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康社会与环境保护

发布时间:2020-03-01 17:14: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发展能否避免环境污染?能否实现环境与发展的“双赢”?

所谓小康社会,就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加强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法制建设、民主建设和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需要继续执行并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与人类能和谐统一。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切实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也是人类发展的根基。

近几年来,环境保护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环保工作力度得以进一步加大。但是,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有的说“没有温饱,那有环保”,有的甚至把环保与发展对立起来,认为环保不利于引资,不利于发展,这显然是对环境保护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加快发展是大家的共同愿望,就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走科学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才能实现科学发展。保护环境,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但是,人类并没有真正认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共存和谐关系,逐步被异化为满足人所需要的利用与被利用的主客关系乃至主奴关系,违背了人与自然共生和谐的生态有机规律。为了满足自身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人类对自然界资源进行了近乎竭泽而渔掠夺性、粗放性的开发和超负荷索取,已大大超过了自然界的再增殖能力以及人们补偿资源消耗的能力;人类排入环境的废物大大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导致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就我国而言,改革开放不过20多年,经济建设获得飞速发展,但“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目前的环境状况是:全国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3亿农民无法喝到安全的饮用水,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沙化土地面积接近国土总面积的1/5,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应当说,党中央提出加强环境保护,正是对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经验的总结。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任何时候都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与此同时,必须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5.5%,却消耗了世界54%的水泥,30%的钢铁,15%的能源,速度与效益、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及不相称。应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如果掠夺性、粗放性的开发,超负荷的向环境资源进行索取,虽然能获得暂时的发展,但会带来丧失生

态环境优势,动摇永续发展基础的后果。更不能走别人已经付出了惨痛代价的“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的老路。保护环境,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加强环境保护,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国特有而珍贵的自然禀赋,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和优势资源,也是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只有加强环境保护,才能确保良好的自然资源得到科学保护和永续利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环境保护,是实施绿色品牌战略,打造品牌,高品质的人类生活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品牌,把我国建设成为“最适宜人居环境”,不仅要通过经济发展,在居住、生活、休憩、交通、管理、文化、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优越的条件,还要通过对环境的有效保护,实施绿色品牌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

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美好家园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美好家园是小康家园、和谐家园、文明家园、绿色家园的统一。建设美好家园政府确定的发展战略之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加强环境保护,才能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现在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水环境污染严重,九大湖泊和一些河流水质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流经城市的河流普遍受到污染,一些地区饮用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大气环境污染负荷明显加重,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排放呈增长趋势,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全面达标排放任务艰巨,污染控制和治理难度进一步加大,所以,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环境保护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是衡量发展质量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准,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深刻认识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以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推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同时在政策的影响下,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新面貌。

保护环境是时代进步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促进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现代社会随着人口增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一方面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趋势,严重制约和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对环境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双重压力。在迈向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就成为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

多年来,我国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坚持把发展经济同控制人口、节约资源、防治污染一起抓。采取了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有效措施,不断加大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力度。以澜沧江为主的流域水质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主要工业污染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退耕还林、荒山绿化造林等生态工程的全面实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区环境状况趋于稳定,部分城镇的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改善。这是全区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体环保工作者辛勤工作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区环境形势不容乐观:水环境污染仍较突出;污染物排放面广、量大、治理任务艰巨、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过度垦殖、天然植被破坏、草地退化等生态恶化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环境保护与建设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还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发展循环经济是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基本途径。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生态经济,它与传统经济有很大的差别。传统经济是通过把自然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这样最终会导致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在过去的20年中,我国经济发展基本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道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未来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污染物排放量必然大幅度增加,如果继续走传统经济发展之路,沿用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模式,无疑是“自断其路”。 解决环境问题,建设生态省,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

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

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

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

建设小康社会与央行履行职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可持续发展

公路绿化与环境保护

公路绿化与环境保护

植树节与环境保护

小康社会与环境保护
《小康社会与环境保护.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