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2 01:24: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四、海西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高校中的志愿服务活动多由学生工作部门和共青团组织共同开展,缺乏统一的指导协调机构,团队凝聚力不足。大多数高校都存在“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及类似的志愿者组织,但从志愿者的招募,到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基本都是由这些学生组织自发的进行,缺乏系统的、有效的指导、监督、管理。

1.志愿者组织建设不够完善。

在对当前志愿者组织存在问题调查中,组织不到位缺乏管理的比重占了24.0%。再问及志愿者服务机构对志愿者进行管理、监督、指导情况,在被访者中,表示所在机构对于每次志愿者活动都进行了有效管理的只占17%,有31.9%的被访者表示在他们参加的志愿者活动中只有部分活动得到了管理,并且有高达11.5%的被访者表示其所参加的志愿者活动均未得到有关机构的有效监督,指导。虽然我们有青年志愿者协会、阳光志愿者协会等志愿者组织。但在做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依靠的并不是青年志愿者协会或阳光志愿者协会那一百来位干事,真正参与志愿者的主体还是广大的大学生志愿者个体。但在志愿者活动中,这些组织仅仅只做了前期的宣传与招募志愿者这一类的工作,管理志愿者等后续工作则几乎没有涉猎。尤其是在一次志愿者活动过后,很多组织便不再与志愿者联系,对志愿者的信息也保留不全。志愿者队伍本来就是一支流动性大、临时性强、且无固定编制的志愿者队伍,如果内部管理再不到位,那么将很难保证志愿队伍整体水平,只会浪费更多的人力物力。

2.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不足。

志愿者经常受到精神方面、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有利于使志愿者保持长期的积极性。表达与沟通类、救助知识类的培训,有利于提高志愿者的综合实践能力。经常组织培训,有利于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质量。问卷调查中显示,有40.4%的志愿者希望提高自己的表达沟通能力,分别有23.1%,21.8%,14.0%的志愿者希望相关机构提供心理健康知识,救护知识,团队协作能力的培训。从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看,志愿者获得单项培训情况比较多,获得综合培训情况较少,前景不容乐观。

3.宣传不足。

很多志愿者组织在做活动的时候,并没有把活动的内涵明确化,宣传不到位,导致了很多人不知道志愿者活动到底是做什么的。这也就造成了社会上很多人对志愿者活动的误解。大约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被访者认为志愿者服务事业是一种社会责任,一种文明

的行为,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公益活动。对于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所倡导的互助精神和志愿者精神认同者偏低为46.8%。

4.团队凝聚力不足。

凝聚力是一个组织和团队的活力之源。正如在前面所指出的,院系青志队作为一支流动性大、临时性强、且无固定编制的志愿者队伍,因而其团队凝聚力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凝聚力不强一般表现在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志愿者之间,志愿者之间的沟通不足,缺乏足够的联系;组织内也缺乏信息交流的平台,志愿者对于上层的决策没有提前的了解,更不用说有决策的发言权;甚至出现志愿者的阶段性流失。在对于志愿者队伍存在问题的调查中显示,有90.0%的认为其有参与过的志愿者队伍组织不到位,缺乏管理,这也是管理者与志愿者之间没有达到良好的互动的结果。

(二)大学生志愿者与现实要求有差距

1.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志愿者行动开展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志愿者服务能力,由于大学生与社会处于“半隔离”状态,他们对社会了解有限,认识不足,缺乏经验。此外,时间、经济条件、家庭、社会地位等因素也影响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一旦委以重任就暴露出不善于与人沟通,不能很快融入工作团队,甚至连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都缺乏等诸多问题。再加之,一些高校没有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岗前培训,导致志愿者工作绩效甚微,难以胜任委派的工作,这不仅使他们的自信心备受打击,而且影响其能力的发挥和继续提供志愿服务的热情。在调查中认为志愿者活动发挥了自己能力的仅有47.5%,一半还不到,这表明许多人参加志愿者活动并没有相关的技能,对于许多实质性问题根本解决不了,也无从解决。这不仅降低了服务水平,也影响了被服务者的利益。

2.部分志愿者责任心不足。

当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看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的时候,便表现出浮躁的心理,对工作马马虎虎。遗憾的是,部分志愿者的责任心不足,态度不端正等不良表现已经造成了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社会公信度的下降。约有16.3%的被访者认为参加志愿者活动只是好玩新鲜,这个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有时只是一时兴起,并没有长期坚持的打算。

