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小学生点滴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0-03-03 11:51: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小学生点滴之我见

源城区金沟湾小学 刘小丹

写作背景:

在现实生活中,侃侃而谈的青少年不知道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他们说着流利外语,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许多诺贝奖获得者是西方人而不是我们中国人。在世界享有盛誉的中国传统文化居然被现在的青少年遗忘,这是一件多么让人痛心的事!然而只要从我们的家庭教育、文化教育、社会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就可以找到原因了。

一、在中国的大部分家庭,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家长一味的满足孩子的要求,样样代劳,忽略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传统美德教育,造成许多孩子都没有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更谈不上感恩的心。

二、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应该教育,缺失智慧同步开发。特别小学教育,更是地地道道的应该教育,这其中有教育制度的原因,有家长的原因。为了分数,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被过早地扼杀在摇篮里,以致于我们的孩子长大后习惯按别人的思路做事,缺乏主见和创造力。

三、现在社会物欲横流,由此带来人们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导致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种咱冲突与矛盾。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用中华传统经典全面启迪孩子们的慧识,用经典中丰富的精神营养,拯救我们的民族,拯救愚智的心灵,滋养人们久已饥渴的慧识和智识。

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传统文化重视启蒙教育,小学阶段正是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继承传统文化,对现阶段我国小学生的教育,尤其是道德品质的养成大有裨益。将传统文化寓于德育内容之中,会使德育教育更生动活泼,更易为学生所接受。产生“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其内容的熏染。同时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使学生形成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也是一个女儿的家长,下面我将从我实践中积累的点滴经验中,谈谈如何让传统文化走进小学生的心:

一、创设环境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的重要性,好的环境能对孩子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先贤有言:“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创设环境,在这里我强调的是创设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因为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学校可采取传统“上墙”的办法,赋硬件以生命,赋软件以灵魂,将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物化、固化,让师生们随时随地“面壁”沉思。例如可以在校园的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学生活动区,以及文化长廊通过木刻、写真、喷绘等多种传统形式为载体写楹联、碑拓、名人画像和名言名句等传统文化元素。学生置身于这些文化长廊,在潜移默化中便可感受传统的经典的熏陶,充分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以家长为载体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真正基础,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而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良好习惯培养。以家长为载体对孩子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就可以造就孩子良好的品格。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开家长会,向家长提些建议。比如:平时在家,每天晚上可以选些经典名作与孩子共同阅读,特别是节假日,家长可以利用放假时间带孩子出去感觉节日的传统文化。我国的传统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伦理道德、哲学思想、审美意识、价值观念等,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许多传统节日习俗,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对养成学生的中华美德有重要积极意义。

如:过春节时可以跟孩子讲讲关于春节的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凶猛的野兽叫“年”,它每年出山一次,见人就吃,见畜就伤。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亮光。于是,在大年三十晚上,人们在门上贴上红纸,打鼓、放鞭炮,整晚上点灯,把“年”吓跑了。从此,这种习俗一直保留着; 过端午节给孩子讲讲著名爱国诗人屈原、赛龙舟、吃粽子;过中秋节给孩子讲讲嫦娥、月饼、赏月;清明节给孩子讲讲介子推,吃寒食、扫墓;七夕节时讲讲牛郎和织女的传说;元宵节给孩子讲讲东方朔为帮宫女回家与家人团聚,占卜卦说正月十五有火神降临,家家要张灯结彩,和家人团聚,吃元宵方可解灾。后来,演变成了今日的吃元宵,看花灯。在特殊的日子渗透这些传统习俗文化,学生肯定觉得有趣并体验深刻。

„„

另外根椐孩子的年龄特征选择适合他们的内容。学校也可以在内容选择方面及方式方法方面给家长一些引导。我们可通过校讯通,定期向家长进行建议。实践证明,在家长与学校的双方努力下,我校的学生的传统文化内涵大大提高,个个满腹经纶,知书达礼。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且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使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光大。那如何利用好这一传承的载体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一些具体实践,谈点滴之见。

1、挖掘教材中的经典作品,传承传统文化

教学中,我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经典型的传统文化在教材中非常明显。有传统美德、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传统爱国主义等。我们教师应该用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来启发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把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的渗人如春风化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德的熏陶。如在讲《慈母情深》一文时,可创设情景,让学生由课文内容联想到自己的父母,从内心生发珍惜亲情、孝敬父母的情感;同时,结合本课内容让学生诵读,积累孝敬父母的《三字经》及《弟子规》典故,培养学生的爱心与孝心。

