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华西村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村民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结果,国家也并没有对华西村有特殊的优惠和扶持政策。村民们就在老书记的带领下,克服种种困难,顺应时代和政策的发展,一步步地把华西村建设成了现在的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华西村以工业为主体,大力发展农、商、渔、建筑业,同时扶持以投资为主的金融业发展,实现其经济增长。除了在经济方面,华西村在开发旅游资源,发展建筑和旅游业方面,也完全是靠自己。我当时看到华西金塔、世界第一青铜钟和正在修建的第一高楼时想:如此规模宏大的建筑需要动用多少资金和人力,这不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吗?但之后老书记的报告打消了我的这个念头。老书记说,华西村搞的所有开发、建筑,包括当时制作青铜钟,所有的资金都是由村里出资,且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甚至当时许多老百姓得知制作青铜钟的消息时,都踊跃地前来捐款,老书记就决定把捐款的老乡的名字都刻在钟上。即将建设完工的第一高楼耗资30亿元,也全是村里的出

资,华西村没有向国家伸手要过一分钱,全是大家自力更生的结果。这样不仅能降低风险,而且能更合理更节约地使用资金,避免浪费。

二、因地制宜、勇于创新

吴仁宝老书记说过:“发展是最大的科学,不发展是最不科学”、“有条件不发展是没道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发展才是真道理”。华西村的辉煌就在于华西人在老书记的带领下,把握机遇,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从最初的分田到户到之后的一村一品,华西村没有为了评先进而跟进,而是坚持自己的方向,最终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华西村建村40多年来,走过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华西得到了成功的实践。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人分别称华西是:希望之地、共富之地、幸福之地、不简单之地。华西村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与创新,形成了具有华西特色的发展模式,成为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幸福有“三条标准”即生活幸福、精神愉快、身体健康。新农村是“三化三园”:美化、绿化、净化,远看像园林、近看像公园、细看是农民生活在幸福的乐园。

三、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在华西村,最令我感动和震撼的就是华西村的老书记吴仁宝同志及在他带领下的村委会干部。吴仁宝老书记今年已经84岁高龄了,但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对政治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具有相当高的领导和决策能力。在他的带领下,华西的党员干部做到“有福民先

享,有难官先当”,坚持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老书记强调,要听老百姓的话不走偏。老百姓的话要听,但是听就要听大多数老百姓的意见,老百姓是最大的靠山,一定要坚持为人民服务,让人民富起来,能够幸福。当然,华西有了今天的成就,不仅是老书记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诚心、决心和恒心,还与他自身不断加强学习,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分不开的。据朱书记介绍,老书记每天都要收听和收看国内外新闻动向,始终保持对党的政策和国内外形势的高度敏感,她给我们举了几个例子,老书记在几次重大决定时都选择了正确的方向,不仅避免了村民的损失,甚至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让我更加佩服老书记的高瞻远瞩和领导决策能力。在老书记领导下的党员领导干部,总是在第一时间组织学习和讨论党的重要讲话和决定,时刻保持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高度重视和敏感,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他们实行党员联户制度,即每名党员负责几户村民,组织大家学习和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使村民们能及时了解我党的具体情况,有助于党员干部工作的展开。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他们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使我深受感动,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在参观考察结束后,同学们与朱书记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请朱书记予以解答。其中,我比较关心和思考了两个问题:“华西模式”的可复制性和华西村的土地问题。我来自西部,我的家乡有许多仍处于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村和农民,我深切地希望将华西村这样的发展模式带到我的家乡,为广大的穷苦的农民百姓造福。我深切地感受到,要将“华西模式”复制,最主要的资源还是人才。

华西正是有了吴仁宝这样优秀的共产党员,才能有了今天的成就。同时老书记也相当重视人才的的培养和发展,制定了党员干部后备制度,使得人尽其才,充分合理地利用了人才。这对于我想将“华西模式”推广到家乡有了很大的启发。其次,就是华西村土地问题。土地资源的宝贵性已经成为了农村发展中最引人关注的问题。华西村将来的发展方向是向空中发展,即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地盖高楼,住宅也进一步向公寓式转化。这也是近年来华西村高层林立,并建设第一高楼的原因。而由土地问题又引申出另一个问题——环境保护。华西村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相当重视环境保护问题。不仅将开采了一半的山保护起来,重新植树造林保护植被,还在2001年关停了四家经济效益很好的化工厂,当时的化工厂老板“失业”后,挑起了环境保护的大梁,现在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环保卫士”。华西村经济和环境两手抓、两手硬的做法,不仅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华西村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参观华西村的感想

华西村参观考察学习报告

华西村参观考察学习报告

华西村参观后感想[推荐]

华西村考察学习心得

华西村考察学习心得

参观华西村有感

参观华西村有感

参观华西村有感

赴华西村考察学习心得

参观考察华西村感想
《参观考察华西村感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