3.大学生志愿服务技能层次不高。

由于受经费、人员、时间和传统思路等因素的制约,很多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还只是停留在简单社会公益活动的浅表层次,不是探望福利院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

体提供简单的服务,就是搞搞卫生、植树种草等专业性不突出的活动,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教育内涵,不能很好的结合志愿者的专业特长、发挥专业技能。在问及从事海西志愿服务原因时,约有79.9%的志愿者是想通过志愿活动锻炼自己,增加经验,并不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因此志愿者活动的效益可能并不高。

(三)行政化的管理与志愿者精神背离

目前,国内各高校普遍采取三个层面的志愿者组织方式:一是学校层面的志愿者活动指导中心,一般由校团委直接管理,担负着全校志愿者活动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考核、表彰、培训等工作;二是各个院系团总支负责的志愿者组织,具体负责开展本院系的志愿者行动,有时也参与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三是由各高校和社区共建的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参与社区保障和服务工作。这种组织方式在志愿者行动发展初期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志愿者行动的深入开展,过于浓厚的行政化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志愿者行动的向前推进。“在一定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把组织化动员看作是隐含的强制性命令,很多参与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志愿者,或者说有些志愿者在组织压力下虽有参与行为,但心理并不认同”。

很显然,行政化的指派模式是与志愿者精神相违背的,这种行政化的命令不是大学生完全的志愿行为,只是“要我参加”,而不是“我要参加”,它造成了大学生被动地参与,使得志愿者行动有时流于形式,志愿者组织凝聚力不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志愿者行动的教育和引导功能。

(四)缺乏制度保障

1.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缺乏经费支持。

从志愿者服务近百年的历史看,拥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是将这项事业更好地开展下去的先决条件之一。西方一些国家的志愿服务活动之所以搞得好,与雄厚的资金支持是分不开的。虽然大学生志愿服务多是无偿服务,但随着社会服务需要的增多,服务成本和资金的投入也必然随之增加,一些成本费用,比如车费、用餐费、材料费等必需的物质资源不可能由参与志愿者行动的大学生来承担,不能让志愿者的利益在服务中受到侵害。很多高校支持志愿活动的资金主要来源学校拨款,由于缺乏必要的、足够的经费支持,很多志愿服务活动难以开展。

2.大学生志愿服务缺乏法制保障。

由于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时间较短,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相关的法律不完备,很多高校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权利和义务是模糊的,管理者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

动的管理、培训和项目评估不足,缺乏预防处理风险和事故的能力,学校很少为志愿者提供人身、医疗保险。一旦志愿者在公益活动中出现意外伤亡,井没有一部法律可以提供有效保护,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双方都无法可依:仪式因为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自愿的,二是法律没有要求进行赔偿。因此,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权益保障,在宏观上没有相关法律,在微观上没有相应政策。这无疑将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事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3.激励机制不健全。

目前,高校设置的奖励制度使学生在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同时往往失去了竞争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的机会,而学校对学生成绩的认可及将来就业单位对人才的衡量都恰恰是通过这些证书的体现。作为学校如果不能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学生的志愿行为给予价值肯定,高校志愿者活动的生命力就不会长久。

(五)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支持度不够

1.在西方发达国家,志愿者具有很高的社会评价,志愿者工作的价值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都热心志愿服务。而在我国由于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比较晚以及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对全民性活动的不理解,使得大学生志愿者行动难以深入人心,难以激发起全民的互助意识。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社会往往低估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社会意义,一些单位的工作人员好停留在志愿服务活动就是免费服务的狭隘理解,人为志愿者就是不计个人得失来提供免费义务服务的,因此把大学生志愿者当成免费的劳动力,随意指派一些杂货的现象屡见不鲜。

2.在就业时,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志愿者也缺乏认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招聘大学生时,党员和学生干部的身份常常被视为能力的见证,而大学生从事志愿者行动的经历则往往被忽略。这样,那些寄希望于将志愿者行动的经历作为个人今后就业过程的一项竞争资本的大学生,便会丧失信心,甚至会退出志愿者队伍。

问题分析

《国富论》问题分析

问题总结分析

农村改革问题分析

见义勇为问题分析

环境保护问题分析

存在问题分析

物价上涨问题分析

南海问题分析

存在问题分析

问题分析
《问题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压后分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