2、利用作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

在作文教学中,我认真把握每次练笔机会,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例如:课文中涉及到的可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时,我就会要求学生写随笔,在学习《游子吟》后,以“感恩”为话题,我先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内涵,从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再进行写作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从学生的随笔中就可看出由他们心中崩出的对传统文化理解的火花。

3、通过教学古诗词,传承传统文化

(1)通过古诗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感的教育。如在教《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在学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时让学生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 在读《锄禾》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引导学生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做一个爱国爱家、爱劳动、爱人民的好孩子。

(2)通过古诗教学,对学生进行亲情、友情教育。如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如李白的《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高适的《别董大》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

(3)通过古诗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成才的基础。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挖掘内容,进行全面的教育。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在教学这些优美的诗句中,融入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其效果自然好于枯燥无味的说教。

(4)多种形式,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

《论语?阳货》中提到的:“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诗的道德教化功能早已为人们所认识。诵读古诗文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道德熏陶和人格塑造的过程。在古诗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解词释意,我们应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赏析深刻体会诗的思想感情,使之受到感染,进而弘扬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传统教育,让古诗这一颗璀璨的历史明珠放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

四、挖掘本土传统文化资源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我们所传授的传统文化知识不能脱离生活,脱离乡土社会。如果我们所讲述的古代人物以及所背诵的诗词离孩子所能感受的太远,他们就容易和传统文化产生距离感。因此,我们应主张让孩子们先去接触身边的传统文化,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能培养出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热爱中华民族的良好品德。

如我们河源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万年至4000年,河源市域内所在的东江中上游便有人类繁衍生息。公元前214年,秦朝就在这一带设县而治,首任县令就是后来统一岭南并被汉高祖封为南越王的赵佗,县治设在龙川县佗城镇。现有新石器遗址、唐代正相塔、宋代龟峰塔、孙中山祖居(由闽入粤第一代)。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我们学校曾开展过这样的课外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了佗城的越王庙,并为他们讲解这个寺庙的来历。再向他们述越王的故事。学生们在听完故事以后,深深为越王爱国之情所打动,有学生在作文中谈到了爱国之情,并将这份情感予以了放大,为我们是龙的传人而自豪。

我们可以分主题挖掘主文化题材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如:

一、历史名人赵佗、阮啸仙、黄克等英雄事迹;

二、红色革命东江游击队的革命事迹;

三、特色民居:苏家围,南园古村等,

四、客家文化、小吃、习俗等,这些先贤们千年积淀的厚重文化底蕴,是我们挖之不竭的宝贵文化教育资源。

五、利用现代传媒工具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科技日兴发达,传统文化教育应不拘泥于传统宣传方式,应综合运用多元现代科技,现代传媒(网站,论坛,博客„„)等结合传统宣传(广播,新闻,讲座等)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发扬,使整个校园沐浴在优良传统文化的阳光之下。

一、我们可以利用学校校报,鼓励学生表达心声,写出个人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二、利用校园广播站,它是深受小学生们欢迎的校内传媒之一。对于传统文化传承具有影响力,传播力甚广的校园广播站自然也是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之一了。校园广播站每天课间播放经典古诗词、三字经等诵读等,从小学生更乐于接受的其他侧面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总之,我们应以鼓励为主,正确引导孩子热爱传统文化,培养出他们的兴趣。在教学上,我们要坚持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在传统文化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对于学科的整合,注重本地资源的挖掘,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精粹,领悟出做人的道理。

文献资料:

1.http///www.daodoc.com 《中国教育VS西方教育:中国当前传统教育的缺失》 2.、《青海教育》2009年第23期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作者:谈玲萍 3.《新课程标准》 北京教育出版社

4.赵洪恩,李宝席.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林润生.课文中的文化底蕴及其教学[j].福建教育,2000(9) 6.《传统文化与语文的人文内涵》 杨邦俟 教学月刊 2002 (7)

中华传统文化振兴之我见

历史教学随笔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历史课堂

让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

让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研究课题总结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放异彩

让中华传统文化进课堂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主题队会

走进中华传统节日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让经典传统文化走进政治课堂

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小学生点滴之我见
《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小学生点滴之我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